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音乐训练与音乐偏好的相关性研究

2024-01-22康景惠

轻音乐 2024年1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音乐风格音乐作品

康景惠

一、 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长期以来, 音乐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对大众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 人群总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各种类型音乐的影响,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聆听风格, 拥有了自己更为偏好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种类。 这种在与音乐接触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对某几类音乐的喜好或是厌恶, 便是音乐偏好。

2022 年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提出艺术课程坚持以美育人和重视艺术体验的理念, 重视学生学习体验, 要求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内容。 将学生个人的音乐偏好融入教学中, 可有效增进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乐趣, 使之成为音乐课堂良性进展过程中的“催化剂”。

目前, 就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来看, 影响音乐偏好的因素主要包括: 音乐训练、 熟悉度 (重复聆听)、 音乐特征、 学生特征以及社会因素等[1]。 其中, 音乐训练势必会带来人们对于音乐认知上的不同, 那么, 这种认知程度的不同具体如何影响学生的音乐偏好? 具体是哪些方面会对音乐偏好产生影响? 这便是本研究所要解答的问题。

音乐偏好 (Musical preferences) 是指个体对音乐对象的一种选择倾向, 其表现为接受的愉悦、 喜爱程度(刘沛, 1991)。 在此次研究中, 音乐偏好不局限于感性的层面, 而是更多与被试对于音乐的了解及认知程度相结合, 以具体量化与评估受访者的音乐偏好程度。 因此将其具体划分为音乐风格辨别、 音乐联想和想象、 音乐情绪判断、 音乐旋律判断和音乐喜好程度五个维度。

音乐训练可分为专业音乐训练和业余音乐训练, 这两者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对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过系统的学习 (董旭华, 2019)。 在此次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将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的本科生作为实验被试的对照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他们的音乐认知能力及偏好程度, 因此本研究重点是专业的音乐训练会带来什么样音乐偏好上的差异。

二、 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 “本科生音乐认知问卷”。 问卷中的音乐材料选取了西方古典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和20 世纪三个时期代表作曲家的作品, 分别为莫扎特、 柴可夫斯基和德彪西。 共计45 条, 每个时期的作品各15 条。 从每部作品中截取8 小节调性稳固的主题片段, 时长约20 秒左右, 转换为mp3 格式, 最后将45条短音频随机排列。 每条音频结束后有五道题目, 分别对应音乐风格辨别、 音乐联想和想象、 音乐情绪判断、音乐旋律判断和音乐喜好程度五个维度。 实验音频总时长约为15 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有十秒作答时间。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法, 建立统一网络平台, 选取山西省某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与非音乐专业本科生同一时间聆听音频, 进行电子试卷答题。 发放问卷89 份,对问卷进行筛选, 除去无效试卷, 最终共回收80 份,回收率为89.89%。 最终收集数据采用spss19.0 进行处理分析, 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地详细分解与讨论。

三、 研究结果

(一) 音乐训练程度与各题项分值的相关性

表2 专业与各题项分值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整理

问卷中每一条音频对应五道题目。 其中, 第一道题目音乐风格辨别要求被试将音乐片段与选项中每组图片所代表的时期背景进行匹配, 考察被试的音乐风格辨别能力; 第二道题目音乐联想和想象要求被试将音乐片段与选项中所描述的场景画面进行匹配, 考察被试的音乐联想和想象能力; 第三道题目音乐情绪判断要求被试对聆听音乐片段后感受到的情绪进行选择, 考察被试的音乐情绪判断能力; 第四道题目音乐审美能力要求被试将音乐片段与选项中旋律走向的图形进行匹配, 考察被试的音乐审美水平; 第五题是对被试对于音乐材料片段喜好程度的统计。

统计结果表明, 音乐训练与音乐风格辨别、 音乐联想和想象、 音乐情绪判断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正确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且音乐专业被试的正确率要显著高于非音乐专业被试的正确率, 但与音乐喜好程度无相关性。

表3 两组被试在各时期题目中的具体情况 (%)

(二) 不同专业学生在各时期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差异

观察统计表可发现, 各题项中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被试判断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片段相关题目的正确率普遍高于其他两个时期。 在最后的题项中, 即对音乐喜好程度进行判断这一部分, 两组被试的喜好程度都随着音乐作品时期的后移呈下降趋势。

四、 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音乐专业被试与非音乐专业被试多个方面进行测试, 对受访者总体的音乐认知能力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了两组被试对所有音乐片段的喜好程度。 结果发现, 音乐训练程度与音乐偏好中前四项呈显著的正相关, 但与音乐喜好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 本研究的整体影响路径为音乐训练通过影响受训者音乐风格辨别、 音乐联想和想象、 音乐情绪感知、 音乐审美水平四个方面进一步影响其音乐偏好, 且这一影响是正向的。

纵观大家对三个时期音乐题目的判断可以发现, 大家普遍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认知表现更为良好, 准确率大部分随着时期的发展逐渐下降。 这同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曲家及作品相对于其他两个时期更被人所熟知相关, 即熟悉度。 例如被大众了解的 “莫扎特效应” 和胎教音乐, 以及许多场景的背景音乐等, 都为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 在听到20 世纪时期的音乐时, 即使是音乐专业学生也会有判断连续失误、 接受度较低的情况。 原因包括音乐作品本身风格以及音乐学习状况两个方面。 首先, 20 世纪时期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 个性化的音响效果, 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制作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色彩也更加丰富[2],作曲家更重视个性的表达。 因此, 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情感共鸣的层面, 20世纪时期的音乐都显得更加难以解读。 其次, 这便反映出音乐专业学习中的一个疏漏, 即学生的学习总是集中于早期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的学习, 而忽视了对于近代新风格音乐的了解与学习。 熟悉度低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上海音乐学院的陈鸿铎教授表示, “很多中国听众很少听20 世纪音乐的原因当然很多, 但重要的不外乎两点, 那就是一无机会, 二无兴趣, 或者虽有机会也有兴趣, 但就是听不懂, 继而不想再听”[3]。 而这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中不应存在的倾向。

音乐训练与喜好程度没有相关性, 其原因主要在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音乐本体的角度出发, 其整体的音乐风格、 旋律、 节奏速度等要素都会影响人对它的喜好程度。 因此同一个聆听者对不同的音乐作品会有不同的喜好程度; 其次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 不同性格、 文化背景、 教育层次的聆听者其喜好的音乐不同, 因此即使是同样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二人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的喜好程度也不一定相同。

(二) 研究启示

音乐教育被分为三大类型, 即学校音乐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 前两者都归属于普通音乐教育。 此次研究的过程与结论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对这两种教育形式的实践都有着指导意义。

1.普通音乐教育重审美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

如今, 审美教育成为普通音乐教育的核心, 专业的音乐教育中 “重技轻艺” 的问题也被重视起来, 显然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为音乐教育与学习的重点。 在普通音乐教育方面, 教育部自2001 年颁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起将审美教育置于重要地位, 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以及个性发展得到了重视。 这一背景下, 各中小学校以及社会中少年宫、 业余音乐艺术团体等为代表的普通音乐教育机构应当响应政策的号召, 更加注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参考将音乐理论与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必修课的音乐专业被试, 经常性的音乐聆听与分析使得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了更深的音乐认知与欣赏能力, 音乐的接受能力增强、 接受范围变广, 审美能力提高, 这是他们在接受专业音乐训练之前未达到的。 而这种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经验, 是学校音乐教育以及其他普通音乐教育中也可以学习借鉴的。 因此, 教师需给予学生更多聆听与欣赏的机会, 在音乐课堂上带领学生聆听更多的、 优秀的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并给予指导,从而可以增强、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拓宽他们的接受范围, 从而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真正目的。 而在中小学学生的培养方面, 融入部分专业音乐训练的知识,对于这一年龄层的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此基础上, 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2.专业音乐教育学作品要全面整体

在专业的音乐教育方面, 我们观察到音乐专业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认知有着更为突出的表现。 同时, 针对20 世纪时期的音乐, 即使是音乐专业学生也会有判断连续失误, 接受度较低的情况。 这便反映出音乐专业学习中的一个疏漏, 即学生的学习总是集中于早期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的学习, 而忽视了对于近代新风格音乐的了解与学习, 这是音乐专业学生学习中不应存在的倾向。 三个时期中,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由于受到了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 更注重音乐中的逻辑与理性, 它的和声与曲式充满了对规则与对称的追求; 浪漫主义音乐更多表达感性, 和声的功能性被逐渐模糊; 20 世纪音乐有着强烈的个性化特征, 和声的功能性彻底瓦解。 正是由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与后两个时期音乐这种在结构、 规则上的差别, 使得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更容易被作为音乐教学的范本, 但这并不能成为专业的音乐教育不足够重视对近现代音乐作品的学习的理由。 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老师需指导音乐专业学生对各时期、 各类型的音乐均有涉猎, 全面学习。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多地聆听、 分析与演奏近现代的音乐作品, 作曲及理论专业的学生应当更多对近现代的作品进行研究和学习。 并且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 都不应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学习, 应当将各专业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 相辅相成, 拓宽音乐学习的范围和视野, 成为更加全面的专业型人才。

(三) 研究的局限性、 问题和展望

音乐偏好会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音乐自身特征的影响, 也包括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而在音乐自身特征的影响因素中, 包括有速度、 旋律、 节奏、 音色等, 其中节奏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4]。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 被试的音乐偏好程度的判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音乐作品中这些特征的影响, 使得实验结果仍受到了其他变量的影响。 除此之外, 在音乐材料的选择方面, 本人将范围控制在了每一时期一位作曲家的代表作品, 使得实验结果不够全面。 本人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更为细致地根据音乐自身特征对实验所用的音乐材料进行分组、 对照, 从而得到信效度更高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音乐风格音乐作品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向古典主义致敬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架起古典主义到现代的桥梁——法国风景园林大师阿兰·普罗沃的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