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术主体性在德国学研究中的体现

2024-01-25吕巧平

出版人 2024年1期
关键词:易学思想史歌德

文|吕巧平

叶隽在《德国教养与世界理想——从歌德到马克思》一书中圈定了歌德思想与马克思思想这两个重点,全书的文献选择侧重于两者的思想形成史。因而,那些与两者的思想发展史相关的人生历程被纳入了研究范围。于是,在这部书中,歌德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正常的教育规训、有着魏玛为官经历的人,然后才是一位伟大的诗哲和思想家;马克思也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生长于犹太家族,受过教育规训,在德、法、比、英等国经历政治流亡的人,然后才是一位革命家和思想家。这也正是该书的特色之一。

该书借助侨易学,诠释了歌德思想的形成史,分析了歌德的“因侨致思”,也回溯了马克思在德、法、比、英等国的政治流亡以及马克思的“因侨致易”。至此,侨易学走过了这样的发展道路:研究经验的总结(实践)—理论的初创(理论)—理论的运用(验证)—理论的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的再运用(继续验证)。因此,有理由相信,侨易学将来有望发展为更加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论。

该书确定了“歌德-马克思结构”对德国思想史发展的意义,即,歌德-马克思结构的互补成型使德国思想具有了“二元三维”的发展脉络,德国文化从此拥有了独立的思想体系。以类比分析的方式,作者成功地从中国“元思维”方式出发,为德国思想史的发展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为德国学术和世界学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具体而言,该书将歌德学与马克思学进行学域融通,其研究内容涉及历史学、教育学、哲学、宗教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在分析过程中,作者致力于中西理论的相互关联和各学科理论的“跨而求通”。就德国思想史相关的主题,作者比较了中外学者各种论点的相近点、关联点和不同点,阐明了中国学术思想与世界学术思想的关联。因此,读者可以在书中读到中外学者关于德国思想史相关主题的讨论和争论。这部书最终呈现出一个中西学术争鸣的局面。

叶 隽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23年6月定价:49.00元

该书综合运用了多种理论,包括文明三层次论、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侨易学理论和谱系学理论等。作者有时也运用两种理论来解释同一种现象,一些概念得到了转用、化用或扩充。

但该书最明显的缺憾也在于其理论部分:该书对理论的描写不够详尽,不能完全满足读者准确理解书中理论探讨的需要。具体而言,作者仅简述了“理论框架”,并没有对相关理论及其概念做足够完整的描述,这带来了些许问题。例如,作者不得不随着论述的需要而做概念定义,这使得概念定义分散于不同的章节;由于研究内容的跨学科性,读者必须在多种学科知识之间进行思维跳跃,因而较难区分各学科的术语,这也要求作者增加对理论及其概念的阐述。是为该书理论描写之失。

《德国教养与世界理想——从歌德到马克思》以歌德学和马克思学作为个案,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了歌德思想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关联,讨论了德国理想史的发展脉络,尤其涉及从世界文学到世界市场、从世界公民到世界理想的思想发展史,并参照中国思维方式中的“二元表象”和“一元三分、三分归一”,探究了德国思想史上的歌德—马克思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歌德-马克思结构的互补成型最终成就了德国文化体系的独立性。如邢来顺所言,这是在《德国学理论初探》之后,叶隽在德国学研究领域的“实践性推进”,也是继《俾斯麦与文史田野》之后,叶隽再一次通过学科融通而展开的德国学研究。

可以说,这部书是中国学者在汉语语境中进行德国学学科建设的有益尝试。叶隽认为,中国学者要承担起“建构中国主体认知德国文化‘过滤器’的功能”。这部书显示,叶隽正在以自己不懈的努力践行自己的主张。期望本文能够沿着这样的道路继续前行,为德国学的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易学思想史歌德
歌德的书
清初学者对“图书易学”的再认识
近二十年来朱熹易学思想研究述评
为什么弱者难以接近正义——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我要歌德的书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
胡瑗易学管窥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
费孝通学术思想史识认
《军事哲学思想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