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呵护的GAP

2024-01-23未名小精灵

大学生 2024年1期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导师

“小黄,你去哪工作了?”

“小黄同学,你准备在哪里定居?”

“北大毕业,工作应该比我们好很多吧?你去哪儿啦?”

未名小精灵,一枚已经毕业的北京大学戏剧专业的研究生。但与此同时,我好像有了一个新身份,我是一名“研四”的新生

这是2023年我听到过的最多的“问候”,但事实上,这些问题只会给我“火上浇油”。

“你没有offer吗?”

“你不工作,那你要干什么呢?”

“考博,你确定明年就能考上吗?”

这是我回答我选择GAP之后,大家质疑最多的问题。事实上,每当回答完这个问题,我都会捏一把汗。有些时候我甚至谎称自己已经有工作了,有的时候,我会云淡风轻地避过这个令我烦心的问题。总之,北大毕业后,我选择了GAP。

可是与孤独

我是因为考博士结果不理想才选择这么做的。

作为北大戏剧方向的硕士生,按照目前很多工作开始限制专业门类的就业形势,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我身边的许多同学在毕业季的上半年投递了许多简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从这个角度说,我的确算是一个幸运儿,我收到了北京某中学的offer。这已经是一份于我的学历及眼下的就业形势而言,非常好的工作了,甚至让我的同学们非常羡慕。

“可是……”我有点犹豫。

每每说到这里我都会有一大堆的“可是”,有些时候我甚至会抱怨自己过于矫情。可当我想说服自己的时候,最后还是用“可是”收场。所以,在2022年12月的一天,我带着一大堆的“可是”找到了我的导师。那个时候,我其实是抱着让老师说服我的心态去的。的确,那天我们见完面后,我再也没有“可是”了。

那天,导师问了我一个很严肃又很简单的问题,她只是问我以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这个问题对我而言,既困难又简单。难就难在,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失败,以及承受失败背后的孤独。简单就简单在,在我研一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老师,其实我怕,如果我失败了,我会……”我低头有些哽咽了。

“可是,你的选择跟失败比起来,哪个会更让你遗憾呢?”

导师的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的心里,我好像明白我那么多的“可是”了。只不过,我抹不开面子,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眼光,所以,总是在选择好我想走的路之后,依旧被外界干扰着。

“没有可是了,我知道我要做什么了。”我坚定地说道。

其实,从进到北大后我就已经决心考博士深造了,只不过在寻找导师时我受到了许多阻碍,于是有了些许退缩。我受到了很多拒绝,困难重重。就比如,在研一下学期时我联系到了浙江大学的一位老师,自己认为我与导师的专业方向吻合,于是,我信心满满地给她发了我的学术简历。但是,老师却觉得我的专业与她的研究方向相差较大婉拒了我。我并没有放弃,研二的时候我开始了慢慢追寻之路,在官网上我联系到了清华大学的一位博导,我清楚地记得,给她发E-mall没有收到回复后,我特意跑到清华大学,在她的办公室外等待。

“同学,我个人认为你的专业跟我的专业并不是非常合适。也许你的研究方向更适合艺术类的院校。”

老师婉拒了我,我极其失落,甚至在未名湖边大哭了一场。但是那位老师给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所以,在我与自己的导师商议之后,决定报考纯艺术类院校的博士。研三的时候,我慢慢锁定了几位艺术类高校的博导,只可惜我并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甚至连一个邮箱地址都没有找到。所以,在种种阻碍之下,我的申博之路依旧不是很顺利。可是我深造的决心一点也没有改变,反而愈加强烈。

但“毕业生”的身份逐渐压得我喘不过气!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在找工作,也陆续接到了自己满意的offer,我开始害怕起来。对于未来我迷茫得不知所措,也很害怕他人的眼光和评价。

“人最可怕的不是遇到困难,而是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这是父亲在电话里对我说的一句话,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决定放弃已有的offer,一心投入博士备考。从那时候开始我再也没有“可是”了,只有奋斗。

2023年5月,结果揭晓。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笔试得了第一名,但遗憾的是,最终,我的面试成绩差了两分。

“GAP!继续申博士。”

那一刻,我已经做好了要与孤独长期抗战的准备了,而且我已经做足了心理建设,我告诉自己,目前要克服的无非就是别人的质疑与评价。但是,拿到毕业证书的一瞬间还是有一些慌张。我努力地告诉自己,这也许就是人生第一课。

“我会孤独吗?”临近毕业那几天,我翻来覆去地想这件事,我已经能料想到未来一年的“孤独往事”了。作为一个“无业游民”,我宅在家里每天孤独地备考,然后等待明年的到来……

毕业后的第一天,我就开始辗转反侧了。

孤独的泥土里开出了花

家人知道我选择GAP后,非常支持我。他们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为我在北大附近租了房子。

“未名湖的意思是想让你多陪它一年。那你就在北大多待一年吧。”这是父亲给我的第一个惊喜,没有想到他会如此支持我。为了让我不“孤独”,支持我继续留在北大。因为他知道,如果回到老家,我一定会感到些许失落,所以他在我毕业后,帮我找到了中关村附近的出租房,让我安心在北大的“脚下”备考。

这也许是我最幸福又最特别的一年了,在家人的支持下我这个已经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还可以在如此美好的大学堂听课,每周我都有很多想听的课程,所以我在复习之外还列了一个计划表,让我单调的备考生活丰富起来。“研四”是独属于我的课程圆梦季。我把研究生三年心心念念,但却因为时间紧急而错过的课程列了出来。比如,哲学系宗教学系欧阳霄老师开设的“艺术哲学原著选读”、教育学院展立新老师开设的“教育哲学”等等。尤其“艺术哲学原著选读”这门课程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本人因为缺少美学基础,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一些整体性思维,当我静下心来上这门课的时候,发现了许多做学术的新思路,尤其是对我的申博计划有直接的帮助。

“走啊,小黄,去喂猫啊?”

学习之余的每个周末,我的好友都会约我去跟我的猫兄会面,它们躲在未名湖周边的草丛里等待着我们,我也会借此去放松一下心情。有空的时候我还会找北大的教授聊聊天,我会把我的博士计划书拿给他们看,他们会非常耐心地给我提出指导意见,时不时地还会鼓励我一番。我感到快乐极了!

“我不孤独啊!”

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的导师了,她知道我GAP了之后,给我安排了很多学术工作,她深知我一个人备考很孤单,所以总是变着法地叫我出来给她“干活”,其实,她只是担心我的学习状态,偶尔还会请我吃饭,询问我的复习进度。

“小黄,你来我的课上给我们展示一个关于声音艺术的PRE吧!”那天,接到导师的邀请后我非常地激动,我把我申博的计划书改成了一篇关于声音艺术的课程PPT,给本科的同学做了分享。我忐忑地走向讲台,有些颤抖地打开了我的学术PPT,認认真真地展示了“菲茨莫里斯声音艺术训练”的学术内容。导师坐在台下认真地看着我,认认真真地听我讲完了一节课,下课后,她把我的进步和改进方案写在一张纸上,让我回去继续更正、更新……

“选择GAP,我真的非常开心啊!”我发现这并不是因为实现了什么具体目标,而是我已经愈发清晰地知道我的人生目标,因而感到的欣慰,以及老师、家人、朋友给我的一个又一个“惊喜”而产生的愉悦。本以为我的决定会带给我孤独,但没想到孤独的泥土里开出了一朵花!

在我如此“沉寂”的一年,却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幸福。我逐渐掌握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逐渐摆脱别人的看法,逐渐适应做学术的“煎熬”,逐渐学着与人生的“不确定性”平和相处。与此同时,我的家人、朋友与老师在用他们的方式守护、呵护我的梦想……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艺术类毕业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我们今天毕业了
艺术类专访心得
V eraW an g
毕业季
导师榜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