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飞驰1000公里的狗狗,救了整个镇的孩子
2024-01-24李萌
李萌
哈士奇,大名西伯利亚雪橇犬,因为日常行为看似幼稚,被叫“二哈”,成为现在很多搞笑视频、表情包的主角。但在医学史上,二哈们在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这一真实事件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多哥》,于2019年上映。
故事的最开始,我们要讲一种已远去的烈性传染病——白喉。这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自从推行百白破三联疫苗的预防接种以来,白喉已经成为一种罕见疾病,然而在百年以前,白喉却是一种致死性极高的传染病,尤其对于儿童而言。
1925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北极圈附近,人口不足2000人的诺姆镇。当地的爱斯基摩儿童中暴发了白喉疫情,诺姆镇唯一的医生柯蒂斯·韦尔奇很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地土著居民对这种疾病几乎没有免疫力,急需白喉抗毒素血清用于治疗。韦尔奇向外界发出了求救电报。很巧,就在阿拉斯加南部的安克雷奇市,一家医院在仓库中发现了30万单位血清的库存。
救命的血清有了,但怎么运输呢?诺姆镇在阿拉斯加的边远地带,冬季到达诺姆镇的唯一途径,是先乘坐火车跨越数百公里,从安克雷奇到达尼纳纳,再乘坐狗拉雪橇,进行1000多公里的苦旅,整趟行程折腾下来通常需要一個月。
孩子们等不到一个月!怎么办?20名雪橇手带着150只哈士奇挺身而出,决定靠接力传递的方式运输血清。1925年1月27日,载有血清的火车抵达尼纳纳。执行第一棒任务的威廉·香农不顾旁人“等到天气好转再出发”的建议,拿到血清后立即勇敢地跳上了雪橇。
所有的伟大,都来自一个勇敢的开始。果不出所料,路途中的气温迅速地降到零下60摄氏度。此时的北极圈,每天的黑夜有17小时,漫山遍野的冰雪,无迹可寻的小道,黑暗吞噬了一切,甚至包括无线电信号……尽管如此,人与狗仍通力合作,熊熊燃烧的信念支撑着雪橇队一步一步地接近终点。
这段接力之旅的最后272公里,是整条线路中公认的最困难最凶险的路段,一共包含3段接力。这一攻坚克难的任务交给了多哥及巴尔托分别带领的狗队。
多哥的主人莱昂哈德·塞帕拉是阿拉斯加雪橇比赛的冠军,为了尽快将血清送出,艺高人胆大的他决定抄一条近路:冰封的诺顿湾海面。在随时可能破裂的海面上,塞帕拉率领多哥为首的队伍小心又奋力地前行。塞帕拉对多哥充满信心,它是一只完美的雪橇犬:勇敢、强壮、顺从,具有发现踪迹的非凡能力。多哥不负众望,准确无误地带领队伍完成了穿越。其中最惊险的是,在他们穿越完冰封海面仅仅3小时后,冰面就从他们走过的地方破裂、沉降了。
最后的冲刺是由雪橇夫甘纳·卡森和巴尔托共同完成的。然而天公不作美,暴风雪来袭,卡森什么也看不见,只能被动依靠雪橇犬的勇敢与直觉摸索前进。
距离第一棒的威廉·香农跳上雪橇只过了5天半,卡森和巴尔托抵达诺姆镇,将血清送到了韦尔奇医生的手上,注射到了病童的体内,疫魔退散了。这支由哈士奇担当主力的接力队伍,以大无畏的勇气击败了变幻莫测的荒原与咆哮肆虐的暴风雪,挽救了当地的孩子们,这就是被后世称为“1925诺姆血清疾驰”的非凡壮举。
豌豆//摘自果壳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LS/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