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建立经济学思维
2024-01-25刘建中
文|刘建中
王东京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23年10月定价:88.00元
王东京教授最近出版的《与领导干部谈经济学思维》,将经济学思维归纳为12 条准则,并结合现实案例,对每条准则做分析讲解,条分缕析,简洁明快,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妙趣横生。
我自己是学经济的,读这本书却仍让我受益匪浅。我们知道,“需求定律”是推断人们行为选择的基本工具,可学界一直对此存有争议。有教科书说,某些商品“边际效应会递增”,需求定律有时不成立。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也曾用“吉芬物品”佐证“需求定律”存在例外。而王教授通过分析各种所谓“例外品”,最终讲清楚了只要坚守“产品不变、偏好不变、收入不变”等前提,“需求定律”没有例外。
王教授之所以在第一章用大量篇幅证明这一点,因为在他看来,“需求定律”是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如果被推翻,整个经济学大厦会全线坍塌。这就好比读者若不认同或者怀疑“人的行为选择是在成本约束下追求收益最大化”,则不可能建立起经济学思维体系。
在分析行为选择规则时,作者的分析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比如第四个规则,要看见“看不见的”,意思是在做决策时不能只看近在眼前的直接结果,还应想到“看不见的代价”。这一思想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于1850 年提出的,可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急功近利的决策至今仍比比皆是。国内某些地方官员搞政绩工程是如此,西方国家也不乏其例。
经济学是经世致用的科学。王东京教授在本书中讲授经济学思维,并非只是讲理论原理,现实针对性也很强。
读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并非所有经济规律都是永恒规律,有些规律是阶段性的,时代变了,规律也会失灵。如果决策者不与时俱进,死守那些已经过时的经济规律,并坚信自己是正确的,那么给经济带来的伤害可能比不懂经济学更大。
为了给读者讲清楚这一点,王教授强调要区分经济学的“定理”和“定律”。定理是通过公理和逻辑推导出来的,通常表述为“若条件,则结论”,如科斯定理。而定律则是对特定时空下经验事实的描述。所以,定理不受时空约束,定律要受时空约束。在书中,他用“配第-克拉克定理”做了示范分析。
“配第-克拉克定理”说: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会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也随之上升。该定理1942 年提出后,得到了库兹涅茨等经济学家的支持。时至今日,第三产业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而王教授指出,“配第-克拉克定理”虽叫定理,但其实是个定律。它是由克拉克根据二战前的经验数据归纳出来的,在工业化中期之前能成立,而在工业化后期不能成立。
王教授分析说,在全球分工下,刻板地遵循“配第-克拉克定理”是有害的,一个国家或地区调整产业结构不必迎合该定理。欧美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促进制造业回归。实际上,和第三产业相比,制造业的效率提升更快,也更能改善人民生活。只要能融入全球分工,不必强调制造业比重不断降低。
在本书中,作者还提出了许多颠覆人们传统认知的见解,并用经济学思维一一予以论证。比如商品打折并非商家让利;嫌贫爱富是银行的本性;高储蓄不会抑制总需求;使用先进机器可以创造就业;打击中间商不会降低商品价格;地价不能决定房价;通胀始终是货币现象;国际贸易只有赢家没有输家,等等。可以这样说,当读者能理解并认同这些观点时,就表明已经建立起经济学思维。
王教授长期在中央党校主讲经济学,故本书的书名定为《与领导干部谈经济学思维》。作者在前言中说,此书是他20 年前“与官员谈经济学”系列丛书的续写之作。据我所知,当年那套丛书不仅在政府官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也深受企业家喜爱。开卷有益,如果你想学习经济学思维,不妨读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