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中高海拔地区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2024-01-24何梅
何 梅
(赫章县植保植检站,贵州 毕节 553200)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渡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总土地面积32.5 万hm2,属低纬高海拔地区,最高海拔2 900.6 m、最低海拔为1 230.0 m。年均温10.0~13.6 ℃,无霜期206~255 d,年日照时长1 260~1 550 h,年降水量800~1 000 mm,1月平均温度为0.3~3.7 ℃,7月日均温度17.7~22.4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典型的高原性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适合多个种类辣椒正常生长需要,辣椒生产有较强的区域优势。
1 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耐寒、耐湿、抗病性强、低温结果能力强、易挂果、采收期长的中晚熟品种,赫章县主要推广品种有长辣7 号、长辣17 号、帅辣308、艳椒等。
2 培育健壮苗
育苗方式有传统的撒播育苗和集约化育苗。育苗规模小的地方采用传统撒播育苗;育苗规模大、有育苗设施的地方采用集约化育苗。育苗播种时间在2月下旬(海拔1 700 m 以下区域)至3月上旬(海拔1 700~2 100 m 区域)。苗龄以50~60 d、苗高15~18 cm 为宜[1]。
2.1 撒播育苗
2.1.1 苗床选择
苗床选择土壤肥沃、透气良好、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前作为非茄科作物的地块。
2.1.2 苗床整理
用于育苗的土地要求在年前翻犁。在播种前10~20 d 将床土及其四周清除干净,以备做畦。按照畦埂深15 cm、苗床宽100~120 cm 做畦,根据种植规模确定苗床长度,但苗床长一般不超过10 m。深翻苗床并将土块打碎,施足有机肥及硫酸钾复合肥(1 m2苗床施入硫酸钾复合肥0.2 kg),与土充分混合做平床面,浇足水,再用75%百菌清600 倍液喷施后覆盖薄膜,7 d 后揭去薄膜。
2.1.3 种子处理
由于适于辣椒种植、交通地理环境较好的土地有限,且没有完全按照规定进行土地轮作,病虫害发生相对较重,对种子消毒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选用1%硫酸铜水溶液消毒,对病虫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用45~55 ℃的温水浸种15~20 min,边浸泡边搅拌,浸种后捞出放入常温水中浸泡8~10 h,捞出后再用1%硫酸铜水溶液浸泡5~10 min,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播种。消毒溶液用量根据需消毒的种子量确定,将种子完全淹没即可。
2.1.4 播种
按10 m2苗床播种6~8 包(每包1 000 粒左右),将辣椒种子均匀撒播入苗床,播种后盖上1 cm厚的细土,然后浇水让床土充分湿润,最后盖上拱膜,拱棚高约50 cm。盖土不能过深或过浅,过深会降低出苗率,影响苗质量;过浅会造成苗带帽出土,影响出苗质量。
2.2 集约化育苗
2.2.1 育苗设施及育苗用具的处理
1)育苗棚的处理。在育苗前30~45 d,清除干净大棚内及四周的秸秆、杂草、杂物,大棚外四周撒生石灰进行消毒,根据气象预报选择有7 d 左右的连续晴天,将大棚密封进行焖棚处理。在播种前7~10 d,将硫黄4 g/m3、锯末8 g/m3混匀放在容器内燃烧,熏烟密封24 h。
2)育苗盘的处理。先用高压水枪将使用过的旧盘冲洗干净,再用漂白粉液消毒。消毒时将旧盘浸入消毒液中轻微摇晃,需注意育苗盘表面应无气泡,或用喷雾器喷至旧盘完全湿透,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压实密封,集中堆放3~5 d 后揭膜,敞开后用清水将育苗盘冲洗干净后备用。
2.2.2 穴盘育苗
选用规格为128 孔(54 cm×28 cm×4 cm)的穴盘,用育苗专用基质装盘。装盘时,如果基质过于干燥,需酌情浇水,用手抓一把基质,将其捏成团,再将手伸开基质刚好能散开为宜。将填满的穴孔用手指轻压成小坑,再将已处理过的种子播入小坑内,每穴1 粒,再用基质覆盖填满小坑,盖上种子,浇足水分,将育苗盘放入棚室中,完成播种[2]。
3 苗期管理
3.1 温、湿、气管理
当棚内温度高于30 ℃应揭膜通风,并进行遮阳处理,降低棚内温度;当棚内温度过高,由于水分蒸发,造成棚内湿度过大,需及时揭膜进行降温排湿,一般棚内相对湿度保持50%~70%为宜。如出现连续低温阴天过长,在温度相对较高的中午揭膜2~3 h 进行通风换气。
3.2 间苗、补苗
当幼苗长出真叶后,开始间苗、补苗,保证每穴有1 株秧苗,撒播育苗时需对过密的地方进行间苗,去除弱苗。
3.3 肥水管理
3.3.1 肥
播种出苗后,根据辣椒苗颜色及长势情况进行追肥管理。如果辣椒苗出现发黄,应及时补充氮肥。一般在长出4 片真叶时进行第1 次追肥;当辣椒苗长至10~12 cm 时根据实际情况追肥。
3.3.2 水
辣椒从播种期至出苗期,由于气温和水温都较低,育苗池水深度可适当降低,待温度上升后再向育苗池中注水,使育苗池水深保持在10~15 cm。
3.4 控水炼苗
为有效增强辣椒苗的抗逆性,提高秧苗质量,确保移栽成活率,在移栽前10~15 d 炼苗,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采用撒播育苗和穴盘育苗方式时,应逐渐揭去棚膜,使辣椒苗完全适应外界环境。采用漂浮育苗方式时,通过控制育苗池水深炼苗,使基质含水量降至60%~70%,增加基质含氧量,促进根系发育,苗高15~18 cm 时移栽。
4 适时移栽
4.1 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上季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尽量避免选择易积水的低洼地作为辣椒种植地。及时清除上茬作物的秸秆及杂草等、翻犁并整地,做到深、平、细、净。按1.2~1.4 m 开箱起垄。起垄时,先开施肥沟或施肥穴,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 000~22 50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将基肥施入施肥沟或施肥穴内,然后进行起垄,应尽量保证上垄面宽50~60 cm。当土壤达到一定湿度后再用宽度90~100 cm、厚度0.01 mm 的地膜覆盖,四周压紧[3]。
4.2 移栽时间
根据赫章县气候特点,一般在日平均气温为10 ℃左右时移栽,露地5月上中旬移栽,大棚设施栽培4月中下旬移栽。
4.3 移栽密度
用双行单株种植,小行距50 cm 左右、窝距45~50 cm,种植密度为30 000~36 000 株/hm2。
4.4 移栽
选择生长一致的壮苗移栽,剔除过弱的辣椒苗。为提高成活率,避免肥料灼伤辣椒苗,移栽时辣椒苗根系不能直接接触底肥;为保证成活率,移栽前育苗盘需浇足水分,使辣椒苗根系与基质紧密接触;深栽浅覆土、浇足定根水,移栽后5~7 d 加强抗旱管理。若发现有小地老虎害虫的地块,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浸根防治。
5 田间管理
5.1 中耕除草
在辣椒生长过程中,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争水争肥,降低田间湿度。
5.2 施肥
移栽后20~30 d 可以追施尿素75 kg/hm2提苗;施用提苗肥后20 d 追施尿素150 kg/hm2、普钙225 kg/hm2、钾肥45 kg/hm2;第1 次辣椒采摘后再追施复合肥450 kg/hm2;结果后期使用0.1%磷酸二氢钾等喷洒叶面。
5.3 抹除侧枝
在土壤肥力条件好、海拔较低的区域,门椒以下的侧枝应全部抹除;在土壤条件一般、海拔较高的区域,门椒以下应保留2~4 个强旺侧枝。对大果型辣椒需及时抹除门椒花蕾,促进植株生长。
6 适时采收
辣椒属于多次采收作物,应根据市场对辣椒成熟度的要求,达到商品成熟时及时采收,减少养分消耗,增强辣椒的再结果能力,提高产量。选择在晴天早上或下午以及阴天、气温和湿度较低时采摘。采摘辣椒果实时应握住果柄摘下,防止果肉受损,采摘、装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同时剔除病、虫、伤果,采摘后及时运出田间[4]。
7 病虫害防治
7.1 苗期病虫害防治
辣椒苗期主要发生的病害为猝倒病和立枯病,可以使用多菌灵1 000 倍液或75%戊唑百菌清800~1 000 倍喷雾防治2~3 次。害虫有蚜虫和茶蟥螨,一般在4 片真叶后发生,用吡虫啉1 000 倍液喷雾2~3 次防治蚜虫;用克螨特1 000 倍液喷雾2~3 次防治茶黄螨。
7.2 大田期病虫害防治
1)辣椒炭疽病。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和叶片,起初病斑呈水渍状,之后慢慢扩大为中间凹陷的灰褐色病斑,其上生有小黑点组成的同心轮纹,严重时可造成大量落叶、烂果,成熟期果实受害较重。发病初期可以用58%甲霜灵锰锌1 000 倍液或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 000 倍液喷雾防治。2)辣椒疫病。辣椒疫病大多为害茎秆分枝处,初呈水渍状,后变成暗绿色到黑褐色,因皮层腐烂,受害处以上常萎蔫,而且受害处易被风折断。叶片受害可造成大部分叶片或全叶腐烂。发病初期可用30%甲霜恶霉灵水剂1 500 倍液、75%百菌清600 倍液、75%代森锰锌800~1 000 倍液、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3)辣椒白粉病。辣椒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片呈淡黄色,最后全叶发黄,叶片背面产生白色霜霉层。发病初期可用15%三唑酮1 000 倍液、75%戊唑百菌清8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4)辣椒青枯病。发病植株出现枯萎状开始时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正常,数日后无法恢复,形成青枯而死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敌克松1 000 倍液灌根。5)辣椒病毒病。在高湿、干旱、日照过强时易发生部分叶片失绿,形成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畸形、黄化、坏死。应以防治传播媒介蚜虫为主,可以选用病毒灵1 000 倍液预防。6)蚜虫。蚜虫为害时刺吸心叶或叶背汁液,造成叶片蜷缩变形,有翅蚜飞行灵活会传播病毒。上季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园杂草,可有效减少虫源;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负趋性特点,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栽培,能够达到避蚜防病害的目的;利用蚜虫趋黄性的特点,采用黄板诱杀蚜虫,放置量450 张/hm2左右。7)棉铃虫。棉铃虫以幼虫蛀食辣椒的花蕾、花朵、果实为主,被啃食后的花蕾会呈现黄绿色,并在被啃食后2~3 d 自然脱落。幼虫还会啃食辣椒的果实,且主要啃食辣椒果实的蒂部,辣椒果实被为害后,病菌或雨水会通过受害部位进入果实内部,最终果实会烂掉,影响辣椒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应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在辣椒进入果实膨大期后,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 倍液喷雾防治。
8 结束语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赫章县辣椒产业不断发展,现种植面积稳定在5 333 hm2,结合本地区与其他地区错季栽培、辣椒产品以鲜椒(青椒)销售为主、填补辣椒鲜品生产淡季的市场销售特点,经过多年的种植示范推广,总结出适应中高海拔地区的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