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01-24文丨赵婉莹王立丽
文丨赵婉莹 王立丽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指导、亲自总结提升、大力倡导推动的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农村工作创新机制。坚持选派科技特派员是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宝贵经验,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有效载体。近年来,“一县一团”“一业一团”“一技一团”“一企一团”等如火如荼,科技特派员从“单兵式”作战拓展到“组团式”帮扶,成为科技帮扶工作的一次重要机制创新。为深入了解选派“一业一团”在助力区域主导产业三产融合、提档升级的进展和成效,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调研组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总体情况
调研组深入走访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福建蓝家渡酒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家渡公司”)和武平县林下灵芝产业示范项目基地,与相关工作人员交流座谈,了解科技特派员的特色做法和问题不足。蓝家渡公司以葡萄酒产业为核心,涵盖优质酿酒葡萄苗木培育种植、高端葡萄酒酿造、葡萄健康衍生品研发生产、葡萄酒主题文化推广、文旅康养、商务研学、人才培养等三产融合发展,2022年被认定为龙岩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选龙岩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和2022年福建省重点项目。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武平县,森林资源丰富,人均林地40余亩。2001年,该县捷文村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山林流转、发展林下经济等工作,2020年,捷文村又依托林下灵芝产业示范项目完成950.3亩林下灵芝示范基地建设,辐射推广应用面积5967亩,带动了全县林下灵芝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生态增强、林业增效。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特色产业发展
蓝家渡公司围绕自身产业特色,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进行对接,将科技特派员接转至产业一线。其中,蓝家渡公司与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劲酒集团、凯旋岁月等高校和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打造南方葡萄种植及酿造技术研发团队,该团队在2021年被评为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其首席酿酒师2022年被评为福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实现了南方葡萄酒“零”的突破。
武平县围绕灵芝产业发展,主动与福建农林大学、龙岩学院、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联系,选认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特派员团队的“领军人”,同时,在具有灵芝方面技术及特长的“土专家”“新农人”“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引进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人才中选任科技特派员,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共有12人,以产业项目为抓手,组建2个科技特派团,开展项目研究和产学研科技示范,攻破项目发展技术难题,服务灵芝产业发展。
(二)科技赋能产业,科技特派员进行产业技术攻关
蓝家渡公司技术团队攻克了南方高湿山地葡萄种植的引种、试种、选育、植保、排涝、避雨、架型、树形和特殊环境不同品种葡萄生理情况等10项技术难关,形成了南方酒用葡萄栽培种植方案、健康生长植保方案、酒用葡萄品质相适宜的五大类葡萄酒产品的设计和酿造工艺方案,建立了从葡萄品质检测到葡萄酒酿造过程监控的全环节葡萄酒品控系统,推动实现葡萄产业标准化和产业化。2022年以来,蓝家渡公司葡萄酒在国内外多个知名葡萄酒赛事中斩获8个金奖。
武平县助力科技特派员在灵芝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灵芝产品精深加工等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并制定了灵芝(紫芝、赤芝)林下段木栽培技术规范。在产品包装设计研发方面,开展征集武平紫灵芝公用品牌(含LOGO、卡通形象和品牌包装)活动,已征集公用品牌29个,品牌卡通形象9个,品牌包装7个。在项目方面,积极组织、动员申报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推动灵芝产业技术开发项目有效实施,产生创新效益,激发科技特派员的创业热情和动力。
(三)助力乡村振兴,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蓝家渡公司项目现已辐射带动周边十几个村的上百名农户成为葡萄园产业工人,从事酒用葡萄种植、园区管理、日常养护等工作,其中从事酒用葡萄技术研发、酒庄酿酒、品鉴服务、葡萄酒文化培训等管理和技术人员共计35名,更是吸引了一些返乡大学生成为酒庄技术人员,为20多名退役军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蓝家渡公司通过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科技水平,带动农户每年户均增收4.8万元。
2019年以来,武平县林下种植仿野生紫灵芝面积达3.6万亩,建设林下种植紫灵芝示范基地133个,参与种植的经营单位(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有115个。2022年产量约350吨,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3亿元。紫灵芝菌苞生产企业12家,年生产菌苞150多万苞。紫灵芝产品初级加工企业有13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家,灵芝食药物质管理试点企业有3家,开发的主要产品有灵芝切片、灵芝粉、灵芝茶、灵芝酒、灵芝孢子粉等。林下种植紫灵芝项目带动紫灵芝菌棒生产、紫灵芝种植、紫灵芝产品加工、市场及网络平台销售300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5万元。
三、面临问题
(一)科技特派员全产业链服务仍需拓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和企业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因此要求科技特派员不仅要提供更多优质产品,还要提供更多优质高端的科技服务。就当地而言,大部分科技特派员的服务仍停留在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和生产环节,专业技术领域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项目策划、产品设计、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非农产业还很难找到相应的科技特派员。
(二)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平台不够健全
对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要求,省、市、县的科技特派员中,除了极少数技术特点明显的科技特派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完善、专业技术知识落伍、岗位行政化、基层专业人才断档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政策应用、沟通协调、数字化服务等能力,需要持续加强科技特派员一线科技服务能力方面的培训。
(三)服务供需匹配度有待持续提升
在选派过程中,科技特派员和农户、企业、合作社等技术需求方仅仅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匹配,基层科技需求的具体情况不明,导致出现部分科技特派员提供的服务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双向选择”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四、思考与启示
(一)突出兴业赋能,完善科技特派员精准服务模式
针对特色产业建立“行业”科技特派员需求库,围绕需求,建立“行业”科技特派员人才库,深化“供需对接”,以接洽的方式引导企业、高校进行双向选择,实现供需有效衔接。统筹安排科技特派员通过跨区域、跨专业的组团方式,将服务于同一单位、技术供给形成产业链的科技人员整合组建成“行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形成稳定的团队,以弥补科技服务过程中缺失的链条,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的精准度、专业度,更贴近当地特色产业需求。
(二)推进生态赋能,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生态优势产业方面探索“绿色品牌+科技特派员”的模式,促进特色产业向绿色、有机、生态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绿色生态价值,着力推动品牌保护和原产地保护,打造区域品牌和生态标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赋予生态产品更高附加值,把蕴含生态产品价值的绿水青山通过产业化的方式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创新科技赋能,聚焦提升科技特派员联动服务
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其他基层服务队伍有效联动,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通过“科技特派员+村集体+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员+金融+流通”“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与农村党建、金融、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形成有机群体,相互协作,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与生产要素高效协同,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协同的科技服务体系,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