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舞者”的西藏情结
2024-01-22郑相豪
郑相豪
1949 年的一天,家住北京郊区门头沟的李俊琛进城走亲戚,正巧遇上解放军开进北京城。从来没出过远门的她,夹在沸腾的人群里,跟着大人们欢呼雀跃。看到队伍里还有神气的女兵,她好奇地跟着跑。从那一刻起,她萌生了当兵的念头。
她打听到西北野战军战斗剧社正在招收女兵,就连蹦带跳赶去报考。就这样,13岁的她,加入了西北野战军战斗剧社,成为一名文艺女兵。
李俊琛开始学习舞蹈,先天条件并不好的她,以笨鸟先飞作为一生的座右铭。每天早上5 点起床练功,别人练一百次踢腿,她却要练1000 次至2000 次踢腿。其他人不敢练的“虎跳”,她噌的一下就翻过去了。老师惊讶地说:“这孩子如此刻苦,一定能成功。”终于有一天,她练出了别的女孩练不出的矮子步、鸭子步,才有幸在苏联《集体农庄》中扮演一个男孩。
1951 年,李俊琛所在的部隊,接到进军西藏的命令。能够成为首批进藏女兵,她感到十分荣耀。她所在的18 军,辗转来到四川,负责抢修川藏公路的任务。由于地质原因,从四川到西藏那段路,泥石流、塌方随处可见,夏天,有时刚修好的一段路,洪水一来全冲塌了。冬天,气温零下40 多度,帐篷不够用,很多人挤在一顶帐篷里相互取暖,即使这样,还是被冻得整夜睡不着觉。身为文艺兵的李俊琛,为了体验生活,白天跟着部队修路,背石头、扛沙包、砸碎石。收工时她给战友们演出,回到营房还要把筑路部队的好人好事编成快板、小品和舞蹈。有一次,她来到海拔5300 米的雀儿山上,一上山就浑身无力,没顾上休息的她,马上给官兵们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唱着跳着她突然感到心跳加快,要不是有战士给她喝了一口水,她就昏倒了。
李俊琛15 岁从四川出发,19 岁才走进盼望已久的拉萨。这段漫长而艰难的进藏经历,不仅让她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也让她对舞蹈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进藏后她被编入西藏军区歌舞团,并成为舞蹈队的骨干队员。1959 年,西藏开始民主改革。李俊琛和歌舞团的战友们下基层,来到藏族群众中体验生活。回来后,歌舞团举办了一场汇报表演,为此,李俊琛决定,以一位藏族阿妈与她的女儿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一部《格桑旺姆》的舞剧。她没日没夜地进行反复修改,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第一部舞剧《格桑旺姆》,一经演出,大获成功。这部剧不仅为李俊琛获得“五好战士”“先进工作者”的殊荣,也让时任西藏军区文化部的朱部长记住了她。
1964 年,为参加第三次文艺汇演,朱部长要求李俊琛排练一支表现军民鱼水情的舞蹈。接到任务后,李俊琛进藏10 年的记忆,一下子浮现在眼前,她把深情融进舞剧中,于1964 年创作出讲述一群藏族小姑娘,帮助解放军战士洗衣服的《洗衣歌》。此舞蹈在第三届全军文艺汇演上表演,演出后掌声雷动,还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返场,又演出一次。谁知,第二天有上百人排着队,要跟李俊琛学习《洗衣歌》。
这部舞蹈剧荣获了第三届全军文艺汇演编导、作曲、舞台美术、演员表演四项大奖。后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他们时,对李俊琛高度赞扬:“艺术作品一定要来源于生活,你要是没有在西藏生活这么多年的经历,怎么能创作出《洗衣歌》呢?”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