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随一面铜镜,穿越千年时空

2024-01-22苏晨

方圆 2023年24期
关键词:回族古城服饰

苏晨

海兽腾跃嬉戏,鸟雀、蜂蝶飞舞穿行于葡萄藤蔓之间,银色的金属光泽从铜镜反射进我的眼眸。当我在河南省洛阳博物馆望向这面直径仅20厘米的唐代海兽葡萄镜时,我为它的精美、华丽所折服。那一瞬间,这面海兽葡萄镜仿佛向我诉说着它流传千年所经历的风霜雨露,我也透过它,看见了盛唐气象的繁荣万千。

这面海兽葡萄镜是一起特大倒卖文物案件中被追回的文物之一,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犯罪分子为了让它卖相更好,对其采用了除锈、抛光等手段,使其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被损害。我追寻着这面海兽葡萄镜的脚步,来到了洛阳市,了解了它的遭遇,以及当地检察机关如何通过公益诉讼工作对其进行保护的。

采访之余,我也跟着检察官们在洛阳这座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十三朝古都体验了一次“穿越之旅”,亲身感受了一次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魅力。

洛邑古城位于洛阳市老城区,古城内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的保护建筑。还未走进古城,我就被城门上装饰的红色绸缎吸引,红绸上点缀着红花,垂顺下来,十分喜庆。透过城门,几排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同文峰塔一同映入我的眼帘,夜幕中的此情此景,更富古韵。

而穿行于我身边的人们更是别具一格,十分应景。我站在洛邑古城中庭的桥上,望着清一色身着古装的人们。从风度翩翩的汉代服饰,到华丽的唐装,再到气势十足的明代服饰,各朝风格的古装汇聚一堂,身在其中,仿佛谁都不知“今夕是何年”。

桥头,几个身着唐朝服饰的古装女子徐徐走来,手持灯笼,说说笑笑。她们在桥上驻足,摆出各式造型,互相拍照。远处的古风建筑和她们的古典造型交相呼应,闪光灯一亮,美好就此定格。桥尾,几个身着清朝格格服饰的女孩,一边喝奶茶,一边和摄影师互动拍照,嬉笑打闹间,形成一道古今交映的风景线。

眼前的景象,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服饰以一种新的方式“活”了起来。在每一次快门被摁下的瞬间,在每一组精彩纷呈的古装写真被分享到社交媒体的瞬间,在每个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人露出笑颜的瞬间,中国传统服饰都在中国人身上迸发出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在这些时刻,我也看到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的具象表现。当人们以身上的中国传统服饰为美、为荣时,当人们争先恐后地摆出各式造型时,当人们迫不及待地将这份美丽和喜悦分享给更多人时,当更多人开始喜爱、穿上唐装汉服时,中国传统服饰也就此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在洛邑古城,一位儿童游客在摄影师的指导下摆出读书状,很是喜人。(摄影:方圆记者 张哲)

我不由得想起近年来在抖音上火爆的一个话题“穿着汉服走天下”。点击进入该话题,我们能看到博主们身着中国传统服饰行走在世界舞台上的模样。有人身着马面裙到大英博物馆参观,引得外国人纷纷驻足欣赏;有人身着明代服饰参加毕业典礼,自信大方,收获了满场喝彩;还有人身着古装在法国街头表演武术,吸引许多人驻足拍照……

在洛邑古城、洛阳街头看见身着古装的男男女女,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如今,我更乐于看到中国传统服饰的使用场景不仅仅停留在景区、古城,而是跟随一个个热爱它的人走向更加多元化的舞台。中国传统服饰也以其独特精美的形制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博得了世界各地人的目光和赞许。

在洛邑古城内,我跟随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检察院检察官的步伐,拜访了洛阳大袖衫非遗传承人张志晓,她在洛邑古城内开办了一家汉服体验店。大袖衫以大袖得名,在多个朝代都是王公贵族的标准穿戴。而与古城内大部分华美的服饰不同,这家体验店的汉服显得更为平实、复古。张志晓告诉我们:“现在市面上的汉服店里的部分汉服是经过创新的,样式更为华丽,很受欢迎。而我目前做的事情,是专心研究和制作中国传统服饰,力求复原出中国传统服饰最本真的样子。”

张志晓认为,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服饰,创新和守正二者缺一不可。“我喜欢研究《簪花仕女图》《洛神赋》等古画,再复原其中的衣服,同时也试图复原、模仿古人的制作工艺。”张志晓认为,这是她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和坚守。

离张志晓的体验店不远的一个摊位里,一位老爷爷伏案而坐,手持米粒和刻刀,不停忙活着。他便是“中国米雕第一人”闫交生。他曾经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在大米粒上雕出了不同国家展馆的图案,此举获得广泛关注。他告诉我们:“艺术是需要传承的,希望米雕这项技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因为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瑰宝。”

漫步在洛邑古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統建筑、传统服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是洛邑古城,整个洛阳市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都古韵悠长,散发着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

而当地检察机关也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工作干得有声有色。瀍河回族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借助自主研发的“洛检云监督线索管理平台”发现了前文提到的国家一级文物海兽葡萄镜被非法“修复”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该案面临着文物损害价值无法认定的问题。鉴于案情复杂,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两级检察院协同办案,与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博物馆等单位共同研讨交流,达成了对损害造成的文物修复保护费用进行评估的决定,公益诉讼请求也由此得以明确,海兽葡萄镜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此案是河南省首例可移动文物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也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文物局评为依法惩治文物犯罪典型案例,不仅为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借鉴,对检察机关更加全面、深入地探索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工作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此,我也看到了高质效办理好一起案件对于一个领域检察工作的推动、探索作用,以及办理好一起案件对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作用。

身着清朝服饰的游人聚拢在一起合影,此情此景像极了剧中人。(摄影:方圆记者 张哲)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访非遗洛酒老酿坊。(摄影:方圆记者 张哲)

此外,瀍河回族区检察院检察官张拓告诉我:“在洛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线索不必刻意去寻找,有心自會有发现。”张拓一次午间散步时,就发现了孔子入周问礼碑公益诉讼案件的线索。此件清朝雍正年间的文物记载了孔子从山东曲阜来到东周首都洛阳向老子请教礼乐制度的史实。然而,在几年前张拓刚刚注意到它时,它立于危墙之下,周遭杂草丛生、垃圾成堆。通过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如今,孔子入周问礼碑已被安全护栏围起,周围环境整洁、干净。

采访这起案件时,生活在此碑附近的一位老人也不停地用当地方言向我们介绍着此碑的历史,以及此碑所记录下的“儒”“道”两家文化的交汇盛况。在这位老人布满褶皱的双眼里,我看到了他对于这座石碑的热爱,以及他深深的自信和自豪感。由此,我也感受到了检察履职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意义所在:倘若不去做这件事,孔子入周问礼碑可能依旧立于垃圾堆中而鲜少有人问津。如今,它已然成为一处文化地标建筑,矗立在这里,向匆匆过路的每一个人讲述着中华文明史上“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的伟大会面。而这一佳话,也会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不断被赋予活力和生机。

相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孔子入礼碑不远处便是明代东关大石桥,此桥也因瀍河回族区检察院开展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而得到了全面、系统的保护。如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竖立在石桥边,在瀍河回族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东关大街步行街”项目及相关规划也正在推进。东关大石桥横跨于瀍河之上,这座拥有460余年历史的石桥依旧发挥着其交会连通的功能。而此外,东关大石桥与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铜驼暮雨”景点也将串联起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这座历经风雨的石桥,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也将焕发出新的作用,继续为洛阳这座古城奉献力量。

同时,如以大袖衫、平乐郭氏正骨法为代表的非遗项目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面塑、河洛糖画等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缺少有效平台支撑、面临失传风险的问题等,都进入了瀍河回族区检察院检察官的视野。“瀍河回族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持续跟进监督,相关行政机关已针对假冒非物质文化遗产违法经营问题开展专项执法。”张拓介绍道。

洛阳此行,收获满满。我看到了洛阳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人们追逐古韵、古风的满腔热忱;看到了检察官们行走于街头巷尾,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奔波的忙碌身影。而当我了解到海兽葡萄镜的修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时,我知道这面身世坎坷、被誉为“凝结了亚欧大陆文明之镜”的铜镜将不再漂泊;当我站立于孔子入周问礼碑面前时,我仿佛一同见证了“儒”“道”文化交融的盛景;当我看到非遗技艺依旧活力满满时,我也为中华传统技艺的精妙所折服。由此种种,我都能够切身感受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真正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注入的力量。同时,身为中华儿女,我也在这次“穿越之旅”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之魅力,感受到了古今交融、和谐发展的美妙之处。

前不久,在单位的组织下,我前往位于北京市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展厅里,各式文物琳琅满目。而就在参观即将结束时,我“偶遇”了两面唐代海兽葡萄镜。这两面铜镜不大,但它们迅速吸引了我的目光。

《方圆》2023年11月下刊推出的封面深度报道《古镜谜案》,讲述了检察机关从多个维度办理一起特大倒卖文物案,使国家一级文物昭君出塞铜镜、海兽葡萄镜等1000余件文物顺利追回的故事。

“海兽葡萄镜是流行于唐代的一种铜镜,其纹饰以海兽和葡萄纹为主,形制主要为圆形……”我自然而然地向身边两位同事讲解起来。恍然间,我觉得那时的我便如孔子入周问礼碑前的那个老者,在向他人展示、介绍一件历史悠久而意义深刻的瑰宝。而此后,了解海兽葡萄镜的人又多了两位,它们的故事也将继续流传下去……

透过玻璃罩子,我静静地注视着两面铜镜,久久不愿意离开。那一刻,我的这场“穿越之旅”仿佛形成了闭环。初见,我想要了解海兽葡萄镜的故事,再见,我已成为它的故事的讲述者。而如果能通过我采写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海兽葡萄镜的渊源和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更多人成为“海兽葡萄镜”的老朋友,我想,这趟“穿越之旅”便更具意义了。文物和文化遗产,也会在人们一次次的相见、相识、相知与口口相传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猜你喜欢

回族古城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