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次教育革命视角下柔性学分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4-01-21肖文平王涛涛侯文胜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职业发展教学管理

肖文平 王涛涛 侯文胜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崛起引发的全球第四次教育革命,对人才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科技产业背景下,学校与企业的边界逐步模糊,育训结合成为必然,学分银行也成为育训一体的重要纽带。文章设计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达成率模型,提出基于学分银行体系的柔性学分制管理模式。

关键词:学分银行;跨界育人;教学管理;职业发展

一、引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以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各行各业,将大量的人力资源从简单、单调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时,以智能辅助、自动生产、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为主要特征的个性化和模块化教育构成了第四次教育革命。

根据英国教育家安东尼·塞尔登和奥拉迪梅吉·阿比多耶在《第四次教育革命: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中的論述,世界历史上经历了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是以在家庭、团体、部落中向他人学习为特征的有组织学习和必要的教育,第二次是以制度化教育为特征的学校和大学的到来,第三次是以印刷与世俗化为主要内容的大众化教育,第四次是以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教育。

每次教育革命都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未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持续发展,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棘手的问题,在人工智能的陪伴下,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二、柔性学分制管理概述

(一)传统模式的弊端

1.学生课程负担重

按照目前通行的学分制,每个高职学生在三年内要修够142学分,其中每学分可以认定为纯理论教学18学时,或理实一体化类课程18学时,或一整周的校内外生产性企业实践等。按照实践教学不低于50%和最后一学期18周企业实习的规定,按每学期18个教学周计算,综合核算为学生平均每周要上26节课。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学习,自由度不大,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和探究性学习。

2.学不致用

第四次教育革命既是量变又是质变,对职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信息化推动产业急剧进化,技术变革带动人才素养变革,职业教育部门与企业同频共振的节奏随之加快,从三年一变的节律提速到半年甚至三个月一变。节律的跳动要求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一线岗位要求,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界线跟随节律的快速变化而逐渐融合。学校教育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教学域容易滞后于生产域,从而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情况出现。

3.学习动力不足

个性化教育将让学生拥有更全面的学习,更广泛的智力发展可能,避免“填鸭式”教育对人积极性的抹杀,激发个体的求知欲,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填鸭式”教育是一种被动式的教育,学生被安排在专业既定的轨道上,身不由己地接受各种教导,在随大流的过程中,他们被燃尽了热情,磨灭了个性。所以,教师经常会很困惑“为什么学生在大一时热情满满,准时上课,大三却变懒散了,上课不愿意听,甚至逃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对强迫性的专业学习失去了耐心、信心和动力。

(二)柔性学分制的含义

1.柔性制造系统与柔性管理

柔性制造系统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以“定制化、以需定产、快速响应”为主要特征,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生产模式。柔性制造系统不仅具有自动加工、自动输送和贮存的功能,而且能自动诊断、集中监控和自动修复,具有设备利用率高、低设备投资、低零件库存、低工时费用、低局部故障停机、产品质量高、运行灵活等优点。

与柔性制造系统配套的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2.柔性学分制

柔性学分制重构了育人生态,将育人场景从单一的校园拓展到企业一线、校企联合实践中心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教融合是我国职工培训与职业教育的特色道路,而柔性学分制的育人平台以产教融合为主要特征。为节约教育投入成本,实现“育训并举”,充分发挥职业培训与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和达成率,以“共筹共建共享,随时随地学习”为关键词,结合学分银行体系,笔者重构了以产业为依托的、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生态模型。

三、柔性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设计

(一)全方位的智力发展

柔性管理的制度设计要做到更加公正和公平,能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所需,最大限度地学习知识,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

安东尼·塞尔登在《第四次教育革命: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中写道:“智力是一种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是一种在一个或多个文化背景中被重视的能力。”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发展包括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分别是音乐节奏、视觉空间、口语—语言、逻辑—数学、身体—动觉、人际关系、内在关系。”个性化教育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人工智能赋予人们更为强大的连接信息的能力,所以人应该掌握数据素养、技术素养、文学素养,训练出良好的逻辑和语言能力、个人和社交能力、文化和创意能力、精神和道德能力。

(二)过程柔性与对象个性化

1.过程柔性化

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选取等,能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合理地、有效地、迅速地进行更新,构建随时随地学习模型。

2.对象个性化

高职院校将学生网上学习、课外阅读、技能等级、技能竞赛、技术发明、技术改造、科学研究、论文交流、社会调查、专业生产劳动、创新创业实践、职教宣传、志愿者活动等纳入学分体系,并以项目化教学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

四、柔性学分制的实施

(一)建立随时随地学习模型与混合式课堂

在人工智能时代,借助人机智能互动、虚拟仿真、现实增强、智能评阅、自动出题、大数据处理等手段,高职院校建立了随时随地学习模型。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教育与培训过程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跨越自主学习遇到的障碍,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評价。同时,教师编写教材和教案、批改作业、管理课堂等传统环节也实现了智能化和迅捷化。

(二)构建多元包容的学习体系

通过扩大学习领域,学生在科研辅助、社会实践、企业实践、自主学习、技能竞赛,以及其他有助于成长的、可供考核的内容都可以计入学分体系,并计入学分银行系统。企业员工培训也可以代入本体系,计入学分银行,融入终身学习系统。在具体课程的实施方面,高职院校根据课程学习任务数量、难易程度的不同,将一门课程定为1~4学分,具体学分如表1所示。二级学院可以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类型,增补的课程类型的课程学分评定标准参照表1执行,但不得降低评定标准。

五、结论

柔性学分制通过借鉴柔性制造系统思想,将教学过程柔性化、教学对象个性化的特征赋予柔性学分管理体系,达成了因材施教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子季.优化类型定位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

[2]安东尼·塞尔登,奥拉迪梅吉·阿比多耶.第四次教育革命: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3]白文昊,孟宪乐.澳大利亚个性化教育理念与实践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

[4]曹毅.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22(5).

[5]赵波,徐冬平,李俊霖.以个性化培养为核心  全面推进学分制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8).

[6]梁庆文.基于“两化”体系融合贯标,打造柔性制造能力[J].装备制造技术,2019(4).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20年度立项课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20A0002;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基于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定及转化”,课题编号:2021B0304。

(作者单位:肖文平,侯文胜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王涛涛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职业发展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