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木种苗在封开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中的重要性

2024-01-25杨异清侯镇礼黄木养李康杰

南方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封开县种苗林木

杨异清,侯镇礼,黄木养,李康杰

(1.封开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广东封开 526500;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520)

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受肇庆市管辖,被誉为“两广门户”,是通往“珠三角”及大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封开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森林质量水平相对较低。为实现封开县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通过深入分析封开县的林木种苗资源现状和特点,为其森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

林木种苗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种苗的质量和特性直接影响森林的生长和发展效果,对森林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木材产量具有重要影响[1]。良好的种苗质量可以为森林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低质量的种苗可能导致林木生长缓慢、易受病虫害侵害和抗逆能力差等问题。当前,绿美广东行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林木种苗需求大大增加,如何选育优质良种、促进封开县林木种苗的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林木种苗的重要性,对指导种苗的生产、选育和应用,以及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林木种苗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中的重要性

1.1 提供充足林木种苗

充足的种苗供应是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基础[2]。种苗数量的充足性直接影响森林植被的种植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在种苗数量足够的基础上,能更好更快地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从而实现森林面积的增加和森林质量的提升。并且,种苗供应的充足,能够推动种苗价格的合理性和可负担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投入森林质量提升工作,进而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的效率和成功率。在大规模种植中,种苗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种植的成功与否,充足的种苗供应可以降低种植过程中的风险,减少种苗不足导致的种植失败或生长不良等情况。

1.2 提供优质良种,提高竞争优势

选择优质良种进行造林能够确保林木从一开始就具备良好的生长潜力和竞争力。优质良种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适应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健壮的根系系统,并有效地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生存并适应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水分状况,从而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3]。并且,优质良种通常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逆性,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各种生态环境的挑战,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时表现出更强的生存能力。这使得森林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占据更有利的生态位。通过选择具有优良品质和适应性的种苗进行栽植,可以降低种植失败和种苗死亡的风险。这不仅能够节省种苗成本和劳动投入,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种植成功的优质森林不仅能够提供木材和其他森林产品,还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和经济收益,增加森林管理者和相关利益方的竞争优势。

1.3 优化森林林分结构和组成

合理选择林木种苗可以形成健康、多样化的林分结构,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资源供给。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林木种苗优化林分结构,使不同树种和植物层次之间相互协调和互利共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从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化和森林质量的提升。森林的林分结构和组成对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和应对极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育耐旱、耐寒或耐盐碱等适应性强的树种,可以增强森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4]。同时,通过调整树种组成,如增加防火树种的比例,可以减少森林火灾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

1.4 助力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林木种苗是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在受损、被破坏的林区,种苗是重建植被的关键因素。通过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林木种苗,促进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5]。林木种苗可通过根系发展,逐步改善土壤的结构,持续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和肥力,逐渐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促进土壤的自然修复。并且可以进一步降低林区、水库和河流水系等水资源的蒸发和流失,提高地下水位,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性,维护水源的稳定性,对河流、湖泊等水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2 封开县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林木良种覆盖率低,种苗供应链体系不稳定

在绿美广东森林高质量建设的背景下,林分优化需要大量的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当前,封开县缺少优良的林木良种培育基地和苗圃地,林木良种的普及率和供应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并且育苗过程中的植物病虫害防治、营养管理和生态适应性也缺乏研究和创新,育苗效果和质量水平不佳。在林木供应链涉及的种苗选育、供应、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封开县当前也缺少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这导致种苗供应链的薄弱和管理的困难。

2.2 林分结构简单

封开县过去出于对林木管理和木材生产便捷性的考虑,往往使用单一树种造林;并且由于种苗市场的林木种苗单一和林业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有限,封开县的森林多为人工纯林,林层比较简单。封开县当前乔木林树种以马尾松、桉树、黧蒴锥、杉木、湿地松、速生相思、硬阔树种和软阔树种为主。其中,马尾松面积为57 012.39 hm2,占乔木林面积的27.6%;软阔面积为46 700.25 hm2,占乔木林面积的22.6%;桉树面积为45 334.90 hm2,占乔木林面积的22.0%。这3 种优势树种共占乔木林面积的72.2%,其他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占比较少。这导致当前封开县的林分结构简单,生境环境脆弱。

2.3 专业人才和技术缺乏

林业种苗良种选育周期长,生产投入大,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目前,封开县林业科技人员的比例较低,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和高素质的林业经营管理人才比较匮乏,这限制了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导致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与新时期的先进理论和技术不够契合,难以适应当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需求。此外,基层林业从业者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种苗培育技术和管理理念。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有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和效益。近几年,虽然国家、省、市逐步加大了对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退化林修复、生态公益林及天然林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但受规模、标准、范围等影响,一些先进的技术还是难以普及。

2.4 林木种苗监管力度不足

封开县的苗圃主要由个体农户经营,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苗木种植技术水平也较低,对产业化发展和集约化生产有一定影响,也增加了种苗市场规范管理的难度。同时,存在个体苗农无证生产和无证经营的问题,甚至贩卖劣质林木种苗,严重影响了林业种苗发展的稳定性。基层管理部门执法人员数量少,人员素质、执法装备和执法能力较低,存在对违法行为认识不清、对依法行政和从严执法践行不充分等问题。整体来说,林木种苗的市场监管体系和苗木质量监管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也导致林木种苗的质量难以保证。

3 应对措施

3.1 加快林木良种建设,完善林木种苗供应体系

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质量尤为重要。林木种苗质量高,就能有效地完成林业生产任务[6]。为此,封开县正在全面加强林木良种基地、种质资源库和保障性苗圃的建设,并从种子贮备和基地建设、林木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推广和供应等工作出发,优化良种使用制度。为扩大良种的覆盖范围,林业工作人员需要保持技术、规范和目标全流程一致,良种覆盖率越大,造林质量就会越高。

封开县为提高林木种苗的供应质量和数量,当前正积极寻求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通过加大对林木种苗领域的研发投入,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种苗的质量和适应性。此外,还通过市场机制强化质量管理,加强信息共享与服务,全面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和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的协同作用,积极培育生态防护林树种、特色经济林、优质用材林以及珍稀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苗木。苗木生产采用市场调节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推广定点育苗、订单生产和定向供应,以确保满足林业建设所需的良种苗木。此外,提供财政支持和激励,如贷款和税收优惠等,同时建设一批设施齐备、技术先进的保障性苗圃,积极推广先进的育苗技术,以提升良种壮苗的生产供应能力和水平,实现森林质量全方位的提升。

3.2 优化林木种苗选择,合理林分结构

合理的林分结构有促进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产力和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作用。选择多样性的林木种苗能够创造多样化的林分结构,为实现高质量的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7]。封开县高度重视建设混交林,推行针叶与阔叶树种的混交、乔木与灌木树种的混交,旨在尽快扭转人工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和林地退化的局面。目前,封开县的主要优势树种包括马尾松、桉树、湿地松、杉木和荔枝等。未来计划增加红锥、火力楠、香樟、格木、柚木、楠木、土沉香、黧蒴锥和木荷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以营造常绿阔叶混交林,形成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逐步形成马尾松+红锥等乡土阔叶树种、湿地松+红锥等乡土阔叶树种、杉木+红锥等乡土阔叶树种等针阔混交林,并加大对乡土树种苗木的培育,为改造和营造混交林提供种苗基础。

3.3 培养人才队伍

为了确保林业种苗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需要注重培养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封开县为推广林木种苗方面的新技术、提高林业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和技术指导,组织人员外出学习,让技术人员能够学习新知识和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逐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为林木种苗质量提供保障。为了增强林业种苗生产管理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行业规定、技术标准和监督制度等内容。同时,定期开展管理考核,结合实际分析林木种苗种植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时调整人员生产管理策略,以引导其自觉地增强工作实力。为加强不同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组建林业种苗生产协同管理小组,以解决林业种苗生产管理过于分散的问题,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

3.4 强化林木种苗监管和评估

强化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机制是解决林木种苗监管不足的关键。1)完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良种使用制度,在招投标、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良种标准,并按照《种子法》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良种项目不予验收,并进行行政处罚。2)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跟踪种苗的生存率、生长速度和生态适应性等指标。通过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种苗供应策略和管理措施,以实现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目标。为了确保林木种苗生产的规范管理,封开县采用林业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并在种苗生产区域建立监管网络,确保对林木种苗进行全方位的监管。3)不定时对林木种苗的生产、管理和质量进行抽样检查,积极地推动各地区按照标准生产高质量的种苗。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林木种苗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森林质量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猜你喜欢

封开县种苗林木
封开县庆建党节迎二十大活动丰富多彩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广东省封开县渔捞中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