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对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比较

2024-01-22卢泰青张炜施鹏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1期
关键词:口腔癌供区前臂

卢泰青, 张炜, 施鹏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口腔癌是发生于口腔及邻近解剖部位的恶性肿瘤, 癌灶根治性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主要方式, 但因颌面部结构复杂且存在较多器官, 术后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不可避免, 容易引起口腔功能障碍,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故需及时予以修复[1]。 颏下岛状皮瓣、 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是目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较常使用的两种皮瓣。 本研究对比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对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我院口腔外科收治的80 例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 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 对照组男性25 例, 女性15 例;年龄38 ~80 岁, 平均 (59.22 ± 5.12) 岁; 体质量指数 (BMI)16 ~26 kg/m2, 平均 (22.35 ± 1.25) kg/m2; 原发灶: 舌体14例, 颊黏膜10 例, 软腭8 例, 口底 (未侵犯口底肌肉) 5 例,咽侧壁3 例。 观察组男性22 例, 女性18 例; 年龄40 ~80 岁,平均 (59.39 ± 5.15) 岁; BMI 16 ~26 kg/m2, 平均 (22.12 ±1.21) kg/m2; 原发灶: 舌体12 例, 颊黏膜11 例, 软腭9 例,口底 (未侵犯口底肌肉) 4 例, 咽侧壁4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口腔癌; 接受口腔癌根治术; 年龄<80 岁; 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合并精神功能障碍; 术前接受过头颈部放疗; 皮瓣供区有外伤手术史。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 常规消毒铺巾, 使用亚甲蓝在前臂区域根据缺损部位大小设计皮瓣。 驱血后, 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寻找并结扎桡动静脉及头静脉远心端, 切开皮瓣的两侧缘达前臂浅肌群肌膜, 锐性分离, 向上分离血管蒂到设定长度。 将制备好的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于口腔内原发灶切除区, 仔细检查皮瓣血供情况, 注意前臂皮瓣血管蒂不能扭曲折叠, 放置两个负压引流球于颌下和颈部, 分层对位关闭创区。 观察组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 在平行于下颌骨下缘1.5 cm 处作切口划线, 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 在下颌下腺深面寻找面动脉, 制备好皮瓣通过下颌骨内外侧面修复缺损部位, 皮瓣供区颈前部皮肤可通过减张后直接拉拢缝合。

1.4 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皮瓣成活率。 ②咀嚼效率: 指导患者在修复前和修复后6 个月咀嚼大小均匀的花生米, 咀嚼20 s 后吐出残渣, 将残渣进行冲洗、 烘干、 称重, 咀嚼效率=(原重- 残重) /原重× 100%。 ③并发症: 包括伤口裂开、 移植片坏死、鱼际区感觉减退、 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等。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两组的皮瓣成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 n (%)]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 n (%)]

组别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 皮瓣成活观察组 40 306.67±70.53 225.41±57.4313.21±2.11 39 (97.50)对照组 40 510.77±70.52 318.22±71.1517.41±2.25 38 (95.00)t/χ212.9426.4208.6120.346 P 0.0000.0000.0000.556

2.2 咀嚼效率 修复后6 个月, 两组的咀嚼效率均有所提高,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比较 (, %)

表2 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比较 (, %)

组别n修复前修复后6 个月tP观察组4057.11±5.2180.41±6.4317.8060.000对照组4057.21±5.4478.22±6.1516.1840.000 t 0.0841.557 P 0.9330.124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低于对照组的32.50%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口腔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口腔癌的常用手段, 但手术会造成舌、 颊、 软腭缺损, 导致口腔咀嚼、 吞咽障碍, 因此在口腔癌根治术后尽早对缺损位置进行皮瓣修复临床意义重大[2]。 临床上, 术后组织缺失与生理功能恢复是治疗后需积极思考的重要问题, 现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 针对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口腔功能影响颌面部缺失问题, 可通过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进行改善[3]。 近年来, 利用血管吻合的游离组织皮瓣修复组织缺损越来越广泛。 游离前臂皮瓣是我国首创游离皮瓣, 已成为头颈部肿瘤外科常用游离带蒂皮瓣之一, 现扩展为可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修复重建皮瓣种类。 前臂皮瓣薄且有弹性, 色泽与面颈部皮肤色泽接近, 制备皮瓣后供区功能障碍比较小, 适合中等量软组织缺损和口、 颊缺损修复, 但因前臂皮瓣过厚, 抗感染能力较差, 前臂供区色素沉着、 瘢痕增生较严重, 部分患者前臂供区会出现麻木感[4-5]。颏下岛状皮瓣相较于其他皮瓣修复方法具有皮瓣面积大、 制作简单、 源血管位置恒定、 皮瓣色泽与口内黏膜颜色相近、 无需开展第二术区、 供区创面可直接缝合、 直接转蒂修复受区无需血管吻合、 技术难度较小等优点[6]。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和咀嚼效率均显著改善, 且改善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同时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较短, 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较低 (P <0.05), 提示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对患者的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 分析原因在于, 颏下岛状皮瓣与受区相近, 可直接拉拢供区缝合, 简化手术操作, 进而减少手术创伤, 减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促使患者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 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均可有效改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咀嚼效率; 但与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相比,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 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口腔癌供区前臂
基于DFAD-FBS的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口腔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趾甲皮瓣移植供区创面处理探讨
同一供区两块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缺损创面1例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