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说话”
2024-01-23张曼麦尔旦江·麦合孙
张曼 麦尔旦江·麦合孙
2023年7月,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十三届“重走中国西北角”平庆线实践小分队探访了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湘乐镇庞川村的石雕传承人——庞氏父子。
庞清河,宁县湘乐镇人。他自幼家境贫寒,初学木匠,后改攻石雕。匆匆数十载,屡遇艰难困苦,终获大成,现为石雕艺术项目省级传承人,国家级民间艺术大师。
我们坐大巴来到湘乐镇,打算问问当地人如何前往庞川村。“你们去村里找庞清河吗?搞石雕的,可有名了。”周围的路人紛纷附和道,“是啊,他石雕刻得很好的,我们这没人不知道他。他家离这还有十几公里呢,走吧,我开车带你们过去。”
车子缓缓驶到院门前,我们隔着车窗便看到庞老先生站在门口,正满脸笑容地向我们招手。
庞老先生带着我们来到了他的石雕作品展室,详细介绍了每一件作品,大致可分为神鸟怪兽、古典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历史文化名人、节庆致贺等6类,包括《盘古氏》《女娲造人类》《三顾茅庐》等。“盘古氏子午岭睡长觉,惊醒开天辟地化宇宙,清轻上升成为天,浑浊下降成为地,双目日月万万星,骨肉山脉血河流,发和汗毛生草木。”庞老先生骄傲地说:“这些石雕对应的每首诗都是我自己写的,已经写了50多首了。”
“我这些作品不卖,都是拿来收藏的。以前我做了一个特别大的石雕作品,有人出价80万,我不卖。100万,我不卖。他最后出120万,我还是不卖。我雕这个作品不为赚钱,只是为了收藏,为了鼓励后代的。”庞老先生坚定地说。
村里人都说庞清河是个“能人”,他能刻出各种神像、佛像等。学者称其为“奇人”,因为庞清河没有接受过任何美术训练,但他雕刻的作品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其作品基于传统,风格古朴,博采众长,手法独具,自成一体。
中央美术学院靳之林教授说庞清河的艺术创作是“民间艺术大师的艺术”;中国美术馆李寸松先生评价庞清河的石雕“锲而不舍,点石成金”。
我们注意到,庞清河家院西墙角有一大堆石像,或躺或立,或喜或悲。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匹马驹,身材颀长,颈粗头大,四足攒劲,鬓毛向后张起,粗尾鼓劲,小耳朵警觉高翘,大嘴巴微张欲叫,几乎没有斧凿痕迹。
庞清河对石雕技艺的热爱与钻研,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儿子走上相同的道路。“我自己比较感兴趣,加上从小跟着父亲了解、学习”,在被问及为何选择追随父亲的脚步传承石雕技艺时,在一旁安静内敛的庞永恩的眼里透出了坚定光芒。
庞永恩,庞清河之子。自幼受其父熏陶,跟随父亲学习石雕技艺,传承石雕艺术,现已被评为“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庞永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外出学习及实践,不断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创作风格和门类,逐渐形成个人成熟的艺术风格。“我雕刻的作品,其实是在传统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商品化的创作,能更好地融入市场。”从工艺上看,庞永恩的作品除了传承陇东石雕的古朴大气外,更多地倾向于线条变化流畅优美。
“石头是会说话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看出石头所表达的内涵。”在庞永恩看来,石头有生命和灵魂,他将自己对自然、生活的感悟融入创作中,以朴实生动的造型语言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庞永恩雕刻的石雕作品,有的器宇轩昂,有的圆润大气,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威风凛凛。“我们这不是黄土高原吗?采石的时候,把最上面的土层去掉后,是一层石盖,再把石盖去掉,中间靠下的那层石头,才是我们选的材料。这种石头会柔一点、细一点,雕刻的时候不容易碎,也不容易裂。”面对镜头有些害羞、不善言辞的庞永恩,介绍石雕时,却是娓娓而谈。
“我们开了传习所,但来学习的人还是比较少。一来是不太愿意吃苦,二来是也没什么经济效益,自然也就没什么人来学习了。”庞永恩眉头紧皱,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
“那您的孩子呢?”提及此,庞永恩的脸上浮现出骄傲且欣慰的表情。“孩子们对这都挺感兴趣的,我想让孩子们继续传承下去。我的二女儿,现在就在庆阳北石窟寺工作,是一名石窟讲解员。儿子现在还在上学,但他能雕、会雕,空闲时间就会跟着我雕。”
告别庞氏父子,车盘山而上,我们回望湘乐,有一群鸟在塔顶盘旋,庞氏父子敲打石头的叮叮当当声又在耳畔响起来……
(作者简介:张曼,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研究生;麦尔旦江·麦合孙,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指导教师:权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