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4-01-26方本友
方本友
(盘州市丹霞镇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贵州盘州 553502)
贵州省盘州市位于云贵高原,农业生产条件较为特殊。在地形地貌方面,盘州市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多为高原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在气候方面,该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2 ℃,年均降水量较大,雨热同季。这些条件使得盘州市拥有适宜的农业种植气候,但同时其仍面临可耕种土地偏少和土壤贫瘠的问题。
近年来,盘州市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借助科学方法扩大了可耕种土地的面积,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了明显增长。《盘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 年,盘州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05 万hm2,同比增长2.8%。其中,谷物种植面积4.43万hm2,豆类种植面积1.21万hm2,薯类种植面积2.41万hm2。全市全年粮食总产量28.60万t,同比增长0.11%,其中,谷物18.82万t,豆类1.34万t,薯类折粮8.45万t。
盘州市农作物种植面临一些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病虫害防治问题。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及马铃薯晚疫病是盘州市农作物种植中主要面临的病虫害问题[1]。因此,探索符合当前农作物种植情况的病虫害防治路径,成为盘州市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1 存在的问题
1.1 监测预警工作不到位
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盘州市农作物种植很容易遇到高温、高湿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有利于病虫害的产生和快速传播。例如,2020 年夏季,盘州市降水相对集中,部分乡镇出现暴雨成灾的情况,导致田间湿度加大,不仅有利于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还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等虫害的发生。针对这种由于降水而引发的病虫害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相应的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加以预防。然而,一些乡镇并没有对暴雨及高温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提前进行分析和预警,导致部分田间农作物出现稻瘟病、稻飞虱、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影响了当年农作物的产量。
1.2 种植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盘州市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改善了农田的农作物种植状况,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但从农作物种植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种植结构不合理、耕作方式不科学的情况,使得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无法被有效消杀或控制,进而加大了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例如,部分种植户考虑到土地深耕产生的成本,不愿意在秋种前进行土地翻耕,造成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顺利越冬,成为影响第二年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病虫害根源[2]。同时,由于倒茬方法不合理,连年重茬种植的情况普遍存在,引起辣椒根腐病、蔬菜根结线虫病、斑潜蝇、白粉虱等次要病虫害的发生。
1.3 种植户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
目前,多数种植户尤其是分散的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层面,认为病虫害防治就是在出现明显病虫害时使用农药进行消除或者控制。这种以化学防治为主、忽视病虫害日常综合防治的意识已成为阻碍种植户进一步采取科学措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因素。虽然部分村镇会组织开展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宣传活动,但较少涉及农作物种植中具体可以采取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的宣传讲解,使得农户对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认知仅停留在知道简单名称的阶段,而并未掌握具体的防治措施,这也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种植户进一步形成病虫害防治意识。
1.4 田间管理不精细
田间管理是通过农业防治措施开展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选地整地、选种、播种、除草、灌溉等都可以成为阻断病虫害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实际的农作物种植中,种植户往往会忽视这些日常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例如,一些种植户会认为控制种植密度会影响单位面积的产量,降低经济收入,因此不愿意按照标准对农作物种植密度进行控制,进而导致农作物植株过密而给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较好的田间条件[3]。同时,在选种、除草、灌溉等方面,种植户会更多地考虑相关成本而不愿意改进和更新种植技术,这也造成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加大。
1.5 病株与残体处理不当
调查中发现,在日常的农作物病虫害治理中,种植户大多只拔除在田间检查中发现的病株,而未处理埋在地下的病株根系和落在植株周边的病叶,导致病株上携带的病虫害未被彻底清除,使得其他健康植株存在被传染的风险。同时,部分种植户通常是将拔除的病株和残体随意扔至田间地头,并没有进行无公害化处理,造成病虫害存在进一步传播蔓延的风险。
2 对策
2.1 完善多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机制
监测预警是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率和效果的有效措施[4]。针对目前盘州市部分乡镇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压实乡镇和村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1)市级气象监测部门要对气象等可能引发大规模病虫害的因素做好监测,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向各乡镇及时发出预警。例如,高温、高湿是多数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共性条件,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气象部门要根据天气预报的相关数据,提前分析7 d 内的田间温度和湿度情况,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概率,指导各乡镇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准备。2)各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要成立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小组,收集和记录田间地头的病虫害情况,包括农民上报的病虫害信息和自己的巡查数据,及时将这些数据上报市级中心。同时,要根据上级部门提供的预测数据,结合田间实际情况,制订病虫害预警措施和防治方案,并向基层传递预警信息。3)各村要密切关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发展情况。在收到上级相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后,村委会要组织村干部和农民积极参与病虫害监测工作,加强田间地头的巡视和观察,及时上报病虫害情况。
2.2 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盘州市要将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发展中的重点事项。1)充分利用低效作物调减工作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种植户种植替代作物,增加倒茬换茬的频次。2)科学发布倒茬换茬替代作物清单,使种植户掌握科学换茬的方法,避免出现随意换茬或不换茬的情况[5]。例如,可引导有条件的种植户种植有替代性的蔬菜、中药材、杂粮等,以丰富农作物种植结构。3)在倒茬换茬的过程中,种植户要注意适当进行土壤翻耕作业,以消除土壤中隐藏的病原菌和虫卵,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2.3 深化种植户病虫害防治意识
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容易被种植户忽视的因素。在日常的农作物种植中,盘州市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增强包括合作社、种植户在内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真正补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意识短板。
1)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影响统计分析,利用简洁准确的图表向种植户明确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收益造成的影响,使其深刻认识到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自身实际收益的突出问题,进而从思想上重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纠正对病虫害防治的错误认知[6]。2)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宣传教育,使农业经营主体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病虫害防治的农业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从思想层面延伸到具体行动层面,变成可感知、可操作的行为指南,增强种植户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3)乡镇政府相关部门或村委会可适当与当地的农业科技企业开展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合作,借助企业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专业形象和能力,为种植户提供全面、细致、精准的病虫害防治内容宣传教育,使其逐渐从思想上认清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正确对待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乡镇农业服务部门可定期邀请企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分析、讲解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内容,增强种植户对一些病虫害隐患的认识和了解。
2.4 精细化开展田间管理
精细化田间管理要求种植户精心组织开展各项田间管理工作,以保证农作物生长的进度和效果符合预期目标,降低病虫害滋生和传播的风险。1)在选种方面,种植户要尽可能地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7]。2)在除草方面,要充分考虑土壤的水分和营养状况,使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来疏松土壤,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3)在灌溉方面,要根据土壤中水分的情况,实施精准滴灌,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结等情况。4)在种植密度方面,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必要的间苗作业,合理控制密度,确保田间的通透性,降低田间的温度和湿度,使病虫害滋生的自然环境得到控制。
2.5 规范化处理病株与残体
在农作物种植中,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清除。除拔除病株本身外,还要清除病株的根系和周边的落叶,以免这些残留物成为病虫害传播的源头,威胁其他健康植株。同时,要对病株周边的其他植株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被传染。如果发现植株已被传染,要进行拔除和清理,根除病株对农作物的传播威胁。对于清除的病株及其残体,要采取深埋等无公害化处理的方法,彻底消除病原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8]。在对病株及残体进行处理后,种植户要继续监测病株周边乃至整块农田的病虫害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防治潜在的病虫害。
3 结语
病虫害是影响盘州市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不到位、种植结构不合理、种植户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田间管理不精细、病株及其残体处理不当等问题,相关部门要在完善多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强化种植户病虫害防治意识,精细化开展田间管理,规范化处理病株及残体,以保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效果,实现农作物稳产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