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

2024-01-25马佳媛

关键词:韧性资本个体

马佳媛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1]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要求“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再一次明确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心态的重要目标,这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更多战略层面上的要求。近些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资本这一概念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领域的靶向与这一概念同出一辙。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课业教学,更要围绕高校“立德树人”这一目标,遵循个体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学生心理状态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心理资本理论

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经济学领域,随后逐渐被引入到组织管理学、心理学,尤其是积极心理学领域。20 世纪末期,美国的心理学家马丁·赛格里曼逐渐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从消极心理学转到了积极心理学,并将目光转移到个体的积极心理力量上。2002 年,他在《真实的幸福》中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明确资本的概念已经运用到非商业领域。随后卢桑斯等人在这个基础上超越传统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概念,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和内涵。卢桑斯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通过研究并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卢桑斯提出了开发心理资本的PCI(Psychological Capital Intervention,PCI)模型,这个模型主要包括4 个关键因素: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这4 个要素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心理资本的形成和培养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信念与成功: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即自信。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是否可以在某种水平上完成某项活动所具有的能力的一种判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引起个体任务完成度的波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接收到任务后会更乐于付出时间与精力。卢桑斯对于此的定义是:“个体认为他有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下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以及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成功完成特定工作的信念。”[3]也就是说,个体在面临具有挑战性和一定难度的状况时,能够有足够的信心来持续性地支撑其做出努力并获得成功,甚至是在得不到来自外界支持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状态。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储备、专业技巧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2.解释与归因:乐观。乐观与希望有所相似,并且以非常高的频率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尽管乐观一词的普遍性及积极性意义会让人将其与希望直接画上等号,但多次的理论研究和反复的实证结果表明,乐观和希望在概念上是相互独立、相互区别的。乐观这一概念作为一个积极的心理学构想,有着不同于其他概念的具体的、区别性的含义。心理学家马丁·赛格里曼通过归因论来解释,乐观是一个人对于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解释风格,积极的归因风格会把好的事情归因为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坏的事情归因为外部的、暂时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心理资本中的乐观不仅是个体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对自身认知、感受、信仰、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能力。

3.动力和路径:希望。希望通常是个体在成长的生活环境中不断学习到的,关于对既定目标的个体思维想法以及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所表现出的行为选择。在不同学科的研究背景下,希望所产生的积极影响都已经得到了确切的回应。研究表明,希望不仅有助于人们在学业和工作中取得成功,而且能有效调节心理和生理上的困扰。心理资本中的希望还囊括过程中的反复性,即目标在拥有强大的驱动力后会积极调动自身能动性,又在解决各种困难的过程中感受到阶段性成果或挫折带来的驱动力、创造力、创新力等。所以,心理资本中的希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希望感会随着个体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适度调整,这种正向度的积极因素可以驱使个体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4.复原与超越:韧性。韧性指的是复原与超越的能力。韧性原本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外物受到力的冲击时能根据自身特性进行回弹的能力。心理韧性则指的是个体能够从各类困难、风险、挑战、逆境中持之以恒、迅速恢复和复原的能力。对于心理韧性这一概念,学术界有3 种界定方法:结果性、过程性和品质性。结果性定义更注重从事物发展结果上来定义这一心理状态;过程性定义则更偏重于在整体脉络中的动态性把握;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视为个体的特点与特征,可以从多个层面与角度显现出来[4]。那么对于韧性的培养也可以从这3 种不同的定义方式着手,将其看作一种可以开发的能力,既关注事物过程又注重最终结果,通过对韧性资产的开发和对消极影响因素的分析将其塑造为个体内心恒定的品质。

二、心理资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

1.主体维度:对象的一致性。“心理与思想具有相通性,心理和思想都是人的精神现象,它们都是以人脑为器官,都是人脑的机能,都以客观现实为源泉和内容,都以实践活动为场所[5]。”心理和思想在其本身的运作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且人的观点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与心理规律的变化是同步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就是大学生群体,我们需要高校协调各方的积极因素,并综合多个层面的要素,始终坚持以“人”为主体。高校想要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要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不同学科学生的专业基础,分析大学生的意识状态。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心理资本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产物,其研究主体也是“人”,涉及对人的心理现象的分析、心理产生的原因、心理活动规律的探寻、心理模型的研究等。这不仅是对个体内在心理资本的挖掘,也是对“人”心理发展规律和需要的遵循。由此观之,心理资本的开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象上具有显著的一致性,都致力于人的发展和成长。

2.理论维度:目的的统一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6]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人在各个方面、各个程度上的提高与发展,涉及自我智力与体力的提升和社会关系的处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立德树人”,追寻个人在社会存在中的价值,最终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与心理资本的研究目标不谋而合,心理资本确切地将每个人内心的力量看作是自己的心灵财富,并致力于研究个体内在的积极心理能量,心理资本开发最终的落脚点也是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可以说,对心理资本开发就是关注个体心理健康,包括自我效能的培养、乐观和希望精神的养成、心理韧性的增强,而这本身就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心理资本的开发可以促进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体验和感悟生活,能够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心理资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上有着高度的统一性,这种同样从人文关怀出发又以不同视角对人的关注,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现实维度:功能的互补性。心理资本作为一种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从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4 个维度探究心理资本开发的方法和策略,还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各类实践活动及个体内外在的表现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协调各方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影响,以期达到知行上的统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学科自身,需要借助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和发展。

心理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杨芷英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按照社会要求塑造人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和道德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等社会功能外,还具有心理功能。”[7]这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视域,启发我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遵循个体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关怀。通过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心理需要、行为动机和情绪感情来激发受教育者的自觉能动性。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资源,重视对于心理资本的管理和开发,是对个体心理发展脉络、心理发展规律的正确认知和尊重。因其特殊功能而将这一理论引入各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心理资本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源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过来,这种积极心理能量的欠缺也会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在教育领域,将其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既是本质使然,也是发展趋势。二者有所区别,又在现实功能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三、心理资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灌输、引导、树立榜样教育等形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选择偏好、行为做法进行教育,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落实,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心理资本开发理论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剖析能够更加深入地帮助我们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表现、心理状态变化、心理发展规律,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1.增强大学生自我效能。一是提供展示机会。目前,我国高校仍然采用记忆性考试的形式评价学生课程最终效果,这种形式很难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效果,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也会因为最终目的太过明确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加大课堂展示活动的占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参考。这样的机会也能够为学生们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于学生的课堂展示效果给予积极而客观的评价,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每一次展示的成功也能够为学生下一次的展示打造良好的信心基础,让学生在体验成功、自信建立的过程中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蕴。二是发挥榜样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公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数量较为庞大,很难给每一个学生均等展示的机会,这个时候就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榜样示范的效应。不仅要归纳每一个课堂展示同学的风格,指出其共性的缺点以促进更好的进步,还要表扬其独特的优点,鼓励学生和而不同,充分发挥所长。这样既能增强有机会进行课堂展示的同学的信心,也可以为没有展示机会但是想法有共性的同学们提供范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要注重榜样示范的力量,例如,开展优秀经验的分享会、成立同学之间的互助小组等,间接地增进大学生的成功体验感和沉浸感,提升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认同感。

2.培养大学生乐观心态。一是关注心理健康。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的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并且心理方面的问题会因其潜在化的特点而不易被察觉。学生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对学习感到厌烦,对生活感到厌倦,对于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也打不起精神。想要进一步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让存在心理方面困扰的大学生有渠道去治疗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大学生们能够正视各类心理问题。宣传什么样的心态才是健康的心态,让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自觉地调整心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小情绪的堆积而逐渐演化为严重心理问题的事件发生。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是健康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教育者要在课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提供完备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服务,进一步宣传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知识,助力大学生实现更为全面的个人发展。二是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开放而丰富的校园文化经过正确的运用可以起到激励学生向上、熏陶学生文化素养、强化学生理想信念的作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乐观心态、增强自我的意志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努力让积极的校园文化成为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稳定于师生意识层面的人文价值取向。”[9]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培育,加强对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培育和浸润。

3.提高大学生希望水平。一是设计奖励机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为学生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有效提升学生的希望水平,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味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学生感受不到努力的意义,会让大学生逐渐丧失希望。我们可以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动态化评选的基础上设定特色的奖励机制,比如优秀作业展示、先进学生评选、特色奖学金的评选等。二是制定合理目标。除了设定奖励机制外,我们还要考虑外部的客观因素,比如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自信心不够强、情绪调节能力不好等,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提高学生希望维度的水平,即对于自己目标设定的合理性。“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和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8]目标是具有导向性和评价性的,如果一个人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太高,那么在达不到目标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且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中。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还往往意识不到是因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不够合理,而只是单纯地怀疑自身的能力。同样的,如果设定的目标太过简单,个体则会陷入盲目自信。此时,引导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就显得格外重要。目标的设定是要分阶段、分步骤。即要设定一个总体的大目标,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设定小目标。每一次完成小目标后要及时地反思自己这个目标和自己的能力是否相匹配,以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下一次目标。还要注意考察外部的评价,综合客观和主观的意见进行调整。在正负两相的对比中提升大学生的希望水平,促进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和内化。

4.强化大学生心理韧性。一是审视韧性资本。对于心理资本的开发尤其是对于韧性这一因素的强化,不仅仅要依靠外部,即教育者的努力,还需要受教育者自我的审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大学生的韧性资本进行评估和考量往往非常考验教育者的感知力和观察力。然而,由于学生的不配合和不轻易透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判断。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不妨转换视角让受教育者去审视自己的韧性资本。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向学生普及心理资本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后主动评估自己的心理韧性。当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韧性资本需要被管理、被开发、被强化时,这本身就演变为一个营造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过程。在面对不易被外人察觉的心理问题时,教育者能够快速地修复自身,同时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强化自己的韧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最后逐步达到设定的目标。这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助于为个体成长铸造一个良性循环。二是加强挫折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引导和关注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案例,关注周边环境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危害性可能。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注意方法的传授,让受教育者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看待挫折、看待逆境,一分为二地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问题,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每一次成功和失败,自发调整自己的内心,以增强自己的韧性,从而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理论的四个维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内部的积极心理能量,有的放矢地解决各类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猜你喜欢

韧性资本个体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