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埔爱国精神 助力祖国和平统一
2024-01-22海泽龙
□ 海泽龙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民族复兴走深走实,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同胞的最佳也是最为现实的路径选择。在此背景下,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黄埔军校作为连接海峡两岸同胞民族感情与历史情结的特殊纽带,其在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中的特殊作用与重要价值也日益凸显。
弘扬黄埔爱国精神,助力祖国和平统一意义重大
中共十九大将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确定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中共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的对台工作,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并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在此背景下,弘扬黄埔爱国精神、助力祖国和平统一,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背景下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名扬天下的黄埔精神,其核心要义是爱国,其具体表现则是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富强。以爱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革命时期形成,在抗击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涌现出大批英雄人物,为海内外不同时代的各界民众所津津乐道。作为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以黄埔军校爱国军人为代表的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其英勇事迹可歌可泣、彪炳史册。1949 年以来,由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爱国军人在海峡两岸继续发挥着各自在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作为凝聚了民族与时代浓厚期望的人文力量,黄埔爱国精神已经跨越了地域与时代,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与血脉的重要连接,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时代价值与人文意涵,推动着海峡两岸各界同胞的交流交往。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一个实现民族复兴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也只有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统一,民族复兴才能真正、全面、彻底地得以实现。在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时、势、义都在支持海峡两岸实现完全统一这一边。这也给了秉承黄埔爱国精神的黄埔亲属、拥护两岸统一的仁人志士展现自身力量、实现自身价值的特殊平台。
黄埔爱国精神的本质属性
黄埔精神实质是以爱国为核心的精神力量,是维护和捍卫祖国统一的坚强信念,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带动社会前进的先锋行动风范。近代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多舛命运深深考验着每一位中华儿女,这也是黄埔军校成立、黄埔精神诞生的时代背景。
曾几何时,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组诗,以拟人的手法,将列强用坚船利炮掠去的七处中国“失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顺)大(连),比作远离母亲的7 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列强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如今,“七子”之中只剩下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尚未统一的状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发生于19 世纪末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强行霸占台湾,对本就积贫积弱、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的中华民族造成巨大创痛,不仅台湾岛内“四百万人同一哭”,在祖国大陆也直接激起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引发社会各界纷纷尝试“变法图强”。这也直接导致了后续的戊戌变法,引发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立志走上革命的道路,喊出了“振兴中华”响亮口号。其后的辛亥革命,更是终结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当世界民主革命、民族革命的潮流浩浩荡荡涤荡旧有秩序之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却还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三座大山”重压之下苦苦挣扎,人民沦为“东亚病夫”,民不聊生。
基于一系列武装斗争失败的惨痛经验教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于1924 年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黄埔军校。随之,“到黄埔去”的激昂口号,响彻当时阴云密布、压力重重的中华大地。一时间,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贫贱、不分党派,千万华夏热血青年纷纷涌向当时的革命圣地——黄埔军校。这些热血青年如饥似渴地学习那个时代先进的、正规化的军事知识,以革命的武装力量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为中华之崛起与强盛,奉献青春、抛洒热血,成为那个时代爱国主义最强音之一。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所建立初期各类设施十分简陋、历经波折的军校却并不简单,对于当时内忧外患、战乱纷起、民不聊生的中华民族来说,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也是中华民族逐步迈向伟大复兴的重要火种之一。黄埔爱国精神更是在抗击外敌入侵的过程中经受住了重重考验,成为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黄埔军校的创建者孙中山先生曾指出:“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在世界中是一个强国,所处的地位比现在的列强像英国、美国、法国、日本还要高得多。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是世界中的独强。为什么从前的地位有那么高,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我从前已经讲过了,就是由于我们丧失了民族精神。所以国家便一天退步一天,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要恢复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黄埔精神中所体现的爱国、革命、牺牲、奉献等特质,不仅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扬的精神力量。
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的逻辑关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一种精神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价值表达牢牢建立在本国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目前,海峡两岸并未实现统一。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民族复兴必然也以国家统一为重要标志,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祖国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祖国统一,才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实现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一步。祖国统一寓于民族复兴之中,没有民族复兴的最终目标也就不会有祖国统一踔厉奋发的实现。民族复兴是祖国统一伟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发展的目的、归宿与必然要求。
与之相对,一个内部严重对峙乃至最终分裂的国家,毫无疑问是受到内外各种压力而无法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自然也无法进一步凝聚本民族各方力量,所谓民族复兴的最终实现无疑只是天方夜谭、海市蜃楼而已。而只有实现了完全统一的国家,才算是迈过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门槛,才能够进一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汇聚国家和民族的各方力量,协调各类资源,规则各项建设,在奉行所谓“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以一个强大的整体屹立不倒,赢得世界各国家各民族的尊重。
小儿先心病的临床发生率较高,约占先天性畸形的28%,患儿常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受限和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缺氧、休克甚至死亡。先心病患儿年龄相对较小,疾病耐受力差,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不配合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及预后。
回溯黄埔军校的创建历史,实际也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不难发现,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是黄埔精神产生的土壤,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黄埔军校,爱国、担当的热血青年在报考黄埔军校时就想为国家前途命运谋方向,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由此逐步孕育并发展。在黄埔精神的感召下,黄埔师生与中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认可。中华民族一雪甲午战争的前耻,而台湾在离别50 年之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然而,1950 年,当中国的内战已接近尾声之时,由于美国的干涉,宝岛台湾被纳入美国围堵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谓西太平洋岛链,两岸被迫陷入长期的政治对立、军事对峙状态。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0 年,美国挟制台湾70 多年,造成台湾地区部分人士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产生不同程度的“挟洋自重”“倚美谋独”心理,分离倾向越发严重。尤其是民进党上台以来,绿化岛内政治生态,阻挠限制两岸各界交流,使得分离倾向更为严重,这也是台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两岸中国人应该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抚平历史创伤”。抚今追昔,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彻底战胜外来干涉、抚平历史创伤、实现国家统一、增进同胞福祉,仍然是包括黄埔师生及其亲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神圣责任。
爱国主义与祖国统一的时代意涵
国家至今尚未实现完全统一,但我们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共十九大将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确定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贯彻对台方略、推进两岸统一与民族复兴进程。作为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推进祖国统一已经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
因两岸长期对立、对峙,以及岛内所谓民主转型等诸多原因,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敌视、偏见已经“冰冻三尺”,并非短期内就能够完全消除。尤其是民进党上台以来,台湾民粹主义泛滥,意识形态冲突加剧,民众的文化观念、历史认知、民族意识、国家认同等在岛内“台独”势力及其“去中国化”的操纵与干扰下,产生不同程度的混乱,岛内的政治生态也日趋复杂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成不小的冲击。应当看到的是,与两岸关系发展相适应,黄埔精神也因时代的发展、两岸形势的转变而有了新的着力点,亦即汇聚海峡两岸各界同胞力量,秉承爱国主义传统,推进海峡两岸实现统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于海峡两岸的最终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这样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宣示,源自于对两岸关系发展规律、两岸同胞主流民意的深刻把握,源自于对国家日益强盛、民族复兴的坚定自信。在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也更有信心和能力,排除各种干扰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这同样也是黄埔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近百年前黄埔先辈们的期望与梦想。
中共二十大擘画了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未来30 年,中国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地为海峡两岸的统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随着民族复兴进程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陆强台弱”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祖国大陆的战略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格局更为稳固。随着中国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实力的不断发展,排除外部干扰与外部干涉的实力更强,引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更牢,促进统一的感召力更大,国家完全统一必将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实现。
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扎实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坚定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携手海峡两岸黄埔亲属后人及广大台湾同胞,为共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