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分析

2024-01-21王宏宇

关键词:工匠精神素养

王宏宇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小学教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数量与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已成为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工匠精神在上述背景下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如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树立与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应当从多方面着手,促进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以实现高校的育人目标。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

常规意义上的“工匠”指的是对某一工艺领域有着深入研究、具备相应专长的匠人。到了新时代,“工匠”的内涵有所延伸,其不再局限于手工生产领域,而是泛指所有在自身工作领域深入钻研、全心投入、追求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优秀工作者[1]。因为各个领域中“工匠”的涌现,我国的诸多行业与领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工匠精神正是对这样一群工匠身上的共同特质进行的提炼与概括,是专业态度、职业品格、敬业品质与价值追求的综合体现,对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能够起到重要的方向引领作用。

工匠精神中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专业态度对应的是对大学生工作状态的培养。正确的态度是保障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优异工作成绩的获得与对工作任务的专注、对细节的关注息息相关。工作中践行上述专业态度,能够让工作效果的提升落到实处,通过个人技能与产品质量的提升,带动工作成果的质变。

工匠精神中热爱工作、严谨负责的职业品格对应的是大学生工作态度的形成。对工作的热爱是最强的,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内驱动力,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则是所有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要求。现阶段,在大多数从业者都将工作视为谋生手段的大环境下,工匠精神中匠心与匠魂的体现正是对工作的由衷热爱,精益求精等内涵也源自热爱。

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突破极限的敬业品质对应的是大学生对工作高质量追求的形成。精益求精指的是在较高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对更高层次突破与创新的追求,其内核正是敬业品质。在敬业品质的支撑下,从业者能在重复的日常工作中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打磨工作流程与质量,在价值的创造中实现自我。

工匠精神中开拓创新、步履不停的价值追求对应的是大学生工作方向的选择。工匠精神指导从业者追求卓越,持续进行改革与创新。如果从业者失去了正视挑战、勇于突破的心态,就很容易沉湎于过去的成就中,抗拒时代发展带来的变革,这注定会被时代淘汰。

二、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面临的阻碍

(一)教育方式与课程设置的限制

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通常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注重考试成绩,而对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缺乏参与实际工作和实践项目的机会,无法真实体验工匠精神的价值,体会其重要性。为克服这一限制,高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和创新项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

(二)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的不足

教师在职业素养教育中的素质和教学方法还有些不足。有些教师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因而无法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组织相关培训和研讨会,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以便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弘扬工匠精神。

(三)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对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能存在差异,有些社会价值观可能与工匠精神的培养相冲突。例如,社会上仍存在过分追求功利主义和个人利益的价值观,这与追求卓越和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存在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宣传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还可以通过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来引导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四)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个人意愿也可能影响他们对工匠精神的接受和培养。有些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或者对其持怀疑态度。此外,学生的个人兴趣、动机和目标也可能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产生影响。为了克服这些因素的限制,高校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培养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热爱。

三、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将工匠精神内核融入课堂理论教学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想要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之中,就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2]。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而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核,是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前提。

首先,高校职业素养教育教师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核形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此为前提开发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资源。教师需要对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原有资源以及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梳理二者脉络并寻找开发融合资源的切入点。教师如果想要让大学生认同专注、敬业、创新等工匠精神的内核,并将工匠精神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就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枯燥的理论灌输,而要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案例分析。

其次,在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个体差异性,考虑学生在专业、就业方向、个体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安排相应的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将整体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也要将这一过程细化,从现在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双重角度进行融合[3]。比如,在建筑、医学等本身行业规范就相对严格且完善的专业实施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行业规范与标准作为线索,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

(二)丰富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类型

除了将工匠精神内核融入课堂理论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丰富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类型来提升教育质量。这意味着不仅要开设独立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还应对专业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并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

在优化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结构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来优化现有的模式。在与企业开展合作之前,可以对各专业实践课程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确保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专业的匹配度。同时,高校应与企业密切合作,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管,确保实践导师具备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面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4]。

此外,高校还应重视对学生课后活动类型的开发。这包括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实际参与和实践经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

(三)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当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时,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示例,可用作切入点:

实习与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实践,例如在相关行业的企业或实验室中进行实习或实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淬炼工匠精神。

制作手工品或艺术品:组织学生参与手工制作或艺术创作活动,如陶艺、木工、编织、绘画等。这些活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不断改进,培养他们的耐心、专注力和对细节的关注,以及追求卓越和创新的态度。

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规划和执行项目,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资源、协调团队、解决问题和取得成果。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工作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接触和互动,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问题、感受他人需求,并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爱他人的情怀和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

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培训、创意比赛、创业实践等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发掘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锻炼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风险意识,同时培养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和实践。

(四)加强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教师的个人素质将直接影响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最终效果,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想要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校职业素养教育之中,就必须加强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完善对从事职业素养教育教师的内部培训机制,丰富校内教师提升自我素质的途径。在培训对象的选择方面,高校要做到一视同仁,不仅要为新招聘的教师提供培训机会,而且也要关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需求,在二者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既要推动新教师吸收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完成对新型教学资源的开发,又能使老教师在新教师的辅助下接触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与教育体系。二是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高校可以与区域内其他高校合作,建立网络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平台,教师除了获取资源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还可以利用其中的网络资源对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拓展,并与其他教师交流,充分运用集体智慧达成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改善。

(五)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促进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还需要建立鼓励和认可工匠精神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学术成绩和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校可以设计新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包括评估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实践等方面[5]。同时,高校还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工匠精神的活动,并给予认可和奖励。

通过以上路径的有效实施,高校可以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水平,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将有助于满足社会对多样化、高质量职业人才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具备专业态度、职业品格、职业品质与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内涵,但目前在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应课程资源需要进一步开发、职业素养教学模式构建尚不完善、职业素养教育师资团队素质有待提升、职业素养教育评价标准有待多样化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当将工匠精神内核融入课堂理论教学,丰富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类型,更新教学模式,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加强高校职业素养教育教师团队建设,同时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评价体系,进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素养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