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融合与促进:推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四届中国-新西兰学前教育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4-01-26郑俊琦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西兰幼儿园融合

郑俊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2023 年9 月20 日—9 月21 日,由中国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新西兰驻华大使馆主办,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新西兰学前教育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打造中新学前教育机制化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推进双方学前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来自海内外的学前教育学者、专家及实践工作者共13 万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多元融合与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政策赋能,推动学前融合教育事业发展

完善的政策机制能够为学前融合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姜瑾介绍了中国政府在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各项努力,具体包括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系统部署明晰各方责任、分期规划落实多项举措、督导评估推动规范发展等。姜瑾指出,在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全面提高保教质量,进一步加强中新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新西兰教育部早期学习课程负责人简·埃文斯介绍了新西兰政府在增强幼儿教育的包容性方面的相关政策。新西兰政府在早期教育事业发展中承担了统筹部署、设立标准、提供资金、支持教师、监督评估等工作,其目标是“实现公平与卓越性的教育”。

二、立足现状,共创公平优质早期教育未来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育学院儿童福祉研究所所长吉尔·吉伦在《培养儿童基础语言技能:为了幼儿读写的进步》的主旨报告中,介绍了新西兰为了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所做的努力,强调要建立科学的多层支持系统,在早期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通过开展对话、阅读图画书、成立工作坊等多种方式提高部分特殊需要儿童的语言能力,通过设立阅读小组、使用语音图卡等方式帮助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儿童学习语言。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婴幼儿教养研究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副主任苏雪云在《为了每一个儿童公平优质的早期教育》的主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现状。苏雪云从物理、活动、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融合教育的概念,强调教育者应当关注每一名儿童的多元教育需求,而不是部分儿童。苏雪云介绍了中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展示相关教育个案,提出建立包括筛查、评估、诊断、确定个别方案、实施干预、过程监控等多个环节的联结系统,基于儿童兴趣及幼儿园教育资源,通过日常活动、游戏等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苏雪云还介绍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中关于学前融合教育的课程模块,强调教师是促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三、以课程为根基,助推学前融合教育实施

研究探索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的学前融合教育课程,有助于推动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特教教研员蔡蓓瑛、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二幼儿园园长王熙珍在《合作共研,推进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实施》的报告中,介绍了普通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互相合作,共同研磨课程的经验,强调课程方案应当重视顶层设计、考虑儿童需要、整合普特课程资源。奥克兰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院教授麦瑞可·泰瑟介绍了新西兰奥特亚的早期全纳教育课程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特法瑞奇课程体系的构成及教师在全纳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江苏省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附属花朵幼儿园园长田鸿在《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双模块和三变式”课程实践》的报告中,分享了幼儿园将幼儿园课程与个别化康复课程相结合,从以康复课程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幼儿园课程为主,帮助听障儿童实现听觉能力与语言能力提升的经验。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国立联合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和保育讲师内里·华雷斯、库什拉·麦凯在《推进家庭教育的全纳性》的报告中,介绍了新西兰政府对家庭式托儿所的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资质要求及提供的相应培训服务,强调教师应当提供相关资源支持,帮助幼儿家庭开展融合教育,同时应当关注文化多样性,让不同背景的幼儿都能在具有包容性的环境中成长。山东省临沂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园长董欣在《游戏的力量:自主游戏理念下的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实践》的报告中,聚焦个案儿童的成长变化,介绍了幼儿园在“放手游戏,发现儿童”理念的引领下,通过营造自由自主、尊重接纳、支持鼓励的教育氛围,通过家园共育、强调自理、关注追踪、共同体教研等途径,发挥游戏的力量,帮助特殊需要儿童融入集体、学会学习的课程实践。

四、以需求为抓手,支持特殊需要儿童成长

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真实需要,全面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情况,才能准确把握干预方向,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张莉等人在《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发现与教育干预:一名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的报告中,以1 名被诊断为边缘自闭症的2岁9 个月男童为个案,通过相关评估工具测查儿童的发展水平,分析儿童在社交互动、语言发展、刻板行为三方面的症状表现,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图画书阅读与教育干预方案。新西兰高等教育学院研究生课程主管切尔西·布里克菲尔德指出,特法瑞奇课程体系强调“建构一个可以认可并支持每名学生需求的环境”,通过表情、手势、肢体语言、图片卡、词汇卡、游戏、工作坊等方式发挥沟通交流的作用,促进包括特殊需要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的语言发展。云南省昆明学院附属幼儿园总园长、云南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唐敏在《早期融合教育中的教育康复干预》的报告中,介绍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康复流程:通过专家团队初评,幼儿园综合考虑是否接收特殊需要儿童,并选择合适的安置形式,之后确定涉及社交、认知、生活技能等方面的个别化康复支持与教育支持方案,促进特殊需要儿童发展。新西兰高等教育学院学术院长肖恩·多兰及新西兰高等教育学院讲师、项目主管菲奥纳·伍德盖特在《每个人都属于自己》的报告中指出,教师对于残疾儿童的认知会影响其教育行为,教师应当批判性地思考自身的教育行为,不能从缺陷角度看待儿童,而是要具有成长的心态,提供友好、包容的环境,认可儿童的潜力,提升教育工作的灵活性。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幼儿园教研组长孔婧婷及副园长沈燕金介绍了幼儿园助推语迟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教育实践。该园教师针对幼儿发音不准确、词汇储量少、不会表达语句的问题,借助绘本,探索了“融‘绘’贯通”四阶干预策略。

五、以未来为方向,开展幼小衔接实践探索

对特殊需要儿童而言,进入小学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完善融合教育幼小衔接工作,对特殊需要儿童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学前教育组织新西兰委员会国际协调员、图伊教育&环球儿童教育中心主任何方强调新西兰融合教育的原则是“平等、参与、多样性”,通过家园沟通、创设温馨环境等方式,引导特殊需要儿童在认知技能、社交互动、情绪调节、身体健康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微在《幼小衔接中高危幼儿三层级支持体系建设思路》的报告中,介绍了研究团队运用德尔菲法和因素分析法,对陕西省16 所幼儿园2400 多名5—6 岁儿童的入学准备指标进行筛查分析,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探索三层级支持体系,即通过日常教育活动(一级支持)进行预防筛查,通过目标小组活动(二级支持)防止状况恶化,通过个别化干预(三级支持)改善特定情况。新西兰高等教育学院研究生课程主管童真、教育本科课程主管刘书元、教学讲师克什尼·库马尔在《儿童是积极的贡献者》的报告中,通过一系列案例,阐述如何帮助全纳的年轻学习者做好入学准备。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阳光幼儿园园长马骏介绍了幼儿园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开展的幼小衔接实践探索:一方面是“两个自立”,在生活及行为两方面培养特殊需要儿童自立,关注规则意识以及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两个双向”,幼儿园与小学之间通过联合教研、制订转衔计划、平台转衔等方式开展双向合作,家庭与幼儿园之间通过全程参与、优化家长参与方式等途径实现双向沟通。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荔介绍了儿童发展性语言障碍集成式评估在融合教育幼小衔接中的应用,分析了发展性语言障碍对儿童的影响,搭建了以父母、教师、专业人员为评估人员,以词汇、句法、叙事性语言为评估内容的评估体系,强调“叙事性语言测试是语言能力评估的金标准”。

猜你喜欢

新西兰幼儿园融合
新西兰兔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游新西兰
新西兰的核物理学之父
爱“上”幼儿园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