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被照亮,也想成为光
2024-01-25张亚欣
文|张亚欣
大时代之下,感恩文字世界的相遇和馈赠,我得以安顿自己,也得以通过图书编辑的一点工作,把这文字之光传递下去。
2023 年,我社出版的《中国字 中国人》入选了年度“中国好书”。一文一世界,一字一乾坤。我也尝试用两个中国字,来拆解一下我的编辑“小世界”。
时:应时而行
我所学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可以说是懵懵懂懂地入了行,想着学以致用就好。2013年,社里出版了时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先生的《论语诠解》。习近平总书记到孔子研究院考察时,看到这本书,说“我要仔细看看”,同时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这对山东出版人来说,是一个信号、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新起点。我也逐渐明晰了方向:传统文化领域将大有可为。
10 年过去了,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蓬勃生机。我也一路跌跌撞撞,在传统文化和主题出版领域深耕、播种、收获,比如非遗、家风系列,均有所创获。在多方助力之下,《中国字 中国人》还入选了年度“中国好书”,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中国字 中国人》是山东省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重点课题成果,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担任该书总策划、总主编,并组建了由各方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出版之后,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专门开辟“苏小妹说中国字”“孟夫子说中国字”中英文短视频专栏,持续宣传。我们乘势而上,深挖汉字文化富矿,运用“传统文化+数字科技”创新融合思路,探索新的融媒体出版项目,相关成果将陆续面世。
一路走来,我越来越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不是喊口号,往大里说,它是出版人的时代责任和担当;往实处说,它是编辑的时代机遇和幸运。在这一时代主题之下,编辑应时而行,就能借势聚力,行稳致远。
谦:成己成物
山东友谊出版社人文编辑部主任张亚欣
如果说,在选题策划方面,编辑敏锐把握时代大势、天时地利人和以“成事”,那么,在书稿编校方面,则切磋琢磨以“成物”。
2023 年我编辑了一部历史人物题材的书稿,起初,我认为这类传记故事读物,编校难度不大。孰料,对书稿了解越深,越发现,作者没有因为这是一部通俗读物就敷衍随意,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扎实的史学功夫,频频见于书稿细节处。正因作者用这般学术态度创作通俗读物,我在编校上也着实下了一番精雕细琢功夫,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取舍,一条引文一条引文地核对,一幅图一幅图地查证,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就篇目排序、篇首诗、引文、图片、版式、署名及知识点、地名、异体字等大小方面,统一体例、逐一落实、专项处理;判断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述尺度,斟酌措辞;因不同人物单独撰稿成篇,各有侧重,故出现了个别前后矛盾之处,也都核实处理。其间与作者数次召开统稿会,答疑往复信息无数。
就这样,在编辑这部书稿的过程中,自诩编校熟手的我,逐渐把自满的心空出来、静下来,谨慎地对待书稿,谦逊地面对作者。向作者学习,从书稿背后的浩瀚文化中学习,编辑之路学无止境。
面对一个新选题、一部新书稿,心怀谦谨与热忱,空杯以待,止于至善,目的就是更好地成就作者,成就作品,成就读者,还可以往大里说,成就我们的时代和社会。而在这个过程中,编辑的自我价值也得以成就。这就是编辑工作的“成己成物”吧。
曾读到一句话:有幸被光照亮,也想成为一缕微光。大时代之下,感恩文字世界的相遇和馈赠,我得以安顿自己,也得以通过图书编辑的一点工作,和大家一起思考万物的本来,分享当下的万象,憧憬未来的模样,并把这文字之光传递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