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望:毛泽东与黄埔军校
2024-01-22李务起
□ 李务起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明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回望百年前毛泽东同志与黄埔军校、“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间的关系和渊源,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义。
在上海为黄埔军校招纳英才
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为“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建立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早在1924 年初,毛泽东曾作为黄埔军校的主考官,为黄埔军校招进百余位英才,为黄埔军校的顺利开办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4 年1 月20 日 至30 日,在孙中山主持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这次会议上,以共产党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湖南国民党地方组织代表、中共中央局委员毛泽东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中央为了发展国民党组织,决定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国民党执行部,派遣中央执行委员汪精卫、胡汉民、于右任、叶楚伧,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茅祖权、瞿秋白、毛泽东等到上海,建立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管辖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5 省市党务工作。《毛泽东年谱》记载:“31日,毛泽东出席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决定派遣中央执行委员分赴上海、北京、汉口等特别区,组织执行部,指导和监督当地党务,毛泽东被派到上海执行部。”2 月中旬,毛泽东从广州到上海,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等4 人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25 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召开,宣布正式成立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会议通过胡汉民、叶楚伧、汪精卫为执行部常务委员,邵元冲任文书科主任(邵元冲未到任前,由毛泽东代理),胡汉民任组织部部长,毛泽东任秘书。3月1 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法租界环龙路44 号(今南昌路180 号)正式挂牌办公,毛泽东任组织部秘书兼秘书处文书科主任,全面负责黄埔军校上海地区考生复试工作。3 月13 日,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第三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决定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招生事项。次日,毛泽东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接待由中共北方组织派遣赴沪参加黄埔军校第1 期招生考试的中共党员张隐韬、杨其纲等。对于此招生地址,毛泽东印象深刻,他曾在1954 年10 月18日的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回忆说:“我还曾经在上海为黄埔招过一期学生,地址是上海环龙路44 号。”
1924 年3 月间,毛泽东负责黄埔军校上海地区考生复试工作期间,接待了郭一予、陈作为等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各省的考生。考生在3月底进行数、理、化各科复试,录取者发给旅费和证明书,再赴广州参加全国总复试。黄埔军校第1 期学生郭一予撰写的《毛泽东负责上海地区考生复试》写道:“我们到了上海后,由陈作为、赵自选两同志和我等将湖南党考取的军校1 期学生公函和名单一起交给了毛委员,并请他照顾。毛委员当即告诉我们,这次复试考生人数很多,很认真,凭考试成绩取录,你们赶快准备功课复试。”
由于当时各省均在军阀控制下,各地军阀并不支持甚至反对这样一个新生的军事学校,故招考的第1 期学生多采用秘密招生方式,委托各省中央委员以及刚刚成立的执行部在各地秘密分散招生。对此,郭一予在其回忆中也有述及:“我们于3 月底参加长江流域和以北各省考生的复试,也是秘密进行的。”对于秘密招生和招生名额的分配情况,《黄埔军校史稿》有如下记载:“(1924 年)2 月10 日分配各省区招考学生名额,拟定招学生324 名……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每省12 名,共168名……惟当时各省多在军阀铁蹄之下,不易公开招生,故预先委托本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回籍后代为招生。”对于这一时期在上海工作的情况,早期出版的《毛泽东自传》专门有毛泽东关于黄埔军校建校的回忆:“(1924年)春,我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的第一次全代大会。3 月里回上海,一面担任共产党党部的工作,一面又担任国民党党部的工作。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执行委员,除我之外,还有汪精卫和胡汉民。我和他们共同工作,调整国共两党的行动。那年夏天,黄埔军校成立了。加伦将军来任顾问,别的苏维埃顾问也从苏联来了。国共的联盟开始领导普遍全国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由于国民党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组织,因此,非常重视培训革命军事干部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招生工作中起了突出的作用,为办好黄埔军校作出重大贡献。共产党人十分重视协助军校做好招生工作,为搞好军校各期的招生,中共中央于1925年11月1日发出第六十二号通告,1926 年10 月又发出第二十二号通告,强调“此事关系甚大,各地万勿忽视”,指示各地党团组织应认真选拔“青年中之有革命倾向者”投考军校。毛泽东在上海为黄埔军校第1 期招生的人数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据《中国黄埔军校》一书,黄埔军校第1 期从1000 余名考生中共招收了470 名学生,录取正取生350 人(也 有360 人和372 人之说)、备取生120 人(也有117人和100 余人之说),而毛泽东主持复试在上海招收的黄埔1期学生大概有100 多名,占当期学生总数的20%,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黄埔军校建设与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为黄埔军校招生推荐英才并在黄埔军校演讲
当时报考黄埔军校的基本程序是,全国19 个省区分别先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上海、重庆等地复试,复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毛泽东当时即在上海负责接待各地考生复试和转送工作。为了保证入校学生政治质量,报考者不仅要经过初试、复试、总考试3 关,在录取时还要有两名担保人。
毛泽东不仅在上海为黄埔军校招生,还至少推荐过5 人报考黄埔军校。1924 年,经毛泽东、夏曦、袁达时推荐,中共湘区委员会推荐蒋先云到黄埔军校学习军事,经过毛泽东负责的秘密考试,蒋先云顺利通过了上海初试。除蒋先云外,由湖南中共党组织选派或通过其他途径先后进入黄埔军校的湖南籍学员还有左权、王尔琢、陈赓等大批党、团员。在《陆军军官学校第一至第四队详细调查表》上学员亲笔填写的“入校介绍人”栏中,有5 名湖南学生填写的入校介绍人为“毛泽东”,他们是:蒋先云、伍文生、李汉藩、张际春、赵楠,都是中共学员。也有学者认为,除了蒋先云、伍文生、李汉藩、张际春,还有赵枬、李焜。故不论是5 人或6人,都可以看出毛泽东为完成黄埔军校招生任务所作的努力。
作为第一所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育在黄埔军校创建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中共党员担任了校领导职务和政治教官,孙中山、何香凝、毛泽东、鲁迅、邓中夏、苏兆征等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都在军校开过政治课。当时的蒋介石也频频邀请国民党中央委员、各部部长及到穗的各省省党部书记到黄埔参观、演讲。因正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身为共产党人的毛泽东此时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也受邀到黄埔军校演讲。《毛泽东年谱》中有“1926 年2 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学校讲授农民问题”和“9 月3 日,到黄埔军校讲演”的记载。
一位黄埔军校4 期生曾在回忆文章中详细记述,当年黄埔3 期学员方舟向4 期学友讲述毛泽东到黄埔军校演讲的往事,体现了毛泽东向黄埔军校学生宣讲的“爱国、革命”的精神:“毛泽东部长莅临黄埔那天,蒋介石校长全副武装,一早便到3 期学生各寝室、教室检查,发现不合意之处即命令‘立即改正’。上午9 时,加强警备,全体官生1000 多人在大花厅礼堂集合,蒋介石亲到大门外码头迎接,把毛部长接到校长办公室休息片刻后,又亲自引路陪伴进入礼堂,登台介绍:‘这是我们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部长,百忙中抽空远来讲演,十分难得,大家要专心听记。’全体官生起立致敬后坐下。毛部长身材高大,穿一件深灰色布衫,青布剪口鞋,长发向后梳,面容清瘦,声音洪亮,讲了两小时。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国内外革命形势于我有利,苏俄及各国工会大力支持,各省工农及学生热烈拥护我们革命政府,正是北伐打倒帝国主义及军阀的良好时机,只要团结奋斗,必能获得胜利,实现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毛泽东指出,黄埔是革命军事策源地,黄埔同学是武装战斗的骨干,又是宣传、组织、训练配合作战,保证胜利的领导者,是一身二任的革命干部,肩上的责任很重。两次东征、两次平叛的胜利,证明你们是能工巧匠,优秀的革命人才。往后,敌人会更凶恶,更狡黠,不仅会公开和我们作战,还将钻进我们队伍内部挑拨离间,分化瓦解我们。民间有句话,‘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有形的敌人看得见,无形的敌人不容易看清。历史上许多事实证明,团结牢固才能胜利,团结不好必然失败,这是极为珍贵的教训,值得我们革命队伍重视。毛部长讲毕,蒋校长夫妇起立带头鼓掌,全体官生亦起立鼓掌,经久不息。毛部长微笑鼓掌答谢。蒋校长设宴款待毛部长后,又亲送至船码头告别。”
中国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中任职最多的阶段是武汉分校时期,此时,邓演达任代校长,共产党人恽代英任政治总教官。1927 年1 月,武汉分校政治教育会议决议,学生必须实际参加政治工作和群众运动。开学大典后,邓演达因兼职较多,不能常到分校,故恽代英便成为武汉分校的中坚人物,他召集和委托一大批共产党人到军校任职,聘请毛泽东等多人担任演讲教官。虽然《毛泽东年谱》中未有毛泽东在武汉分校演讲的记录,但可确认毛泽东曾多次赴军校演讲,因为罗瑞卿就是在入校后的演讲中初次认识毛泽东的。毛泽东的这些演讲为培养黄埔军校学生的“爱国、革命”精神奠定了基础。
对黄埔军校的肯定和评价
毛泽东还曾专门指出黄埔军校对于“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党虽然在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24 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三四年中,不懂得直接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但是从1924 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历史证明,革命的政治工作制度和政治思想教育,对建设一支革命军队起着决定性作用。黄埔军校的一大特色是有了政治工作制度并进行革命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得军校领导的教导团发展壮大,并组建成一支革命党军。后来,政治工作扩大到国民革命军。1927 年后,这支军队的一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红军,继承和发展了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制度。后来,红军发展为抗日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真正的革命军。1937年10 月25 日,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说到人民军队的建设,对于黄埔军校的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 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
“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人民军队的创建历程,毛泽东非常重视黄埔军校的经验,他说:“北伐时期有个黄埔,我们要办一个‘红埔’,搞个培养干部的基地。”在此思想影响下,早在1927 年12 月,毛泽东亲手创办了红军第一个教导队。1931 年秋,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红军队伍的壮大,中共中央于瑞金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1936年创办“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初时称“红大”)。“抗大”是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创办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军事学校,就是仿效了黄埔军校的建校原则和革命精神。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黄埔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成为主导力量。”抗大的领导人和教员中,有大批黄埔军人作为骨干,他们以“爱国、革命”精神为基础,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抗日救国的军政人才,以黄埔军校为榜样并加以改进创新,与黄埔军校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并发扬光大,形成了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军人的抗大精神,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一文中高度评价道:“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1954 年10 月18 日, 在 国防委员会第一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分作三个阶段:“第一代是清朝末年搞的新军……第二代是黄埔军……第三代是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其前身是红军。”关于黄埔军,毛泽东指出:“它曾经是一个革命军,革了前面所说的那个军队的命”,对黄埔军校革命精神的传承和沿袭进行了总结。
“爱国、革命”黄埔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据史料记载,通过上海招收的黄埔1 期学生有100 多名,占当期学生总数的20%。在第1 期录取生中,约有共产党员近60 人,占学生总数的1/8。除蒋先云、徐向前外,还有在上海已经被录取而最终没有赴广州报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方志敏等。国民党方面则有胡宗南、桂永清、黄维等,他们的录取应该都和毛泽东当时在上海主持的军校复试有关。国民党将领黄维曾回忆说:“当时我与方志敏大哥、同乡桂永清等来到上海参加黄埔军校第1 期的招考,接待我们的便是年轻的毛泽东主席,这么说来我算是很早就认识主席了。”对于毛泽东参与并负责上海地区的黄埔军校招生,曾有人评价说,“当年的毛泽东,就是黄埔军校的‘招生办主任’”。
黄埔军校自1924 年成立后,在广州共办了4 期,学生总计近5000 人。黄埔军校不仅为北伐军培养了大批骨干,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还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黄埔军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高级军事人才,解放军十大元帅中黄埔出身的就有5 位(叶剑英、陈毅、聂荣臻、徐向前、林彪),十位大将中黄埔出身的有3 位(陈赓、许光达、罗瑞卿),除此之外,军中还有许多出身黄埔的高级将领,他们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做出了卓越贡献。黄埔军校前6 期出身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在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中,始终起着中坚的作用。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很多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的领导和高级将领。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军官学校,广大师生在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斗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创造了中国现代革命军人的新精神,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提供了宝贵借鉴。这种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在新的历史时代,我们将其诠释为“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国共两党的宝贵财富,也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百年之际,回望历史,不仅黄埔军校的光辉史迹、黄埔师生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铭记,毛泽东同志为黄埔军校招生、演讲、培养英才、宣讲“爱国、革命”精神,并吸取黄埔军校经验,创建人民军队、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丰功伟绩,同样值得世人景仰和深切缅怀。如今,黄埔情缘已成为连接两岸的桥梁纽带。展望未来,“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必将成为凝聚两岸人心的精神力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