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以下住宅项目测量中的误差分析与精度控制研究
2024-01-22李妍麒
李妍麒
2022 年,我国新建商品住宅施工面积已经达到63.97 亿m2。在大量住宅项目中,百米以下住宅占住宅施工总面积的60%以上。这些小型住宅项目测量过程中,由于楼房尺寸较小、测量精度要求高、项目进度较快及测量环节集中,导致测量误差问题较突出。如何有效控制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1 百米以下住宅项目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
1.1 定位控制测量
定位控制测量是百米以下住宅项目测量工作的基础,目的是建立项目区的三维控制网,为后续测量工作提供控制基准。定位控制测量主要包括水平控制网测量和高程控制网测量。水平控制网测量采用全站仪测量,通过锁定已知点坐标实现新点定位,形成项目区水平控制网。高程控制网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高差测量,通过闭合差检验控制误差,确定项目区基准高程和各点高程[1]。
1.2 基础控制测量
1.3 主体结构测量
主体结构测量以框架结构和楼板结构为主要对象,通过测量主要构件的位置和尺寸,检查主体结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内容包括梁、柱、板的坐标及墙体竖直度等[2]。还要进行遥距监控和结构偏斜监测,实时监测结构变形情况。精确的主体结构测量直接关系建筑质量和使用安全。
1.4 装饰装修测量
在建筑主体完成后,装饰装修测量以室内装修工程为对象,主要检查室内装修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和使用功能要求。测量内容包括墙体、门窗、地面、天花板等二次结构的尺寸控制。还需要检查水平、垂直度和定向是否符合要求,为后期使用提供依据。
1.5 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是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部分,测量内容包括建筑边界控制、主要构件坐标、位置、主要装修尺寸等。竣工测量结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结算、交付使用和属性管理。
2 百米以下住宅项目测量中常见的误差分析
2.1 工程测量设备造成的误差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测量设备的精准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测量设备存在误差,将直接导致测量数据存在偏差。具体来说,测量设备本身的制造工艺水平、使用年限、校准情况等都会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3]。一般情况下,测量仪器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 ~10a,采用接近报废年限的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测量时,与使用新设备相比,测量误差可增加10%以上。另外,测量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检测。以水准仪为例,超过校准周期未进行定期维护的自动水准仪,其水平角测量误差约为正常的1.5 倍。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校准,设备的系统误差也会逐渐增大。
2.2 测量方法造成的误差
测量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适当的测量方法将导致较大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测量方法造成的误差主要源于以下4 个方面:第1,采用低精度的角度和距离测量方法,如使用经纬仪等低精度设备测量角度,将产生较大的仪器误差。使用导绳或卷尺等测量距离时,由于测量范围和精度有限,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第2,测量布设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控制网络布设的稠密度不足、控制点选择位置不当等方面。这将导致被控点接入控制网络的距离过远,控制效果不佳,从而产生较大的累计误差[4]。第3,数据处理方法存在问题,如使用低效的网络平差法,没有充分考虑各类观测量的权值等。没有排除处理结果中的异常值,也会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第4,成图方法选择不当也会带来测绘误差。如在较大比例尺工程测量绘图中使用简易方法绘制,无法满足绘图精度需求。
2.3 外在环境因素造成的误差
施工测量多在室外进行,复杂的外在环境会影响测量结果,具体为:首先,恶劣的天气条件会直接影响测量仪器的使用。遇到大雾天气时,能见度较低,会降低全站仪等光学测量设备的准确度,增加测距误差。遇到大风天气时,轻型测量设备易出现晃动现象,导致测角、测距结果存在振动误差。其次,气温波动会影响测量精度。温度升高使测量设备中的金属材料发生热膨胀,改变设备的尺寸参数。以全站仪为例,其主体结构多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当温度变化时,其线性热膨胀系数α与温度变化量ΔT存在以下关系:
明朝陆容《菽园杂记》一书云,晋代张华《博物志》即有染白须法,然以前大都用以“媚妾”,如今“大抵皆听选及恋职者耳”,所以,“吏部前粘壁有染白须发药,修补门牙法”。古时当官的如果还想升官,以及过了官员退休年龄不想退的人,只需通过染发染须,在外貌上加工一番以示健康、年轻和有活力就行了。
式中:L为原长度;ΔL为长度变化量。温度升高会使全站仪的各个组件发生微小变形,影响角度测量的准确性,出现角度误差。温差较大的环境下进行测量,会由于反射镜、测距棱镜等组件的热胀冷缩导致测距误差。
2.4 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在百米以下住宅项目测量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可达到测量误差约60%。具体来看,主要包括测量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测量操作不规范等方面。测量工作需要测量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如果测量人员缺乏系统训练,专业素质不高,很容易在测量工作中出现失误,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3 百米以下住宅测量精度的控制对策
3.1 加强测量设备的选型管理和维护
测量设备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测量结果的精度,合理的设备选型和维护管理对提高测量精度至关重要。
3.1.1 测量设备的选型
选择测量设备时,应考虑该设备的精度指标是否能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不同类型的测量工作,精度要求也不相同[5]。此外,在选型的时候,还需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环境适应性、操作便利性等因素。百米以下住宅项目测量中的常用设备及用途如表1 所示。
表1 百米以下住宅项目测量中的常用设备及用途
3.1.2 测量设备的日常管理
测量设备的日常管理包括:第1,建立健全测量设备的日常管理制度,对设备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登记造册、编号、借还登记、状况检查等。第2,制订明确的责任制度,对测量设备实施专人管理,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报修或更换,以保证设备可以正常使用。
3.1.3 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
加强对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预防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主要维护措施包括:第1,做好测量设备的日常保养,根据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定期检修、添加润滑油等。第2,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校验和调整,保证测量参数的准确性。定期校准的周期根据设备精度要求确定,一般1 ~2 a。第3,加强测量设备的三防工作,防止设备生锈、生霉、生雾,采取加热烘干、擦拭、防尘防潮等措施。第4,加强仓库管理,保证测量设备处于干燥通风的环境,备置消防设施。第5,制订维修保养制度和操作规程,督促操作人员遵守操作规范,规范设备的使用。
3.2 优化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测量,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对提高测量精度非常重要。例如,为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可采用电子距离仪比测和三角法组合测量的方法。电子距离仪测量距离误差在±2 mm 以内,但需保证站点间视线条件。而三角法不受视线限制,通过优化三角网结构,闭合误差可控制在1/2000 以内。具体操作时,先采用全站仪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再利用电子距离仪在控制点间进行比测,最后通过三角法对比测段进行闭合计算。合理设计三角网可使三角法闭合精度达到1/50000。这样既利用了电子距离仪的高精度,又增加了三角法的闭合约束,测量精度可大幅提升。
对建筑物外轮廓尺寸测量,可运用双站交会法,一个测站在建筑物一侧,另一个测站在建筑物对侧,两个测站同时对建筑物边线和转角点进行交会测量,最后将两个测站的测量数据汇总处理。双站交会闭合精度可达1/30000,能有效消除单站测量的累积误差,确保尺寸精度。进行遥距和高处测量时,可选用红外线和激光测距仪,测距精度在±3 mm 以内,结合使用经纬仪或全站仪,不但避免了直接接近被测物体的困难和安全隐患,且可快速准确测量距离和空间坐标,从而提高遥距和高处测量的精度。
3.3 优化测量环境,减少外界干扰
在建筑施工测量中,外界环境因素会对测量精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仪器的正常工作,大风天气下测量设备抖动也会造成测量误差。可采取以下措施:第1,合理规划测量时间,尽量选择气温适宜、无强风天气的日子开展测量工作。测量人员需要对测量环境进行前期调研,了解一定时期内的气候情况,合理安排测量时间,在气候条件较优期间进行。这可以有效减少气温过高或过低给测量带来的误差。第2,在测量过程中注意仪器的布置,保证其置于平坦稳固的位置上。对于轻便设备,可以加装额外固定装置或增加重物以增强其抗风能力。
3.4 强化培训,规范操作
测量工作的准确性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测量设备,还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素质。为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须强化培训并规范操作:第1,企业应加大培训投入力度,通过业内交流、定期培训等方式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要针对不同岗位设置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使测量人员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熟练地运用具体的操作技能。第2,建立健全操作规范,严格操作流程,杜绝随意性。可制订标准的测量作业流程,细化各环节的责任人、测量方法、质检标准等,强制要求严格执行。第3,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针对测量新技术、新设备、新规范等进行介绍,督促测量人员及时学习。
4 案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蔚蓝观园5#楼。该楼栋为地上20 层、地下1层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建筑,建筑面积为21272 m2,层高为2.8 m,墙厚为200 mm。工程测量任务由项目技术部的专业测量人员完成。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测量人员首先完成了工程的定位和控制网测设工作。通过现场勘查确定控制网络布设位置,并进行精确测量,建立包括4 条主控轴线和2 条主控高程点的控制网络,为后续测量工作奠定基础。在工程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遵循相关规范要求,采用经纬仪、水准仪、激光经纬仪等仪器开展施工测量。
4.2 工程测量误差分析
通过分析项目测量过程,发现工程测量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第1,测量仪器误差,如经纬仪的精度限制、水准仪不调平导致的误差等。第2,测量方法误差,如轴线投射距离过长、标高传递次数过多导致的误差。第3,外部环境误差,如受振动、温度变化影响产生的误差。第4,人为误差,如读数错误、记录错误、保护不力造成的控制点损坏等。
4.3 测量精度控制
4.3.1 测量设备管理
测量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均需进行鉴定,确保其测量精度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调试和维护,保证其性能指标处于最佳状态。设备使用后及时入箱查封保管。
4.3.2 优化测量方法
采用的优化方法为:第1,控制轴线投射距离,投射距离较短能降低累积误差。本项目中,经纬仪轴线投射距离控制在60 m 以内,激光经纬仪投射距离控制在80 m 以内。第2,减少标高传递次数。本项目中采用外墙设置控制点传递的方式,每层只传递一次,有效控制累积误差。第3,测量与计算同步进行,发现差错后及时纠正。第4,采用多种仪器进行校核。
4.3.3 环境控制
本项目选在风力较小、温差较小的无雨天气或夜间进行经纬仪投射、标高传递等工作,以减少外界环境引起的误差。
4.3.4 操作规程管理
测量人员均持有效操作证件,严格按照测量规程和流程进行作业,具体为:第1,控制网测设时进行自检、互检,测绘院验收合格后才能应用。第2,每次标高传递均进行闭合校验,每层轴线投射后进行平面闭合检验。第3,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确保不受损坏。
4.4 联合测量验收
本项目采用滞后段与超前段联合测量的方式,交叉验证各测量成果,有效消除系统误差。通过上述测量质量控制措施,达到了以下精度指标:平面控制网精度为±5 mm,楼间楼顶标高控制精度为±2 mm,全高累积误差控制不超过±10 mm。
5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度与建筑工程质量密切相关。为提高工程精度,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测量。本文重点探讨了百米以下住宅测量精度的控制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