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离场 持续换岗

2024-01-23曹泽宇毛诺静谢华可杨一卉马金戈徐萍

大学生 2024年1期
关键词:李果小谢小春

曹泽宇 毛诺静 谢华可 杨一卉 马金戈 徐萍

华东理工大学2018级本科生李果在心里演练过很多遍爸妈问起考研结果的情景。直到现在,他也没有把放弃考研的事情告诉父母。虽然父母暂且相信了他没考上研究生,他还是对着那一年的分数线推算出一份自己的“成绩单”,以应付父母可能问到的更多细节。

李果知道,父母或许能接受他考研失败的结果,但一定很难接受他主动放弃的行为。

“报名信息一旦取消不可恢复。”

中国人民大学2020级本科生小春点击“取消报名”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弹出这条消息,以示提醒。在此之前,她已为考研准备数月。小春短暂地犹豫了一下,就点击了确认键——“确认取消报名。”

小春既没有难过,也没有因解脱而开心,只是有点儿怅然。“就这样了,就这样吧。”

决定:“不能背叛过去的自己”

小春来自一个教育资源有限的西北小县城。她的成绩原本并不拔尖,家人对她的期待也只是“考个当地的师范学校,然后留在县里教书”。但在高三那年,她因为参加比赛第一次出了省后,“想考出去看看”的念头愈加强烈。

“我高三特别用功,好不容易才考上了人大。”回忆起来,小春有些感慨。

过往的努力把她托上了一个高高的平台,可她却觉得脚下的道路变得更窄,“好像只能往更高处走,否则就是背叛了以前的自己”。当她仰起头时,看到的是队伍庞大的考研大军,接收到的是铺天盖地的考研信息。于是,小春觉得自己以后起码要攻读硕士学位,进而得到体面的工作。“虽然我的头脑里并没有‘体面’的具体概念。”她说。

抱着“只能走上坡路”的态度,小春走上了考研的道路。

放棄:“我不读研究生了”

让李果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研究生生活想象的,是他在本科阶段和导师产生的一次重大分歧。他在做毕业课题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了新代码,但导师希望他循规蹈矩地整合现有研究,并否定了他的创新。这让李果意识到,曾以为的纯粹学术探索实际上要受到各种制约,而这有悖于他做研究的初衷。

迷茫之余,李果开始寻找读研之外的其他可能,他去教育机构、行政机关、传媒公司分别实习了一段时间。虽然前辈学历各异、对读研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重要的是李果听见了许多不同的声音,也亲历了职场生态。实践向他证明,学历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于是,李果放弃了备考。尽管他并未怀疑读研在人生规则中的合理性——大家都觉得“应该读研”,并总能给出一些有说服力的理由。对李果来说,弃考并不是为了回避什么,仅仅是有了新的目标后所做的选择。

晚睡、早起、背书、刷题……备考的每一天都大同小异。“放弃考研的那天,其实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小春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阳光很好,她搬了把椅子坐在窗边。晒着太阳,小春突然认真地对好友说,自己不想考研了,而不是因备考压力大崩溃赌气说出“不考了”。平时一直劝她好好考虑的好友,这一次竟然说:“那就不考了呀。”好友的话让小春感到很意外。

之前,小春总觉得,自己如果考不上研究生,得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大家就会嘲笑她。她问过母亲:“如果我以后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元,只够温饱,你会觉得我是个让你丢脸的女儿吗?”

“不会呀。”母亲回答得毫不犹豫。

她这才明白,原来并没有什么“必须”和“不得不”,是否读研究生,只是一个关乎她自己的选择而已。既然如此,“与其在这个十字路口随便选一条路走下去,不如先停在这里想一想。”小春说。

放弃,不只是发生在备战考研途中。即使已经成为硕士研究生,也有不少人选择“中途离场”。

B站UP主小谢的研究生生活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出于对原有财务工作的倦怠,她通过攻读在职研究生实现了“出逃”,但只是从一个圈逃到了另一个圈。跨城市读研让小谢每天要花4个小时奔波于家校之间,在回家的高铁上还要继续加班。凭借模糊的兴趣选择“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专业后,她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研二时,小谢换了工作岗位,在副业方面的探索也需要她付出很多精力,而学校同时布置了开题的任务。

“很多事情一下子压了过来,我瞬间就慌了。”

摇摆:“人的思想就是会拐拐弯”

2022年底,重压之下的小谢第一次产生了退学的念头,但学校老师和亲友的劝说,又让她在最后关头取回了申请文件。“你拿到了硕士文凭,路会变得更宽一点。”读过研的朋友以自身经历向她证明。风险和收益在小谢心里的天平上反复衡量,巨大的沉没成本和对抗主流的恐惧,让她陷入艰难抉择。“毕竟已经考上了,现在放弃会不会太任性了?”

小谢撤回了退学申请,并没有撤回退学的念头。忙碌的日子里,她硬着头皮读晦涩难懂的文献,到后来“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了”。做得越来越好的副业让她不再有精力兼顾学业。

两个月后,小谢再次选择了退学。

“人的思想就是会拐拐弯。”正如小春所说,放弃读研并不是一锤定音的坚定抉择。在取消考研报名后,她陷入了反复质疑、焦虑和纠结。她曾经再次被“最起码要有研究生文凭”的观点说服,重新决定考研,但最终还是在好友“你的初心去哪了”的问题下,再次取消了报名。

明年、后年或者很多年后,小春还可以考研,但至少现在的她想要按下暂停键,将选择留给未来。

未来:“更合适的选择”

放弃考研后,李果找了一份和本科专业对口的工作。和大学期间的学术研究不同,这份工作注重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上岗一年多来,随着工作深入,他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研究方向,在实践中慢慢找回了过去被磨损的学术研究热情。于是,李果重新找出了《高等数学》,计划在明年或后年考在职研究生。

“并不是后悔当初弃考了。”李果只是在不同的人生节点,根据需要找到更合适的选择。

现在回想起来,小谢不认为放弃读研是场赔本的交易。沉没成本或许有另外一种计算方式。“虽然我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但是经历本身就是回报。”至少,她在读研过程中知道了自己不适合什么、不想要什么。

更重要的是,读研之外小谢还有丰富的生活。她在感兴趣的各种副业上,进行更多探索,也在持续换岗中找到更合适的工作。放弃读研后的6个月里,她阅读了近40本哲学和自我探索类的书籍,学习英语,尝试一个人旅游……如今的小谢以驻村干部的身份,暂时停留在某个小山村里。

“现在的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我想尝试多样的东西。”放弃读研后,小春开始拾起之前因为考研被排在后面的选项。她的愿望清单上列着支教、摄影、自媒体,甚至还有刻木雕和当经纪人。她相信自己能把这些事情干成,只是需要安排好顺序。

目前,小春已经通过了一个公益支教项目的面试,将在明年前往一个小山村,陪伴那里的孩子们度过两个春天。

(作者简介:曹泽宇、毛诺静、谢华可,中国人民大学2021级本科生;杨一卉、马金戈、徐萍,中国人民大学2022级本科生)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李果小谢小春
高空跳伞
深深地爱着你
小春芽
秋叶
CROSSED PRODUCTS BY FINITE GROUP ACTIONS WITH CERTAIN TRACIAL ROKHLIN PROPERTY∗
我是一只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