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肉瘤骨三相联合SPECT/CT 融合多模态显像特征
2024-01-22宋德炜方娟娟邵元伟通信作者刘廷洲滕敏敏王瑞卿孙文虎
宋德炜,方娟娟,邵元伟(通信作者),刘廷洲,滕敏敏,王瑞卿,孙文虎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山东 德州 253000)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是起源于横纹肌或具有向横纹肌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占所有儿童恶性肿瘤性病变的5%,成年人少见。四肢软组织是RMS 的常见部位之一[1],目前有关成年人四肢软组织的RMS 影像学报道较少,关于其骨三相联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融合多模态显像的报道更少,常规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将RMS 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回顾性分析经穿刺病理证实的一例R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骨三相联合SPECT/CT 融合多模态显像的特点,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的增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 岁男性患者,因右小腿疼痛伴肿胀3 个半月就诊,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强阳性,临床诊断为骨结核,后抗结核治疗1 个月后无缓解。查体:右小腿近端软组织肿胀较前加重,包块较前增大、硬度增加,皮肤发热、发红及发痒,无明显破溃。患者经穿刺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RMS。
1.2 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Symbia Intevo 6 双探头SPECT/CT检查仪,配置低能高分辨准直器,能峰140 keV,窗宽20%,矩阵256×1 024。99Mo-99mTc 发生器及MDP 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纯>95%。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将患侧与相对的健侧肢体同时置于采集视野中。肘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MDP 740 MBq(20 mCi)后获取双小腿近端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再对右小腿近端进行局部SPECT 显像及CT 扫描,SPECT参数:能峰140 keV,窗宽20%,矩阵128×128,采集60 帧图像;CT 参数:管电压140 kV,自动毫安模式,螺距0.8,旋转时间1.0 s,矩阵512×512,在Syngo 工作站获得局部SPECT 图像、CT 图像、SPECT/CT 融合图像。采集完毕后,在血流相利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技术勾画感兴趣区,生成时间-放射性曲线,获得定量参数。
磁共振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Awanto 1.5 T 超导磁共振检查仪。扫描序列选择常规T1WI、T2WI 序列;扫描双下肢的轴位及矢状位、冠状位,增强对比剂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0.1 mmol/kg,注射速率2.0 mL/s,并用同量、等速的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2 结果
2.1 SPECT 骨三相检查
血流相:右小腿近端软组织血流明显增多。血流相:最高计数率、时间-放射性曲线斜率、斜率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均与健侧相应部位有显著差异。血池相:肿瘤放射性计数与健侧比值(T/NT = 11.86)明显增高。延迟相:相应区域边缘骨代谢活跃,内见稀疏缺损区。
2.2 SPECT/CT 融合多模态显像检查
CT 示右胫腓骨近端骨髓密度增高并病理性骨折;融合图像示右胫腓骨近端边缘骨代谢活跃,内部骨组织代谢降低。
2.3 MRI 检查
平扫右小腿近端软组织病变范围较广,邻近骨质破坏;增强扫描病变不均质强化,侵袭性骨质异常强化。
3 讨论
3.1 概述及临床表现
RMS 最常见于儿童,在成年人发病率非常低,占成人软组织肉瘤的3%,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比少于1%[2]。临床上,四肢的RMS 常常位于软组织,患者的体征多不典型。位于软组织的RMS 肿块质地坚韧且活动度不佳;位于骨组织者质地坚硬且不活动,较大者可以触及骨骼变形,离关节较近可引起活动障碍[3]。在临床工作中,对原发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应用较多的为CT 和MRI,而99mTc-MDP 骨三相联合SPECT/CT 融合多模态显像却被很多临床医生忽视。
3.2 骨三相显像的影像表现特征
国内外对四肢RMS 的骨三相特征的报道罕见,但对四肢骨肉瘤方面的骨三相特征报道较多,通过文献复习发现许多共同点,现加以借鉴。
向阳等[4]报道在血流相,原发良性骨肿瘤的时间-放射性曲线斜率达峰时间明显晚于原发恶性骨肿瘤(P<0.01),其最高计数率明显低于恶性骨肿瘤(P<0.01),这说明原发恶性骨肿瘤血流灌注早、血供丰富且骨盐代谢旺盛。在血池相、延迟相中,良性骨肿瘤的T/NT 明显低于原发恶性骨肿瘤(P<0.01),说明在这两时相中仍然有大量的血流进入恶性骨肿瘤中,这进一步反映了恶性肿瘤的新生血管及血供丰富,高灌注并且血容量较大,符合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孙云钢等[5]报道在血流相,良性骨肿瘤的最高计数率、平均计数率、计数率-时间曲线斜率和曲线下面积均低于恶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计数率高峰时间晚于恶性骨肿瘤。本病例血流相的最高计数率(T:284,NT:45)、时间-放射性曲线斜率(T:1.31,NT:0.18)、斜率达峰时间(T:7,NT:12)、曲线下面积(T:红线,NT:黑线)T 均与NT 相对部位有显著差异;血池相的肿瘤放射性计数与健侧比值(T/NT = 11.86)明显增高,与国内文献报道骨恶性肿瘤的特征一致[4-5]。
张一秋等[6]报道,骨三相联合SPECT/CT 显像后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从75.6%提升至93.3%),二者联合可以更大程度地弥补各自的缺陷。本病例SPECT/CT 融合显像能清晰地显示肿瘤侵犯的骨组织,联合MRI 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范围,二者相结合具有较大的增益价值。
RMS 的骨三相联合SPECT/CT 融合显像病例太少,并借鉴骨肉瘤的一些显像特征,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3.3 CT 和MRI 的影像表现特征
一般情况下,CT 和MRI 是诊断RMS 以及临床分期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诸静其等[7]报道的RMS(n= 22)中,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RMS 为边界清楚但无包膜的软组织肿块,单发者多见,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肿块大多中度均匀强化。但有研究显示其在确定肿瘤的血供方面仍有不足[8]。Ma 等[9]报道,四肢软组织的RMS 呈形态较为规整的软组织肿块影,钙化比较罕见,相邻骨质可压迫性吸收;恶性程度较高可出现侵蚀性骨质破坏。本病例右小腿近端肿瘤无明显边界、无钙化,信号不均,边缘见侵蚀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与文献[7,9]报道相符。
4 鉴别诊断
发生于四肢的软组织RMS 主要与神经鞘瘤和尤文肉瘤、骨肉瘤等鉴别。①神经鞘瘤好发生于中青年,肿瘤多与神经的走行一致,MRI 较典型的表现为T2WI 中心稍低信号、周围高信号的神经出入征[3,10]。②尤文肉瘤发病年龄较轻,以较早出现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较轻为其特点。肿瘤在MRI 上一般表现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影,因内部囊变坏死,信号常常不均匀[11-12]。③骨肉瘤多好发生于青少年,CT 多数以骨质破坏为主,常伴有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肿瘤骨等,MRI 信号不均匀,对病灶范围、浸润程度的判断准确性较高[13]。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对RMS 的影像诊断不应仅依靠CT 和MRI 检查,通过该病例及相应文献复习可得出,在SPECT 骨三相中,血流相及血池相的动态功能显像,能较全面及客观地反映病变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代谢特点,延迟相可以观察有无远处骨骼转移;SPECT/CT 可以判断累及骨骼情况,其联合MRI 检查能显著提高判断良恶性病变的增益价值,但最终诊断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