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民币在国库会计管理路径中的应用探析

2024-01-24倪培元李俊峰

吉林金融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非税国库钱包

倪培元 李俊峰 姜 淼

(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吉林通化 134001)

一、研究背景及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有支付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将带来多元化的支付工具,其在流通中实时结算、无手续费、脱离银行账户、资金信息可全程追溯等特性很有可能对现有货币资金收付模式形成一定替代,使现有支付体系更加规范化、统一化、安全化[1]。

(二)数字人民币对我国国库资金收付影响的研究综述

数字人民币可提升国库经収征管质效,“点对点”结算的优势实现了支付即结算,省去了缴费主体通过商业银行等中间方账户的清算、结算、对账等过程,有效阻止商业银行严压、挪用经収的预算收入;离线支付的特性可以满足用户在无网络信号或网络信号弱下的交易需求,规避现下电子缴税方式出现的网络临时中断或阻塞问题,造成国库和税务双方扣款信息不一致的情况[2]。

数字人民币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预算+政策”的联结机制使各级财政部门间业务协同、信息共享;运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化合约可编程技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特别是享受减免、退等财政奖补、扶持的特定企业、行业;通过数字人民币流转中的信息交互功能实现对资金运行的实时监督,可防止资金游离在交易方之外的主体或处于闲置状态。

二、当前数字人民币在国库经収服务中的试点现状

通过对江苏省已实现数字人民币签约缴税的试点研究,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流程如下:

一是银行端申报缴税。纳税人到银行柜面或登录网上银行,通过TIPS查询其在税务部门申报的纳税信息。纳税人对缴纳税款明细信息确认无误后,由商业银行对纳税人数字人民币钱包中的税款进行扣划,转至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再从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转至纳税人在该行绑定的现金账户。返回TIPS缴税成功回执后将税款从现金账户转至银行待报解预算收入账户,与TIPS对账成功后再将资金划缴国库。此种缴税方式省去了通过第三方支付或POS机刷卡通过网联或银联等清算机构将资金划缴国库的步骤[3]。

图1 银行端申报报缴税流程图

二是实时扣税方式。纳税人在商业银行开立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登录主管电子税务局网站,线上签订以数字人民币钱包为付款账户的三方委托扣款协议,而后进行税款的申报和缴纳。与此同时税务部门发起实时扣税业务,商业银行收到由TIPS发送的扣税信息后将缴纳的税费从企业对公钱包扣除转至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再从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转至纳税人在该行绑定的现金账户,最后税款从银行现金账户转至银行待报解预算收入账户,对账成功后通过清算银行与清算国库清算资金。此种方式有效解决纳税人跨省异地签订三方协议扣缴税费的问题,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线上签订三方协议即可进行跨行、跨区域缴纳相关税费,且不收取任何手续费,有效帮助纳税人节约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图2 实时扣税方式流程图

另外,非税征缴“数字人民币”业务已经在江苏市完成试运行,由非税代理银行与省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完成对接,纳税人在统一公共支付平台中输入缴款单号,选择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即可实现数字人民币非税收缴功能。未来财政部门还可以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设定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标准校验程序,加强非税收缴日常监管,防范执收单位越权设立收费项目等行为。

三、发行数字人民币对国库会计的影响

(一)对国库系统的影响

1.对国库各类信息系统的支撑能力和运维能力进行优化升级。使用数字人民币收付款将改进国库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增加相关系统的参数设置,对于国库会计业务用机、应用系统及网络的使用除符合计算机安全管理及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外,还应建立与数字人民币业务相适应的运维保障和应急管理机制。

2.对于与国库交互的财政、税务、海关、商行等外联部门的系统应安装更高等级的防御系统,使用单独的设备网络接口,避免外部网络对国库系统和数据的侵害。

3.国库网络的不稳定性和系统间的故障问题也有可能导致国库数据的泄露、信息篡改和资金的损失。

(二)对国库会计账户的影响

由于国库部门并非数字人民币兑换的运营机构,不具备数字人民币的流通能力,未来当数字人民币作为通用性的基础货币进行使用时,如何在国库现有账户基础上增加数字人民币收、支、退业务渠道。假定在国库“待报解预算收入”账户下绑定央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并在账户属性下新增一项“钱包标识”,即在国库会计账户中存放钱包标识ID,同样央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属性下新增“账户标识”,用于关联国库账户ID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因此“待报解预算收入”账户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只具备对来账数字人民币资金进行实时兑换功能。这样各级国库就可以直接引入数字人民币进行结算,各级财政库款可以以数字人民币形式进行收纳。

纳税人在税务系统申报纳税信息时填写国库“待报解预算收入”账户下对公钱包ID,直接向央行数字钱包划缴税款,央行数字钱包收到资金后实时兑换成传统货币转至“待报解预算收入”账户,由国库人员根据纳税凭证号、税种、实缴金额、税务机关名称等要素信息通过“待报解预算收入”账户进行入库处理。

(三)对国库会计档案保管的影响

当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国库会计档案管理将由纸质为主向电子存储方向转变,基于数字人民币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的优势,央行相关部门将对数字人民币电子档案的立卷、保管、移交、查阅、销毁等各个环节进行制定,完善现行会计档案管理流程,确保会计档案真实、完整、安全。

目前央行国库局正有序开展档案管理子系统的建设工作,该系统将利用数据优势,实现档案相关数据的自动归档、安全保管、授权查阅和定期销毁,使档案数据能够安全存储和自动化管理。建议在保证档案管理子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结合未来数字人民币发展趋势,建立该项目研发和数币电子档案管理“双驱动”联动机制,共同协调完善档案的管理工作,促进未来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的有序进行。

(四)对国库内控制度的影响

当前数字人民币的法律地位及相关法律法规尚待完善,涉及数字人民币交易的经济活动缺少权益保护,应进一步夯实数字人民币的法治基础和行业配套政策。同时为推进信息化环境下国库会计体系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应用的有机融合,《国库会计业务标准化指引(试行)》、《国库会计管理基本规定》等会计准则和国库会计制度也需要进一步进行修缮。当数字人民币的特有技术渗透到国库会计业务中时,将对岗位职责、账务处理、会计分析、档案管理、监督检查等多个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为使国库数字化服务管理规范有序,以上相关的制度条款也将细化、量化、优化。

(五)对国库监督检查的影响

目前国库监督检查通常以现场检查为主,利用数字人民币的特有优势可以使国库会计监督检查模式发生质的转变,从现场实地检查逐渐向利用云技术、大数据等智能化手段的非现场检查过渡,从人工翻阅向以计算机自动化为主、人工检查为辅的模式过渡,能有效规避因人为原因对制度解读、问题认知差异导致的意见分歧。充分利用数字人民币可追溯特性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实施多方位的全流程监督,既可根据岗位职责明确规范相关业务操作行为,又能强化跨部门之间的协同监管。通过数币信息在各方平台的采集、使用、分析和预测国库资金的变动趋势和运行规律,增强多方主体对资金使用管理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有效推进国库资金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小化。

四、完善数字人民币在国库会计管理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一)尽快出台数字人民币国库经收支付业务运行建设方案

随着各省市试点地区运用数字人民币在财政资金收付领域进行探索和测试,各试点地区关于数字人民币缴税流程、数字钱包开立设计、账户和资金兑换额度、集中支付流通监管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其现阶段数字人民币线上收支业务流程并没有统一的详细部署和运行建设方案,标志着数字人民币国库资金收付业务无法按照国库统一账户体系、整体业务流程不变的原则,构建数字人民币全流程线上业务办理模式。应积极探索各试点地区关于收付需求,钱包开立、交易规模等指标的设定,初步建立较为统一的数字人民币运行管理体系,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加快在全国推广应用。

(二)优化完善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应用,提升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占比

非税征缴管理方面,搭建数字人民币缴纳财政非税收入应用平台,探索在银行网点柜面、企业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使用银行数字钱包实现非税缴纳。拓宽非税收入覆盖面积,由人民银行牵头当地法院、公安局、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实现公证费、诉讼费、法院罚没收入、交通罚没款、不动产登记费等非税收入征缴。在财政支出领域,继续探索数字政府建设,积极引导各预算单位、各行业各领域企业开通数字人民币对公账户,加快推进财政奖补资金发放、专项贷款发放、小额零星采购资金等财政支出领域应用,提升央行零售型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比例,重新构建电子化缴退税业务流程。

(三)推广智能合约在国库资金收付监管领域应用

搭建可靠的结清算内部网络、外联网络技术构建,加快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接入数字人民币应用,率先探索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对重点企业缴纳税费、发放贷款以及对特定目标提供医疗、养老、教育、住房保障等交易环节进行监管,构建数字人民币异常交易的预警模型,利用内嵌代码的数字货币掌握重点资金真实去向,阻断可疑交易行为。

猜你喜欢

非税国库钱包
多措并举堵住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漏洞
网上理财陷阱多 捂紧钱包别上当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负责人名录
钱包
钱包
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
国家治理背景下非税收入法律规制的思考与展望
财政部国库司主管预算会计司处级人员名录
论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