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价值探究——以郴州市苏仙区为例
2024-01-26彭祥珍
彭祥珍
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价值探究——以郴州市苏仙区为例
彭祥珍
(郴州市苏仙区农业农村局 湖南郴州 423000)
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模式有效结合,可以同步提升农业种植产量与质量,有力推动农业发展与经济稳步前行。以苏仙区为例,蔬菜是苏仙区“一县一特”产业,也是郴州“四大百亿”产业之一,为满足新时期下的市场需求,蔬菜种植必须摒弃落后的农业种植模式,采取有机蔬菜种植模式,构建有机蔬菜全产业链,同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升有机蔬菜质量,保证蔬菜产品的安全性。文章从分析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入手,探讨了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在有机蔬菜种植中的重要价值,提出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策略,力求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脚步。
有机蔬菜;种植模式;生态农业;技术推广
苏仙区地处山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湘南有名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截至2022年11月,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3个,省级区域湘江源公用品牌授权企业8家[1]。2022年末,蔬菜种植面积为10.89万亩[2],蔬菜品种多样,品质优良,非常适宜构建与发展有机蔬菜全产业链。
有机蔬菜是指蔬菜生产全过程严格按照有机生产规程的纯天然蔬菜,其种植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与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不使用各种基因技术[2]。在有机蔬菜的后续包装、运输、销售过程中,同样有严格的要求。
近几年,苏仙区积极开展“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指导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截至2022年底共有“两品一标”农产品29个,其中绿色食品26个、有机农产品2个(稻谷和大米)、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中有19个蔬菜和食用菌品种,为填补苏仙区有机蔬菜“0”认证的不足,本文对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1 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分析
1.1 产地选择
种植有机蔬菜,产地是基础,需满足有机蔬菜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例如,空气质量相对较优、周围水质情况良好。在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应用过程中,产地不应选在有其他蔬菜种植的区域,另外,需要对种植后的有机蔬菜进行逐一标记,开展分区与分类管理,通过隔离带的合理设置更好地保护有机蔬菜[3]。例如苏仙区五盖山镇,地处五盖山脚下,境内地势东、西、南三面高而北面低,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土质肥沃,小气候明显,非常适宜有机蔬菜种植。
1.2 有机肥料
有机蔬菜的种植必须使用由生活垃圾、动植物废弃物、农业污泥等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有机蔬菜的质量。生物有机肥是环保肥料,不添加任何化学合成成分,可以达到固氮与保氧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而且还可以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强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从而实现有机蔬菜产量与品质的全面提高。部分农村地区在种植有机蔬菜时,会将家禽排泄粪便进行加工与处理后充当辅助肥料。在具体使用环节,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对施肥方式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多采用同窝深施方式,同时还要控制肥料配比。例如,苏仙区每年出台《苏仙区2022年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用于叶菜类、瓜类、茄果类等各类蔬菜有机种植施肥指导。
1.3 种植管理
有机蔬菜种植模式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在有机农业中,种植管理是确保农田生态平衡和蔬菜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4]。具体而言,种植管理包括土壤管理、种子管理、地块管理、过程管理。其中土壤管理是在蔬菜种植之前,添加有机肥料,使用稻草和树叶等原材料制成有机肥料,可以加入苹果醋发酵,将有机肥翻至土中并平整压实。种子管理方面,需要选择优质种子,选择外观完好、饱满的种子,注意检查种子成熟度与均匀度。地块管理方面,进行适度轮作,有助于减轻土壤疲劳和病虫害发生,地力较差的土地,可以采用休闲耕作或种植绿肥植物来恢复土壤的养分和结构。过程管理是种植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定期浇水、施肥、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等。
1.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有机蔬菜种植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防治技术不使用化学农药,具有无污染的特点,可以满足有机蔬菜种植基本标准,更不会给有机蔬菜造成损伤。在有机蔬菜种植模式中,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利用天敌、有益微生物及其产物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是有机蔬菜种植模式的病虫害防治绿色解决方案。这一方法不仅无化学残留,保持土壤和农产品的纯净,还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2 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价值
2.1 实现生产质效提升
现阶段,农业生产技术改革不断深入,现代化的生态农业技术可以加快农业种植模式的创新,对气候、种子品质、土壤、水资源与病虫害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农作物健康成长,最终实现整体生产质效的全面提升。
2.2 提高农业种植产量
生态农业技术应用于有机蔬菜种植,可将产量有效提高[5]。先进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不断引入,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还能增强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实际效果。在新品种种植前提下,农产品品质得到改善,生态农业技术保证有机蔬菜生长速率提高,同时可以快速适应生长环境,从而提高蔬菜种植效益。
2.3 改变生长周期
在生态农业技术全面推广与科学运用下,有机蔬菜生长周期不再受季节的直接影响,可以打破季节限制,特别是蔬菜大棚为保温性设施,可控制蔬菜生长质量,使用生物有机肥料保证蔬菜有机生产,满足人们在生活中对反季农产品的需求,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餐饮质量。
3 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策略
3.1 夯实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基础
在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与运用,还应考虑全产业链构建需提升蔬菜基地生产能力,夯实产业链构建基础。首先,政府部门应重视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运用生态农业技术让蔬菜基地实现产业化与标准化。在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引导下,增加低毒、低残留与高效农药施用比例,合理增施有机肥,让蔬菜生产基地的土壤肥沃,实现能排能灌,增强整体抗灾害能力[6]。其次,做好蔬菜品种结构合理调整的工作,保证蔬菜总量供需能够实现基本平衡,有效提升淡季蔬菜供应能力。例如,苏仙区结合企业生产现状,分析市场实际需求,通过分析数据调整品种结构,在基地中种植食用菌、香芋南瓜、辣椒和莲藕,而且积极引入金磨盘南瓜这种耐储藏蔬菜,满足不同季节的蔬菜需求。最后,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增加水肥一体化种植面积。
3.2 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
在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中,充足的资金是重要保证。市场调研活动、研发活动、培养计划落实等环节需要持续投入资金。这就需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扶持,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群。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资金投入做到足够重视,合理分配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价值。在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扶持政策,例如《苏仙区实施强农工程促进乡村振兴奖补办法》等奖补政策,激发企业参与有机蔬菜种植及认证的积极性。在新时期下,政府及相关部门还要带着前瞻性思维,考虑资金不充分的可能性,吸引社会资金,及时建立具有多元特点的引资模式。
3.3 引入现代技术手段
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下,相关部门应带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将信息技术优势与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有效结合。因此,相关部门及从业者要注意对信息技术、市场变化等多个方面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分析,紧跟行业发展趋势[7]。首先,重视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立,借助网络直播带货等多种方式有效提升农产品整体知名度,持续提高销量。其次,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打造蔬菜种植单位自有品牌,积极组织多种品牌推介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整体市场竞争力。最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考虑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需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大农产品检验检测力度,推动蔬菜生产者及时主动对种植与销售模式进行改变,紧抓时代发展趋势与转型机遇,充分发挥农业经济价值。
3.4 创新销售机制
为做好有机蔬菜全产业链的构建,必须从蔬菜订单生产与外销等环节入手对销售机制进行创新。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与具体情况对订单生产模式进行优化,相比传统机制,新的销售模式应当更注重直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实现更灵活高效的销售。首先可以建立直供平台,通过线上销售和社区农贸市场等渠道,实现蔬菜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8]。其次,强调品牌宣传和溯源体系建设,通过溯源系统,消费者可以追溯到蔬菜的生产环节,了解有机认证、种植过程等信息。最后,倡导个性化服务和定制化销售,通过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符合消费者偏好的有机蔬菜产品。
3.5 培养人才助力基地建设
在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要考虑到有机蔬菜采后处理,更要重视加工基地的建设,其中田头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设施为主要建设内容之一。为此,一方面,要加大整体支持力度,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同步提升有机蔬菜产量与质量[9]。例如,“湘江源”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积极增加预冷设施和冷藏库,配置整理分级车间,结合清洗与包装等需要,及时配置分级、清洗与包装等相关设备,从而提高有机蔬菜产品档次,有效增加其附加值。对采摘后的有机蔬菜预冷处理工作可以有效减少运输损耗率。另一方面,技术人员的个人素养与专业能力直接关系着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的最终成果,因此必须重视专业化的技术队伍构建,提升现有农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对基层特岗农技人员的培养。相关部门必须从多角度考虑,结合生态农业技术发展需要及有机蔬菜种植情况,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完善其知识能力体系。技术人员会在培训活动中接触最新生态农业技术,了解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的新动态,掌握新变化,积极主动提升专业能力。与此同时,优化奖惩机制,加快生态农业技术人员成长,推动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实现有机蔬菜种植效益的提升。
4 结语
有机蔬菜全产业链的构建需要生态农业技术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借助精细化的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同步提升有机蔬菜的品质与产量。构建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应充分发挥生态农业技术应用价值,夯实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基础,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依托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途径实现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构建,助推现代化生态农业种植体系的完善,为苏仙区农业创新与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1]李秉钧,周娜.苏仙区:生猪住进“智慧屋”蔬菜端上“大湾区”[EB/OL].(2022-11-05)[2023-10-0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8625319370318220&wfr=spider&for=pc.
[2]苏仙区统计局.苏仙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3-20)[2023-10-09].http://www.hnsx.gov.cn/zwgk/50988/50989/content_3572527.html.
[3]张申,薛方伟.探析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6):19-21.
[4]张峰,郭峰.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J].黑龙江粮食,2023(2):105-107.
[5]张美琴.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3(1):77-78.
[6]张永高.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运用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34-35.
[7]高权.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8):34-35.
[8]成亭锋,刘合永,孙京臣.广东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东蚕业,2021,55(12):1-4.
[9]黄星光,霍永康,李林山等.“东桑西移”工程与广东蚕业的可持续发展[J].广东蚕业,2007(2):1-5.
S63
A
2095-1205(2023)11-56-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3.11.17
彭祥珍(1986—),女,汉族,山东平邑人,硕士研究生,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技推广、蔬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