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政局:复杂竞合与权力盘整

2024-01-26杨晶华肖琦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民意代表赖清德柯文

杨晶华 肖琦

2023年岛内政治局势主要围绕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民意代表选举的态势演变而发生震荡。这种复杂的局势一方面会加大台当局决策的复杂性或杯葛与制衡力度,降低执政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加速大陆政策或对美政策导向的调整与改变,影响当前的两岸发展现状。

作为重要的选举年,2023年岛内政治局势主要围绕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民意代表选举的态势演变而发生震荡。整体选举发展态势展现出的复杂性程度超过历史多数选举的样态。在中美关系持续复杂博弈、国际冲突频发的外部环境下,岛内政党势力竞合情势也出现异于往昔的发展走向。

岛内“蓝绿白”三方政治力量竞合关系错综复杂

因民进党执政不利,导致“反民进党”氛围弥漫台湾社会并不断发酵,“下架民进党”成为岛内超过6成民众的共识。然蓝营的分裂与“白色力量”的开拓使得选战格局一度维持“绿蓝白蓝”的四方乱战局势。除民进党2023年4月12日正式提名的参选人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兼党主席赖清德、国民党7月23日正式提名的参选人新北市长侯友宜、民众党主席兼参选人柯文哲外,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郭台铭也宣布参选并积极冲刺选战连署。尽管台湾多家民调公司所做民调趋势略有差异,但整体态势显示,赖清德稳定居首,侯友宜与柯文哲互有领先,郭台铭排名垫底。台湾网络媒体“Newtalk新闻”公布手机民调显示,赖清德32.04%、柯文哲24.39%、侯友宜21.09%、郭台铭12.33%、尚未决定10.15%。而在政党票调查结果中,国民党有30.4%的支持度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民进党为30.06%、民众党则为16.92%位居最末。由此可见,民进党的基本盘相对比较固定,大概维持在30%以上,在多组参选人竞逐尤其有多于一组具有挑战力的态势下,足以维持稳定的领先地位。国民党或民众党以单方力量战赢民进党赖清德的难度较大。

为此,“蓝白合” 成为各方聚焦的重要议题走向,并占据半程多选举时程。蓝白双方针对是否组成联合参选组合进行放话、协商、和局、破裂、再协商及最终破局的过程。最终,国民党、民进党及民众党于11月24日完成参选登记,组成“侯(友宜)赵(少康)配”“赖(清德)萧(美琴)配”“柯(文哲)(吴欣)盈配”,郭台铭宣布退选,形成三方竞逐态势。

在选战期间,民进党当局接连爆出执政危机。从民进党内部爆发的“性骚扰连环事件”发酵相当长一段时间。此后的“巴西鸡蛋争议”又扯出“图利特定厂商”、管理混乱以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2023年3月,为了解决“缺蛋”问题,台湾地区农业主管部门开办鸡蛋进口。据台媒披露,2022年9月5日成立且资本额仅50万元(新台币,下同)的鸡蛋进口商“超思”,在2023年1月到7月自巴西进口8814万颗鸡蛋,资本额最小,进口数量却占项目进口的六成多,取得民进党当局的上亿元补助款。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及台湾地区民意机构党团先后至台湾地区地方检察机构及台湾地区监察机构告发台湾地区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陈吉仲涉嫌图利特定厂商。除参与进口鸡蛋资格受质疑,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徐巧芯质疑,根据台湾地区食品药物管理部门8月15日公告的边境检验不符合食品信息,“超思”一批巴西鸡蛋曾验出禁止使用的抗生素氟甲磺氯霉素引爆食品安全危机。台湾地区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陈吉仲已请辞负责。赖清德为降低对选情的冲击,以沉默方式低调回应此事,竭力与蔡英文当局的执政包袱切割,但支持度不可避免被影响。

国民党逐步完成力量整合 民众党成为具备威胁力的第三党

国民党在2023年5月17日正式宣布征召新北市长侯友宜角逐大位,并尽速召开党中央与侯团队的“辅选对接会议”。侯获征召后于20日召开誓师大会,现身《董事长开讲》粉丝见面会新北站发布施政理念,并马不停蹄参加宣传活动,拜会各山头代表。但因国民党内山头林立,要形成选战合力需要整合“朱家军”“连家軍”“韩家军”“马家军”以及复杂的派系力量,难度较大。同时,参与党内提名落败的郭台铭坚持以独立参选人身份通过连署参选分流了侯友宜的支持力量,导致侯友宜支持度一直落后于柯文哲居第三,引发党内民意代表参选层面的焦虑。

为提升士气,重整声势,国民党采取一系列加速整合的措施。

一是祭出党纪严防力量外流。国民党考纪会发文通知各地方党部,要求党员不得为非本党籍参选人助选、连署等,针对违规将启动党纪惩处。国民党中常委、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范成连“挺郭”被予以停止党权2年处分。有部分“挺郭”的泛蓝地方要角决定不介入郭台铭连署,例如屏东县议长周典论、前云林县长张荣味等人。

二是党内派系、山头逐步回归。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前负责人连战、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前负责人王金平、前高雄市长韩国瑜均表态支持侯友宜,蓝营县市长及多名县市议长纷纷表态力挺侯,地方派系也逐渐归队。

三是选战团队及部署逐步成熟、专业。侯友宜的选战团队架构由新北市长选举班底升级为党中央层次,台湾地区安全部门前负责人金溥聪加入担任竞选办公室执行长。侯陆续推出的政见及赴美之行展现出充分的规划与准备,取得较好的收效。

四是推出反响较高,互补性强的选举阵容。国民党11月19日公布34名不分区民意代表提名名单,其中亮点很多,如强棒领衔,前高雄市长韩国瑜与国民党智库执行长柯志恩分列男女组第一;年轻专业,整体团队平均年龄47岁,现任的不分区民意代表全部未入列,台湾地区前“海军司令”陈永康为“潜艇自造”的最初规划者,葛如钧为AI及区块链专家,翁晓玲为台湾地区通讯主管部门(NCC)前委员积极对抗民进党当局限制言论自由,担任20年检察官的吴宗宪外号“贪官克星”;培养人才梯队,执政阵容、参选阵容、接棒阵容都有体现;代表性强,军、医、产业、青年、新住民、台湾少数民族等都有代表,被台媒称为“史上最佳提名名单”。

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产生采取的是相对多数选举制度,而民意代表的产生从2008年起由复数选区单记不可让渡制改为单一选区两票制。现行选举制度有助于巩固两大党对峙的格局,压缩小党的发展空间。除投票方式外,政党补助款的领取门槛过高也不利于小党的发展,使得小党难以获得增长型成长的驱动力。新党、亲民党及“时代力量”党等都有式微的发展趋势。2008年后,仅亲民党宋楚瑜以政党参选人身份参加台湾选举且得票率较低难以对国、民两党参选人造成威胁。尽管民众党选战资源有限,组织体系松散,地方深耕不足,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人柯文哲能够凭借话题制造能力,对年轻选民的吸引力以及新世代竞选模式的运用能力等在各家民调中心公布的数据中都有20%左右的支持度,渡过“边缘化危机”,一度获得与侯友宜不相上下的竞选位次,成为影响两党选战格局的第三方力量。

选后岛内政局将发生新一轮盘整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民意代表选举的结果将是权力的又一次重组,也将对政局及两岸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就目前的选举态势观察,“蓝白合”破局后,赖清德领先优势被压缩,侯友宜选情向好稳居第二,柯文哲选情下滑位列末班。选情持续延烧,仍然存在不同情势走向的可能。按照简单的排列组合,未来可能有几种发展可能,包括:赖清德胜选,民进党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席次单独过半或不过半;侯柯某一方单独获胜,国民党或民进党有一方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席次单独过半或不存在单独过半的情况。选战结果不同,权力盘整的走向不同,岛内政局也会跟随进行相应盘整。若赖清德获胜,民进党将持续以粗暴方式在岛内推进现行执政政策,打压国民党及民众党的发展空间,并加剧台海紧张态势,甚至提高冒进“台独”的风险,尤其是在民进党民意代表席次单独过半的态势下,在野党将难以对其形成牵制。若侯友宜获胜,“台独”风险或将有所下降,两岸关系或将出现较好的发展预期。若柯文哲获胜,岛内的两党制将面临较大的挑战,民众党恐将更有机会发展为中型政党,政党格局将发展较大变化。

总之,无论是民进党实现长期执政还是国民党或民众党获得执政权,岛内的政治局势将更加复杂动荡,各方政治力量将发生新一轮的盘整,有政党可能会面临崩解的危机,有政党可能面临权力洗牌,也可能有政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扎根下来成为更具有政治影响力的政党。这种复杂的局势一方面会加大台湾当局决策的复杂性或杯葛与制衡力度,降低执政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加速大陆政策或对美政策导向的调整与改变,影响当前的两岸发展现状。因岛内政治局势将形成有别与马英九执政时期与蔡英文执政时期的新局面,从而会对大陆现行的对台政策及对台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但大陆方面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与主动权的战略定力是不会改变的。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重要内容与内在要求,稳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推动祖国统一的政策导向是不会改变的。当然,加快对岛内新形势的深层次、细致化认知,快速高效地做好相应的准备与反应,抓好用好新机遇,将有助于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开展。

杨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肖琦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博士

猜你喜欢

民意代表赖清德柯文
山寨邀请函
寒冷的子宫
两岸大交流中的台湾民意代表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