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慢行系统通行效率提升研究
——以南宁市南湖公园周边街道为例

2024-01-20王世芝

关键词:南湖公园保有量南湖

王世芝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 广西 南宁 530105

2022年7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文件提出倡导简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非机动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整体提升城市绿色出[1]行水平。南宁市作为电动车大城,居民选择电动车出行的交通方式占比逐年升高,保障非机动车出行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南宁市南湖公园周边慢行网络条件的分析,在兼顾城市绿道骑行[2]休闲功能的同时,解决城市慢行网络[3]存在的问题,提升非机动车通行效率[4]和保障非机动车出行安全[5],达到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目的。

1 城市慢行网络特征

1.1 研究区概述

1.1.1 研究区范围

南宁市南湖公园位于南宁市青秀区核心位置,是综合亚热带园林观光和市民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生态功能区,公园客流量常年保持较高水平,年接待游客约1500万人次,是南宁市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本研究以南宁市南湖公园周边街道为例,对共涉及七个片区。其中,南宁市政府、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等行政单位均位于南湖周边;新城南、新城北、东葛片区为居住密集区;埌东片区为商业办公集中区,桃源、医科大片区为医疗中心。整体上,研究区用地开发程度高,人口密度大、居民出行需求大,道路等基础设施总体已建设完善,局部支路网未连通,仍需加快建设。

图1 南湖公园周边片区划分

1.1.2 城市空间结构

根据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打造“一轴两带三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即“以邕江为主轴,打造江北、江南不同城市功能区发展带,形成老城(朝阳)-凤岭-五象三城市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区位于中心城区三中心交汇的位置,不仅区域内部出行需求量大,过境交通的出行需求也面临逐年增长的情况。总体上,南湖公园周边道路要承担城市交通的主要出行通道功能,面临较大的道路通行压力。

图2 南宁市中心城区“三中心”结构

1.1.3 非机动车发展情况

截至2022年底,南宁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为320万辆,人均保有量超过0.4辆/人,相比于同等城市,非机动车保有量较高。近年来居民选择电动自行车出行的比例逐年增长,电动自行车成为重要交通方式之一。

非机动车出行存在高事故率、高致死率的特点。2022年,南宁市非机动车事故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26%,接近1400起,约日均3.8起;全年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20人,平均两天死亡1人。如何保障居民非机动车出行安全条件已成为南宁市交通安全治理的重点问题。

1.2 慢行网络特征

1.2.1 路网结构特征

依据南宁市慢行通道功能划分,南湖公园周边慢行通道以休闲道为主,主要承担休闲骑行功能,受通道功能定位等因素的影响,道路通行能力有限。另外,现状跨越南湖公园除民族大道以外,无慢行通道直接跨越南湖公园,非机动车若要跨越南湖公园需要绕行至公园两端。

图3 南湖公园周边慢行通道结构

1.2.2 道路非机动车流量

根据现场实地调查,18:00-19:00晚高峰时段,民族大道、双拥路、青山路的非机动车通行量最高。其中,民族大道为城市主干道路,连接老城中心与凤岭中心,车流量最大路段达到单侧7000辆/每小时;青山路为五象中心与江北板块的主要连接通道,道路连接至双拥路,道路非机动车达到3000辆/每小时以上,道路达到饱和,造成拥堵问题。

南湖公园周边慢行通道的非机动车流量较高,定位为慢行休闲廊道的现状道路难以满足现状交通流量,与未来城市“三中心结构”的空间结构不匹配。

图4 南湖公园周边道路非机动车晚高峰车流量

1.3 存在问题

1.3.1 慢行网络连续性不足

南湖隧道禁止非机动车通行,导致非机动车出行跨越南湖公园时,必须绕行至公园两侧通过,增加出行距离约800m-1500m,通行成本增加;居民选择非机动车跨越南湖公园出行时,若违规穿越南湖隧道,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自2011年南湖隧道通车以来,非机动车穿越南湖隧道引发交通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

图5 非机动车违规穿越隧道

1.3.2 道路通行能力不足

现状跨南湖公园周边主要道路中,民族大道非机动车通行能力已达到上限,双拥路与青山路饱和度均超过0.8,道路接近饱和,难以满足未来伴随城市发沾,交通流量增长的需求。在道路非机动车出行安全条件的情况中,教育路与碧湖路未设置道路隔离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加剧了交通道路交通的混乱程度,影响道路通行效率。

表1 主要非机动车通道饱和情况

1.3.3 电动自行车车保有量过高

南宁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占比最高的交通出行方式,不论是单独使用出行,还是搭配公共交通出行,都是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过高的非机动车出行量,造成交通混乱,影响道路运行的同时,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4 总结

根据南宁市现状城“三中心”空间结构来看,南湖公园周边道路承担了主要交通通道的功能,但慢行网络存在不连续的问题。在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公园周边道路非机动车通行能力已接近上限,现有道路难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如何保障非机动车的出行效率与安全,是慢行网络规划研究的重点问题[6-10]。

2 优化提升策略

2.1 限制私人电动车保有量增长

2018年以来,南宁市出台了《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规定了新国标电动车上牌政策,旧式超标电动自行车逐渐淘汰,2023年底,将有超过100万超标电动车禁止上路,一定程度降低道路交通压力。

2022年,各企业投放的共享电动车约12万辆、共享单车约4.5万辆,近年来,居民出行选择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出行逐渐增多。共享出行存在车辆高周转的特点,极大降低道路非机动车流量。通过限制私人非机动车出行,推行共享骑行,符合绿色出行理念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居民选择私人非机动车,一定程度为公共交通提供客流基础。

2.2 提升道路安全保障条件

针对教育路、碧波路等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通道,根据道路条件设施非机动车道隔离栏,实现“机非分离”,保障非机动车路权。

完善道路标志标线,青山路、双拥路等重点路段严格限制非机动车行驶速度,对非机动车通行进行规范引导,降低车流混乱。

加大宣传及处罚力度,从事故预防的层面提升居民非机动车出行安全意识。

2.3 优化慢行网络结构

针对南湖公园周边道路存在的慢行网络不连续,非机动车通行需绕行的问题,建议根据南湖隧道道路条件,设置非机动车道,解决慢行网络连续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快建设完善周边支路网结构,增加道路选择,分流主干道非机动车流量,缓解交通压力。

3 结语

绿色交通、绿色出行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机动车慢行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一环,不仅仅局限于满足休闲娱乐的需求,更要承担交通出行的功能。为确保非机动车出行的高效、安全,本文对南宁市南湖公园周边道路慢行条件,从城市功能布局、居民出行需求、道路运行情况、出行安全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道路存在的通道不连续、道路安全条件不足、非机动车管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提升策略,为完善南宁市的交通体系、推行绿色出行发展、优化慢行网络布局提供了符合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南湖公园保有量南湖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新能源汽车占比2.90%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
南湖之春
游南湖公园
游南湖公园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南湖早春(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