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母猪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技术

2024-01-23王福文杨志玉

乡村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营养物质猪舍胚胎

王福文 杨志玉

大理市畜牧兽医中心,云南 大理 671003

0 引言

母猪的科学养殖管理是确保规模化猪场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更是直接影响仔猪的生产数量和生产质量,以及断奶仔猪的成活率,是提高规模化猪场养殖效益的关键。但由于妊娠母猪的生理特性与空怀时期不同,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日常生活习性均有所改变,只有根据这一阶段母猪的生理特点,为妊娠母猪提供合理的营养物质,确保其健康生长,才能保证仔猪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同时,养殖人员需要关注妊娠母猪的生长环境,包括猪舍内的温湿度、通风管理及饲养密度等,提高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

1 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

1.1 体质量增加

妊娠母猪的体质量会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增长,正常情况下,母猪妊娠期结束时体质量较空怀期会增长40~50 kg,初产母猪体质量的增长更明显,甚至超过50 kg[1]。妊娠母猪体质量的增加呈现先慢后快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在母猪妊娠初期,胚胎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表现为母猪体质量增长较慢;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母猪妊娠2 个月后,胚胎生长发育加快,妊娠母猪的体质量增长也随之加快;当母猪妊娠3 个月后,胚胎的生长速度最快,母猪的体质量增量也最大。

1.2 习性变化

一般母猪的正常发情周期为18~23 d,母猪妊娠后一般不会再继续发情。如配种后无发情表现,则基本可以确定已经受孕。妊娠期母猪习性较空怀期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为更为慵懒、迟缓、喜卧、安静、贪睡、性情温顺,喜欢单独活动,并且警惕性较高,排斥其他猪只的接近。到了妊娠末期,母猪会出现撷草做窝,频繁排尿、排粪等情况[1]。

1.3 体征变化

妊娠母猪上膘比较快,体态也比较圆润。健康母猪的被毛油亮,尾巴呈自然下垂状,外阴处无污物、干燥。母猪妊娠3 个月左右,腹部可见明显的突出增大,乳房开始发育;随着妊娠期的增加,可以看到明显的胎动。到了妊娠末期,母猪的阴户会逐渐松弛,分娩前1~2 d,母猪开始分泌初乳[1]。

1.4 代谢加快

母猪妊娠期甲状腺、垂体分泌功能增强,同时机体的蛋白合成速度加快。妊娠母猪对饲粮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加快,饲料转化率提高,对饲粮的需求量增加。在母猪妊娠的前3 个月,母猪体内代谢速率逐步提高,妊娠后期的代谢速率要比空怀期高25%~30%,但由于代谢速度的加快,母猪也容易发生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类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母猪流产。

1.5 胚胎发育快

妊娠初期母猪的胚胎小且轻,妊娠1 个月的胚胎质量约为2 g,当母猪妊娠第3 个月时,胚胎开始快速发育,到第4 个月时胚胎质量在500 g 左右,随后胚胎生长发育速度进一步加快,母猪妊娠后期胚胎增长的质量可占新生仔猪体质量的60%左右,通常仔猪出生时体质量可达1.3 kg。

2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2.1 营养供给

2.1.1 妊娠前期

妊娠前期主要是指母猪配种成功后的1 个月左右,这一时期受精卵刚刚着床,胚胎刚开始形成,使得母猪的代谢速率有所提高,进而增加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表现为母猪的采食量增加。此时,养殖人员可以给妊娠母猪提供高能量的饲料,适当增加精料的比例,一般每天饲喂量不可多于2.2 kg,但必须保证饲料的质量,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不少于14%,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养殖人员可参考以下配方:玉米51.5%、麸皮28.0%、豆粕8.0%、洗米糠10.0%、微量元素1.0%、磷酸氢钙1.0%、食盐0.5%,饲喂量保持在2 kg/d[2]。另外,在母猪妊娠前期,养殖人员可将适量的叶酸加入饲粮中,一般在母猪配种成功后的1~3 d内添加为宜,可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窝产仔数,但要注意叶酸的添加量不要太多。养殖人员在为母猪提供高质量饲料的同时,要注意控制母猪饮食,防止母猪过肥,如果妊娠前期母猪营养过量,则会导致机体肝脏血流量增加,黄体酮含量下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胚胎死亡。

2.1.2 妊娠中期

妊娠中期主要是指母猪配种成功后的第31~84天,该阶段主要是保证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仔猪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妊娠中期又可分为2 个阶段,第31~45 天胚胎发育比较缓慢,此时养殖人员为母猪提供和妊娠前期相同的营养物质即可;第46~84 天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妊娠母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再加上母猪乳腺的发育,可导致母猪采食量大幅度增加,养殖人员将母猪采食量保持在2.5 kg/d 为宜,维持母猪中等体况即可。另外,这一时期是母猪调膘的关键节点,若母猪膘情不足,则可适当增加饲喂量。母猪妊娠75 d后,养殖人员应适当控制饲喂量,防止妊娠母猪体脂过高,影响其乳腺泡发育,导致泌乳能力降低。

2.1.3 妊娠后期

妊娠后期主要是指母猪妊娠后第85 天至分娩前的这段时间,也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母猪分娩前30 d左右,胚胎基本完成了体质量增长,母体需要为胚胎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在母猪妊娠后期,子宫和胚胎的质量不断增加,导致母猪腹腔内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此时需要控制母猪饮食量,防止采食量过大导致母猪的子宫受到压迫,影响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这一阶段可适当增加精料的比例,同时提高饲料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这有助于胚胎发育和母猪泌乳。母猪妊娠后期的饲喂量可以增加到3 kg/d,养殖人员可参考以下配方:玉米53.5%、麸皮21.0%、豆粕9.0%、洗米糠14.0%、微量元素1.0%、磷酸氢钙1.0%、食盐0.5%[2]。直到母猪分娩前7 d 逐渐减少饲喂量,并逐渐更换为哺乳料,每只母猪每天的全价蛋白摄入量应不少于120 g,磷元素摄入量不少于5 g,钙元素摄入量不少于6 g,同时保证维生素A、D、E 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防母猪流产。母猪妊娠后期的最后几天,养殖人员需要减少母猪的运动量,并停止投喂饲料,可饲喂适量的豆饼或者麸皮、红糖水等进行调理,以备母猪生产。

2.2 环境卫生管理

妊娠期母猪对外界环境的温湿度比较敏感,养殖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猪舍温度,夏季及时降温,防止母猪中暑、热应激或者食欲废绝等情况;冬季则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加盖挡风墙和供暖设施,防止母猪发生感冒或者乳头冻伤等问题。妊娠母猪的适宜生存温度为18~22 ℃,在母猪配种10 d 后,养殖人员应避免猪舍温度超过30 ℃,以防止母猪因应激反应发生流产。养殖人员应确保猪舍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在夏季加强通风管理,保证猪舍内空气质量良好[3]。

养殖人员应每天打扫妊娠母猪的圈舍,及时将母猪的粪污排泄物、饲料残渣及剩余的饮水清理干净,并且定期更换垫草,防止滋生病菌危害母猪健康。在冬季,养殖人员要定期打扫地面,防止地面结冰使母猪打滑导致其摔伤流产;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可以选择毒性较低、刺激性较弱的消毒制剂,防止造成妊娠母猪中毒。

2.3 转群管理

母猪进入妊娠期后应避免大群饲养,通常需要在母猪配种成功后进行转群饲养,但母猪妊娠后30 d 内应该避免转群、混群,以防母猪受到惊吓而流产,同时要防止妊娠母猪发生挤压、撕咬等情况。转群之前,养殖人员需要将猪栏的温湿度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并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通风48 h 无异味后,方可组织母猪转群。在转群前2 h 之内,尽量避免饲喂母猪,防止母猪出现呕吐等应激反应。转群时,应避免暴力驱赶母猪,防止拥挤、急转弯,以防妊娠母猪因受惊吓造成流产。转群结束后,养殖人员在投喂饲料时也要注意投喂速度,循序渐进,给母猪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可为母猪提供含有适量电解多维的温水饮用,同时在转群后3 d 之内不得接种任何疫苗,避免母猪发生应激反应。

2.4 密度管理

妊娠期母猪应尽量单独饲养,确保其饮食的均匀性和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利于母猪身体健康和体质量的维持。一般情况下,妊娠母猪的饲养密度控制在3.0~3.5 m2/头为宜,密度过大,会造成母猪拥挤、摔倒等情况,导致母猪因过度挤压而流产;若饲养密度过小,则会影响圈舍温度的保持,同时造成养殖空间浪费,增加养殖成本。

2.5 日常保健

妊娠中期的母猪需要适当增加运动量,每天的运动时间可控制在1~2 h,有助于改善母猪的体质,并促进仔猪的健康发育。但母猪妊娠后期或者雨雪天气时,需要控制母猪运动量,避免母猪滑倒造成流产,特别是在生产前7 d左右,应控制母猪停止运动。

此外,养殖人员需要做好妊娠母猪的饮水管理,在母猪妊娠期间,保证母猪饮水充足,最好采取饮水器自由饮水的方式,防止母猪饮用污染水。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可饲喂母猪温水,避免冰水对母猪产生刺激造成流产。在母猪妊娠80 d 左右时,养殖人员可加强对其脾胃功能的护理,保证母猪良好的饮食情况;还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板蓝根、金银花、甘草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粉剂,以提高母猪的自身免疫力,减少肠道、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4]。

2.6 疾病防控

2.6.1 疫苗接种

妊娠母猪容易受到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疾病发生,养殖场可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和养殖场内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在接种疫苗前对妊娠母猪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妊娠年龄等进行综合考虑,对于不适宜接种的母猪需要推迟接种计划。接种时必须坚持一针一猪,防止发生交叉感染[5]。

在母猪配种前30 d 和15 d,每头母猪需要分别接种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有效保护期为6 个月左右;在母猪分娩前42 d,每头母猪需要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分娩前28 d,每头母猪需要接种猪链球菌疫苗,分娩前21 d,每头母猪需要接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可帮助仔猪获得被动免疫,有效保护期为2 个月。若是经产母猪,则可在其配种前接种猪瘟弱毒疫苗;在其分娩前4~6 周,接种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同时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4]。

2.6.2 驱虫

科学的驱虫工作也可以减少妊娠母猪发生疾病的概率。养殖人员可在母猪配种前14 d 进行1 次药物驱虫,在母猪妊娠中期再进行1 次驱虫,可以降低寄生虫性疾病引发的母猪流产概率。养殖人员可选择对母猪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03 mL/kg 进行驱虫;也可以在母猪分娩前21 d,在饲料中均匀拌入阿苯达唑粉或者伊维菌素粉0.01 g/kg,连续饲喂5~7 d 进行驱虫。需要注意的是,在母猪驱虫期间,一定要及时清除干净排泄物,并进行高温无害化处理,避免寄生虫卵孵化后再次进入生猪体内。另外,驱虫药尽量避免与抗生素、疫苗等同时使用,防止药物之间发生交互影响,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母猪和胚胎的健康。

2.6.3 药物预防

如果母猪发生先兆性流产,养殖人员可对其注射黄体酮治疗;或者在母猪配种成功后21 d左右,将20 g党参、20 g黄芪、20 g当归、20 g续断、20 g黄芩、15 g白术、15 g 土炒砂仁、15 g 川芎、15 g 灵草与2 000 g 玉米粉搅拌均匀后饲喂母猪,可起到良好的预防疾病和保胎作用[2]。

3 结束语

养殖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妊娠母猪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情况,做好日常的饲喂、管理、日常保健及疾病预防工作,从而有效避免妊娠母猪发生疾病或者流产,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规模化猪场的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营养物质猪舍胚胎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生鲜乳中营养物质的调控技术
试分析高中生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DiI 在已固定人胚胎周围神经的示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