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飞防” 农药导致养蚕中毒事故的探讨

2024-01-26喻廷亮林升华杨升虎许晓芳

四川蚕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飞防吡虫啉菊酯

喻廷亮 林升华 杨升虎 许晓芳

(凉山州蚕种场,四川 德昌 615512)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林草业大面积病虫害防治中普及,采用无人机植保作业已是常态。无人机植保作业覆盖范围广,施药时间短,易操控,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虽然无人机“飞防”高效易实施,但如果控制范围不准,选择时间不当,实施时气象环境不佳,喷施药液浓度过高,均会造成农药污染,危及蚕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安全。笔者以2023 年发生的一起“飞防”导致养蚕中毒为例,来探讨蚕业生产与飞防作业的合理统筹。

1 案例分析

2023 年春季,某县林草部门于3 月底至4月初在其辖区开展近30 000 亩(2 000 hm2)云南松树线虫病传播媒介——松褐天牛防治,并首次启用无人机实施。3 月初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第三方公司开展飞防作业。3 月29 日至4 月10日第1 次飞防工作完成,县林草部门跟踪检查,防治区域虫口密度大幅下降,危害程度明显减轻,防治效果明显。4 月中旬以后,毗邻的蚕桑生产区域出现大量的熟蚕慢性中毒情况。5 月3日,飞防中心区域出现蚕急性中毒死亡情形。其他区域到5 龄末期症状加重陆续死亡。影响范围达15 km2。

2 现场调查与责任认定

2.1 中毒发生时段

3 月28 日至5 月4 日春季原种陆续分批出库饲养。第1 批于4 月9 日收蚁并开始小蚕共育,4 月17 日共育结束分发至大蚕户饲养,第2批于4 月21 日开始小蚕共育,29 日分发至大蚕户饲养,其余每批间隔10 日。普种于4 月23 日开始小蚕共育,5 月2 日发放到农户饲养。5 月3日,部分饲养普种的农户出现家蚕急性中毒死亡情形。原种第1 批蚕发至大蚕户饲养至4 龄时,发现异常,标准温湿度条件下,4 龄期延长1 d以上,至5 龄前期,症状明显,表现为活性差,不进食,排粪细小,体色不变呈现病态暗灰色,饲养至10 d 蚕丝腺不发达,末端出现褐色病变,不老熟吐丝营茧,软伏于蚕座中,12 d 后逐渐死亡。第1 批蚕中毒症状的发生后,后续批次相继出现类似症状。

2.2 蚕茧产量及经济损失

春季4 个原种饲养批次共发放蚕种近1150张,计划收茧4.5 万kg,实际收购蚕茧3.3 万kg,其中高死笼茧8000 kg,绝收300 张,损失蚕茧1.2 万kg。农户直接经济损失近200 万元,蚕种生产单位损失达600 万元。

2.3 养蚕桑园与周边环境

防治区域和毗邻区域存在大规模的桑园。从3 月上旬桑树萌动至4 月中上旬止,单枝桑条的叶片数达到10~15 片左右,可能遭受药害的桑叶量增大,至大蚕期累计中毒的程度加重。飞防实施时段,正值当地春季风季,气候干燥,气流紊乱,风速为3~7 级不等的变向风,药物极易扩散。紧邻飞防区域有大规模的桑树种植。桑园均为坡地、台地以及河谷地,桑园周边基本无其他果树种植,无潜在的药害风险。

2.4 专家组现场调查

蚕中毒事件发生后,蚕业管理部门立即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在4 月上旬施药结束后,飞控核心区域的普种养殖户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蚕急性中毒死亡事件,且符合菊酯类或吡虫啉农药中毒特征。未出现急性中毒的一代杂交蚕种,后期出现大量不结茧蚕,解剖观察见绢丝腺病变。5 龄延长至10 d 以上仍不结茧。相邻区域内出现的情形同核心区域内后期表现一致。调查发现,离飞防区越近,发生蚕急性中毒死亡越严重,较远的区域桑园的累积污染更严重,形成的慢性中毒的损失和影响更大。同时在施药期间,区域内养殖的蜜蜂大量死亡,符合农药急性中毒特征。通过相关管理部门确认,飞防用药含菊酯类农药和吡虫啉。飞防用药污染是导致家蚕中毒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 家蚕中毒事故的原因溯源

3.1 飞防范围不能精确掌控造成药物扩散

实施无人机防控居于地理高位操作,很难精准控制范围,且防治地均为山峰或山地,需要超高空作业,这就为污染源较远距离传播扩散提供了地理上的客观条件。此次飞防通过政府采购由第三方公司实施,作业操控是否严格按制定的标准执行,是否突破防治的范围,施药种类、浓度是否为正常标准无从查证。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执行不当,均可造成药害的发生。

3.2 气象环境造成农药积累

3 月以来,飞防区域以及毗邻地区长期干旱无雨,并处于春季季风发生期,强劲的气流为污染源的高速、远距离扩散形成了条件。加之该区域无降雨,污染物无法降解,并通过“植物双循环”累积于叶片上,造成后期大范围慢性中毒的发生。

3.3 喷施药物对蚕、蜜蜂具有高致死性

桑园周边无经济林果生产,排除其他农药污染因素,确认飞防喷施农药为含对蚕和蜜蜂等生物有高度敏感的菊酯类农药和吡虫啉。这2 种农药虽然标注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无害,但均对蚕、蜂高致死,且药物残效期在40~60 d以上。此次飞防使用了含菊酯类成分农药和吡虫啉,菊酯类农药残效期一般在60 d 左右(最高可达100 d),吡虫啉残效期为40 d 左右。家蚕、蜜蜂对农药敏感,不同的接触方式均可造成中毒,长效杀虫剂污染桑叶,若未有效降解,采叶喂蚕即会中毒,而慢性中毒,前期表现不明显,到末期才会出现严重情形。

4 防治对策

4.1 建立协调机制

农业、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构建联动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开展大面积田间或林区虫害防治,应加强沟通协调,对施药区域、防治时间、防治对象、使用药品进行通报,避免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相关部门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或提出合理的建议,减少可能的危害。强化作业人员的责任管理。要严格按照防治区域开展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用药标准,并实行责任追究。

4.2 精选施药种类

防治药物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残效期短、易降解的药物或选择对防治对象有特异性感染的生物农药。在毗邻蚕桑、蜜蜂养殖区域开展虫害防治,最好采取人工和物理杀灭的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4.3 建立预防监测点

开展飞防作业一定要注意施药的气象环境,严禁在气象条件不具备时开展高空飞防作业,以避免农药的远距离扩散。对防治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相关信息,采取对应措施,避免损失的发生。

猜你喜欢

飞防吡虫啉菊酯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北大荒飞防学院建设研究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欧盟拟修订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芹菜、茴香和大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让无人机飞防乘风起航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茶叶降低菊酯类农残方面的应用
“空中拖拉机”性能特点及其飞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