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4-01-26周志东
■周志东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针对性强、难度大、问题抽象等特点,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卷注重以理论为基础,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就造成了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现象出现。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学多练,切忌照本宣科。
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实践中进行学习,给学生提供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以探究性问题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一、营造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设计含有信息技术的实际任务,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接受任务,从而对下一步要探究的内容产生强烈兴趣。
例如,在介绍图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学校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照片,用画图的方式来重现校园内外的景色。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图画比文字有什么优点?”“你是怎么画出这幅图的?”通过这样的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深度思考,从而引出这堂课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本节内容,给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驱动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网络中的图像进行搜集、整理、编辑、加工等工作。教师通过情境引入、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在多项任务中巩固所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总而言之,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将任务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挑战性表现出来,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二、明确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在任务推进过程中,掌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名学生都能在任务的进行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图像的基础处理方法”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叫作“我的_____旅行笔记”,并利用电子相册等应用场景,让学生掌握照片处理的技能等。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也要注意多样化,教师可以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路线,让每名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并进行照片处理。教师通过设置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需要的技能,不断提升动手能力,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置适当的挑战性要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样既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开展总结评价,巩固学生学习成效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和学生对任务的总结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自我评估、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估等多种评价方法,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方法和总体完成情况进行了总结。教师还要对任务的预期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于完成任务比较好的学生,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于操作有误的学生,要适时引导和纠正。
例如,在图层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组教学法,将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部分,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来创作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及作品的内容。同时,每个小组成员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与交流,将各自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有效融合。在演示环节,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介绍自己团队的作品,其他小组学生可以就该作品提出问题,然后不同小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给每个小组打分。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要解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难题,教师应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途径进行研究,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随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