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卫生事件中隔离板房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分析
——以上海城投兴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2024-01-20谢亿平

关键词:板房化粪池用房

谢亿平

上海城投兴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1 引言

本文以上海城投兴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隔离板房为案例,从建立整套标准化管理体系着手,主要介绍隔离板房的流线系统、工程内部的管理实践以及给排水与消防系统的建设情况,全力保障重大公共事件的防控工作,提升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相关项目的建设管理提供经验。

2 隔离板房项目全流程管理

2.1 项目规划阶段

2.1.1 项目重难点

一是医疗污、废水的处置。隔离板房给、排水系统设计需要按照阻断传染病毒传播的原则,根据隔离板房的功能分区,进行给、排水系统的供给和排出。即要求在给、排水之前进行水源的消毒,防止病毒交叉感染。生活区给水管道分别独立接入隔离观察区、卫生通过区及工作服务区,并在隔离观察区、卫生通过区的干管起点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生活给水管道采取有效的防渗、防漏措施,工作服务区及卫生通过区的生活给水管道布置避开隔离观察区域。箱式钢结构临时用房的污水经过处理,充分利用化粪池实施集中消毒处理,隔离观察区、卫生通过区的生活排水经过“预消毒→化粪池→二级消毒池”处理后,再排入污水管网。

二是进行医患分流、洁污分流。根据隔离板房项目的区域位置、场地条件等综合确定人员与废弃物的流通路径,关闭场地和建筑物多余的进、出口。同时,保障对内联系通畅、对外交通便捷。

三是完善工程内人员的生活物资保障,确保工作人员与患者的生活安全。在项目内确保基础设施分离使用,在室内采用标准化、集成度高的成品设施,便于现场的安装;在项目内关注消防安全,为工程场所配置相应级别的灭火器。

2.1.2 总体规划

项目规划选址位于上海市,隔离板房项目总体要求是新建临时隔离用房及其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周边场地开阔,便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转运、车辆的停放、医疗污、废水的处置以及临时用房的建设等要求。同时,项目的四周交通便利,能够满足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等基本要求。宽敞的建筑空间、便于平面的分隔和合理布局。

2.2 项目实施阶段

2.2.1 流线设计

为确保隔离用房地块相对封闭,避免交叉感染,隔离人员居住的隔离用房采用单元式布局。主要功能包括隔离单人间、隔离走道、污物暂存间等。工程现场分为5个区域,设立大巴车流线、工作人员进入流线、爱心屋及服务流程、供应流线、救护车流线、雨水收集流线、污水收集流线、污水流线、污物点定位、消防流线和消防集结流线[1]。每日开展进场物资消杀工作,并以落实专人管理。

2.2.2 卫生通过区设计

卫生通过区是位于正常区和污染区之间的供工作人员进出的缓冲区域。建设的参考标准为《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2014)》。项目一、二层之间通过疏散楼梯相联系,不设电梯。污物暂存间远离工作人员、隔离人员出入口[2]。隔离板房间采用单人间,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房间靠外墙设置卫生间,入口设置缓冲空间[3]。各个单体分区明确,分为缓冲区、休息区及卫生区。隔离板房间配备有:一体化卫浴间、空调、热水器、床、书桌、台灯、座椅、衣柜、烧水壶、垃圾桶、床头柜、窗帘、灭火器及隔断帘。

卫生通过区的一脱二脱房间内需设置紫外线灯、监控摄像头和更衣镜,配有医用垃圾桶,门上带有观察窗,并设置闭门器,开门方向统一开向污染区。

医护人员通过“更衣间—穿防护服间—缓冲间”后,从清洁区进入到污染区,在更衣设置不小于6次/h的送风,气流流向从清洁区至隔离区。医护人员通过“一脱—二脱”后,从隔离区返回清洁区,在“一脱”设置送、排风系统,换气次数不小于20次/h, 室内气流组织采用上送风、下排风[4]。新风直接取自室外,新风取风口、补风口和排风口合理设置,防止短路;通风系统设有气密性良好的进、排风口,洞口与室外应有密闭措施。加设隔离网,做好防虫、防鼠、防盗等防灾害措施。限制区布置的集装箱式医护生活用房自带通风措施[5],其中卫生通过区功能分析图和单体室内图如图1、图2所示:

图1 卫生通过区功能分析

图2 单体室内

考虑到隔离区内建筑单体数量众多,且均由标准集装箱模块组合而成,考虑到单体之间缺乏辨识度,立面设计选取紫色、蓝色等作为各组团主题色,用鲜明的色彩区分安全组团和隔离组团,起到引导作用,便于分区管理。

2.2.3 给排水设计

工程给水的来源为特定给水管道,设计用水需求需要根据人员的规模考虑,给水系统设置为独立的二次加压与调蓄设施,采用水箱加水泵的供水方式。给水泵房独立设置在工作服务区内,与化粪池、污水处理设施等污染源的距离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中的有关规定。生活水池补水管道出口与溢流水位之间设有空气间隙,空气间隙不小于出口管径的2.5倍,且不小于0.15m。

生活给水管道分别独立接入隔离观察区、卫生通过区及工作服务区,并在隔离观察区、卫生通过区的干管起点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减压型倒流防止器设置在工作服务区。生活给水管道采取有效的防渗、防漏措施,工作服务区及卫生通过区生活给水管道布置避开隔离观察区域。箱式钢结构临时用房供电负荷稳定时,隔离板房间的卫生间分别设置独立的家用型电热水器供应热水。热水用水定额按照不小于70L/(人*天)计。电热水器的水温稳定且便于调节,电热水器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当供电负荷不足时,采用集中供热方式,热源采用电加热热水机组、空气源热泵等,并设置一定容积的热水储存设施。

室外污水排水系统在接入预消毒池前,采用清扫口替代检查井的连接方式。清扫口的间距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中的相关规定。预消毒池出水后的室外污水排水系统采用密闭检查井的连接方式。室外污水排水系统设置通气管,通气管间距不大于50m。

当箱式钢结构临时用房的污水排入设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水系统时,箱式钢结构临时用房的污水经过处理,充分利用化粪池实施集中消毒处理,隔离观察区、卫生通过区的生活排水经过“预消毒→化粪池→二级消毒池”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并且必须保证预消毒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1h;化粪池后二级消毒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2h;消毒池投加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消毒剂,采用液氯、二氧化氯、氯酸钠、漂白粉或漂白精等含氯消毒剂消毒时,参考有效氯投加量为50mg/L,余氯量为6.5mg/L~10mg/L(以游离氯计);污水处理从预消毒池至二级消毒池的水力停留总时间不小于48h;化粪池清掏周期不小于180d;化粪池采用成品设备;消毒装置采用自动加消毒剂装置[6]。

当初期雨水排水有消毒要求时,初期雨水截留并消毒处理后排放。消毒后经排水监测井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初期径流弃流厚度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有关规定。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规格参数见表1。

表1 构筑物规格参数

2.2.4 消防和空调系统设计

隔离板房项目的消防设施要符合《发热病患集中收治临时医院防火技术要求》的规定,以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的要求。本项目为地上两层建筑,所有室外楼梯均为敞开或半敞开楼梯,满足自然通风条件,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方式。项目所有隔离板房之间的走廊,建筑控制走廊宽度不超过2.5m,长度不超过60m,为一个防烟分区。走廊两侧均为无封闭的钢制栅栏门,满足走廊自然排烟条件,各走廊均为自然排放方式。其余各房间均小于50m2。

2.3 项目验收阶段

2.3.1 安全性能测试

考虑到该项目地处地区,受台风、大风等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为确保该项目在一定程度的极端气象条件下正常运行,对该项目的抗风能力进行分析和论证是必要的。

隔离板房为临时建筑,预估使用工作年限约为 2~3年,按10年一遇的标准计算风荷载是合适的,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从目前设计提供的验算结果来看,能够保证十二级大风时隔离板房不发生倾覆、滑移的情况。但当风速大于十级时,隔离板房区处于较为恶劣的风环境中,伴随风啸、撞击、蒙皮脱落、渗漏等状况易导致人员恐慌,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顶板、侧板等箱体局部破坏的情况。从人员居住安全角度考虑,十级以上大风已不适宜隔离人员尤其是老幼病孕等群体人员的居住。

2.3.2 供配电系统

该工程为临时隔离用房,除了指挥中心、生活泵、弱电安防通讯用电为二级负荷,其它均为三级负荷;室外设置10kV户外箱式变电站,配电至单元0.4kV配电间,每个单元约200kW;户外箱式变电站由电业配套;指挥中心采用两路电源供电,并设置UPS,电池后备时间60分钟。弱电管井安防通讯采用UPS做应急电源,电池后备时间60分钟;该工程接地采用TN-C-S制;采用电热水器的淋浴间、盥洗室等配电回路设30mA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电热水器、换气扇、灯具等的电源插座应设置在2区以外;淋浴间设置辅助等电位联结;各区域内均需要设置安全型电源插座,并且照明回路设置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室外给水泵站、污水处理等用电设备附近设置室外型配电箱,再由室外配电箱引至设备自带控制箱;电瓶车充电区域设置区域配电箱。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疫情防控体系的建设是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工作。通过规划预控,在城市中各区、县等预留备用开发空间是构建平疫结合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建设和改造既有建筑为方舱医院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隔离防护保障工作,确保洁、污分区分流,避免交叉感染。在隔离管控的同时,提供了日常生活需求通道,满足隔离人员的生活诉求,解决隔离人员的后顾之忧,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3.2 建议

3.2.1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健全组织机构,压紧责任链条。隔离板房的全流程管理需要整体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倒排工期、抢抓进度,坚持标准、规范流程。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施工方要切实履职尽责,严格落实隔离点建设规范要求,科学设置“三区两通道”,统筹抓好水暖电、消防、污水等功能配套以及生活医疗物资保障。

3.2.2 推进隔离点建设标准化

从项目工程的“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全流程进行着手推进隔离点建设的整套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坚持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调度、外围管控、内部管理、消毒消杀、后勤服务、医废处理等,实现人员闭环管理、内部规范管理、开展关爱服务、后勤服务保障、清洁消毒消杀、医废处理转运等,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

3.2.3 加强培训与质量监控

强化督导督查、协调沟通,扎实开展现场指挥班子与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员工的防护意识与作业技能。加强运营品质管理,注重各专业、服务队伍、保障人员的过程管理,通过听取隔离人员解封后的评价,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服务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板房化粪池用房
剧场扩声技术用房建筑技术条件的研究
生物秸秆不燃板房安全防火间距试验
玻璃钢化粪池的性能分析
河南黄河防洪工程管理用房典型设计
甘肃兰州市新区人民法院审判法庭项目
回归反射材料对板房热性能影响研究
浅议小区化粪池的设计
谈化粪池的应用与发展
谈生活污水预处理构筑物化粪池
志愿警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