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以凯里学院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①

2024-01-24刘小岩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经济学育人思政

李 妍,刘小岩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

工程经济学课程是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和房地产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工程技术与经济知识相交叉的一门学科,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常用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在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使每一节课堂教学都成为“三全育人”的主渠道,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但如何在现有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因为工程类专业课程较多,但学时有限,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设定为48学时.且工程经济学专业知识点较多,因此在有限的学时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也是一个较大挑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延伸了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挖掘工程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元素,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

1 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

课程思政在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经验,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一是从课程观的视域分析,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如宫维明[1]认为,课程思政的重点在融合,将思政精神融入所有课程,使思政课和非思政课一致发展,进而构建相配合的课程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邱仁富[2]进一步拓展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提出了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说法,认为思政课程的体系存在限制,影响了高校育人功能的发挥,课程思政的补充是从“边界”的概念走向“边际”的概念.二是从育人观的视角来看,学者们将课程思政落实为一种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重视育人目标的实现.如石书臣[3]认为,课程思政的核心是政治思想的进步和道德教育的进阶,高校办学方向的准确性与思政工作的掌握权是关键所在.董勇[4]则认为,课程思政是从“育人”的本质出发,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运用和进一步升华.三是从系统观的层面研究,学者们提出构建一种合理的高校课程系统的追求,使其既适用于教学体系,又适用于育人体系.如梅强[5]提出了“以点引线,以线带面”的观点,鼓励部分教师从点上突破,选择学校各专业全覆盖的课程进行引线,进而带动全校的课程思政.石丽艳[6]认为,课程思政需要由整体到部分形成体系建设,一个整体的育人目标,需要各部分课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来实现.

2 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

工程经济学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结合对高校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的调查、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文献梳理,凯里学院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由工程学和经济学融合的技术经济类学科,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方法,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授课内容多、数据量大和公式繁杂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通过讲授法讲解工程经济学中的相关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进行公式推导,然后通过例题讲解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但在授课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政治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而且,部分教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能力不强,致使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融合不足.

2.2 学生对课程思政缺乏重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塑造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工程经济学课程隶属于理工科专业的课程,学生普遍认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学习的重点方向,课程的思政内容掌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思想上的轻视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课程思政育人的内容,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岗位责任感、职业道德素养和思想觉悟水平.

2.3 混合式教学质量低

混合教学模式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因其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受到大家青睐,近年来许多院校都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目前可供选择的在线教学技术平台包括超星、雨课堂、腾讯课堂等.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管理和硬件环境提出了新要求,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系统科学安排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能力不足,难以从课程整体建设信息化资源,线上教学平台操作能力不够.同时,学生对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学习形式、学习方法不适应,因线上教学教师的约束力较小,一些自控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定目标.

3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课程思政主要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对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专业教师应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模式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路径.

3.1 立足全课程视角,思政元素融合知识点一体化设计

工程经济学课程中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根据工程经济学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课程团队在系统梳理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对工程经济学知识模块进行重组,深入解读和挖掘思政元素,将教学模块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形成专业知识对应思政点,进而形成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线,最终形成专业知识和理论融为一体的思政面,构建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方案(表1).努力做到思政内容的融入不生硬、不刻意,使学生在学好专业内容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完成“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如讲授资金时间价值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深刻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实质和实现条件,增强学生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动性,教师通过对校园贷和高利贷等案例的讲解,揭露非法校园贷的套路,避免学生陷入网络贷款的陷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表1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方案

3.2 课程思政融入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工程经济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把线上讲授、测试、互动与线下答疑、重难点讲解和学生分组讨论答辩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形成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教学任务的有机融合.同时,利用“线上+线下”将课程思政的设计贯穿于课程设计全过程(图1),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混合式教学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图1 课程思政融入“工程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前阶段以线上教学为主要方式,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在雨课堂等平台进行线上资源建设.一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本次课程讲授的知识点划分为小的知识模块,利用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供学生自学.同时配套与教学资源相关的知识点考核.此外发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帖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深度挖掘课程内容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时事政治等内容融合进来,开展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融合.

课中阶段主要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和预习情况检查,采用启发式、讲授式、引导式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讲解重难点内容,同时以问题驱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深入理解知识点.在讲授过程中,依据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库,以社会热点和工程实践案例等为切入点,多维度分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课后阶段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线上资源学习,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完成课后作业.通过学生作业的批改,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以便后续教学中改进.

3.3 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工程经济学课程重点在基础知识的理解、数学公式的推理和工程实践的应用,比较抽象,因而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是一大挑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是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的抓手,构建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反馈改进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对思政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构建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表2),主要依据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引入了改良导向评价模式(Content Input Process Product,CIPP),选取CIPP 评价模式中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来对课程进行评价.摒弃传统教育评价模式只重视结果的弊端,CIPP 评价模式更加强调决策实施的过程性评价、教学活动组织的发展性评价,更全面地对教育过程作出评价.

表2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论

工程经济学课程虽然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工程类专业课程,但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运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合于课堂教学中,同时构建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将思政考核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以期提升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经济学育人思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简明经济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