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赓续中华文脉 推动知识生产 创新中国学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高品质社科学术期刊”研讨会发言纪要

2023-04-18梅丽红汪涌豪施伟东金福林张涛甫沈开艳成素梅

出版与印刷 2023年6期
关键词:社科学术期刊学术

梅丽红 汪涌豪 施伟东 金福林 张涛甫沈开艳 成素梅

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和实践路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副校长、《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梅丽红

2023 年10 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一流学术期刊”的重要指示,为中国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明确了目标指向和实践路径。

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发展方向,社科学术期刊必须立足世情国情党情,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以中国智慧针对中国问题,深度挖掘和深入探寻中国实践,以“主体性”和“本土性”提出标识性学术概念、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彰显学术理论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有了自主性,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就可以顺利实现。

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指向,社科学术期刊要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华文明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征,就可以实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质量传播和交流,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文化上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以打造“综合刊力”为实践路径,构建全流程、高品质、传承性的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完整链条。社科学术期刊要承担起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的重要使命,必须切实改变学术传播、学术生产和学人培养三者之间缺乏沟通、彼此分离的状态,着力解决“期刊缺好文章,作者缺好期刊”的状况,实现学术成果传播与学术内容生产、学术人才培养的全面贯通,建立社科学术期刊服务学术生产的“全流程”机制。社科学术期刊要提高眼界、站位和创新水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倡导调查研究的学术作风,以问题为导向,严格遵循论据—论证—论点的完整研究链条。通过议题设置服务国家战略,回应社会重大关切,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引导学术研究方向;通过开设特色栏目持续刊发受到广泛关注、进行多维度探索的学术创新成果,以学术对话、争鸣交锋和同气相求,形成中国学术繁荣昌盛的良好氛围。打造社科学术期刊的“综合刊力”,为建构期刊话语权、提升期刊内涵质量、形成期刊平台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提供有力支撑。

在文明互鉴中创新中国学术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汪涌豪

学术刊物的功能在于传递信息、传播学术、传承文明。而要传承中华学术与文明,语言是媒介,思想是核心,刊物是载体。在聚焦中国经验、概括提炼新知、推动文明发展,尤其是用自主知识体系回应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方面,学术刊物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是重新审视这种功能与作用的时候了。

如何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以国际视野、国家站位、行业视角来重新认识刊物的新功能和新使命;如何立足中国的历史传统与社会实践,刊发以本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和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原创性知识生产成果,然后推进国际交流,助力学术转型,赋能文化重建。落实到具体,如何反思传统的办刊路径,有针对性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学术刊物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诚如人们一再强调的,没有问题导向的知识生产难有生命力,脱离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办刊思路也是很难结出果实的。

鉴于世界越来越将目光投向中国,学术也是其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学术刊物的办刊人怎能不努力?尤其是面对以往引进多、输出少的情况。虽然西方汉学在研究角度、叙述方法和研究结论上颇多可采,但因文化隔阂和语言障碍,其驱遣典籍的深度和广度难免不够充分,更重要的是其对中国问题的各种表述,因基于自身的经验,常带有太过明显的“自传性”色彩,这使得他们的研究,从方法到结论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排异性。中国的学术界需要超越时代,贯通古今;超越地域,跨越国家、民族和宗教;超越对固有文化的执念,通观全局。故学术刊物也应既不固守前见,又不过持主见,更不囿于偏见,由单向引进向双向融合转变,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提升刊物的品质,扩大刊物的影响。

高校在传承文明的第一线,被视为推动学术交流、思想交汇与文明交融的重要力量,最能直接体会到当今世界知识已然是整体性地产生和传播,固守分科而治不利于解决问题。故拆掉边界,跨越自我,相互协同,在融合中迎接一种富有弹性的张力出现,一种自我修补、更新能力的产生,一种新知识的汇聚和新的边际效应的释放,最终使既有知识的颠覆与刷新成为可能,使新问题乃至新学科的出现成为必然,这应该是学术刊物关注的重点。如此长期深耕,持久努力,才有可能克服单向度、小概率,走向长时段、大数据;走出个人模式,赢得多元角度;由关注自身境遇,进入寻找人类整体性的精神出路的大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高品质的学术期刊一定要以此为根本遵循,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的同时,努力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做文明互鉴最积极的践行者,从而为发扬光大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推动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高品质社科学术期刊建设

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东方法学》主编施伟东

2023 年10 月25 日召开的上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开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上,社科学术期刊可以在赓续中华文脉、凸显城市气质、推动知识生产、促进文明互鉴等方面大有作为。建设高品质社科学术期刊,数字化、国际化、集群化是三个主要发力方向。

一是数字化发展。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可以让传统纸刊获得传播力杠杆。期刊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将内容转换为数字格式以便在互联网上更有效率地传播和访问,学术期刊需要尝试各种适合学术内容传播的融媒体样态,如增强出版、学术公众号、学术博客、学术视频等,《东方法学》最新上线的学术播客是一档学术音频节目,非常适合长内容的学术展示。时不我待,在各刊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应当有数字化传播的认知和行动。

二是国际化发展。国际化就是用好优势,提升上海期刊的国际传播能力。上海有展开逻辑上自洽、学理上严密的高质量全球讲述的传统优势,建议上海市期刊协会可以统合各学术期刊资源形成一致行动,大力支持期刊内容外译传播乃至直接创办外文期刊,努力用外部世界看得懂的语言和逻辑形成有效讲述,逐步赢得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球舆论环境,获得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及国家立场相当的全球话语声量,特别是在前沿知识生产和民族文化传播上有特别建树,不断努力,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是集群化发展。集群化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竞争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著名出版集团旗下往往都拥有上百种之多的期刊,与我们的编辑部、杂志社仅仅出版一两种期刊的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上海社科学术期刊应当对标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集群化发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率先部署建设细分学术领域的专业刊群,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争取在若干社科学术领域走出上海特色的集群化发展之路。未来我们将着力推动法学期刊的集群化发展,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讲好法治中国故事。

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综合编辑能力建设

《学术月刊》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金福林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高品质社科学术期刊,不仅要聚焦于内容建设,而且要加强编辑能力建设。我国现有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学术期刊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导向正确;第二,栏目设置与建设有特色;第三,学术界同业口碑良好,国内外学界影响力较强;第四,主动设置议题,组织常态化的学术活动;第五,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学术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第六,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高水平学术机构及高水平学者保持良好互动关系;第七,编辑部制度完善,工作机制高效;第八,以期刊内容建设为基础,建有运维正常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

面对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这一新使命,必须十分重视综合编辑能力建设。首先是政治能力建设,这是统领一切的。其次是专业能力建设,每位编辑都必须要有学术专业的依托。最后是业务能力建设,除了传统的文字加工的规范能力、编校能力外,还要有娴熟驾驭新媒体方面的能力。建设高品质社科学术期刊,编辑能力建设是必修课,编辑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期刊品质的优劣。现在的学术期刊,尤其是综合性学术期刊面临学科分割的诟病,但也有一些期刊已经尝试组织刊发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这既要求加强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加强编辑的综合能力建设,只有综合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整个文化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

发挥期刊平台作用,加快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新闻大学》主编张涛甫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的新闻、舆论、思想、文化、理论、价值观以及整体国家战略作了系统战略部署。社科学术期刊作为理论生产、理论传播的平台,关注中国自主理论生产。中国的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也包括外来的知识和范式,但不能将其作为绝对化的标准。时代是伟大的提问者。当下正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佳时期,也给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因此,我们须回应时代的呼唤,从大的理论逻辑层面着眼,重构知识体系,理论创新不能满足于在微观层面修修补补,应以结构性、系统性的理论创新,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开启理论大格局。需要各个学科超越学科域限,回应时代呼唤,回归对“总体性社会事实”的立体观照,实现整体性理论创新的“爬坡”。新闻传播学应实现从现象到问题,到理论命题,到概念,再到理论体系的整体推动。在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上,一方面要避免成为西方知识体系的依附,另一方面要避免成为一些早熟学科的附庸。新闻传播学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告别这两种依附,真正走向自主。

经济研究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经济研究》主编沈开艳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使命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担负的重大使命就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与经济思想关联密切。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现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构建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而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还需要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决策有资政影响力和实用价值。所以,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在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以及与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紧密关联性。

第三,经济类学术期刊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期刊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特别是社会科学期刊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和价值观导向,必须在关注和研究本学科领域理论实践问题的同时,按照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把握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阐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这些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文化价值观问题,不仅需要运用具体的经济理论去阐释,更需要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来引领。

让学术期刊成为塑造健康文化的主阵地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分析》主编成素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具有历史性;文化也是时代的精神,具有当代性。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常规时期,文化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就像空气一样是无形的,已经内化在人的行为准则之中。但当人类文明处于从工业文明向智能文明的快速转型期时,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劳动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而我们的文化更新的速度却远远落后于社会变革的速度,体现出极大的滞后性。当前的所谓“躺平”“内卷”“焦虑”等社会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与新文化的滞后性密切相关。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不仅具有战略性与时代性,而且具有纲领性与引领性。

有意识地塑造健康文化,有效抵制当前充斥于网络平台的各类低俗文化,缓解社会性焦虑情绪,重新认知自我,认知自己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关系,是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理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以期刊为平台、为媒介、为阵地,抓住新一轮文明转型的发展机遇,积极塑造符合新时代的中国新文化,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时代命题。

推进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反思,以及对当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及其风险的哲学解析,是《哲学分析》杂志创刊以来始终关注的重要议题;建设高质量的哲学期刊,是《哲学分析》杂志追求的理想信念;将这些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具有引领作用的积极文化,是编辑与作者的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社科学术期刊学术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人文社科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