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2024-01-24梁才英黄进强

种子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植保农作物农药

梁才英,黄进强

(1.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钦州 535027;2.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钦州 53502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安全,推广农业植保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仍存在技术推广效果不佳、信息不畅、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得在应用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1]。

1 农业植保技术定义及重要性

农业植保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化学、生物、机械、物理等多种防治方法。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农业植保技术,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和杂草,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植保技术不断涌现,如智能喷雾、精准施药等技术和智能农业植保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植保的效率性和准确性,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民工作效益。

农业植保技术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成本较高使得农民使用意愿不高,需要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植保技术的优势。因此,在推广农业植保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农民实际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加强技术培训和支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技术水平。

农业植保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不断推广和应用农业植保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环保,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

2 农业植保技术推广与病虫害防治现状

推广农业植保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我国在推广农业植保技术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技术研究和推广投入不足,导致新技术的推广速度较慢,许多农民仍然使用传统技术。一些地区农民对农业植保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应用意愿较低,导致该技术推广效果不佳。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病虫害种类繁多,防治难度大;防治技术推广和应用范围较小,导致防治效果不佳;滥用化学农药以及生态系统受损,无法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更好地推广农业植保技术,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加大技术研究和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和政策,提高农民技术应用水平和意识,有效防治病虫害,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3]。

3 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探讨

3.1 制订科学合理的推广计划

制订科学合理的推广计划是应用农业植保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在制订推广计划时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制订具体可行的推广方案,并确定相应的推广指标和评价方法。充分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推广目标和重点。根据不同农作物和病虫害类型选择推广合适的植保技术。例如,防治水稻病虫害时,可以采用无人机喷洒、气象预警等手段,提高防治效果和控制防治成本。制订具体可行的推广方案,包括技术培训、现场演示、专家指导等方式。此外,需要确定相应的推广指标和评价方法,及时跟踪推广效果,及时调整推广策略[4]。

3.2 建立示范基地和举办科普讲座

1)建立示范基地可以有效展示农业植保技术的实际效果,吸引更多农民前来观摩学习。在示范基地中可以种植各类农作物,并采用不同的农业植保技术进行防治,同时可以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和讲解,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

2)举办科普讲座是通过专业的讲解和演示,向农民传递应用农业植保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农民认知水平和使用意愿。科普讲座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需求,设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例如防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使用植保设备等方面,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综上,建立示范基地和举办科普讲座为推广农业植保技术提供了良好机会,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和获得更多资金,加快该技术的推广进程。此外,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和举办科普讲座,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共享技术和共同学习的氛围,推动农业植保技术在当地大范围普及和应用[5]。

3.3 宣传推广农业植保技术的经济效益

宣传和推广农业植保技术需要充分肯定其经济效益,以便吸引更多的农民使用。在宣传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3 种方式来介绍农业植保技术的经济效益。

1)发布相关数据。可以发布农业植保技术应用前后的收益差距和成本对比等相关数据,以证明农业植保技术的经济效益。

2)举办经验交流会。可以邀请成功应用农业植保技术的农民代表或专业人士进行经验分享和现场演示,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农业植保技术的经济效益和实际应用情况。

3)推出优惠政策。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提供补贴、减免费用等,鼓励农民尝试使用农业植保技术。

通过以上宣传方式,可以向农民全面介绍农业植保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农民对该技术的认知度和使用意愿,从而推动农业植保技术在当地的应用和普及。

3.4 提供金融支持和技术培训

推广农业植保技术时,提供金融支持和技术培训非常必要,这对解决农民在使用新技术时遇到的经济和知识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提供贷款补贴政策可以帮助农民降低使用农业植保技术的成本,从而提高农民使用该技术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建立专项资金,向农民提供低利率、无息贷款或者制定财政补贴政策,以便更多的农民使用农业植保技术。政府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向农民普及农业植保知识和技术。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为农民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该技术的推广效果和影响力。

4 病虫害防治措施

4.1 病虫害监测和预警

在应用农业植保技术时,病虫害监测和预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可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为害程度。具体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通过人工巡视、黄板诱捕、灯光诱捕、声音诱捕等方法监测和防治病虫害。此外,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遥感技术、卫星图像、无人机等技术,大范围监测农田中存在的病虫害。

2)基于监测数据,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具有信息收集、分析预测、发布预警等功能,可及时向农民和相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病虫害监测和预警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共享信息。不同地区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及时了解周边地区病虫害发生情况,可以更好地指导当地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综上,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的最终目的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为害程度。根据不同病虫害类型和发生程度,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例如生物、化学等防治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4.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农业植保技术,该技术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如昆虫天敌、寄生菌、线虫等来防治病虫害。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更加环保,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可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具体而言,生物防治技术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培育和利用天敌。通过培育并释放大量害虫天敌有效防治害虫,如释放蚜虫、飞虱的天敌。

2)利用寄生菌。利用寄生菌等微生物防治病原菌及病原孢子,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3)利用线虫。线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直接入侵害虫体内,使其死亡,从而起到防治作用。

基于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该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对技术的认识程度和使用意愿,以促进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

4.3 化学防治

1)选择经过注册和检验的农药。在选择农药时,要选择经过国家农药登记和检验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方法和剂量进行施药。

2)按照使用期限施用农药。不同类型的农药使用期限不同,因此要按照农药的使用期限进行施用,避免施用过期、失效的农药。

3)注意农药贮存和运输环境。农药应该放置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远离火源和其他易燃物品,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包装是否完好、密闭性是否良好等问题,避免农药外泄。

4)确保施药安全。在施药过程中,农民要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避免与农药直接接触。同时,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误伤自己或他人。

5)避免农药残留。在施药后要注意清洗器具,避免农药残留。同时,在食用农产品时,要洗净或削皮,减少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4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农作物栽培管理,例如增施有机肥、供应充足的水分和养分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栽培管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5 个方面。

1)土壤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石灰等,改善土壤质量和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栽培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期不同,应选择适宜的肥料和施肥时间,避免过量施肥或施肥量不足。

3)适量灌溉。适量灌溉可以使农作物获得足够水分,也可以控制土壤湿度。例如,在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时,及时浇水可以避免农作物水分不足,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控制种植密度。种植密度对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有一定影响。适当调整农作物种植密度,增加农作物通风透气性和光照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定期清理田间杂草。田间杂草、残茬是病虫害的重要栖息地。定期清理田间杂草、残茬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保证田间环境干净。

4.5 环境调控

环境调控是一种有效的农业植保技术,通过改善种植环境,如调整温度、湿度、光照时间,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此外,合理利用农业防治设施,如建立大棚、覆盖薄膜等,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为害程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1)调节气候条件。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来影响病虫害生长、繁殖和传播,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2)建立农业防治设施。建立大棚、覆盖薄膜、风雨棚等设施能够有效隔离外部环境,增强农作物抗逆性和安全性,避免病虫害侵袭。

3)科学管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pH 值、加强管理有机肥,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应完善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机制,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培训、信息共享、农民素质教育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植保技术的认知能力。目前,新型农业植保技术不断涌现,如智能化农业、基因编辑等,应用新技术将为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因此,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植保农作物农药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