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意识视域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为例

2024-01-20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概况外语意识

李 立

(南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围绕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等方面出台课程思政建设意见,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2019年“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中指出:高等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全、规模大、责任重。首先,基本上没有一所高校能够排除外语教学,开设外语类本科专业的高校占全国本科高校数量的82.4%。其次,目前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下设100个本科专业,占本科专业总数的近16%,且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设有3000多个专业点。再次,高等外语教育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高等外语教育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更关系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建设。[2]而外语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的西方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内容和材料,因此,对外语类课程,尤其是外语文化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

一、国家意识与外语课程思政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长期的外语教育实践中,更多的是强调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以及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而对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意识较为薄弱,外语教育中国际视野和国家意识的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在对国家意识的概念定义上,我国学者存在着一些差异。部分学者强调国家意识中共同的历史、认知、信仰、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如我国学者于海将国家意识定义为“族群归属的精神体现,是对某一特定民族、社群、文化、传统和语言的归属,并由此而分享共同历史、共同情感、共同信念和共同生活方式”[3]。荣司平认为,国家意识是“国家公民在长期共同生活、生产、斗争中形成的对整个国家认知、认同等情感的总和,包括公民对国家的认知、认同和期待”[4]。另一部分学者强调国家意识对公民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实践的精神引导作用。如阎国华、何珍认为,国家意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大武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5]

在外语界,国内学者也逐渐认识到国家意识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上海交通大学的杨枫教授是国内外语界国家意识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他首次提出了国家意识作为外语学科的理论存在和实践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在外语界取得了思想共识。杨枫指出:“所谓国家意识就是外语教育必须坚持国际视野与母语文化互为主体,立足本来,吸收外来。培养学生价值判断的能力,使其成为有本有源,顶天立地的国家栋梁。”[6]换句话说:“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就是坚持外语教育的爱国主义。”[6]

必须指出的是,强调外语教育中的国家意识,并不是要提倡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要辩证地处理好国际视野和国家意识的关系,即在学习西方文化与知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的同时,明确学生外语学习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避免学生一味沉溺于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姜锋和李岩松指出:“外语课程思政赋予外语教育以宏伟的政治内涵,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具备参与全球不同领域治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国际化人才。”[7]本文在国家意识培养理念的指导下,以英语专业的必修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为例,对进行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实践。

图1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二、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与整合

英语国家概况课是英语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典型的英美文化类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背景知识,拓宽其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概貌,使学生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对不同国情和不同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拥有课程思政内容的教材是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和保障。但是,从目前市面上的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教材来看,目前还未发现一本教材涉及课程思政内容,且目前市面上的教材普遍编写时间较为久远,相关内容未能做到及时更新。在这种情况下,亟须重新优化和整合英语国家概况课的教学内容,明确课程内容中增强“国家意识”的思政内涵和价值要求。

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教学内容繁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都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英语国家国情和文化的介绍和讲授上,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对比分析做得不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零散化”和“碎片化”,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导致该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没有得到最好的实现。基于此,本文借助国家意识培养的理念,系统地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育人资源和元素;在课程中有意识地植入中国元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具体而言,在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每一个章节中都按照“中外对比”的主线和思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明确一个课程思政主题,并充分挖掘该章节的思政元素。如在讲授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美国部分第三章美国人的身份(American Identity)的内容时,就将推动民族团结,坚定“四个自信”作为该章节内容的课程思政主题,围绕课程思政主题和内容,增强和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

该章节的课程思政内容首先以美国弗洛伊德事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重新审视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及其所谓的民主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其次,在讲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以及少数族群地位的同时,主动向学生介绍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尤其注重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通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最后通过对比美国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实际,突出“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通过“中西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

表1 国家意识视域下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思政主题

(二)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英语国家概况课属于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英语文化类课程。该课程知识点多、教学内容繁杂、课时有限,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在课时有限且基础知识点多的情况下,要以“盐溶于水”“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并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和尝试,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造条件和空间。在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更多体现在对课程基础知识点的处理上:充分利用线上的资源,将课程每章节的基础知识点相关的资料、视频提前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上,要求学生在课前提前学习,并在平台上告知学习基础知识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后续的研究性教学改革留出时间和空间。

在教师课堂授课过程中,贯彻学习共同体理念,进行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识记的模式,采用对核心知识点进行课堂讲授、小组展示、课堂讨论、课堂小组辩论等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探索,旨在突破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方式,通过组建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共同体,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研究潜能。在这种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围绕每一章节的课程思政主题,通过“中外对比”主线,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辩论,并对学生讨论、辩论的论点和论据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念塑造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以及跨文化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三)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评价与改革

在对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围绕国家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之后,评价和考核的方式也要进行调整和变革。该课程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首先,提升了过程性考核的比例。目前,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者的比例各占50%。其次,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中均加入了对学生国家意识、价值观念的考核。过程性考核分为四个部分:小组展示(30%)、视频学习(20%)、课堂讨论(30%)、作业(20%)。

在小组展示和课堂讨论这两个环节中,均设置了对学生国家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考核,且在这两个部分中的占比均达50%。在小组展示和课堂讨论中,要求学生围绕每一章节的课程思政主题,用英语阐述对这一思政主题的认识,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思政主题理解能力、跨文化对比分析能力等维度进行评分。终结性考核以期末试卷的形式进行。在终结性考核中,专门设置了简答题和论述题来考查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思政水平,考核分值占总分值的30%。另外,在学期结束前,开展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评价:专门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和评估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以及“四个自信”的认同程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情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同时对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思政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三、教学案例:美国人的身份(American Identity)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设计由课前、课后和课中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构成:

(一)课前教学活动

1.课前阅读任务

提前阅读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美国部分第三章:美国人的身份(American Identity),特别关注非洲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s)部分。让学生找出5位最为其熟知的非洲裔美国人,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分享和交流。

2.视频观看任务

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两个视频的观看。

视频1: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的经典演讲《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

视频2:2020年5月25日,非洲裔美国人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街头遭白人警察跪压颈部的视频。要求学生认真思考非洲裔美国人在美国的地位以及形成这种地位的原因。

(二)课中教学活动

1.对美国的人口构成整体情况进行介绍

根据学生在课前的反馈,处理本章节的基本知识点。首先,介绍美国人口构成的基本情况;其次,重点介绍非洲裔美国人在美国的占比、地域分布情况、形成的历史、社会经济地位等内容。

2.以《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片段为素材进行英语听说训练

让学生以小组展示的方式介绍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背景,分析、讲解、欣赏演讲中的经典片段,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接着,以该视频片段为素材,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同时启发学生思考非洲裔美国人的政治和社会需求。

3.有关非洲裔美国人在美国的地位和遭遇的讨论

结合发生的美国弗洛伊德事件所引发的美国反种族主义浪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20世纪60年代,声势浩大的黑人民权运动已取得巨大成功,非洲裔美国人的权益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为什么在6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会出现弗洛伊德事件,非洲裔美国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白人警察直接“跪杀”。美国的种族主义为何如此根深蒂固?美国是不是真如其《独立宣言》里标榜的那样“人人生而平等”(All man are created equal)?西方所谓自由、民主政治制度是否真如其所描绘的那样完美,且具有普世价值?

4.引出本章节的课程思政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国民族政策以及少数民族权益

在讨论完非洲裔美国人在美国的地位和遭遇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及我国少数民族所能享有的权益。与美国的种族主义盛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一律平等,守望相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5.布置阅读和写作作业

在本节课快结束时布置学生在课后阅读一篇张维为教授发表在《欧洲世界》(Europe’s World)的英文文章“Why China prefers its own political model”(《中国:为什么要走自己的政治道路》)。《欧洲世界》杂志是欧盟系统内影响最大的政治与外交杂志,有时也被称为欧洲的《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在欧洲政治和外交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让学生了解中国顶级学者在面对西方质疑的时候,是如何向外国读者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用英文撰写一篇不少于120个单词的作文。作文可以使用本章节出现的词汇以及本篇文章中出现的好词好句,鼓励学生将课堂上的讨论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总结,形成一篇主题突出、逻辑严密、论点鲜明、语言流畅的英文作文。

(三)课后教学活动

作文提交、评价、反馈、修改:教师要求学生在修改和自评的基础上提交一稿,教师及时对作文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进行认真修改,然后再重新提交,从而达到消化和巩固提高的效果。

(四)课程思政内容总结

本堂课的课程思政元素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非洲裔美国人在美国的地位、遭遇,并与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的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我国民族政策和制度的方式,提升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相比,我国的政治制度有着鲜明的特点以及显著的优势。在讲解美国的族群构成和相关制度时,按照“中外对比”的主线,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优越性,突出“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引导学生始终站稳中国立场,并从中国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结 语

本文从国家意识培养的角度出发,对英语专业必修课程英语国家概况课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进行了调整和改革。通过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改革,明确了该课程的价值导向,增强了学生的国家意识,坚定了学生的“四个自信”。

猜你喜欢

概况外语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