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2024-01-22张可梓又

艺术大观 2023年34期
关键词:爵士乐

摘 要:赋格是迄今为止音乐艺术中最富哲理性和思辨性的音乐形式,它具有的独特功能是,可以通过逻辑性论证、演绎和推理来表达音乐命题。赋格的精神在于其严谨的结构和主题的变奏发展,这使得它成为一种具有深度和内在逻辑的音乐形式。尽管不是所有美妙的音乐作品都具备赋格曲的特征和形式,但至少应该具备赋格曲的一种思想连贯性和内在合理性的精神。古尔达作为一位钢琴演奏家以及作曲家,同时是迷恋爵士的“怪杰”,除了创作两部钢琴协奏曲和一些爵士乐曲外,还经常将两种音乐风格融合在一起,比如将维也纳圆舞曲改成布鲁斯风格,将巴洛克时期的赋格与布鲁斯风格相渗透。本文通过对古尔达的《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段落解读,探寻赋格在作曲家手下不同的解读,赋格的理性精神与布鲁斯的感性自由的交融,音乐风格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人类不同时代和文化赋予音乐独有的特征和风格,而寻找出音乐领域里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使得我们能够通过音乐作品与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进行对话。通过这种思维理解,人们解读各个时代、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能被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从中获得启发和共鸣。

关键词:古尔达;赋格曲;爵士乐;音乐风格越界;作曲技法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4-00-04

一、爵士赋格

爵士赋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彼时各种音乐流派盛行,在不断演进中诞生了这个风格。在这个时期,爵士乐崛起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但一直被西方古典音乐流派所争议。直至20世纪40年代比波普爵士乐的诞生,逐渐才使爵士乐获得西方传统音乐流派的认可。为了进一步提高爵士乐的艺术性与严肃性,促使其进入专业音乐领域,许多爵士音乐家都有着探索和创新精神,既保留了爵士乐的即兴和律动感,又注入了欧洲传统对位法及各种音乐体裁形式。在这种引入传统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即“爵士赋格”,融合了爵士乐和西方传统音乐的特点。

(一)赋格

赋格的精妙之处在于音乐材料的组织是理性的,尤其是巴赫的赋格带着一种让人惊叹的数学美。此外,“赋格”这个词也很有意思,它不仅是对外语“Fugue”的音译,也可以理解为“文赋的格律”,源自两汉魏晋时期的文赋讲究句式工整,两句一押韵,并且跟随每章主题而转变主要韵律,形成句与句的交相辉映,这个译法是很信达雅的。相反爵士乐的起源比较自由,更多是来自心灵的感性呐喊,有着强烈的个人特点,音乐中加入了演奏者的感情才能成立,是整个美国流行音乐的源头[1]。

这说明从音乐层面,赋格偏向理性,而爵士音乐偏向感性。

赋格的形式,决定了它是一种能深度挖掘音乐美学潜质的框架。大多数人听音乐都习惯寻找一条主旋律,其他的声部作为伴奏来衬托主旋律,主次分明是很多人欣赏音乐的惯性思维,在这种欣赏视角下,感受到的美来自旋律性和歌唱性,而赋格恰好展现了音乐的潜能,它打破了主次的二元对立,主题会出现在各个声部,形成立体感,没有哪个声部是自始至终的主角。在节奏上,传统音乐的强弱节奏往往遵循规则和预测性,以保持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但是,爵士音乐通过对节拍重音的移位和变化,创造了一种富有活力和即兴性的节奏感,这和赋格的追逐、遁走感相类似,也和赋格的没有哪个声部是主角相类似。

在赋格的视角下,欣赏音乐进入了一个沉浸式的空间,此起彼伏、应接不暇、琳琅满目,这是音乐的结构美。即赋格在横向上的结构布局加上纵向的对位搭起了这座流动的建筑。在爵士风格的加持下,这座流动建筑多了些许不稳定、风格的展示。

(二)爵士赋格

在西方音乐历史的文献中,对于爵士赋格的记录相当有限。相对于西方固定的经典格律复调体裁“赋格曲”,爵士赋格被看作是建立在传统赋格体裁基础之上的一种复调音乐风格类型,然而,它并没有产生像爵士和声那般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爵士对位理论。

把爵士乐的素材运用到传统音乐的结构中并不是一种新兴的创作方式,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作曲家这样做过且影响深远,比如,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1937)。从20世纪40年代起,许多杰出的爵士乐作曲家大胆地将爵士乐的特色元素,如和声、句法和节奏,与西方复调音乐体裁形式和对位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的爵士赋格作品。比如,亨利·马丁(Henry Martin):《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1899-1974):《Fugueaditty》等。

本文分析的《前奏曲与赋格》,由奥地利作曲家古尔达(Friedrich Gulda,1930-2000)所作,古尔达本人曾表示,他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古典乐为其最钟爱的音乐形式,而爵士乐是他个人的“第二传统”。作为一位受到正统学院派音乐教育,同时又热衷于爵士乐的作曲家,他的音乐的创作风格也自然地融合了西方古典传统、民族传统和爵士乐风格等元素。从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看,古尔达的创作可以说是第三潮流①的延伸发展。1956年,古尔达来到纽约的爵士乐圣地的鸟园俱乐部,与多位美国爵士乐手合作演出。在鸟园的演出中,有几首曲子由古尔达自己作曲,而他创作的古典作品也有着爵士风格[2]。

古爾达以对位法这种媒介在赋格体裁中与爵士乐完美结合,作曲家巧妙地将爵士乐的旋律、调式调性、节奏等语汇融入赋格的平台中,这是一种融合式的创新,又不失西方复调音乐传统。本文以研究音高旋律线条的蓝调元素、节奏上的律动变化、传统的结构、调式调性布局、音区安排、和声色彩对比、声部发展、高潮布局等方面为主要内容,分析爵士风格在赋格上的应用,反映爵士赋格是理性与感性并行的一种展现方式。

二、《前奏曲与赋格》结构图示

这首作品采用了4/4拍子,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前奏曲的风格,音乐发展具有即兴曲的特点;后一部分则是赋格,由呈示部、中间部、再现部组成。其结构如表1所示。

三、《前奏曲与赋格》中的爵士风格运用

(一)变化音的运用

在传统赋格曲中,变化音在主题中的出现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变化音可以作为转调的一部分,出现在新的调式音中,这种转调的运用可以为赋格曲带来新的音乐色彩和情感表达;第二,变化音还可以作为装饰音的一种形式,增添音乐个性。然而,在20世纪的赋格曲主题中,变化音的应用呈现出新的发展:用以突显特定的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在古尔达的这首赋格曲中,变化音主要是:爵士乐调式中的特征音,赋格的主题中的bbA音,?D音为布鲁斯调式的特征音——be小调的#IV级和bVII级。

(二)三连音的运用

爵士乐之所以让人感觉独特,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它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三连音的运用。在这首曲子中,三连音节奏的运用赋予了中间部分更具动力性和个性化的表达特点,以推动旋律的发展(见谱例1),在节奏步伐上制造一种反差。

(三)切分音的运用

切分音是爵士乐的灵魂,它带来了独特的“摇摆感”,爵士乐变得更加自由且灵活,尽管外观上切分节奏音相对规整,但在内部节奏上却充满了张力,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这与赋格曲的动力性是相符的。谱例2所示的片段中,音乐织体中使用了先行切分节奏。此外,它们之间纵向上的音程又产生了碰撞感,不仅具有新鲜、现代的音响色彩,还展现了爵士乐独特的节奏律动特色,即便先行切分出现的上拍位置上没有标记力度重音符号,但听觉上形成了一种切分重音效果。谱例3中每小节的弱拍上的音通过延留的方式出现在下一小节的第一拍的位置,产生了被动切分重音的效果,但并未解决对位法中的延留音[3]。

(四)谱面标记的运用

除了音高和节奏这样的音乐表达所显示爵士风格特征之外,演奏速度、表情符号及演奏力度等同样也会表现爵士赋格与普通赋格的不同之处。从速度上看,这首曲子为小快板,因此听觉效果稍快,同时还带来摇摆、不规则的动感。此外,爵士化音响效果还包含演奏法等表情记号和顿音、跳音的记号等[4]。

四、赋格的主题、对题、答题

(一)主题(Subject)

在创作赋格曲时,构建主题是至关重要的。赋格曲的主题应该具有鲜明的形象和个性,通常由音高、节奏、结构等要素组成。

古尔达的这首赋格曲主题更倾向于传统的风格,它要求表达乐思要完整;主题长度要适当;旋律要平衡;主题的音域不宜过宽等。

赋格主题是爵士乐风格,爵士乐在调式调性、節奏、和声等方面有独特的体系,对整首赋格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古尔达的赋格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自由的爵士乐与严密的赋格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见谱例3)。

在音高上,分为两个动机a和动机b,动机a旋律以级进为主,向下跳进后,变化重复一次,动机b类似于动机a往后自由发展,由等分四分音符连续构成。此外,动机a的重复模糊了节拍规律,带有一种慵懒的情感,而动机b中添加变化音,bbA音为#IV,?D音为bVII,?G音为bII(b9)。爵士旋律音的最大特征就是蓝调音的使用,加入这些音形成蓝调音阶。

因此,古尔达的赋格主题由自然音调式与蓝调音混合而成构成的动机组成。这种个性化处理方式,使得赋格的主题每一次出现都清晰可辨,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突破。

在节奏上,古尔达的前奏曲与赋格的主题能够明显表现出爵士曲风的节奏特征,比如节拍重音的移位变化,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运用这种手法将弱拍、弱位或相对弱的力度加强,使赋格主题变得灵活生动、充满动感,并展现出赫然的爵士风格的节奏特征[5]。

(二)答题(Answer)

当主题陈述完后,答题在低声部从属调进入(见谱例四)。主题答题关系清晰、明确,反映出作曲家严格遵循传统写作原则。

(三)对题(Counter Subgject)

在传统赋格曲中,伴随着主题答题的形成,对题的作用在传统中是依附于主题的,没有个性突出的表现。而在二十世纪赋格曲的写作中,对题成为一个独立而具有个性的音乐元素,和主题形成有机的互动,它可以是主题的补充、变奏和发展,和也可以和主题进行对话和对位,不仅仅是一个附属角色了。

古尔达《前奏曲与赋格》中的对题弱起进入,向上八度大跳后级进,再反向进行,呈现先向上大跳后一直下行的趋势(见谱例4),不仅延续了主题中“爵士化”的蓝调基因,而且在后续的发展中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特别是通过八度二重对位技术,完成纵向音程的结合。在音符时值长短上,爵士赋格形成了鲜明的节奏对比,旋律线条轮廓和音程构成也呈现出明显差异,采用了更多的半音化处理。

这次主题和相对独立的自由对题初次结合也具有爵士风格,在自由对题扮演和声音程、和弦等和声性的陪衬声部的角色时,纵向上反而使用传统的赋格的和谐音程,只是在节奏上更凸显自由灵活的爵士风格特征[6]。

五、《前奏曲与赋格》结构分析

(一)前奏曲

通过设置连续的附点节奏,给予源源不断的推动感,不仅内部有强弱对比,而且音乐形态紧凑,一直稳定到90小节(见谱例5),通过低声部的颤音和连续级进下行进入带有爵士味道的尾声,如节奏上弱化原来的强拍,模糊节拍,音符上采用二度音程和弦,自然地过渡到赋格部分(见谱例6)。前四小节分别是be小调五声调式音阶(bE、bG、bB、bD、bA),bA大调五声调式音阶(bA、bB、?C、bE、F),五声音阶调式都是布鲁斯调式的基础,通过在其之上加入“蓝调音(bIII、#IV级、bVII)”,才能使其蕴含着一种布鲁斯音乐的风格韵律。

(二)赋格

1.呈示部

传统赋格曲的呈示部中,主题通常在呈示部完成最初的陈述,因此在形态上不能有改变。然而,在20世纪的一些作曲家的赋格中,主题经常以变化和发展的形态出现。

在这一部分中,主题从be小调进入,单独在第二声部陈述,随后在其属调方向bb小调的第三声部(低声部)做一次完全答题,同时上方出现第一固定对题,经过两小节连接句后,主调主题又出现在第四声部(最低声部),并且上方结合第一、第二固定对题,分别处于次中、次高声部,主题每一次出现都同时伴随着固定对题。直到107小节主题从高声部进入,使用较小部分的变奏,改变了个别的音,且声部得到加厚,四个声部第一次同时出现,以明确be小调。间插段I是独立的新材料。114小节开始时密接和应,主题不断在各个声部出现,且这一部分另一声部的主要材料也来自主题片段中的动机a。间插段II由主题自由发展而成,在渐慢渐弱之下进入下一部分。

2.中间部

中间部出现新的主要材料,一直在中间部各个声部之间游走(见谱例7)。其开始于第二声部,力度减弱。

3.再现部

首先be小调赋格主题从第三声部进入,接着在第二声部卡农模仿,使用新的对题材料或从主题的后两拍进入,或同时进入。

各声部的具体划分见表2所示。

六、结束语

自20世纪起,世界上出现多种多样的音乐流派。这一时期打破了过去主调音乐和功能和声主导的绝对优势,引领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格局。任何体裁形式、音乐风格都不是封闭的,在这个时代,音乐风格的融合成了最重要的创新特征之一,包括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及不同民族风格之间的融合等。以爵士表现赋格的形式,为赋格也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以古尔达《前奏曲与赋格》作为研究与分析爵士赋格的对象,赋格作为一种高深且严谨的音乐形式,与最自由、灵活且富有即兴特征的爵士音乐的结合,令人着迷。虽然,这些赋格曲的音乐面貌在表面上显出极为复杂且高度半音化现象,但其音高材料高度统一,在某種程度上又体现出了十分严密的逻辑性。通过对古尔达这首赋格曲的全面分析,逐步展示出作曲家本人如何把爵士乐元素运用在赋格曲作品之中,爵士赋格是不同音乐流派之间的一种交流,为音乐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巴里·克恩菲尔德.新格罗夫爵士乐词典[M].任达敏,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

[2]任达敏.流行音乐和爵士乐和声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文森特·佩尔西凯蒂.二十世纪和声[M].刘烈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4]陈铭志.赋格学新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5]翟黑山.爵士要素[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6]任达敏.肖斯塔科维奇和他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J].钢琴艺术,1996(02):26-27.

作者简介:张可梓又(1999-),女,吉林通化人,本科,从事音乐学(音乐编辑)研究。

猜你喜欢

爵士乐
爵士乐。摇摆乐和布鲁斯
越界·互换·融合——中国化爵士乐的生成路线与认同政治
爵士乐在闽南地区的发展
萨克斯在爵士音乐发展中的历程研究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萨克斯管在爵士乐中演奏风格的探讨
浅谈爵士乐的过去与未来
浅谈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爵士乐》中的“创伤重演”和“创伤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