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 *

2024-01-25檀湘琦徐丽芳2

出版与印刷 2023年6期
关键词:融合度矩阵数字化

檀湘琦 徐丽芳2)

2022 年3 月22 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通知[1],正式启动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出版融合”愈加频繁地被提上国家发展日程,意在为出版企业发展指明路径、指引方向。融合发展是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要义,是出版企业谋求出版高质量发展、追求双效统一的必由之路。但不可否认,由于融合的创新性与复杂性及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导致出版企业转型之路异常艰难,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与困难阻碍着出版融合的进程。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管理层对企业的融合状态及其成效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判断,缺少客观的参考依据,导致对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与业务调整缺乏全局意识。如果能建立起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将有助于出版企业准确评估融合发展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更好地推动出版融合发展。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体系,以出版企业融合发展评价为中心线索,同时对媒介融合评价体系、企业数字化评价体系等相关研究领域进行整理,融会贯通,为后续评价体系的建设打下基础。

1.出版融合与出版企业融合度

出版融合作为媒介融合在文化产业与行业中的分支,在平台、载体、发展规律等方面表现出与媒介融合较强的相关性和共通处,但学界、业界尚未对其做出统一界定。2022年1 月,“融合出版”作为出版融合的名词表述得到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审议,委员会将融合出版定义为:“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2],从概念层面为出版企业融合评价指明了方向。

经文献调研发现,学者们对出版企业评价的研究往往从企业绩效入手,出版企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只是被作为其中的一个维度。本文的评价视角虽然以出版企业的融合发展水平为直接切入点,但其本质仍属于企业评价的范畴,因此需要借鉴已经发展成熟的企业绩效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版企业融合度”的内涵与侧重点。国外学者对绩效的经典界定主要分为结果论、[3]行为论[4]和行为结果论[5]三种类型。国内学者杨杰等[6]提出三维绩效,从时间、方式、结果三个维度入手衡量绩效;王忠[7]认为企业绩效是业绩和效率的结合,包含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与所表现出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在理解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的内涵上,一方面可以从评价企业融合实践的成果入手,另一方面可以从评价企业在融合实践中体现出的能力和水平入手。出版融合是出版业逐步演进和变化的状态,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动态过程。出版企业在这个动态的融合过程中,取得相对静止状态下的融合成果,例如融合产品收入、融合科研成果等。因此,出版企业融合度的评价一方面是评价出版企业融合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评价出版企业融合成果。

2.出版企业融合度发展及其评价

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出版领域的全方位渗透,开启了传统出版从单一模式到融合发展的变革。自2014 年8 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来,出版企业加快了融合实践步伐,推动融合出版向纵深发展,相关学术研究亦如火如荼。但关于出版企业融合度的综合评价体系与指标的建立、量表的开发和实证研究十分匮乏。较早时候,有学者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做出初步探索。例如,对出版企业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动态能力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8]构建报纸质量指标评估体系,具体提出融合度、品牌度等指标[9]。这些研究从某个侧面或角度为综合性的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与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与启发。

将目光拓展至同出版融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媒介融合或数字化领域时,可以看到相关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丰富、成熟了许多。在媒介融合领域,初期人们主要聚焦于媒介内容呈现和多渠道、跨平台传播的显性融合层面,典型指标有渠道覆盖率、社会评价、投入产出等[10]。随着媒介融合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纯粹的效果描述性指标不能如实反映媒介融合发展进程,无法助推企业深度融合。因此,需要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视评估企业在数字资源、人才、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底层支撑实力[11—12]。在数字化领域,各种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或评价体系要丰富和成熟得多,比如:电信管理论坛(TeleManagement Forum,英文简称TM Forum)提出的数字成熟度模型,[13]南澳大利亚州政府倡导开发的数字成熟度评估工具,[14]用来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麦肯锡7S 框架,[15]以及包括战略、人员、组织、客户、生态系统、技术、创新七个维度的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16]。

其中,与融合度评价体系最接近的是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专家研究编制的《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评估指标体系》和《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展情况评估指标体系》。前者围绕“市场与绩效”“产品与服务”“资源与条件”“制度与保障”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并交由专家委员会对各级指标赋权。[17]后者确立了数字资源转化、组织队伍建设、技术投入创新、综合效益实现4 个一级指标及下属的9 个二级指标和24 个三级指标。[18]

二、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创建

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的创建是一个反复修改、逐步推进的过程,综合了学界、业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首先,归纳和分析党和国家在出版融合发展上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把握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的整体方向;其次,确定我国出版企业调研名单,通过文献分析、企业专家访谈等了解我国主要出版企业的融合实践与融合评价现状,总结可借鉴的模式与做法,从政策文本与企业融合实践的现状与趋势中提炼出版企业融合评价的要点;最后,广泛搜集、整理与出版融合评价相关的成熟评价体系,例如我国政府部门、龙头出版企业、国际管理咨询企业发布的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创新企业评价体系等,借鉴其中的可用指标,总结评价指标的“共性”,结合出版企业融合的“个性”,构建我国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

初步构建完成后,邀请学界、业界权威专家与出版融合学术研究人员对指标提出修改意见,删除可用性低的指标、增补缺失的重要指标、精炼指标名称与内涵解释,经过反复修正,完成评价指标的构建。

综上,在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系统性、独立性、动态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以国家政策为纲领,以现有成熟指标评价体系为参考,结合我国出版企业融合实践特色与专家意见进行指标的调整和修改,逐级构建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描述了“出版企业融合度”这个宏观评价对象的不同维度;二级指标则是对一级指标的具体展开。

1.一级指标构建

首先,纵观中央决策,把握国家政策指向的出版融合重点,为评价指标的构建指明方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涉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舆论导向工作时明确提到建立“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2022 年4 月,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首次针对出版融合领域发布重要指示,指出加快出版融合深入发展需要从战略谋划、内容建设、技术支撑、重点项目、人才队伍、保障体系六个方面入手,对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要领、路径、措施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19]

其次,借鉴相关成熟评价体系,结合出版融合本质与内涵提炼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框架。对照与出版融合相关度较高的《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评估指标体系》和《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展情况评估指标体系》,不难发现它们锁定的关键性评价维度存在较多重叠,主要为产品与服务、技术创新、制度保障和组织绩效。2022 年《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主要围绕主营增长、智能运营、商业模式创新三个部分展开:主营增长强调数字渠道与营销、产品与服务创新;智能运营强调技术层面的智能生产创造、职能部门和决策管控系统的信息化;商业模式创新强调组织内部数字化新业务的推进、数字商业模式的迭代。学者李民等[20]根据现有研究,总结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技术应用、战略、组织架构、管理、团队、领导力等。

最后,对以上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得出对出版企业融合度的评价也应主要聚焦在内容建设、技术创新、组织与人才保障等方面。再结合我国出版融合发展现状、[21]7-13出版融合发展进路研究[22]以及对“十四五”期间我国出版融合深度发展的总结与展望[23]等,总结出“内容生产与服务”“渠道拓展与再造”“技术创新与运用”“管理重组与升级”“资本运营与成长”5 个一级指标,作为评价出版企业融合度的宏观指标。

2.二级指标构建

(1)内容生产与服务

“内容生产与服务”指标用以衡量出版企业在融合实践中体现出的内容供给水平和以融合内容资源为基础的内容服务水平。《意见》指出,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需要优化融合发展的内容结构,形成品类齐全、内容丰富的资源池与项目库;专注打造融合重点项目工程,遴选优质数字出版平台,契合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导向与需求。出版企业在实践中依托自身优质资源进行立体化开发,打造跨媒介的融合产品与互动传播矩阵,[21]10-11例如中国出版集团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古籍文化资源,创新打造数字人文平台,[24]彰显了其强大的优质数字内容供给能力与知识服务水平。再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2 年版)》以及《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转型示范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中关于产品服务、内容资源方面的指标描述,最终形成“出版融合重点项目数量”“出版融合相关荣誉数量”“数字内容产品与服务数量”“数字内容产品与服务资源占比”4 个二级指标,从质量、影响、存量与结构四方面衡量出版企业融合在内容生产与服务方面的表现。

(2)渠道拓展与再造

“渠道拓展与再造”指标用以衡量出版企业利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等线上渠道进行自我营销与推广的能力水平。渠道融合作为出版企业融合的典型发展路径,最直接地体现为线上、线下渠道的重组通融,巧用社群运营,将数字化营销布局与地面实体店建设同步推进,开发多种电子阅读渠道,打造特色电商自营品牌。[25]在此基础上,参考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新榜研究院发布的《出版行业新媒体影响力榜单》中评估出版企业新媒体影响力的指标、2022 年《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中衡量数字渠道与营销的指标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楚新等编制的《媒体融合评价体系》中关于平台运维层面的指标,构建“社交媒体官方账号数量”“社交媒体发布作品数量”“自建或入驻电商平台数量”“电商平台旗舰店粉丝数量”4 个二级指标,衡量出版企业融合渠道拓展与再造的能力和成效。

(3)技术创新与运用

新兴技术的应用是出版企业在内容、业务、管理等方面融合的基础,是出版企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引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出版企业在出版实践层面取得的成效。《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强调了文化企业技术融合中技术应用能力、技术人才、技术资金等关键要素,指出:要打破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鸿沟,加强多媒体内容加工处理等关键技术开发;产学研相结合;畅通技术转移通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实施标准化战略,完善文化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技术资金支持力度,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供支持和保障。[26]

早在2015 年,田海明[27]就提出科研成果应当被纳入出版社考核评价体系当中,促进文化与科技进行融合;何苑等[28]认为技术应用能力是影响媒体融合效果的重要指标;徐丽芳等[29]提出应将出版融合发展研发费用占比、研发机构数量、研发成果数量指标纳入其中。结合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简称GIHI)、《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T/ZHTEA 001—2021)中关于持续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技术人员比例”“融合技术专项基金设立”“出版融合研发费用占比”“出版融合研发机构数量”“出版融合研发成果数量”5 个二级指标衡量出版企业在开展融合业务创新与运用新兴技术的水平。

(4)管理重组与升级

在融合背景下,企业市场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出版企业急需打破固有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手段的藩篱,提升组织结构的环境匹配度、内部管理水平与对创新技术产业发展潮流的适应性。[30]企业可以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将数字化业务渗透到出版分社或事业部的日常工作中;成立专门的数字新兴业务部门或子公司;[31—32]以项目制联动,优化配置不同子公司之间的人力、知识、技术等资源。[33—34]融合实践也对出版人才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出版企业升级激励机制,做好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35]“麦肯锡数字化转型四步法”不仅强调了组织结构、人才发展等要素的重要性,还特别强调传统企业的转型需要制定一套清晰的数字化战略,并关注关键流程和工作内容的信息化能力。中国信息协会发布的《数字化能力评价通用指标》(T/CIIA 001—2022)中对战略管理、人才发展以及组织保障能力设置了相关评价指标;中国标准化协会《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指南》(T/CAS 558—2021)设置数字化战略、组织适应性、数字化人才配备3 个指标衡量企业战略与组织数字化成熟度。综上,构建“出版融合发展战略布局情况”“出版融合组织结构适配程度”“出版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使用”“出版融合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机制”4 个二级指标,衡量出版企业的组织管理融合能力和成效。

(5)资本运营与成长

在融合发展进程中,出版企业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实施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上市,加大资本支撑力度,健全金融体系与政策,开展资本运作与资本输出,全力支持融合新业务的开发与成长。[36—38]结合媒至酷团队发布的《出版传媒上市企业综合绩效体系》中与资本相关的经济指标,以及科技部发布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创新价值实现、市场影响力等经济指标,构建“融合业务营收占比”“融合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要控股参股融合业务公司总资产占比”3 个二级指标,从经济、市场表现衡量出版企业的融合成效。

3.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本研究初步构建出共包含5 个一级指标和20 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我国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

表2 1—9 级判断矩阵标度值打分法

三、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在确立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及内涵后,结合问卷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英文简称AHP),构建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并通过分发专家匿名调查表,统一专家意见,计算各项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权重,从而最终确立完整的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体系。Ci(i=1,2,3,4,5,6,7,8,9,10,11,

12,13,14,15,16,17,18,19,20)代表,构建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图。(见图1)

图1 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1.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应用AHP 分析决策问题,首先要将问题对象条理化、层次化,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为目标、准则、子准则等层次,层级结构自下而上递进。本文将出版企业融合度作为目标层(简称目标A);将一级指标作为准则层(简称准则B),其中各项指标用Bi(i=1,2,3,4,5)代表;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细分,因此将二级指标作为子准则层(简称子准则C),其中各项指标用

2.权重计算

(1)判断矩阵与计算

根据上述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与判断矩阵公式,构建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A-Bi(i=1,2,3,4,5)的判断矩阵(见表3)。其中,bij表示指标Bi比指标Bj重要的程度量化值。同理,可得出关于内容生产与服务B1-Ci(i=1,2,3,4)、渠道拓展与再造B2-Ci(i=5,6,7,8)、技术创新与运用B3-Ci(i=9,10,11,12,13)、管理重组与升级B4-Ci(i=14,15,16,17)、资本运营与成长B5-Ci(i=18,19,20)5 个关于子准则层的判断矩阵。

表3 关于准则层的判断矩阵

接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集结专家意见。问卷按照“1—9 级判断矩阵标度值打分法”的逻辑设计,共组成6 个矩阵,邀请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数字出版、新闻传播领域的高校专家学者对不同矩阵下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初步得到每一项矩阵元素的标度值(保留小数点后四位)。根据专家意见反馈与初步的一致性筛查,最终获得6 份有效数据。利用yaahp10.3 软件的最小改变修正算法得出修正后的专家打分标度表,再对其进行几何平均得出最终标度值。以准则层为例,得出如表4所示数据;同理可得子准则层共31 组专家打分与最终标度值。

表4 关于准则层一级指标的专家打分标度表

(2)层次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AHP 不仅需要求出判断矩阵各级指标权重,还须对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需要用到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 λmax和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对特征向量开展归一化处理工作后便可以得出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Wi以及每个判断矩阵的λmax。采用几何平均法(方根法)进行计算,利用软件yaahp10.3 得到权重向量结果(见表5)。

表5 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权重值

计算公式如下:

检验判断矩阵是否一致,首先需要通过以下公式得到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的值。

为保证数据更加全面可靠,还需要考虑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consistency index),对于n=1~13,具体数值见表6。

表6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

取一致性指标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作为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的CR(Consistency Ratio)。

一般认为,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接受,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得出A-Bi(i=1,2,3,4,5)的判断矩阵与B-Ci(i=1~20)的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一致性检验通过。

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计算公式为:

代入具体数值

由计算结果可知,CR<0.1,符合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要求。可得出结论:本层次总排序的计算模型合理,计算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可以应用到实际的出版企业评价当中。由此得出完整的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体系。(见表7)

表7 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体系

3.出版企业融合度权重说明

从数学统计的意义上来说,以上权重数值符合AHP 的要求、步骤,准则层矩阵与子准则层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比例,所得指标权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从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出版企业融合实践成效的角度分析,以上指标权重同样具有合理性。由表7 可知,就一级指标而言,“内容生产与服务”是专家们认为在评价出版企业融合度时的首要因素。这符合出版业“十四五”时期规划以及《意见》中坚持内容为王、增强服务意识、打造重点领域内容精品的导向和要求,遵循“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的融合发展目标。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推进融合,内容始终是出版融合发展的资源根基,内容生产与服务是首要考虑的融合评价维度。在强调了内容的主导作用后,《意见》同样提到了要充分发挥技术的支撑作用以及融合体系、组织和人才的保障作用。优质内容资源的转化离不开前沿技术和创新组织与人才的支持和保障。这分别对应了权重数值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技术创新与运用”以及“管理重组与升级”指标。排在第四、第五位的分别是“资本运营与成长”以及“渠道拓展与再造”。这两个指标相较于其他指标而言,所占权重较少,但也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出版企业上市、开拓电商渠道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以及自身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新媒体影响力。就二级指标而言,不同维度下权重值最高的为C3、C8、C13、C17、C18,从中可提取出关键要素为产品与服务数量、电商粉丝数量、融合研发成果数量、融合人才的储备与培养以及融合业务营收,均能显化地衡量一家出版企业的融合能力与效果,其权重数值的相对高低也与国家政策、融合实践的优先级与侧重点相匹配。

四、结语

本文利用文献调研、专家调研与AHP 构建了我国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出版企业总结自身融合发展的表现、进行融合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建议与参考。然而,出版企业的融合实践在不断发展,一套合格的评价体系也需随实践需求的动态变化而不断修正。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还需与时俱进地对该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与修改。同时,还可应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确认出版企业调查样本并搜集指标实际数据,对出版企业融合度评价体系进行验证性研究,以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融合度矩阵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重庆市产业融合度分析
京津地区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融合度评价:灰色关联分析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