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保健

2024-01-23韩丽军

食品与健康 2024年1期
关键词:慢性病病情情绪

韩丽军

隨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年轻化趋势的双重影响,慢性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我们常说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不仅要长期服药,饱受病痛折磨,许多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受疾病的影响,逐渐抑郁消沉。医学研究发现,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因此,又可将部分慢性病称为“身心疾病”。许多慢性病患者处于“身心共病”的状态,如果能及时进行心理调适,让慢性病患者朋友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大帮助。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笔者以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机体恢复情况为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4名慢性疾病患者。经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普遍呈现出以下3种心理特点:

1.焦虑恐惧

慢性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病情易反复,且可能伴随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等。长期的病痛折磨和不可预知的未来,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表现为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对病情恶化的担忧、对康复效果的过度期望等。以上情绪会导致患者失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2. 孤独寂寞

慢性病患者要长期静养,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部分老年患者,退休后很少有社会交往活动,如果还缺少家人的陪伴,这种孤独、寂寞的状态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抑郁情绪。

3.消极悲观

慢性病病情复杂,而且容易反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一些患者因为对治疗效果失望而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导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心理因素可影响患者健康

根据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因此,心理疗法是治疗许多心身疾病的“良药”。

笔者在上文的研究过程中,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通过健康宣教、人际交流等方式,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促进了患者的身体恢复。

案例1:高血压患者王大爷住院治疗期间,因为担心病情恶化而十分焦虑,每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了解情况后,笔者所在的护理团队采取了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向王大爷说明目前他的病情比较平稳,并发症也是可防可控的。他的心情逐渐改善,症状也逐渐减轻。

案例2:患者王大妈最近的病情有所加重,要住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她的子女工作比较忙,偶尔才能来医院照看她。看着邻床患者与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王大妈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干啥也提不起劲儿来,治疗的积极性也很低。护理人员通过陪伴聊天、组织患者之间进行交流,为王大妈这样的患者排解孤单寂寞的情绪,令其重新树立了对抗疾病的信心。

可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调整心理 正确面对疾病

慢性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和亲属应多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患者自己也要积极地进行心理调节,学会自我管理情绪,与疾病“和平共处”。

1.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人食五谷,岂会无病?患病后切勿怨天尤人。慢性疾病尽管会对生活、工作等带来一定影响,但并不是什么绝症,只要规范治疗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比较低。因此,要尽量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病会逐渐好起来。在生活中不要时时、处处想自己是个病人,干什么都不行,要以“正常人”的身份去生活,好好照顾自己。

患者对疾病本身和自己的病情要有科学、客观的认知,平时可以通过与医生交流、阅读权威平台发布的科普文章等途径掌握相关知识。对于疾病本身引起的各种不适,不要过分紧张、忧虑。万万不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地分析自己的病情。

2.寻找病友,同病互勉

部分慢性病患者会因患病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确定治疗效果、不确定今后的生活质量,这不利于患者心境的稳定和平衡。

如果患者能主动找到一个与自己有类似患病经历的朋友,或者加入病友群,既可以进行病情、治疗方案等信息的交流,又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通过病友间的相互交流和帮助,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患者的经验教训可以成为另一个患者的“前车之鉴”。同伴的支持对于提高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3.选择一位可信赖的亲人做情感后盾

罹患慢性病后,难免会经历一段情感脆弱期。这时,患者需要他人的支持,支撑他走过这段难熬的日子。谁能持久地给予患者支持?唯有亲人。患者应主动选择一个可信赖、有耐心、愿意陪伴自己的亲人作为后盾,在身体不适、情绪低落时常常与其沟通。

4.培养一个爱好

慢性病患者常常过度关注自身,陷入自我划定的情绪怪圈中不愿出来。如果能走出家门、找点事儿做,也能转移注意力,减轻身心痛苦。比如,闲暇时听听音乐,《关山月》《蓝色多瑙河》《二泉映月》《天鹅湖》《梁祝》等曲目都可以舒缓身心、陶冶情操。在户外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多巴胺的分泌,让人感觉快乐。和老友们跳跳舞、唱唱歌、写写书法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慢性病患者也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来平复心情、纾解压力。

5.喜不过度,避免大笑

心情愉悦固然是好,但对慢性病患者来说,喜悦也不可过度。因为大笑会加速血液循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十分危险。冠心病患者大笑时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易诱发心肌梗死。重症高血压患者大笑时易引起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可使血压陡然升高诱发脑出血等疾病。心肌梗死患者大笑时易加重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脏骤停或心脏破裂,一定要注意克制。

猜你喜欢

慢性病病情情绪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