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

2024-01-25郭云贵

关键词:论文责任研究

郭云贵,王 蔚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对股东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基于一套制度安排对债权人、政府、供应商、客户、员工和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环境所必尽或应尽的责任。[1]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则是指企业对员工这一重要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责任,又称内部企业社会责任或员工社会责任。近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学术界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研究也显著增多。为系统呈现国内学术界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现状,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本文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从年度发文数量、研究方法、企业类型、受资助情况及研究主题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若干重点研究主题进行总结归纳,如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内涵发展及评价指标、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员工观念及行为的影响以及履责的驱动因素等。最后,基于研究现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供未来研究者参考。

一 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

(一)研究样本

本文选择中国知网综合性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所收录的文献作为检索对象。选择社科数据子库,以“内部社会责任”“员工社会责任”“内部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检索2022 年12 月31 日前发表在CSSCI 期刊上的所有中文文章,共检索到261 篇论文。一方面,根据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手动逐条筛选,剔除与主题不符以及页数小于2 的文章。另一方面,将检索到的以企业社会责任为研究主题但包括了内部员工维度的细化分析文章一并纳入本文作为研究样本。最后,得到92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二)文献数量年度分布统计

为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本文对92 个研究样本进行年度发文数量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根据文献数量年度分布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将国内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研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表1 文献数量年度分布统计表 单位:篇

萌芽期(2005—2007 年)。欧美一些国家自2004年开始强制推广SA8000 标准认证。随着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热潮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国内学者对员工权益的关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由此进入萌芽期。在此阶段,仅有1 篇相关主题的论文发表。

发展期(2008—2016 年)。在此阶段,“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兴趣,相关主题的年发文数量呈现出多且稳定的特点。其中,2012 年和2015 年是该主题研究热度最高的年份,年度发文量均达到了10 篇。该阶段总发文量达到了61 篇,占本文所选文献的66.30%。在此阶段,涌现了许多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主题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其中,王文彬等人[2-4]、李祥进等人[5-7]在发文数量方面贡献较大;何显富等人开发的企业社会责任量表中的员工责任维度被许多研究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学者借鉴和使用;[8]周浩和汤丽荣2015 年发表在《管理世界》上的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9]截至2022 年12 月31 日,已被引用71 次。

稳定期(2017 年至今)。经历了蓬勃发展期,“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已有了相对丰富的成果。虽然2017—2018 年论文发表数量出现断崖式的跌落,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研究进入萧条期,可能是学者们在该领域遇到瓶颈,又或者正在探索并孕育新的内容。从发文数量来看,2019 年至今,“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稳定发展阶段。

(三)文献数量其他分布统计

1.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在研究中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对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该领域学者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因此,粗略地将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四类。在本文所选用的92 个样本中,有14 篇定性研究论文,70 篇定量研究论文,6 篇案例研究论文,而基于文献的综述类研究论文仅2 篇。

从数量上来看,定量研究类论文最多,占比76.09%。同时,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2008 年以前的论文均是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没有使用定量方法研究。因此,本文从时间上对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以每3 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进行划分,将2005—2022 年这18 年划分为六个阶段,对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采用定性、定量方法文献数量分布统计表 单位:篇

从表3 可以看出,尽管在2007 年以前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为0,但是并不影响定量方法的发展。2011 年之后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发文数量呈现多且稳定的状态,而定性研究的发展速度呈现下降趋势。这揭示了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近些年的发展速度之快,并且在定量和定性方法的选择中,国内学者更加偏好采用定量研究方法。

然而,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70 篇定量实证研究论文中有50 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数据,占比71.43%,余下的20 篇数据来源不一。对这20 篇论文数据来源进行进一步统计后发现,其中有5 篇均采用一个衡量员工工资收入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其数据来源包括新浪网[10]、CCER 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11]、巨潮资讯网[11-12]、国泰安CSMAR 数据库[12-14]、上交所及深交所官网[12]。有8 篇采用两个、三个或更多指标来衡量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数据来源包括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工业企业数据[15]、国泰安数据库和企业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16]、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17]、国家统计局的问卷调查[18]、全国私营企业第10 次调查数据库[19]、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数据库[20]、锐思(RESSET)数据库和和讯网[21]、世界银行投资环境调查[9]。此外,单独使用样本企业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有1 篇,[22]其主要采用报告披露的“员工关怀”支出数据作为衡量指标;还有6 篇使用和讯网发布的上市公司“员工责任”评分加以衡量。可见,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数据大多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其次则是采用和讯网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而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衡量方面,缺乏公认的统一标准。学者们选取的指标不统一,且一些文献仅用一个财务指标对进行核算,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内部社会责任。

2.企业类型。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展开研究的文献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类型企业的现状和问题,为对比了解各类型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粗略地将企业按投资主体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其他四类。本文从企业类型对该领域文献数量展开统计分析(表4)。

表4 各类型企业文献数量统计表 单位:篇

从表4可以看出,在本文92个样本中,针对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研究各2 篇;最多的是对民营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研究,有13篇(其中6篇关注家族企业),占总样本的14.13%。学者们更加关注民营企业内部社会责任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如邓泽宏和刘文波比较了不同性质中小企业在履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方面的差异,发现国有中小企业要好于民营中小企业。[23]又如邹洁和武常岐基于1 000 多家中国工业企业的数据调查对企业选择性参与社会责任进行研究后指出:相较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更加重视员工福利。[18]

未特别说明和区分企业类型的论文有75 篇,统一归入其他类。在这75 篇论文中,有9 篇文章关注制造业,有7 篇关注服务企业、旅游企业和酒店企业等服务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制造业、服务业这类一线员工较多的行业是“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领域关注更多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一线员工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问题相对于其他员工更为突出、更加需要关注。

3.论文受资助情况。从论文受资助情况可以反映出国家和地方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和现实需求。在本文选用的92 个样本文献中,共有68 篇论文受到资助,占73.91%,可见内部社会责任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多数文章受到多个项目资助,本文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省级项目的优先顺序进行统计,不重复统计,统计情况见表5。

表5 论文受资助情况统计

其中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35 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论文10 篇,共计45 篇,资助比例为48.91%;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的论文6 篇;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 篇;受省级项目资助的论文有14 篇,其中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各2 篇,其他8 个省份各1 篇(如湖南省、湖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各省差距不大。但多数文章都受到多个项目资助,不考虑国家级项目及教育部项目,单独对所有地方级项目进行统计,共有36 篇论文受到地方项目资助,其中受到省级项目资助的有28 篇。比较突出的是广东省,共有7 篇论文受到广东省省级或高校项目资助,约占地方受资助项目的1/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东省对于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较高,其原因可能在于广东经济发达,其现实需求大于其他省份。其次是北京市,共有4 篇论文受到北京所属基金资助,这与北京的经济发展以及重点高校数量多有一定关联。可见,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具体影响机制及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4.研究主题。通过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内容及主题进行梳理,本文根据样本的主题频次及研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分析。

(1)企业内部社会责任评价指标。适合进行研究主题分析的84 篇论文大多根据研究需要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评价指标进行了界定,尤其是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论文。以企业内部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为主题的文章共有7篇,其中5篇为定量型实证论文,而2 篇探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论文均是基于SA8000 标准展开分析的,这体现了SA8000标准在界定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意义。

(2)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履行。共有7 篇论文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其中:有1 篇关注中小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履行情况;1 篇调查了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加以分析的各有2 篇;1 篇对不同性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3)对员工观念及行为的影响。通过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员工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在70 篇定量研究论文中,以员工满意度、组织认同、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反生产行为等为结果变量的论文达23 篇。此外,关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与绩效”关系的论文有14 篇,其中4 篇关注员工绩效,10 篇关注企业绩效;探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前因或驱动因素的论文有15篇;创新相关主题论文有6 篇。具体分布情况见表6。

表6 研究主题情况统计表 单位:篇

二 企业内部社会责任重点研究主题分析

(一)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评价指标

自Sheldon 于1924 年首次使用“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以来,历经股东利益至上到保障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转变,形成了两种较为典型的理论模型:四层次金字塔模型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模型。其中,美国学者Carroll 提出的四层金字塔模型(法律、伦理、经济、慈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范畴进行了明确界定。[24]而Clarkson 基于Freeman 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则强调企业的履责对象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等所有利益相关者。[25]相对而言,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定量研究提供了更为具体、便于衡量的维度,其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基于该理论,我国学者叶艳等人认为员工是企业最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和履责对象,企业必须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19]

企业内部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企业社会责任模型中衍生出来的,指的是企业对员工这一重要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履行的社会责任。从企业社会责任出发,直至2006 年国内学者才逐渐关注企业对员工这一重要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履行问题,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内涵更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才得以丰富。目前,许多国际组织提出了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1997 年10 月社会责任国际组织(简称SAI)提出的全球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明确了企业应保护的员工权益,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工作时间等九个方面的内容。[26]考克斯圆桌商业原则中的六组利益相关人士通则也规定了企业对员工这一利益相关者所担负的责任,包括提供工作机会和薪水、工作条件应尊重雇员健康与尊严、坦诚沟通、相互信任、避免歧视等方面的内容。[27]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机构也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履行提出了要求。其中,对我国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的还是SA8000 标准。国内学者根据这个标准分别从不同角度赋予了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不同的内涵,推动了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例如,赵涛等人借鉴SA8000 标准,从劳工权益和人权保障两个维度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28]

然而,随着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SA8000 标准中对员工九个方面的基本权益保护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美国学者Carroll 的四层金字塔模型为不少学者探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内涵提供了研究思路。如初智巍据此提出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可以具体分为经济、法律和道德三个维度。[29]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在国际组织提出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参考西方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情,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展开了积极探讨。其中,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表7)中,西方学者Turker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得到的适合中国情境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量表中的员工责任维度,得到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借鉴和采用。[30]

表7 企业内部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

(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履行状况

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2012 年以前的研究更多关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整体而言,国有企业在履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员工关怀、成长与发展、尊重和价值等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在员工福利和工资水平方面表现较好,外资企业比国有和私营企业更为关注员工利益,[35]而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员工权益保障意识相对较差。各类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研究成果如表8 所示。此外,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相较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履责情况较差。吕英和王正斌对IT 及零售业员工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员工认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最不重视的就是企业内部社会责任。[32]

表8 各类企业履责现状研究成果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显著提升,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受到关注,员工维权意识显著提升,大多数企业的履责情况有所改善,学术界逐渐将关注点从履责状况及问题转移到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前因与后果。但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不难看到各企业重视程度具有差异性,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承担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尤其是民营企业。吴芳和张岩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在员工责任方面的表现低于非家族企业。[41]叶文平等人指出不少家族企业存在压低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解约补偿等方面开支的现象,部分低层员工权益得不到保障。[21]

另外,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情况来看,基于数据可获得性,和讯网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在社会责任度量方面被广泛采用。为把握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本文选取和讯网2016—2020 年的社会责任评分数据,在剔除ST 及*ST 公司数据后,发现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评分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股东、社会、员工、供应商、环境,且股东和员工的责任均值差距较大。这一结果与刘玉焕和王洋慧基于和讯网数据对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结果相类似,[42]该研究发现社区责任均值(4.323)高于员工责任均值(2.001)2 分以上。可见,我国企业在履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较差。同时,通过纵向分析发现,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均值显示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说明我国企业对内部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三)对员工观念及行为的影响

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影响效应方面,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是对员工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主要结果变量包括组织认同、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等,具体结果见表9。

表9 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员工观念及行为影响的部分研究成果

1.组织认同。学者们发现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履行对员工组织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49-50]卢涛和王志贵将组织认同划分为成功性、生存性和归属性三个维度,进一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认同三个维度的影响后发现,成功性认同只受到员工责任维度的影响。[49]晁罡等人发现,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组织认同的认知性、评价性和情感性三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0]

同时,大量研究以组织认同为中介变量,考察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工作投入[50]、组织承诺[51]、企业科技创新能力[45]、员工创新行为[48]、员工反生产行为[47]、组织公民行为[52]、管家行为[53]等的影响机制,结果均证实了组织认同中介效应的存在。

2.员工满意度。现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员工满意度。例如,吕英和王正斌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员工责任与员工满意度显著正相关。[32]张爱卿等人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中的劳工权益、人权保障维度均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43]此外,刘刚和李峰探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激励和保障两大维度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激励责任的效果要强于保障责任,因此提出企业要在做好员工保障责任的基础上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员工激励责任上,以提高员工满意度。[33]

3.组织承诺。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与组织承诺的三个维度(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显著正相关。[51,54]此外,本文发现在组织承诺的三个维度中,我国学者更加偏爱情感承诺。如呼玲妍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酒店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可以增加员工情感承诺,并且在疫情这一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依然成立。[55]文彤等人对酒店兼职员工展开问卷调查,发现酒店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与兼职员工情感承诺之间存在倒U 形关系。[56]然而,朱建新、张春雨发现企业较好地履行员工责任仅能维系和提升知识型员工的持续承诺,但无助于提升其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57]可见,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情感承诺、组织承诺三个维度关系的强弱问题上,现有研究的结论尚不完全一致。

4.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也是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结果变量。现有研究表明,企业积极履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能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43-44,46,49]而组织支持感[44]、心理契约[46]和道德认同[52]在上述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但是,张爱卿等人发现对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三个维度,工作本身维度的满意度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而员工薪酬福利和自我发展方面的满意度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43]

5.反生产行为。反生产行为可以分为组织导向和个人导向或组织导向和人际导向两个维度。但不论采用哪种划分方式,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显著负向影响员工反生产行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4,47,58]

(四)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

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方面,企业性质、规模、发展阶段等企业特征得到了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例如,井润田和张远基于合资企业的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和企业规模对员工利益均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股权结构中的国有资本比率与员工利益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外资比例对员工利益有促进作用,企业规模越大越会保护员工利益。[15]邓泽宏和刘文波分别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企业特征(性质、规模、治理结构、存续时间)和员工特征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影响。[23]邹洁和武常岐基于制度理论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选择性参与时,也考虑了企业性质的作用。[18]

总体而言,学者们探讨了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不同驱动因素,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表10)。例如:周浩、汤丽荣发现市场竞争是影响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9]叶文平等人则发现家族企业类型可以影响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履行,改制家族企业的履行情况要比非改制家族企业更好。[21]

表10 企业内部社会责任驱动因素部分研究成果

三 研究展望

基于CSSCI 期刊论文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的系统分析表明,国内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部分文献是依托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的,以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为主题的专门研究仍然不够丰富和深入。对发文数量、研究方法、企业类型、受资助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研究有着迫切需求,表现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较差,基层员工队伍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问题更为突出,但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内容及评价指标尚未达成统一意见,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同时,现阶段国内具有说服力且被学者们普遍接受和使用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官方数据缺乏,故国内学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所需数据,这无疑增加了研究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的推进。

本文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方向的发展提出以下两个有望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构建中国情境下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模型

尽管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内容的履行进行了丰富的讨论与研究,但至今仍然未达成一致观点,以致现有的实证研究所采用的衡量指标各异,且大多是借鉴国外成果而提出的,难以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也不利于对不同的研究结论进行比较。中国情境下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模型是国内学者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因此,为推动国内学者开展企业内部社会责任领域更有价值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构建被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模型,是当前学术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强化实践导向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研究

首先,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后续研究应该对企业分类别、分行业进行。现有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呈现出企业类别和行业间的差异。因此,为了获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成果,后续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研究必须考虑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差异。

其次,深入探究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履行的前因与后果。一方面,继续推进企业内部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的探究,进而引导企业主动履行内部社会责任。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大多基于民营企业这一特定企业类型而展开,其他类型企业在该领域的研究几近空白,具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宏观经济中的微观主体,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已有研究表明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企业绩效的提高不等同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拓展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企业影响的维度,如探讨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高质量发展等的影响,对丰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质是人才引领驱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员工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积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员工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履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应关注中国情境下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模型的构建,并强化实践导向,从而为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理论借鉴,并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论文责任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