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2024-01-20王光聪
王光聪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使初中物理教学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科教学的生活性,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深入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将这些知识融入课堂,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实际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增强其物理知识和技能。为此,文章就如何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构造生活化情境展开探析,以期能够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
物理学科是一门富含实际应用意义的学科,其所包含的知识来自现实生活,最终也应该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生活情境引入中学物理教学中能有效引发学生学习探索物理学科知识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幅降低学生对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与此同时,也能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本身的真实价值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研究和学习各种物理学科知识,增强物理学习能力。
一、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造成的原因众多。第一,教师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客观认识不够。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并未意识到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缺少创造性的实践技能,从而使教学环境与教学目的不契合,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进程和核心素养的提高。第二,许多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较低,主动性不强,学习热情较低,师生互动少,导致了整体教学的动力不足。第三,部分物理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时,采用了一种盲目的跟风方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情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度。尤其是在探究、实验和与生活有关的情境构造方面,一些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整体上不能很好地协调,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进行。第四,物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往往侧重于一个问题,或者只限于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而忽略了整体,这样也会妨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从而影响其思维发散。
二、初中物理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将情境教学方法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可以改善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结构。对学生而言,在物理课堂上的互动非常重要,教师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环境,应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适当调整物理目标,合理引入和实施教学情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总结、讨论,最后达到教学活动的一体化。教师通过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使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达到精确衔接,从而可以改進课堂的教学结构,改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与中学物理有关的种种生活现象,并以此来支撑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总结所学物理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从而指导他们转变自己的物理思维。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并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对初中生而言,物理概念包括物质、时空、运动、物理价值等多方面,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指导,并在教学情境中不断加强学生核心素质,强化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迅速掌握有关物理问题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怎样理解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通过设置物理情境,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优化策略
(一)组织生活化实验
为使中学物理课程实现“生命化”,教师应从“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出发,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探索,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多的直观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现象,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并探究其中存在的一些规律。因为生活型物理实验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它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强烈兴趣和探究欲,从而形成一种以实验为中心的独立探究、合作式学习,最终使得学生获得物理基础和实验技能。
以“物态变化与温度”这一节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热胀冷缩”这一生活现象,组织学生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收集一些透明的玻璃瓶,将水灌满,再将墨汁滴入水中,接着在瓶口插入一个有刻度的管子,然后用塞子堵住,把瓶子放入盛有热水的盆中,观看墨汁的高度。最后,用同样的方法将玻璃瓶子放在盛冷水的盆中,并观察墨汁的水平高度。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对“热胀冷缩”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能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积极探索。
(二)自制物理教具
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天都接触实验室中的实验设备,所以学生在操作物理实验时,常常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一般而言,教师会首先向学生详细阐述内容的核心要点,并且在发现学生仍存在疑问时,会给出指导和帮助,或者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模拟实验,但毕竟多媒体演示的实验过程不是现实的,所以效果并不好。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行制作实验材料,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经常使用的物件,并积极地进行练习,以此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以“大气压强”这一节知识为例,教师可以用事先做好的煮鸡蛋作为实验素材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把点燃的纸条放在瓶子里,把煮熟的鸡蛋放在瓶口,在实验过程中,煮熟的鸡蛋在纸条燃烧的过程中被缓缓吸进了瓶子里。这个现象让学生很吃惊,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个现象是怎么发生的。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实施本节内容的导入,这样做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他们整节课都会全神贯注于教师的讲解,最终深刻掌握这一节知识。
(三)构建游戏情境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营造游戏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创造力是由学生对某个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决定的,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引发其好奇心的东西。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掘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在传统理念支持下的教育中,知识的学习常常被当作衡量课程效果的标准,导致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效能,这显然与当前的课程需求相矛盾。
根据中学物理题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其扩展和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掌握解决某一类型问题的答题思路与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将物理实验转变成互动魔术,让学生产生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从而激发其对物理问题的积极思考,并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寻求解答。
以“光的折射”这一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魔术”,教师在学生不注意时,将一根燃烧的蜡烛放置于透明的玻璃烧杯后,慢慢地把清水倒进烧杯里。通过观看实验,许多学生心中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蜡烛怎么不灭?教师借由这个机会向学生说明道理:“人的眼睛所看见的烛火映像,事实上,这是由于光线的折射而产生的幻觉,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会看到一些假象。”
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下一个的实验:在烧杯里倒上一半的水,然后用一盏彩色的激光灯把它从一边照射到另一边。在做实验之前,教师需要使学生猜测光线的角度。有些学生说与在空中照射出一条直线一样是一条直线;也有学生认为是呈现直角。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做了一个光测试,而让他们感到惊奇的是,在水中,灯光的呈现角度会随着光线和水平方向的改变而发生改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光线入水后,光线的折射率和光线的入射量分别处于两个方向。利用真实鲜活的实验,教师能够使学生对物理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改善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创设问题情境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对外部世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不均衡性,创造问题情境,促使他们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例如,在讲到物体的漂浮状态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刘谦教给大家的魔术,用小玻璃瓶子和矿泉水制作的“浮沉子”,在“意念”的作用下,瓶子可以在装满水的瓶子里自由地上下浮动,这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传热过程中,让学生观看一个试验,用火很容易地烧掉一张纸,然后用同样的纸包住一根铁棍子,然后用火焚烧,结果纸完好无损;甚至如民间的“空手入油”(其实是白醋,沸点很低)“躺在钉床上不会受伤”(钉子数量多,压力不大),教师都可以用来给学生创造灵感。教师创造出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既觉得新鲜,又觉得很亲切,却又不知道为什么,从而让他们感觉到了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就激起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又比如,教师讲到浮力的成因,用旧矿泉水瓶子切成两半,拿一截有瓶口的瓶子,倒扣瓶口,打开瓶盖,将乒乓球放进瓶子里,再往里面灌水,让学生猜测乒乓球会不会浮在水面上,大家都以为乒乓球能浮起来,结果教师往瓶子里面倒了水,乒乓球就“跳”了出来。这种认识上的矛盾与失衡,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当教师谈到光的直线传播时,可以用三张白纸分别写着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小孔,然后提问:“阳光穿过这些小孔,在地面上会产生怎样的光点?”接着,让学生到校园里,在太阳下观看这些光点的形状,这些光点都是圆的(在荧光灯下也能看到细长的光点)。现象与学生的想象有出入,学生由此产生悬疑,然后自始至终都是以此为悬念进行主动学习。
再比如,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大家都认识市场上的一些小商贩,部分商贩会运用一些小方法来赚取不正当的利润,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这时,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带动起来,纷纷开始讨论,一时之间,学生的求知欲便被激发出来。然后,教师用一杆真正的杆秤,对同样的东西进行称重,再用两个重量不同的陀螺来衡量,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重量较轻的称重的结果却显示重量较大。但事实上,只要学生掌握了杠杆平衡的基本知识,这一现象将能够轻而易举地被学生理解。在之后的杠杆均衡实验中,学生的探究热情将会十分高涨,并在得到杠杆平衡的前提下,积极地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五)借助社会热点话题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学科教师也可以从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热点话题中选取教学切入点,以使得学生理解物理课程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目前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他们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积极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让他们在自身学习动机的驱使下,自觉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测量密度”该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热门话题“黄金作假案”,通过指导学生事先预习,使学生认识到黄金的本质与功能,并學会通过物体的密度来判断黄金的真假。实践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话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学物理的认识,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物理知识运用能力,也能帮助教师顺利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情境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此,初中物理教师通过组织生活化实验、自制生活化教具、融入游戏、引用社会热点话题等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物理学习情境,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探索物理知识的欲望,逐渐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梅. 利用生活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J]. 试题与研究,2023(02):58-60.
[2]王洪凤. 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探析[J]. 成才之路,2022(31):93-94.
[3]陈友安.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2(31):157-158.
[4]杨少华.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 新课程研究,2022(02):75-77.
[5]曹海平.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 读写算,2021(20):131-132.
(责任编辑:郑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