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列夫·托尔斯泰入华之新见

2024-01-23平保兴

寻根 2023年6期
关键词:朵夫托尔斯泰复活

□平保兴

列夫·托尔斯泰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20世纪以来,他的《复活》《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经典名著,在我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回望托尔斯泰在华传播历史,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托尔斯泰的作品于1900年传入中国。从研究者援引史料看,这是一个基于晚清中文文献得出的学术结论。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史实是,晚清出版史料除了中文文献外,还有鲜为人知的英文文献。以笔者之见,爬梳清末《字林西报》(North-China Daily News)英文史料,我们可以领略到托尔斯泰初入中国别样的景象。

托尔斯泰指导演戏

19世纪70~80年代,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被译成法文,一经问世,很快轰动欧洲文坛。随之托尔斯泰声名鹊起,跻身于欧洲一流作家之列,成为令西方媒体瞩目的世界名人。1894年2月,托尔斯泰的戏剧《教育的果实》将在俄罗斯图拉市贵族俱乐部上演。英国路透社驻圣彼得堡记者获此消息后,进行了跟踪采访。是年2月26日,《字林西报》专门报道了记者的所见所闻。

托尔斯泰的戏剧《教育的果实》作于1891年,描写一群游手好闲、内心空虚的贵族青年和因失去土地而愤愤不平的农民的故事。他们因生活方式不同和观念差异,最终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在图拉,托尔斯泰答应到贵族俱乐部指导演员排演《教育的果实》。一位贵族青年扮演仆人。他有一个将几个农夫从主人前厅赶出去的场景,但他的表演不够粗暴。这时托尔斯泰立即喊道:“这场戏不是这样演的,演得不自然。他们出去的时候,经过我这里,你就演!”随后托尔斯泰走到这群演员跟前,告诉他们刚才他来这里时发生的一幕难忘的情景。原来,贵族俱乐部的门卫接到指示,除托尔斯泰外,不许外人进来。一个身强力壮、头发凌乱的农夫,穿着羊皮大衣,戴着帽子,突然走过来,超过了托尔斯泰。门卫喊住农夫,但他满不在乎,直往楼梯上跑。这时门卫忍不住了,一脚将他从楼梯上踢进了雪地里。假如这个农夫说服门卫,是托尔斯泰允许他进去的话,那么事情就很正常。托尔斯泰转过身,对那个演员这样说道:“朋友,你的表演应当将你的农夫踢出去!”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这一招,准确把握了剧中人物粗暴的性格特征,让人忍俊不禁。就这样在无意中,托尔斯泰偶然进入了读者视野,开启了中国传播之先河。

托尔斯泰思想演说

差不多时隔一年,即1895年2月25日,德国帕斯特·哈克曼的演讲拉开了托尔斯泰思想中国传播的序幕。从《字林西报》记载的零星文字可知,帕斯特·哈克曼(Paster Hackmann)为德国牧师。1894-1895年他在上海新天安堂主持宗教仪式,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发表《达尔文的生活和品格》《当代中国与中世纪的欧洲》和《佛教》等演说。1895年2月25日晚,哈克曼在上海康考迪亚俱乐部(Club Concodia)演讲《托尔斯泰伯爵的思想》(Count Tolstoy’s Ideas)。这是外国人在上海首次发表托尔斯泰思想演说。哈克曼究竟演讲了托尔斯泰的什么思想?《字林西报》没有展开跟踪报道,因此这里无法知道此次演讲详细内容。但毋庸置疑的是,哈克曼牧师是最早在华演讲托尔斯泰思想的外国人。一部分中国人通过他的演讲,对托尔斯泰思想有了初步了解。

托尔斯泰探求宗教、社会和哲学问题,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博爱思想,以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出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引起托尔斯泰对战争的极大关注。他写信给沙皇和日本政府,坚决反对俄日战争。他写的反战言论,名为《反省自己》(Rethink Yourselves),遭到沙俄政府的查封。后来,此文被切特科夫(V.Tchertkoff)和J.F.M译成英文,刊载于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

1904年8月12日和17日,《字林西报》转载托尔斯泰的《反省自己》。其中如是写道:“又是战争。再一次的痛苦,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必要的,完全不必要的。男人们的再次欺骗,再次是人类普遍的愚蠢和残忍。彼此相隔数千英里的人,数十万这样的人(一方面是佛教徒,他们的法律不仅禁止杀害人,而且禁止杀害动物;另一方面是基督教徒,他们信奉兄弟情谊和爱的法则),就像陆地和海上的野兽一样,在寻找彼此,用最残忍的方式互相残害。这可能是什么?这是梦想还是现实?有些事情正在发生,但不应该发生,也不可能发生;人们渴望相信这是一场梦,并从梦中醒来。但不,这不是梦,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人们还可以理解,一个贫穷、未受教育、欺诈的日本人是如何从自己的领域中挣脱出来,并教导佛教不在于对所有生命的同情,而在于对偶像的牺牲,人们可以理解。这些不幸的人,在几个世纪的暴力和欺骗下,认识到世界上最大的罪行——谋杀自己的兄弟是一种道德行为。他们如何能够做出这些可怕的行为,而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是有罪的。”

1905年3月26日晚,上海新天安堂座无虚席。达文牧师演讲托尔斯泰的《反省自己》,指出托尔斯泰反对战争,谴责战争罪恶,建议俄国人拒绝上前线。他的反战思想由此略见一斑。

《复活》改编剧的上演

如果说《教育的果实》是托尔斯泰第一部进入我国的戏剧作品,那么1903年上演的《复活》则是由其长篇小说改编为戏剧的第二部作品。关于这部小说在我国最早传入的年代问题,研究者聚焦于1913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马君武节译的《心狱》(即《复活》),其实不然。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思想和艺术探索的巅峰之作。这部创作于1889-1899年的长篇小说,描写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和农家姑娘喀秋莎·玛丝洛娃之间的悲情故事,反映了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1903年4月7日,《字林西报》介绍《复活》在国王陛下剧院(His Majesty’s theatre)上演。这部三幕剧充满悲伤,通过苦难来净化人的灵魂,非常适合大斋节。德米特里扮演的聂赫留朵夫是俄罗斯王子,在出征前夕,他引诱楚楚动人的喀秋莎(莉娜·阿什维尔饰)。喀秋莎是他姑姑家的女仆,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她怀孕后被赶出主人家,她的孩子出生后又死亡,从此她落入了坏人之手。这是该剧第一幕的情节。第二幕讲述喀秋莎因谋杀一名放荡男子而受到审判,因为她被错误地指控向一间声名狼藉的房子里投毒。凑巧的是,聂赫留朵夫是陪审团的一员。这时喀秋莎已经改名为玛丝洛娃,他认出了她。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可怕的骗子,他无论如何都必须拯救和找回这个可怜的失去的灵魂姑娘。他解除了与一位美丽公主的婚约,以便可以自由救赎。玛丝洛娃获罪,被判处流放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信誓旦旦,劝说玛丝洛娃嫁给他。她嘲笑他,宣称没有上帝。最后一幕描绘聂赫留朵夫在西伯利亚马奇托河上获得了玛丝洛娃的宽恕,再次提出与她结婚问题。玛丝洛娃看到自己不洁的婚姻,最终选择一个名叫西蒙森的囚犯结为伉俪。

与此同时,《字林西报》还评述该剧演员们的表演,指出阿什维尔小姐展现了迄今为止做梦都想不到的力量。剩下的演员阵容超过了40人,最突出的角色是米里亚姆·克莱门茨小姐扮演的玛丽公主、莱昂内尔·布劳先生饰演的陪审员和丽莉·布莱顿小姐扮演的狄奥多西。改编剧《复活》的上演,标志着托尔斯泰这部小说在我国被接受的开端。

托尔斯泰晚年生活

除上述外,1906~1911年《字林西报》还报道托尔斯泰晚年生活,譬如托尔斯泰的健康,托尔斯泰将访问日本,托尔斯泰遭告发,其子因出版托尔斯泰最新政治宣传册被指控为叛国罪,托尔斯泰的控诉,托尔斯泰八十诞辰,托尔斯泰及其寿庆活动,托尔斯泰听说助理被逮捕流放后身体更糟了,托尔斯泰的声明书,三万册托尔斯泰最新选集被俄国警察没收,托尔斯泰的节日,图拉的托尔斯泰房屋失火,其十二份手稿被焚,列夫·托尔斯泰的讣闻,等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托尔斯泰晚年真实的生活状况。

1908年为庆祝托尔斯泰八十大寿,圣彼得堡建立托尔斯泰纪念馆。馆内收藏了托尔斯泰写给不同人士的书信,1891年饥荒时与他的作品有关的文献,《战争与和平》的许多肖像,以及其他有意义的物件。托尔斯泰夫人称,托尔斯泰身体健康,正在编写一部《阅读教程》。托尔斯泰夫人正在写她的回忆录。

晚年让托尔斯泰愤愤不平的是,他的秘书古瑟夫(M.Guseff)因宣传与托尔斯泰作品有关的革命文学,遭到沙皇政府的殴打、逮捕和流放。在给新闻界的一封长信中,托尔斯泰无情揭露和鞭挞了沙皇政府,反映了他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托尔斯泰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改革家。他抨击俄国宪法制度,宣称它是建立在虚假基础之上。在他看来,鉴于国内状况,救济农民是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俄国杜马坚持土地改革,表现过于极端。忽视对农民的援助,将会导致全社会的大动乱。托尔斯泰81岁时,似乎对政治不太感兴趣,开始转向不同宗教固有的形而上学问题、生命的起源和死亡的奥秘,它们成为当时困扰他的主题。

托尔斯泰晚年生活井井有条。无论天气如何,他每天出去散步或骑马。他的听力非常虚弱,但看书不戴眼镜。他通常六点或七点起床。他吃饭挺有规律,不喝酒,不吃肉,不吸烟。晚上他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度过,通常午夜上床睡觉。他告诉来访者,他有很多敌人。他每天都会收到可怕的匿名信,但他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1910年11月20日,托尔斯泰在阿斯塔波沃车站溘然长逝。他曾对人说过,他根本不怕死,因为他相信灵魂不朽,上帝永存。他认为,死亡是一座沟通“两岸”的桥梁。

总之,清末《字林西报》对托尔斯泰的引入与介绍,大大丰富了托尔斯泰早期中文译介未及的内容。托尔斯泰早期中国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外文报纸的引介至中文报刊的译介过程。托尔斯泰最初以作家、思想家和改革家的身份出现于中国读者视野。1894年他通过英国路透社记者的英文报道传入我国,早于目前学界所说的1900年。《教育的果实》是介绍到我国的第一部托尔斯泰的戏剧。1903年长篇小说《复活》的改编剧首次为我国读者了解。《反省自己》谴恶扬善,表达了托尔斯泰热爱和平和反对战争的伟大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具警世醒心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朵夫托尔斯泰复活
聂赫留朵夫羞愧中的利他性与利己性
聂赫留朵夫羞愧中的利他性与利己性
——《复活(节选)》中的人性理想寻找
李斯特与贝森朵夫
七颗钻石
巨人复活转
罗曼·罗兰为敬隐渔译《约翰·克里斯朵夫》在中国发表的题词:《若望·克里斯朵夫向中国的弟兄们宣言》
黑足雪貂复活记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
忘记自己的人
被人痛骂后如何满血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