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的浪漫和悲壮
2024-01-23友多闻
友多闻
大概上初中的时候,我就知道《楚辞》。语文老师讲,要想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就必须记住一套口诀:“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时代,都有一种文学体裁创立的高峰。
《楚辞》也叫“楚词”,指的是楚地的歌词,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诗歌体裁。“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语句参差,变化无常,多用语助词“兮”等,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所谓“楚地”,即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所辖之地,包括现在湖南、湖北的大部。前后800年,影响遍九州。
准确地说,《楚辞》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诗歌的体裁,即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的诗歌形式;二是指诗歌总集的名称。汉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刘向,把屈原和他人的作品收集在一起,编了一本《楚辞》,使这些体裁的作品得以流传下来。
《楚辞》一书共收录辞赋16卷,其中屈原的诗作8卷20余篇,包括《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其他8卷是宋玉、景差及汉代贾谊、东方朔、刘向等人的作品,后来王逸又增入自己作的《九思》,成17卷。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高峰,《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先河,《楚辞》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
《楚辞》里面,神女、天帝、风神、山鬼等,莫不来自丰富的想象。作者总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情于天地鬼神之道,上天入地,南来北往,天马行空,漫游四方。而且诗中有我,我中有诗,感情炽热、激越、昂扬,笔法缠绵、细腻、深沉,把现实的冷酷无情,与美好理想的差距和无奈,描绘得淋漓尽致。
《楚辞》的另一大特点是悲壮。《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渔父》中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九歌》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江》中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等,都充满着孤独、悲愤和壮烈之情。
《楚辞》是一组悲壮的斗士挽歌,也是一部凄凉的楚国兴亡史。虽然屈原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并最终投江而去,但他留下的《楚辞》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一道異彩,启迪着后人踔厉奋发,上下求索。
选自《讽刺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