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农业技术推广对推动吉林省农业种植业发展的作用

2024-01-25

南方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吉林省

梁 宇

(长岭县园艺特产站,吉林松原 131500)

通过逐步引入和普及现代化种植技术和先进农机设备,基层农村的生产模式得以革新,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单位产出效益,不仅能够助推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而且加强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确保了最佳的生态效果。因此,为了实现农业种植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应当对农业技术的推广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化,确保吉林省的传统农业种植逐渐向现代化、高效、环保的方向迈进。

1 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作用

1.1 全面推动农业产业振兴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农业生产循环、构建产业化农业基地及追求绿色生态农业的完善,均被视为核心建设目标。在农村的循环产业发展框架内,种植业无疑成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和产业化,农技人员需关注农业种植和农村养殖技术的整合与优化,确保两者的协同发展。例如,种植业产出的农作物秸秆可以转化为畜牧业的绿色饲料,从而减少大气污染并保障养殖品质;同时禽畜排泄物经过特定处理可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1]。目前,沼气池技术在吉林省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将畜禽排泄物进行高效转化,生产出清洁的沼气能源,满足农村的发电需求。且经此处理后,禽畜排泄物中的病原体和虫卵得以消除,从而大大减少了农作物的病虫害风险。随着农技的持续创新,农林复合经济逐步纳入吉林省的农业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的内部循环,并为农业种植业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前,在吉林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种植基地正在兴起,如大型玉米种植基地、果树种植基地等[2]。这些基地的成功和振兴都依赖于先进农业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以确保种植方法的持续创新,从而增加农作物的经济价值,使种植基地在市场中拥有更为显著的竞争力。

1.2 构建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格局

在吉林省的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中,病害与虫害防治技术持续创新,尤其是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例如,对于吉林省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过程中常见的蚜虫问题,生物防治方法主要为利用七星瓢虫,其幼虫和成虫能够消灭大量蚜虫,从而有效减少虫害;物理防治方面,通过使用特定频率的紫外线灯吸引并灭杀害虫,灭虫率已高达90%[3]。另外,林下经济种植技术在吉林省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使农作物与林木、中草药等和谐共生,为吉林省的林业绿色转型和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农业灌溉技术方面,根据吉林省的具体地理、气候条件,已经实现了针对性的灌溉方法选择,旨在降低灌溉成本并提高灌溉效益,喷灌、滴灌等一众技术在吉林省农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产值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1.3 驱动农业生产人才培养、工作创新

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预计到2025 年,吉林省在农机技术领域将面临约2.6 万的人才短缺,这将对其农业种植业的稳健发展造成巨大冲击[4]。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吉林省的农业生产区域正在加大农业技能培训力度,拓展农机操作的专业队伍,凸显了专业人才培训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核心价值。农业技术的推广目标是为技术在基层农村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其主要受众是农民,通过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旨在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确保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实现规模化、高效的生产。近年来,吉林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已逐步深入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专业的农业技能培训。这不仅为农业种植型人才的知识储备提供了重要的助力,而且进一步确保了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的持续解决[5-6]。

2 产业发展问题

2.1 缺乏高效的推广机制

在农村农业技术培训领域,省内多个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地进行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然而,各部门在农业技术培训的侧重上存在差异,但在基础技术的推广上呈现出明显的同质性,这导致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重复的工作内容。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人力和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影响技术推广的效果和效率。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部门间沟通机制,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的协同和整体性,成为吉林省在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策略中亟待深入研究并解决的关键问题。

2.2 技术转化效果不佳

在农民群体中,农业技术转化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导致这一情况的核心问题便是培训内容的目标性不足,受训的农民往往难以掌握农业技术的核心内容,从而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实践。并且,由于部分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有限,他们在培训过程中可能难以理解某些专业术语,这无疑加大了他们领会培训内容的难度,进而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效果。在宏观层面,目前在吉林省,部分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引导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未能实施全程的培训跟踪和反馈,这使得农民在培训结束后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2.3 档案意识不足

基层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档案意识不足。理论上,农业技术的推广应当伴随着完整的档案记录,以供相关部门参考。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技术学习、实施情况及技术与农业经济效益的关联性往往缺乏系统的调查和记录。这种档案管理方面的缺陷使得技术培训工作缺乏明确的方向性和参考性。在受到任务指标压力的情况下,培训内容往往偏向于传统的农业技术,导致培训成果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吉林省应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确保技术培训工作有据可依,更加科学和高效。

2.4 推广效果不甚理想

虽然一些农业种植区已经在建设培训基地、执行具体项目及整合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中取得了进展,但在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仍显得较为保守,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这种局限性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效率低下,进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必要消耗。为了更好地服务吉林省的农业发展,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技术推广策略,融入现代技术手段,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既高效又具有前瞻性。

3 现实策略

3.1 构建有序的技术推广格局

为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系统性,基层政府应扮演关键的组织和协调角色,特别是需要加强农机站、农科研究所、科技与农业部门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例如,通过促进农机站与农科研究所之间的紧密合作,制订特定的技术推广和培训策略,确保农业机械的操作方法得到详尽的解释,同时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农科研究所提供的优质农作物品种的优势,进一步增强新品种的引进和普及。

考虑要适应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建议编制一个由农机站、农科研究所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技术推广框架,确保培训内容的统一性,并避免重复的基础内容。对于新品种的种植技术,农科研究所可以负责提供种植及病虫害管理的关键技巧,以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和收入增长;农机站可以提供关于新品种农机技术的培训。为了保证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和有效沟通,基层单位可以利用微信等信息化平台,实时发布通知或建立相关项目数据库,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农业技术在吉林省各地得到高效推广、深度应用。

3.2 提升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为了确保农业技术能够被广泛应用,推广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而为了确保技术推广的有效性,推广人员与农民的前期沟通交流至关重要。在推广介绍农业技术时,相关工作人员应提前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以便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以覆膜栽培技术的推广为例,在吉林省,一些农民对地膜的环保问题和回收难度表示担忧,而另一部分农民则对地膜的耐用性和对地温稳定性的影响存在疑虑。对于这些问题,推广人员应进行整合,并在培训中进行集中解答。

为确保农民能够完全掌握新技术,培训人员在讲解时应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并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不仅要确保农民理解新技术,还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和应用这些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推广工作的结束,工作人员依然需要对受训农民进行跟踪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实际应用情况;对于遇到困难或问题的农民,应及时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指导,确保他们能持续使用新技术,进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从而进一步提高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效果。

3.3 强化基层政府的档案管理意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基层部门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系统地下达档案统计任务给村镇党支部干部,不仅可以为党建工作提供丰富的材料,还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符合乡村实际需求,避免出现脱离群众的情况。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基层党组织需要制定严格的统计格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这些翔实的档案资料将为吉林省的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例如,当发现某一推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显著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推广策略,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这些档案资料也有助于对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对培训机构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评估结果,可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始终与乡村实际需求相适应,从而更好地服务吉林省的农业发展。

3.4 最大限度提高技术推广的效果

农业技术推广必须细致地考虑地域特点、技术部门布局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对于吉林省的偏远农村地区,推荐实施“农技下乡”计划,通过面对面技术培训,与农民建立紧密联系。此外,借助现代技术,建立线上技术服务平台,使农民在不出村的情况下便可接受技术培训,并得到专业人员的实时答疑。对于农业较为发达且生态条件优越的地区,如新品种培育基地,建议设立专门的农技推广中心,旨在为当地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同时为外地人员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而对于农牧业循环示范区,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建议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建立项目技术培训模式,通过跨部门合作,确保农民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从而有更多的机会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这种综合性的推广策略有助于确保技术推广的效果,并为吉林省的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4 结语

吉林省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需要运用区域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策略思维,结合地域特点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在技术培训中实施“农技下乡”计划和线上技术服务平台的“双平台”战略,有效缩短农民与先进技术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在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通过设立农技推广中心,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农民的技术水平,而且能吸引外地人员前来交流与学习,实现了知识的双向传播,为我国东北区域农业种植业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