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忻城县蚕桑产业发展探究

2024-01-26罗祖现

广东蚕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桑蚕养蚕蚕桑

罗祖现

忻城县蚕桑产业发展探究

罗祖现

(忻城县蚕业技术指导站 广西来宾 546200)

忻城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在广西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养蚕大县中均位居第二,享有“广西桑蚕发展十佳县”“桑蚕之乡”“中国优质蚕丝生产基地”的美称。蚕桑产业是忻城县特色产业,发展蚕桑产业符合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文章分析了忻城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蚕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和成效,对未来忻城县蚕桑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以期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经济效益,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忻城县;桑蚕产业;发展模式;乡村振兴;高效发展

忻城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抓住“东桑西移”的契机,加快调整农业结构,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示范引领、强推政策及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产业科技含量[1],推动了忻城县蚕桑产业高效、跨越式发展。忻城县成为广西第二大养蚕大县,也是全国养蚕第二大县[2],蚕桑产业成为忻城县一大支柱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产业。为了总结忻城县蚕桑产业发展经验和成果,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本文对近年忻城县蚕桑产业发展模式展开了研究。

1 忻城县蚕桑产业现状

1.1 产业发展基础稳定

发展蚕桑产业,忻城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桑树萌芽早、生长快,叶质成熟早,具有年养蚕时间长、多批次饲养的特点,一年可饲养10批~14批,每年比桂北地区多养2批~3批蚕。同时,忻城县蚕桑文化积淀深厚,桑蚕业发展稳定。近年来,虽然经历了多次蚕茧的极端低价,蚕茧价格有时甚至低于茧本,蚕农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但桑园规模保持稳定,桑园面积维持在25万亩左右。2022年全县桑园面积25.148万亩,鲜茧产量4.086 4万t,产值21.21亿元[3]。

1.2 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显著

通过政府引导培育从事桑蚕产业的合作社有324个,家庭农场105个,微小企业54家,加工企业共7家,其中忻城县恒业丝绸有限公司先后获得自治区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2]。近年来,忻城县先后引进桑蚕龙头企业广西汇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古蓬镇上浪村、红渡镇六纳村建设桑蚕示范基地,引进保利中丝集团在马泗乡建设保利中丝(马泗)蚕桑基地,引进广西中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安东乡建设安东乡桑蚕全产业链基地,引领桑蚕产业转型为高效标准化、现代化的工厂化4龄蚕共育模式,一定程度上示范带动了桑蚕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提高了蚕农养蚕成活率。

1.3 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忻城县为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发展蚕桑种养产业,加快发展缫丝加工业,积极打造茧丝绸产业园,大力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产业,积极探索蚕桑产业发展管理的体制、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截至2023年1月,全县拥有生产线56组22 400绪,年加工鲜茧14 784 t,年产白厂丝1 525 t,加工能力不断提升,解决1 556人就业;同时,红渡工业园区正在建设1个1 600亩集茧丝绸全产业链的丝绸产业园,包括鲜茧烘干、缫丝、织绸、练白、印染(数码印花)、服装、家居服饰、床上用品、外贸等建设内容[4]。全县茧丝绸加工企业创建丝绸品牌多样化,有“柳丝安”“玉蚕”“绿园”等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推动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促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1.4 带动农民增收初有成效

一是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联结模式,打造出一条前端联系市场、后端联系农户的产业纽带,推动了桑蚕产业链延伸发展,拓宽了农民在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的增收渠道。二是通过三江口(忻城)茧丝绸全产业链创新模式,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结,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整合优质资源,大力强化技术培训、资金奖补、政策扶持,发挥带农益农作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通过企业与合作社签订长期保价收购协议,覆盖农户4 094户,其中脱贫户1 396户,保障农户的收入不受市场波动影响,截至2022年11月已先后向农户收购桑叶300 t以上,交易额超100万元,同时带动1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月薪达3 000元~5 000元;将协作资金4 526万元投入园区产生的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脱贫村集体,为村级集体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坚强保障,已为45个脱贫村集体产生经济收益分配143.12万元[5]。

1.5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忻城县近年来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建设新示范基地引领产业转型,使用智慧蚕业云平台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探索蚕桑全产业链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有效推动蚕桑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忻城县大力整合资金资源,立足忻城蚕桑产业发展实际,大胆创新,以智慧蚕业云平台为技术支撑,推动了红渡镇六纳村、古蓬镇上浪村两个标准化蚕桑生产示范基地的发展,打造了“两基地一平台”的忻城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一是红渡镇六纳村、古蓬镇上浪村两个新建标准化示范基地为蚕农提供优质4龄蚕,并开展种养分离饲养模式,解决养蚕成活率不高、售后服务、技术服务、4龄蚕发放、蚕茧回收等问题。

二是基地借助智慧蚕业云平台,以“互联网+云”远程监测跟踪,指导蚕农标准化饲养,通过视频对讲“一对一”提供养殖方案和病害预警,在线帮助农户解决蚕桑种养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切实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忻城县以“两基地一平台”的蚕桑发展创新模式为引领,加大力度建设了马泗乡、安东乡和大塘镇等乡镇蚕桑产业设施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了忻城县蚕桑产业的高效发展。

2 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和成效

蚕桑产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农业、工业增效,增强农业和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壮大县域经济。忻城县蚕桑产业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引进示范推广蚕桑新品种、建设人蚕分离示范屯、推进产业融合等,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2.1 创新发展模式

忻城县推出“龙头企业+高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脱贫户”的联农带农种桑养蚕发展模式,推广“桑园管理网格化、小蚕饲育自动化、大蚕饲养机械化、技术服务网络化、综合利用链条化”的“五化”技术标准,以及“统一蚕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回收”的“五统一”工作模式,以优质4龄蚕共育为切入点,初步发展成具有忻城县特色的种桑养蚕助农增收新模式,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推广应用蚕桑新品种

实施桑树品种改良示范项目,鼓励农户增加桑园种植面积。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大力推广桑树新品种桂桑5号、桂桑6号及粤桑120抗青品种,全县实施桑树品种改良项目共计超过3 000亩[6]。通过优良桑新品种示范推广加快了全县桑品种改良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提高了蚕桑产业经济效益。二是引进推广家蚕优质高产新品种“桂蚕8号”,近年来,区、市、县各级科技工作者多次深入蚕区开展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全县蚕农对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饲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推广率大幅度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蚕农的养蚕经济效益,促进了忻城县蚕桑生产技术进步,为忻城县桑蚕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企业增效。

2.3 建设人蚕分离示范项目

忻城县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以帮助蚕农实现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人蚕分离示范蚕房的建设(采用钢结构搭建),广泛推广大蚕饲养技术标准,实施科学养蚕,提高养蚕成活率,进一步提升养蚕经济效益,辐射带动全县科学养蚕管理向规范化发展。忻城县整合资金在城关镇隆光村新龙田屯、城关镇隆光村旧龙田屯、新圩乡丹灵村龙结屯开展项目建设,解决因人蚕共住消毒不彻底、通风不良、混养等因素导致农户养蚕成活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2.4 推进产业融合

忻城县以种桑养蚕为基础,深挖蚕桑产业的经济、生态、文化功能[7],以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为依托,积极推进蚕桑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在稳定现有蚕桑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茧丝绸加工、桑园休闲观光与茧丝绸工业旅游等相关产业,蚕桑文化、农业生态观光等新生态不断涌现。忻城县积极打造红渡镇蚕桑产业强镇,以蚕桑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高效配置要素资源,完善了联农带农机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打造“一河两岸”生态旅游产业带,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蚕桑自然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游和桑主题特色研学游,同时推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蚕桑发展模式,围绕经济、生态、文化蚕桑发展主线,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化蚕桑产业。

3 发展现代蚕桑产业的思考

3.1 落实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忻城县于2020年相继出台《忻城县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忻城县2020年四龄蚕扶持工作方案》,鼓励贫困户扩大桑园面积、饲养四龄蚕提高收益;2023年印发《忻城县桑蚕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忻城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推动蚕桑规模化建设、标准化人蚕分离示范建设、标准化桑园示范建设、标准化四龄蚕生产新模式,将忻城县打造成为“广西茧丝绸优质原料茧基地县”,全面推动忻城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结合忻城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扬长补短,精心构思,合理布局,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布局规划桑园功能区,避免其他农作物生产施用农药污染桑园,威胁蚕桑产业的生产。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标准化4龄蚕共育基地建设,加快推广4龄蚕共育模式,促进商品4龄蚕逐步替代3龄蚕,推动蚕桑产业高效生产。三是打造蚕桑茧丝绸产业集群,延长茧丝绸全产业链,推动蚕桑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健全、稳定发展[8]。

3.3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近年来,忻城县蚕桑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面临发展新机遇与挑战。蚕桑产业存在单产低、部分蚕区养蚕设施简陋、养蚕技术不规范、养蚕人员老龄化、技术人才缺乏和桑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深入等问题,需要加大对产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建设标准化高产桑园、改造建设标准化养蚕设施、引进培养蚕桑产业技术人才、推广应用蚕桑产业新模式、全面规范养蚕技术、高效利用蚕桑副产品、提高品牌市场综合竞争力和深挖蚕桑新生态功能,推动产业新发展。

3.4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坚持“立桑为业,蚕桑并举,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9],创新蚕桑产业发展模式[10],是走蚕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忻城县蚕桑产业仍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滞后,蚕桑生产以蚕农分散经营为主,养蚕经济效益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弱,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推广蚕桑产业多种经营模式,如“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蚕农”、家庭农场和产业联合体等新型经营模式[10],逐步推动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4 结语

蚕桑产业是忻城县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有效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是忻城县一大支柱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忻城县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联农带农成效显著。未来,忻城县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继续落实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忻城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罗祖现.忻城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广西蚕业,2022,59(1):63-68.

[2]忻城县农业农村局.忻城县:桑田如绿海,蚕丝织梦产业兴[EB/OL].(2021-03-31)[2023-07-15].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lb/t8419098.shtml.

[3]蓝春青.忻城:桑蚕产业“破茧重生”[N/OL].来宾日报,(2023-06-14)[2023-07-15].https://epaper.lbnews.com.cn/pc/content/202306/14/content_145979.html.

[4]忻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忻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忻城县桑蚕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忻政办发〔2023〕1号)[EB/OL].(2023-01-18)[2023-07-15].http://www.gxxc.gov.cn/zfxxgk/fdzdgknr/zfwj_1/zfuwenj/xinzhengban0530/t15796235.shtml.

[5]新华网广西频道.“三强化”联合发力共建现代茧丝绸产业园[EB/OL].(2022-11-28)[2023-06-15].http://www.gxcy.gov.cn/Item/260536.aspx.

[6]蓝艳青.忻城:春种备耕抢农时蓄力蚕业“开门红”[EB/OL].(2023-02-22)[2023-06-15].http://gx.people.com.cn/n2/2023/0222/c390645-40311635-4.html.

[7]谈丽萍.乡村振兴背景下蚕桑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山西农经,2022,(11):126-128.

[8]王欣.从富安实践看蚕桑产业现代化建设[J].江苏农村经济,2022,(11):56-57.

[9]李建琴,顾国达.2022年我国蚕桑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2022,58(3):270-274.

[10]李清明,封利军,张春燕,等.创新发展模式助推产业脱贫:汉中市蚕桑产业发展模式的调查与发展建议[J].中国蚕业,2018,39(4):38-41.

F326.3

A

2095-1205(2023)11-15-04

10.3969/j.issn.2095-1205.2023.11.04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18)

罗祖现(1974—),男,壮族,广西忻城人,本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蚕桑技术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桑蚕养蚕蚕桑
养蚕不易
养蚕记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