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经贸关系:波动下的优化调整

2024-01-26王子旗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台商台湾地区大陆

2023年大陆与台湾各自经济发展均出现一定波动,两岸经贸关系亦出现小幅震荡。展望2024年,两岸经贸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取决于中美博弈态势及大陆自身高质量发展。

2023年,在全球需求总体放缓、出口持续承压、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等因素影响下,大陆与台湾各自经济发展均出现一定波动,两岸经贸关系亦出现小幅震荡。展望2024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整体仍处于短期不规则波动、长期螺旋增长的优化调整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风险挑战增多,未来发展方向取决于中美博弈态势及大陆自身高质量发展。

两岸经贸往来情况不容乐观

其一,贸易往来出现下滑。据台湾地区财政事务主管部门统计,2023年前11个月累计出口额为3925.6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1.5%,其中对大陆(含香港)出口1388.93亿美元,同比衰减19.1%,占台湾地区出口额比重降至35.4%,预计全年对大陆(含香港)出口将出现2009年金融海啸以来的最大减幅。进口方面,前11个月累计进口额为3231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8.7%,其中自大陆(含香港)进口额同比减少17.3%。从大陆方面数据看,2023年前11个月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1820.18亿美元,年减16.1% ;向台湾出口624.69亿美元,年减17.1%。

从两岸数据看,贸易往来确实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但此为短期波动现象,與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的大环境及大陆经济仍处于疫后复苏回升阶段的小环境高度相关。特别是占两岸贸易大头的电子零组件(含半导体)及资通讯与视听产品受全球需求下滑、厂商去库存压力、中美高科技博弈等因素影响,出现较大幅度衰减,导致两岸贸易往来表现欠佳。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美博弈等地缘政治因素持续发酵,加上两岸贸易摩擦及全球经济环境持续欠佳,进一步削弱大陆经济复苏的拉动效应,两岸贸易往来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整体不容乐观。

其二,双向投资不振。台商赴大陆投资增量出现明显衰减,据台湾地区经济主管部门统计,2023年1-10月核准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26.4亿美元,同比衰减36.6%。其中台商在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等四省份的投资约21.2亿美元,占比80.3%,显示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台商赴大陆投资集中收缩在长三角及珠三角趋势仍在延续。另一方面,陆资赴台投资增量有所反弹,据台湾地区经济主管部门统计,2023年1-10月核准陆资赴台投资金额2673.3万美元,同比增长25.6%,主因2022年同期基期较低,整体仍处于历史低位。

若把时间拉长来看,2016年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急冻,加上中美博弈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已出现重组变动,台商赴大陆投资从马英九时期的每年百亿美元量级下滑至如今的几十亿美元,从增量上确实出现腰斩甚至膝斩。进一步细挖,即便台商赴大陆增长减少的背景下,对大陆电子零组件业(含半导体)的投资仍持续保持高位,说明大陆供应链及市场优势引力强劲,对大陆的角色定位已从代工生产逐步转换为研发中心及销售市场。近年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台资企业外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地区,所需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仍进口自大陆。因此,台商赴大陆投资不仅要看增量,还要注意看存量台商转型升级,更要看部分台商在大陆寻找新蓝海投资领域。危机就是转机,唯有逢低布局,才有机会倍数获利。

其三,人员往来有限恢复。截至2023年11月底,台湾地区陆委会经过数批次政策调整,现已开放大陆人士赴台的事由包含商务交流、第三地陆籍人士赴台观光、陆生学位生与研修生、“小三通”、奔丧、探亲、航司驻点人员等,其余绝大部分原先大陆人士赴台可通案开放的事由,都仍需要专案许可。两岸直航部分恢复,民进党当局被迫于2023年3月宣布开放10个定期航班航点及13个包机航点,远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目前“小三通”基本恢复,但截至2023年11月底,大陆民众仍不能由“小三通”中转到台湾本岛。岛内旅行团来大陆仍困难重重,2023年11月陆委会称2024年不一定会开放,仅有这样的规划方向,引发岛内观光业者强烈不满。

整体而言,2023年,两岸贸易往来与双向投资均出现一定下滑,人员往来恢复有限,但仍需看到两岸经贸合作的潜力与机遇。两岸经济相互依赖是全球化背景下两岸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配置的必然结果,是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也不会瞬间崩塌。当前,大陆高质量发展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等挑战,经济发展仍处于回升向好的恢复阶段。对于台企台胞而言,正是寻找布局大陆新商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机遇,携手催生两岸经贸合作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客观看待两岸贸易关系出现的短暂波动

回顾历史,台湾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已经历“戒急用忍”“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共同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脱陆入美”等不同阶段,但都不影响两岸贸易持续增长、台商持续深耕大陆市场,这是由大陆经济持续增长、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及庞大内需市场所决定,牢牢控制着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受中美博弈等地缘政治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两岸经贸关系也进入新的调整期,两岸贸易与投资出现一定波动为正常现象,互惠互利仍是两岸经贸往来的底层逻辑。

自2016年5月民进党执政后,2017-2021年间大陆(含香港)占台湾地区出口市场比重一直维持在四成以上,2022年降至38.8%,2023年前11个月再降至35.4%,主要受到全球需求疲软、地缘政治及两岸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是经济周期下短暂波动。与此同时,两岸“三角贸易”模式亦衍生出“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东南亚等第三地+欧美”的“四角贸易”模式,两岸在第三地的产业链供应链链接更加紧密。总之,两岸贸易短期衰退是正常经济现象,波动长期存在,同时两岸经贸链接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已遍地开花,不能用机械的眼光去看待波动。

针对大陆对台贸易壁垒调查,岛内舆论普遍认为若民进党当局不积极应对整改,两岸贸易战开打风险升高,届时台湾经济会遭受重创。2023年8月,大陆商务部表示将依据有关规定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项下给予台湾产品的关税优惠。从ECFA早收清单看,2022年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额达205亿美元,節省关税约8亿美元,而大陆对台湾地区的出口额仅有87亿美元,节省关税金额约1.3亿美元。受惠早收清单大多以中小企业的传统产业台商为主,这些产业近年来出口几乎全面下滑,面临很大困难,取消关税优惠只会让这些厂商雪上加霜。此外,台湾地区对大陆设置种种贸易壁垒,也不利于其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等区域经济整合。大陆发起对台贸易壁垒调查的目的是遵照世贸组织(WTO)规则,科学评估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中不合理、长期存在的限制措施,推动两岸公平贸易,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大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初心不变

大陆方面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在对台工作中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坚持在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基础上造福台湾同胞、解决台湾问题,始终不忘初心、充满信心、下定决心、付出真心、保持耐心,与广大台湾同胞同命运共呼吸心连心,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当前,大陆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更为牢固,供需循环更趋畅通,有底气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并持续强劲复苏,更有信心、有能力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反观民进党当局,不仅没有采取切实举措解除对大陆歧视性贸易限制,还不断变本加厉修改规则、设置障碍,恶意阻挠破坏两岸经济的正常交流合作,损害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两岸经贸合作方面,大陆方面积极发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等重点平台,帮助台企开拓大陆市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举办六届,是一个买全球、卖全球、惠全球的重要平台。大陆方面一直积极支持台商参展,展示企业产品、扩大品牌影响、获得更多商机,实现企业更好发展。此外,2023年6月20日,海关总署宣布恢复台湾地区番荔枝输入大陆,与台东县加紧推进番荔枝包装厂和果园注册审核工作,为番荔枝输入大陆做好准备。另外,2023年6月起,RCEP全部15个成员均完成生效程序并相互实施关税减让,在陆台企可享受RCEP成员关税及原产地规则优惠,依靠大陆完善成熟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拓展RCEP伙伴国家,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方面,大陆方面2023年9月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重点支持福建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先试作用,不断完善促进闽台融合发展政策措施,率先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持续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让台湾同胞充分感受到“融合有好处、闽台亲上亲”。国家出入境管理局率先出台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十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促进闽台人员往来、便利台胞在闽居住生活,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2023年11月,福建省出台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首批“15条措施”,涵盖便利台胞往来和生活、深化闽台经贸合作、鼓励台胞就业创业及推进涉台法治建设等四个方面。同时,大陆方面核定《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立足东莞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搭建台胞台商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平台,帮助台企转型升级、拓展内需市场。

展望2024年,在中美竞合、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2024年选举等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及全球总体经济增长放缓、终端需求未有效恢复等作用下,2024年两岸贸易仍不容乐观。一方面,2024年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均面临重要选举,地缘政治因素将持续凸显,台商恐暂缓赴大陆发展,对两岸产业合作亦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周期性和结构性变化,通胀继续高企,利率将维持高位,中美、俄乌、巴以等地缘政治风险继续上升,2024年全球经济不温不火,复苏乏力。全球需求持续疲软,叠加消费电子去库存周期延长,无疑连带拖累两岸经贸。同时,美国与民进党等岛内“台独”势力勾连造成的“人祸”对两岸关系的冲击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存在,两岸经贸关系将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烈度与广度变化而波动。对大陆方面而言,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明显,宜积极创造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稳定性、确定性,不断累积相向而行、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引力,削弱背道而驰、顽固坚持“脱陆入美”的斥力,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塑造两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王子旗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台商台湾地区大陆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
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
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机制及其启示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冰之大陆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以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为参照
那些感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