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八公赛”的幕后故事
2024-01-22刘亚
刘亚
11月27日, 第八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命题组相关工作负责人现身考场,为参赛选手讲解初赛阶段的出题思路、评分标准、评卷情况,以及考题蕴含的司法理念、办案导向、社会价值。
11月23日上午,第八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刑事检察策论科目开考,参赛选手正在答题。
11月24日, 第八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进行刑事检察业务笔试。从8 时30 分到18 时30 分,参赛选手连续奋战10个小时,一位选手一边喝着功能饮料,一边答题。
11月2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下称“八公赛”)在京落下帷幕。
在这场为期一周的刑事检察业务大考中,究竟考了哪些题,对于选手来说题目难不难,这些考题又是如何出炉的呢?记者采访了命题组相关负责人,揭秘命题组的幕后故事。
命题组是如何组成的
“‘八公赛筹备会时,确定由一名最高检院领导直接带队,最高检第四检察厅牵头负责,第一、二、三、四检察厅各一名负责同志和两名员额检察官参加,共同组成命题组。”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副厅长曹红虹向记者介绍,为了实现刑事检察各条线业务考点“全覆盖”,最高检刑检业务厅室分别选派骨干检察官參与命题。“他们全都指导和办理过大案要案、舆情案件和特殊复杂敏感案件,既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又有很深的理论功底。”
“除此之外,组委会还邀请检务督察局选派一名同志对竞赛全程监督。”曹红虹说,为了保证命题的公平公正和保密,命题组成员是在“八公赛”正式开考前两周才被组委会通知加入命题组,直到被统一封闭后才知道组内其他成员都有谁。从命题到考试的整个流程里,命题组成员始终处于封闭和高度保密状态。
将高质效办案贯穿每一场考试
两周时间内,如何高质效拿出一套涵盖刑事检察策论、刑事检察业务笔试、刑事检察业务答辩、模拟法庭论辩等考查公诉人各方面能力的试卷,对命题组也是一场“大考”。
对考题如何设置,曹红虹总结为“既有传承,也有创新;既要出其不意,也不能偏题怪题”。整体而言,考题的设计紧扣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最高检新一届党组提出的“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与当下基本国情、社会关切、刑事检察发展态势密切相关。
“在案件的选择上,往往是基于检察实践和法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特别是能体现司法理念的转变和法治精神的案件。对出题人来说,虽然各有主攻、指导的领域,但出题时并不拘泥于各自业务,对其他案件类型以及刑事诉讼法方面的问题,都要综合考量。”曹红虹说,命题组主要聚焦于常见多发罪名,如合同诈骗、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这些老百姓特别关注的问题。但常见多发不代表不疑难,传统犯罪仍然有大量疑难复杂问题,需要参赛选手去厘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
有的选手准备了眼药水、风油精等常用物品。
考试间隙,一位来自西藏的选手在房间内复习,并点起藏香帮助提神。
11月26日, 第八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模拟法庭论辩环节,两位选手在模拟法庭中唇枪舌剑。
命题组工作人员在考场为参赛选手答疑。
“高质效办案贯穿于每一场考试,如何落实高质效办案的要求也是考试最难的地方。”另一位命题组成员认为,一是难在考查选手对普通刑事犯罪、职务犯罪里面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的法律适用观点的把握。二是难在对最高检党组“三个善于”理念的准确把握。今年考查重点集中在财产类的诈骗、敲诈勒索、虚假诉讼,如何在较短时间强化证据审查,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对选手办案能力提出较大考验。三是今年特别加重了对证据分析能力的考查。例如,在刑事申诉案件中证明标准怎么把握,证据怎么分析,这其实是反映检察机关着力构建以刑事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推动刑事检察创新发展的坚定态度。四是着重考查能动履职的意识。选手在考试过程中有没有敏锐发现遗漏犯罪、开展诉讼监督,展现出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意识和能力。如果只回答构不构成犯罪,可能只得基本分,要答出主动履职的“隐藏点”,才会有更高的分数。
确保命题公平、公正、保密
“确保整个命题环节的公平、公正和保密是组委会多次强调的关键问题之一。”曹红虹说。从命题设置来说,考题并不是凭空编造,而是脱胎于真实案例,把来自全国的多个典型案例组合在一起进行改编。有些选手可能会觉得眼熟,感觉有某一个案件的“影子”,但这未必是好事,甚至有可能会被误导。如果选手拘泥于“原型”案件的事实证据,没有重新思考和分析,是很容易“跑偏”的。
一位命题组成员感慨出题是“自己为难自己”的过程——参考大量资料后,命题组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考题,仅编写的卷宗就有11万字。出题只是开始,还需要进行论证、设置考点和得分点等大量工作。试卷出完后,曹红虹成了第一位“答卷人”,她把整套试卷体验了一遍,复查考题逻辑是否存在冲突、细节有无失误、内容有没有纰漏。
11月27日下午,参赛选手参观人民检察博物馆。
据命题组工作人员介绍,《刑事犯罪办案指引丛书》《国家公诉人出庭指南》等书籍中有大量与此次比赛相关的考点。
“除了公平公正,我们也要做到全过程保密。”曹红虹说,在命题组封闭管理后,成员统一上交手机,签署保密协议,在近两周的时间里与外界“失联”。如果有特殊情况要跟外界联系,要在检务督察局的监督下,通过公用电话来联系。就连饭后散步也至少是三人,成员们之间互相监督。
因为封闭期间不能上网,曹红虹坦言:“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脱离手机十几天,对命题组来说起初也有点煎熬。但为了公平公正,是必要的、值得的。”同时她还谈道:“成员们带了各类书籍和参考资料,经常翻查、阅读、讨论到深夜。潜心研究、共同讨论、相互促进,这段让大家沉淀下来的日子,也是命题组成员们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