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峰林场油茶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4-01-25覃海林

南方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尺蠖黑斑病炭疽病

覃海林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南宁 530001)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以下简称高峰林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西北面,是首批全国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单位。场内有13 个营林分场,其中西乡塘区有银岭、长客、平甫3 个分场,兴宁区有界牌、东升、六里3 个分场,宾阳县有平厂、万盘、桃源3 个分场,五塘镇有大塘分场,四塘镇有延河分场等。

油茶是高峰林场的主栽树种之一,场内各分场于2018 年开始逐步种植油茶,林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为油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23 年以来,林场场外8 个造林部开始采用油茶+N 的模式造林,如油茶+桉树模式等。截至目前,林场油茶造林面积0.093 万hm2,2018—2019 年种植油茶200 hm2。但是,在林场油茶种植过程中,极易发生多种病虫害,如油茶黑斑病、油茶史氏叶蜂等,严重影响油茶生长质量。因此,探讨高峰林场油茶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1 油茶种植准备

1.1 选择种植地

根据油茶植株特点,高峰林场应选择坡度和缓(小于15°)、侵蚀作用弱、阳光充足的阳坡及半阳坡作为油茶种植地,且最好为土层深厚的酸性土,避免选择土质坚硬的地区。同时,造林地周边应有水源,无塌方、积水情况[1]。

1.2 整理种植地

在确定种植地后,林场工作人员应在2 月底前进行全面开垦,深挖0.30~0.35 m,拣出较大树根、土块,清除杂草并将其深埋到土壤中作为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2]。全面开垦松土后,人工均匀挖坑,坑底宽50~60 cm,深70 cm,坑内表土、底土分开堆放。随后回坑,将同一水平线表土(无杂草、石头、树根、杂灌)回填坑底,回填深度为坑深的1/2,依据1.5 kg·坑-1的标准,施加腐熟有机肥,或者依据30 g·坑-1石灰+80 g·坑-1钾肥+100 g·坑-1磷肥的标准,施加复合肥,均匀搅拌肥料并回填表土,再次取一侧底土回填至超出坑面10~15 cm,避免后期油茶根系直接栽种到基肥上导致“烧根”。

1.3 准备茶苗

油茶苗应是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适宜本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无性系,如岑软2 号、岑软3 号等岑溪软枝油茶品种。选择1~3 年生容器苗,苗高(45±5)cm,地径(0.4±0.1)cm,且根系发达、顶芽饱满、叶片浓绿[3]。提前利用塑料筐调运油茶苗,将油茶苗摆放到湿润苗床上,利用清洁无杂物湿土沿着苗床边堆土维护,维护高度与容器苗营养袋高度相同。随后向容器苗均匀淋施水分,保持正式栽种前容器苗营养土湿润。

2 油茶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2.1 栽种

整地挖坑后,在前期开挖坑中心偏向内侧(临近边坡)位置,依据株距2.0~2.5 m、行距3.0~4.0 m的标准开挖种植穴,穴深15 cm 左右。将油茶苗连同容器放置到穴内[4]。一手扶苗,一手取出锄头并从外侧向容器方向推土,直到土覆盖容器并高出容器(4±1)cm。在新栽油茶后、3 月底前,及时检查成活率、扶正歪倒苗木、对根系裸露苗木进行培土。同时,依据1 005 株·hm-2的种植密度要求,选择同龄同品种壮苗连续补植。

2.2 松土除草

在油茶种植当年,沿着油茶中心直径1.2 m 范围,松土15 cm。松土期间,依据伐根低于20 cm 的标准,砍除油茶周边杂草、灌木、藤类。随后以油茶植株为中心,培20 cm 高土,形成树盘。将长1.2 m、宽1.2 m 的防草布覆盖到树盘上,防草布周边用土块压实,外露直径小于1 cm,以便透水保湿,防草除草。

在油茶种植次年4—5 月,进行第1 次劈草。在9 月进行第2 次劈草。进入11 月上旬,进行1 次全面开垦。

2.3 培育土蜂

油茶是异化虫媒授粉树种,土蜂培育对于油茶授粉及着果率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高峰林场应借助垦复挖竹节沟的方式,吸引土蜂在油茶林间筑巢,或者在油茶树冠下挖坑引诱雌蜂。在土蜂羽化时期(10月至11 月下旬),高峰林场应避免喷洒化学药物或熏蒸烟雾,为土蜂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2.4 追肥

1)在油茶栽种当年6 月,选择阴天或下雨天,挖坑追施尿素,追肥坑距离植株(25±5)cm,追肥量为50 g·株-1。利用同样的方法,在栽种当年9 月追施同等量的尿素。2)在油茶栽种次年2 月,开长25 cm、宽10 cm、深15 cm 的沟追施油茶专用肥,追肥沟位于树冠投影以外50 cm,追肥量为250 g·株-1。利用同样的方法,在栽种次年7 月追施同等量的油茶专用肥,两次追肥位置错开。3)在油茶栽种第3 年、第4 年,分别在2 月开长25 cm、宽10 cm、深20 cm 弧形沟追施油茶专用肥,追肥沟位于树冠投影一侧,追肥量为500 g·株-1,或者施加硫酸钾复合肥125 g·株-1。利用同样的方法,在同年6 月追施等量油茶专用肥,两次施肥位置不能重复。4)在油茶栽种第5 年的2 月,沿滴水线开长35 cm、宽15 cm、深20 cm 的沟追施油茶专用肥,追肥沟位于树干一侧,追肥量为1 000 g·株-1。收果后,错开前次开沟位置追施1 000 g·株-1油茶树专用肥,或者施加硫酸钾复合肥450 g·株-1。谢花90%后,利用无人机喷施叶面保果肥。

2.5 摘果修剪

1)在油茶栽种当年形成花芽后,高峰林场应人工摘除花芽,避免过早结实影响幼树树冠形成。一般林场应摘除造林前3 年形成的花芽及授粉结成的幼果,为培养丰产型油茶树冠奠定基础。2)油茶栽种当年,确定主干培养高度。在油茶栽种次年12 月,选择健壮分枝作为主枝进行培养。主枝周边健壮分枝数量在3~4 个,相邻分枝之间距离应超出5 cm,且方位不同。枝条木质化后,再次选择2~3 个主枝上分枝作为副主枝,剪除周边脚枝、弱枝、病枝、枯枝并集中烧毁。3)在油茶栽种第5 年的11 月,依据去弱留强、剪密留稀的原则,剪除枝条,打造美观通风透光的树形。

3 油茶病虫害防治

3.1 炭疽病

1)油茶炭疽病在高峰林场普遍发生,主要危害油茶枝叶、花蕾、果实、芽等地上部分。植株染病前中期,叶片、花蕾、芽前端出现褐色不规则病斑,染病中后期病斑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延伸至整个叶片、果实、花蕾及芽,导致芽枯、落叶、枯枝、落果、落花等,严重影响油茶籽产量。

2)林场应借助现有资源选育、推广、种植高抗炭疽病油茶品种,或者换冠嫁接高抗炭疽病优良品种。在合理密植的同时,在油茶林中间作紫云英、苜蓿、长柔毛野豌豆等绿肥作物,控制氮肥施加量,降低油茶炭疽病发生概率。

3)林场工作人员可以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踏勘,严密监视油茶炭疽病的发展状态,第一时间发现炭疽病感染中心植株,预测病毒寄生的枝梢、叶片、花蕾、果实,有针对性地修剪染病枝梢、叶片、花蕾、果实,在刮除大枝条、主干上的病斑后涂抹波尔多液,避免油茶炭疽病感染面扩大。在油茶春梢感染炭疽病菌并出现明显症状后,林场应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 倍液,每公顷用多菌灵有效成分469.5~562.5 mL,每间隔7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次;在初夏油茶果实发生炭疽病时,林场应在初期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1 000 倍液,每公顷用退菌特有效成分1 500~2 250 mL,每间隔10 d 喷施1 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追施1~2 次。

3.2 白星病

1)白星病在广大油茶产区普遍发生,主要危害油茶嫩芽、嫩叶、嫩茎、叶柄等部位。早期发病部位出现椭圆或圆形白色病斑,中后期病斑融合或脱落成孔状,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高峰林场应加强营林管理,增施磷肥、钾肥,增强油茶树势,提高油茶抗病能力。在油茶生长季节白星病历年危害高峰期到来前,可以向植株喷洒3°Bé石硫合剂,每公顷用有效成分3 000 mL,降低油茶白星病发生概率。

3)在发现感染白星病的油茶植株后,林场应及时摘除病叶、病茎,并全面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每公顷用百菌清有效成分1 500 mL,或50%多菌灵1 000 倍液,根据病情每间隔7~10 d 追喷1 次。

3.3 黑斑病

1)黑斑病在高峰林场种植油茶过程中发生概率较高,主要危害油茶树幼嫩枝叶、芽、果实、花柄等地上部分。发病初期油茶植株染病部位出现褐色圆形病斑,中后期病斑呈不规则状并逐渐蔓延至全叶、全花或整个果实,极易导致油茶枝叶枯萎掉落、花蕾与果实掉落。

2)林场应选育高抗黑斑病油茶品种,及时淘汰对黑斑病敏感的品种。同时,林场应加强林分管理,合理密植,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黑斑病能力。在油茶生长季节黑斑病历年危害高峰期到来前,林场可以向植株全面喷施90%百菌清500 倍液,每公顷用百菌清有效成分1 500 mL,降低油茶黑斑病发生概率。

3)在油茶植株出现黑斑病症状后,林场应向发病植株喷施70%甲基托布津700~800 倍液,每公顷用甲基托布津有效成分1 245~1 875 mL,或者50%多菌灵500 倍液,轮流用药,降低药害。

3.4 茶小绿叶蝉

1)茶小绿叶蝉成虫、若虫群集在较为浓密的油茶嫩梢、枝干、花穗上吸食树汁。初期油茶受害部位呈现湿润状斑点,晴天午间暂时凋萎,中期油茶植株受害部位边缘、叶脉变为红色,并向叶片中部扩展,尖端边缘逐渐卷曲,后期油茶植株受害部位全部枯焦、脱落,类似火烧。

2)为降低茶小绿叶蝉发生概率,林场工作人员应定期清除油茶植株之间的杂草,摘除过于稠密的芽叶。同时,林场可以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中旬清除枯枝、虫枝、弱枝,减少虫源。

3)在油茶植株每百叶上茶小绿叶蝉数量超出5 头时,林场工作人员应利用低容量喷雾法,喷施50%联菊·啶虫脒(27.3%联苯菊酯+22.7%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每公顷用有效成分450~750 mL,降低虫害发生程度。

3.5 油茶尺蠖

1)油茶尺蠖在高峰林场发生较为严重。作为间歇性暴发害虫,油茶尺蠖主要是幼虫咀嚼食用油茶叶片,轻者造成油茶叶片不完整,重者导致油茶新旧叶片及嫩梢全部被啃净,最终影响油茶正常开花结果,甚至导致个别油茶植株枯萎死亡。

2)为降低油茶尺蠖发生概率,林场应每年施肥抚育,配合砍杂除草,集中处理砍杂枝条,杀灭油茶尺蠖中间寄主[5]。

3)在油茶尺蠖发生后,林场应以树皮翘起的油茶树为对象,人工捕杀在树干上栖息的油茶尺蠖成虫、群集初龄幼虫,挖除根系周边虫蛹,刮除翘起树皮内虫卵块,降低害虫密度。在油茶尺蠖低龄幼虫阶段,林场可撒施每克含100 亿孢子的白僵菌粉,每公顷用有效成分7.5 kg,降低油茶尺蠖危害。对于局部油茶尺蠖密度高的油茶林,林场工作人员可以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保证每公顷用有效成分225~450 mL,有效控制虫害。

4 结语

综上所述,油茶喜温暖,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广西高峰林场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油茶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油茶栽植地,确保土层深厚、降水充足。同时,林场工作人员应在日常追肥修剪管理的基础上,提前预防油茶常见病虫害,综合利用生物、物理、化学与林业抚育手段防控病虫害,确保油茶植株健壮生长。

猜你喜欢

尺蠖黑斑病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为尺蠖寻求庇护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炭疽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
一三○团春尺蠖的发生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