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的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热点与趋势

2024-01-25李依梦李海燕

关键词:聚类文献绿色

李依梦,李海燕

(1.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2.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2760)

引言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使各国普遍面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绿色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点。绿色创新作为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结合点,能够同时兼顾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实现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脱钩。[1]自绿色创新概念提出后,国内外掀起了绿色创新相关研究的热潮,在内涵界定及理论基础[2-3]、效率测算[4-5]、影响因素[6-14]和经济后果[15-17]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绿色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和理论支撑。然而,尽管已有部分学者对绿色创新研究进行了评述,但仍存在待完善之处:在研究视角上,多从某一角度切入进行梳理,缺乏全方位、系统的综述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定量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仅对国内或国外的文献进行单方面梳理,缺少对国内外绿色创新领域系统的对比分析与评述。

鉴于此,本文以2001—2021 年CNKI 和WoS 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 文献计量工具,对国内外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进行量化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并从中辨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绿色创新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 数据库(WoS)。绿色创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涵盖范围广泛,因此也可称为生态创新、环境创新和可持续创新。[2]在CNKI 数据库中以“绿色创新”“生态创新”“环境创新”和“可持续创新”为主题,文献类型限定为“期刊”,且来源类别限定为“CSSCI 期刊”,检索时间跨度为“2001—2021 年”,初步检索到文献记录5 603 条。在WoS数据库中,以“green innovation”“ eco innovation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和“sustainable innovation”为主题进行检索,来源限定为“SSCI 的WoS 核心合集”,时间跨度限定为“2001—2021年”,文献语言为“英语”,并以“Article”文献类型对其进行精简,共得到文献记录2 820 条。进一步以人工方式剔除重复、不规范以及信息不全的文献记录,最终得到1 757 条CNKI 数据库文献记录和2 245 条WoS 数据库文献记录。

(二)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是对所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文献分布趋势进行探索。[18]相较其他经验性的文献综述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法能够更加系统、客观地揭示诸如引文、高产学者、权威期刊、关键词等重要内容,是当前文献综述研究的主流方法。

本文采用的文献计量工具是CiteSpace 软件(版本号:5.8.R3.64-bit),该软件既能呈现知识的变化过程,又能展示知识间的结构关系。[19]通过广泛的指标、方法及绘制的知识图谱,能够客观、科学、可视化地揭示作者、学术机构、文献主题的网络关系和演进过程。该工具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研究热点和演进路径的量化分析。[20-22]

二 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现状分析

(一)发文量呈井喷态势

国内外绿色创新领域的发文量走势基本一致,在考察期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近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图1)。根据发文量的时序分布特征可将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孕育期(2001—2006 年),该阶段学界对绿色创新关注较少,具有发文数量少、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特点,该阶段研究成果为绿色创新研究奠定了前期理论基础。第二阶段是出生期(2007—2013 年),该阶段发文量突破了孕育期仅有的个位数局面,明显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在2009 年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后,可持续发展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对绿色创新展开全面研究,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第三阶段是成长期(2013—2021 年),此阶段发文量迅猛增长,自2019 年以来,连续三年发文量超过200 篇。原因可能是在此期间召开了华沙气候大会,国外陆续颁布的气候政策极大激发了学界关于绿色创新的研究。而中国在此期间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创新作为“绿色”和“创新”的有机结合,同时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相吻合,也引发学界对绿色创新领域的广泛关注。该阶段绿色创新领域的发文量呈井喷式发展态势,成为学界热门的研究议题之一。

图1 国内外绿色创新领域发文量

(二)核心作者合作网络结构分散

知识图谱能够反映核心作者及其合作情况,作者间连线的粗细表示合作的紧密程度。通过对CNKI 的1 757 篇文献进行统计发现毕克新是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文献数为22,其主要关注中小企业以及制造业的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普赖斯定律指出,核心作者最低文献数的认证公式为(其中,Nmax为发文最多的作者的发文数)。经计算,M≈0.749×4.69=3.51,因此中文核心作者的发文数应不少于4 篇。经统计,中文核心作者62 位,占论文总量20.5%。其中,排名靠前的毕克新、杨朝均和田红娜三位学者之间的节点连线紧密,说明三人合作关系较强,群体内互动合作频繁,已基本形成了以毕克新为核心的研究作者群。此外,其他核心作者间网络密度仅有0.001 8,说明其他核心作者关联较为分散,群体间合作交流相对较少。

同样,通过对WoS 的2 245 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排名第一的作者是Zhongju Liao,文献数为18。由普赖斯定律计算得到M≈0.749×4.24=3.18,外文核心作者的发文数应不少于3 篇。统计结果显示,核心作者共有87 位,占文献总数15.9%。与中文核心作者相比,外文发文量前五的核心作者间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关联关系(表1),彼此的研究视角也存在较大差异,如Zhongju Liao 主要关注环境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而Sabina Scarpellini 则更多关注企业生态创新的测度视角及方法。然而,其他核心作者间网络密度为0.002 6,较中文作者间的合作水平有所提升,且形成了十余个“两点一线”型研究团体,如Sabina Scarpellini 和Pilar Portillotarragcha、Massimiliano Mazzanti 和Claudia Ghisetti 等。总体上,外文核心作者分布更为零散,且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但小型团体内合作较为频繁。

表1 中外文发文量前五的核心作者分布情况

纵观中外文核心作者及其合作情况,整体上中外文作者间合作都较为分散,国外作者间的合作相对国内更加频繁,而国内则形成了稳定的核心作者群,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绿色创新领域的深入研究。

(三)核心科研机构合作水平偏低

借助CiteSpace 绘制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图2)。

图2 国内外核心科研机构分布情况

哈尔滨工程大学以91 篇发文量高居榜首,这可能是由于哈尔滨地处中国老工业基地,而中国绿色创新最先在重污染行业实行,导致该地区的科研机构更加注重绿色创新的研究。此外,国内机构图谱的网络密度仅为0.002 5,节点和连接较多,说明国内核心科研机构间合作强度低,关联度不高,多数研究成果为机构内单独完成。尽管整体呈离散分布,但仍形成了三个区域合作的研究团体,如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华东地区的江苏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西北地区的西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这些机构开展绿色创新研究的时间较早且成果突出,其中东北地区研究机构的节点和连线更为密集。整体上,国内绿色创新科研机构的合作水平较低、区域性合作较强、跨地区互动较少。

排除在WoS 发文的国内科研机构,国外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大学(西班牙)、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西北科技大学(美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和费拉拉大学(意大利)。国外机构合作网络密度同样较低,仅为0.004 6,但与国内相比,国外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强度有明显提升,跨国机构合作更加频繁。整体上看国外虽尚未形成稳定的机构合作群,但不同科研机构间的连线和节点更为密集,说明不同机构间关联性较强、交流互动较多、跨国合作频繁。

总体来看,国内外科研机构间合作水平均偏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程度更加依赖学者合作水平,区域性合作较强,跨地区交流实践有待提升,绿色创新平台支撑薄弱;国外科研机构合作更为密集,跨国交流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绿色创新领域研究取得新突破。

三 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

(一)绿色创新研究热点

对绿色创新领域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可以准确识别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9]

1.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热点聚类分析。根据关键词相似度进行聚类能够发现绿色创新领域的主题分布、结构和特点。

本文对WoS 检索的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最终生成的网络节点共有558 个,产生的连接数有2 453 个。为使结果更加清晰,保留中心性0.02以上且频次高于10 的节点信息,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 所示。排名前五的关键词词频均超过300,分别为performance(533)、eco innovation( 478)、impact(432)、management(420)和determinant(420)。其中,performance 首次出现在2002 年,且后续研究保持延续性。绩效是外文文献在绿色创新领域持续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这与实现利润最大化、提升企业绩效的企业目标密不可分。

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基础上,将阈值设定为Top30 进行聚类。通常情况下,当聚类模块值(Q值)>0.3,说明聚类结构显著,同时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0.7 时认为聚类是令人信服的。本文结果显示Q=0.740 3,S=0.903 2,认为聚类效果显著。此外,由LLR 算法共识别出18 个有效聚类,当聚类节点数量高于10,说明聚类效果较好,因此保留WoS 形成的17 个聚类,具体如图4 所示。其中,中小企业、可持续性供应链、环境规制、环境创新几个聚类交叉较多,研究具有高度关联性。

图4 国外绿色创新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同样对CNKI 检索的1 757 篇文献保留中心性0.02 以上且频次高于10 的节点信息,共生成489 个节点,774 条连线,结果如图5 所示。与国外不同的是,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均在2005 年之后出现,这与李旭认为2005 年绿色创新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主流的观点相一致,[23]原因可能在于2005 年我国首次提出绿色GDP 的概念,并在部分省市实施试点政策。此外,国内绿色创新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密度小,早期研究内容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等方面,而近年研究内容逐渐深入,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

图5 国内绿色创新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对国内关键词进行聚类,结果显示Q=0.868 2,S=0.951 5,效果显著,共生成有效聚类17 个,具体如图6 所示。绩效、环境规制同样是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此外,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且部分制造业具有重污染性质,与制造业相关的绿色创新研究被国内学者广泛关注,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研究热点。

图6 国内绿色创新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2.国内外研究热点分析。对比国内外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图谱,可以发现绿色创新领域中绩效、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等研究主题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同时,国外对可持续性、生态足迹、绿色金融和中小企业的研究主题更加偏好。而国内更关注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环境绩效和制造业等研究主题。结合前文研究,可以将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绿色创新的内涵与基本理论。学术界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关注环境治理中创新实践对经济与社会的作用,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引申出不同的概念。[23]“绿色创新”“环境创新”“生态创新”和“可持续创新”成为早期众多学者辨析的相近概念,其中环境创新和生态创新是使用较早的概念。环境创新主要出现在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研究中,基于生态学视角的研究多使用生态创新的概念,认为生态创新是一种能降低环境影响的新产品和过程。[1]之后,学者们也开始使用可持续创新和绿色创新概念,可持续创新关注的范围更宽泛,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绿色创新是近年新出现的概念,并在管理领域广泛使用,主要出现在环境管理和组织战略的文献中。[3]绿色创新更多的是指广义的创新,包含与其相关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3]学者们对绿色创新内涵延伸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资源基础理论成为该领域常用理论之一,出现频次高达127 次。基于资源基础观,李青原和肖泽华认为排污收费倒逼了企业提升绿色创新能力。[24]此外,战略管理理论、社会网络理论、高阶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也成为绿色创新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高阶管理理论,部分学者指出高管环保意识在绿色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25-26]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Baldassarre 等人指出在供应链和企业绿色创新的研究中,利益相关者往往作为重要外部驱动因素用于解释企业的绿色创新实践。[27]从战略管理理论视角,郭进通过探索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证实波特效应在中国同样成立。[28]

第二方面是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该方面研究的关键词有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外商投资、绿色金融、产业集群等。早期研究主要强调外部因素,尤其是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影响,而近年则开始逐渐关注组织内部因素的作用。外部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利益相关者和环境规制等。Hojnik 和Ruzzier 对有关绿色创新的155 篇文献进行综述后认为法规和市场需求因素是企业绿色创新的最重要驱动因素。[29]同时在全球民主意识不断觉醒的大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指出绿色创新实践往往需要多方参与和监督,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会迫使企业采取绿色创新行为。[7-9]内部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组织结构、资源和能力以及管理者等。如Cai 和Zhou 研究认为制定企业绿色战略既可以直接强制企业确立环保目标,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行动计划,又可以间接引导绿色企业文化的形成。[30]组织基本特征如年龄、规模、经营性质、所属行业等背景特征被认为是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内部驱动因素。[10-12]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同样被认为是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因素,[23]其中技术推动是创新的核心力量,能够保证企业长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与一般创新研究相似,管理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也成了学者们研究内部驱动因素的对象。[13-14]

第三方面是绿色创新的经济后果。“绿色创新能否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探讨,国内外文献中与绩效(企业绩效和社会绩效)有关的关键词高达747 次,说明探索绿色创新的经济后果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结论。目前主要的研究观点有促进论、抑制论和无直接影响论三类。而同一类别的研究因数据源的不同实证结果也存在差异,常见的有直线形、U 形和倒U 形三种结果。此外,目前学者们对绿色创新的企业绩效和社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同样尚未理清。[31]

第四方面是绿色创新的测度。突变词探测结果显示指标体系突变最早且持续时间久,说明测度绿色创新是众多学者持续关注的议题。部分学者采用单一指标进行衡量,如Lanoie 等人采用环境R&D 预算度量环境创新,[32]高凯等人利用绿色专利申请数来度量绿色创新。[33]然而,当前学者认为绿色创新是系统性的工程,构建指标体系进行测度更客观准确,于飞等人从企业绿色创新投入、产出和管理三方面运用DEA-SBM 方法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34]尽管绿色创新测度被学者广泛探讨,但当前国内外对绿色创新测度的维度和方法仍未形成统一标准。

(二)绿色创新研究演进趋势

1.绿色创新突变词分析。突变词检测反映该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和挖掘潜力的研究主题。本文在国内外关键词聚类的基础上进行突变率检测,将突变时间最小单位设为4,参数γ取值范围为[0,1],得到绿色创新突变关键词16 个,按照持续时间进行排名,排名前五位的突变词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国内外排名前五的突变词

在国内研究中,突变时间最久的关键词有“指标体系”和“技术创新”,说明绿色创新领域的测度与技术创新具有深度挖掘的可研究性。近年,国内突变关键词有“门槛效应”“空间效应”“环境绩效”和“耦合协调”。其中,学者将政府研发补贴、数字金融、外商投资、产业集聚等作为门槛变量,研究其对区域、产业和城市绿色创新的门槛效应。环境绩效往往与强、中、弱波特假说联系在一起被研究。同时,多种绿色创新驱动因素的耦合协调机制也是学者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国外研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突变词有“innovation”和“policy”,尤其在1995 年波特假说提出后,众多学者开始验证其正确性,使得“政策工具”在绿色创新领域获得极大的关注,突变强度高达20.89。早期国内研究热点稍落后,波特假说在2007年才被国内学者逐渐赋予更大的关注度。近年来,国外突变的关键词主要有“energy consumption(能源消耗)”“performance evidence(实证研究)”和“circular economy(循环经济)”。其中,节能减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及中观层面,基于技术环境悖论,学者们对绿色创新与重污染行业能源消耗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循环经济则是在能源消耗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绿色创新如何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

2.绿色创新研究演进趋势。在突变率检测的基础上,绘制国内外绿色创新热点词时区图以便于探究热点词的演进趋势,具体如图7、图8 所示。其中,横轴表示时间,节点大小表示词频。

图7 国外绿色创新热点词演进时区图

图8 国内绿色创新热点词演进时区图

在国外热点词演进时区图上,选择呈现词频高于90 的关键词。结合关键词突变率检测,国外的绿色创新研究热点演进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2004 年,该阶段的高频关键词较多,相关研究成果成为绿色创新领域的先锋。主要关键词有“technology”“performance”“management”等,这些关键词大部分仍能代表当前国外绿色创新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以绿色创新的内涵、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绩效、环境政策以及绿色创新在各领域的表现形式等热点问题为主。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少数文献涉及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研究视角多从生态学、经济发展出发。第二阶段是2005—2015 年,该阶段没有特别突出的节点,但整体上节点个数非常多,说明绿色创新研究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涉及的学科与理论更加丰富。该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绩效和理论基础,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深入,研究对象从一般向特殊转变,研究视角也更加多元,此阶段虽仍以理论研究为主,但实证研究开始明显增多。第三阶段是2016 年至今,在2016 年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签署后,绿色创新领域的关键词数量急剧升高。该阶段的代表关键词有“supply chain management”“China”“product innovation”,主要涉及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竞争优势等问题,研究内容相较前两个阶段更加细化深入,研究对象进一步聚焦资源型企业和重污染企业,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外,研究视角也扩展至地理学,且部分研究基于多元视角,引入了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同时,该阶段节点连线十分密集,早期研究内容仍被学者们持续关注。

在国内热点词演进时区图上,呈现词频高于40的关键词。2001—2005 年绿色创新概念还未成为学界主流,学者们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技术创新、生态创新、环境创新等方面。研究内容以绿色创新的基本理论为主,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视角比较有限。随着200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发展循环经济目标”的提出,2007 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相关绿色政策陆续颁布后,2006—2012 年该领域研究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出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关键词有“绿色创新”“环境规制”“创新绩效”“制造业”等,研究涵盖的范围进一步拓展,成果快速增加。研究内容主要侧重绿色创新的驱动因素、绿色创新绩效以及实现路径等问题,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区域与制造业,实证研究和模型构建的研究方法受到重视。2013 年至今,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主题日益丰富、研究内容更加细化深入、研究成果代表性强,尤其2020 年“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提出后,涌现出大量的前沿热点,如“绿色发展”“门槛效应”“多产业协同创新”“利益相关者压力”“企业社会责任”“环境税”“绿色金融”“生态系统”“长江经济带”等,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早期尚未达成一致的研究内容仍是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模型构建等已成为国内绿色创新领域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视角也从单一转向多元。

四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CNKI 和WoS 数据库中2001—2021 年有关绿色创新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为:

从研究现状看,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发文趋势一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且在2016 年后发文量呈现井喷态势。核心作者知识图谱显示学者间合作水平普遍较低,国内形成了以毕克新为核心的稳定作者群,而国外尚缺乏领军人物,研究以“两点一线”型小团体居多。与作者合作情况相似,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总体也较为分散,国内科研机构更依赖作者合作,区域性合作较强,跨地区交流实践有待提升。而国外科研机构间合作交流更密集,跨国交流频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绿色创新领域研究取得新突破。

从研究热点看,绿色创新的内涵与基本理论、影响因素、经济后果以及测度四个方面是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的热点内容。其中,绩效和环境规制是国内外持续关注的热点议题,国外对可持续性、生态足迹、绿色金融和中小企业等研究主题更加偏好,而国内研究更具中国特色,对创新能力、产业集群和制造业等研究主题更为关注。尽管上述主题基本涵盖了绿色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且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许多方面如环境规制工具、企业社会责任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绿色创新的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间的相互关系,绿色创新的测度方法和维度等仍未达成一致结论。

从演进趋势看,国内外绿色创新均经历了三个演进阶段,并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涌现大量前沿研究内容,如国外的“supply chain management”“China”“product innovation”,国内的“门槛效应”“多产业协同创新”“环境税”“绿色金融”“生态系统”“长江经济带”等。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微观的企业层面,研究内容由理论层面转向实践应用层面,由企业外部要素转向内部要素,研究方法从一般的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案例分析等转变,研究视角也从单一转向多元化。

(二)研究展望

中国地域特征明显、地区发展不均衡、产业和区域绿色化水平不同步,绿色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和主要推动力,亟须在实践上能指导现阶段中国绿色创新的理论成果,未来研究可从以下三方面扩展:

一是研究内容上,未来研究应立足中国绿色发展战略和“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探索高效相宜的中国特色绿色创新体系。在对绿色创新的理论基础、驱动因素、经济后果和测度等议题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区别探讨不同绿色创新类型所适宜的驱动机制、多维邻近性的政策推/拉效应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绿色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等。

二是研究对象上,未来研究应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行业或部门的中观分析,并上升到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研究,遵循“微观—中观—宏观”的层级嵌套分析逻辑,深度解构绿色创新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三是研究方法上,未来研究应在传统回归分析、案例分析、模型构建等基础上,将新方法引入绿色创新研究领域。如传统回归分析仅能研究单因素的净效应,而绿色创新往往存在复杂因果关系,而必要条件分析(NCA)和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适合多因一果关系的研究,能够同时考虑多因素的联动效应。

猜你喜欢

聚类文献绿色
绿色低碳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