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东、粤北A级旅游景点分布格局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2024-01-20许李欢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粤北粤东清远市

王 航,许李欢

(韩山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旅游景点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核心,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空间载体[1],旅游景点的数量、空间分布格局、规模等级很大程度影响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景点空间结构与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大量的研究,在研究尺度上,可分为国家级、区域级等.国家层面上,更多是探讨旅游开发战略方面,如:李鹏等基于中国3 228个3A级以上旅游景点数据,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2],进而提出中国旅游开发战略;Samantha Organ 运用系统分析法、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证研究法,对国际游客消费满意度进行分析,总结了国际游客消费行为满意度对英国旅游景点的影响,并对英国旅游景点提出了具体的相关建议[3].旅游景点作为区域的重要资源,更多的是从区域视角分析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布的类型特征、集中程度、密度特征等,进而开展景点优化配置.如:吴清等分析广东省371 家A 及旅游景区资源优势的空间差异,并探讨2000-2018 年A 级旅游景点的时空演变特征[4];Marzie Daraei 等通过对塞姆南旅游的机遇、威胁、优势和劣势的战略分析,利用SWOT 技术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策略[1];陆保一等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云南省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5];钟屹等综合分析了江苏省优质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动态演变特征和演变模式[6];潘安等分析了秦巴山区(四川部分)A级旅游景点的分类结构以及空间分布特征[7],探讨了影响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综上,国内学者在研究时,大多从宏观角度上分析整体景点的分布格局,较少分析景点在区县范围上的分布特征,或者探讨同一指标在空间上的集聚情况.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可更加清晰地反映景点分布在区县尺度上是否相关,且通过对同一指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其分布格局,探讨景点分布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粤东、粤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广东省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带动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先驱力.本文基于粤东、粤北地区共192 个A 级旅游景点,借助于Arcgis10.2平台,采取平均最近邻模型分析其类型特征、核密度分析法分析其密度特征、地理集中指数与不平衡指数法计算其集中程度等,从而得出粤东、粤北地区的A 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其分布的合理性提供理论性依据;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在相同空间单元上,A 级旅游景点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之间的联系,指导后续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管理,促进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粤东、粤北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北角,位于北纬20°34′~25°31′,东经111°56′~117°11′之间,土地面积约85 000 km²,总人口数2 986万.下辖八个地级市,其中粤东地区四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和粤北地区四市(韶关市、梅州市、河源市、清远市),含湘桥区等19 个市辖区、普宁市等7个县级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等3个自治县、饶平县等22个县.截止2021年12月31日,粤东、粤北地区共有192个A 级旅游景点,其中包括梅州市雁南飞茶田景点等3个5A 级景点,潮州市韩文公祠等72个4A 级景点,河源市越王山风景点等115个3A 级景点,河源市水坑生态娱乐旅游区等2个2A级景点,无1A级景点.

2.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A级旅游景点名录在广东省文化与旅游厅官方网站(http://whly.gd.gov.cn/)获得,时间截止2021年底,因数据获取问题,汕尾市陆丰市下辖的东沙群岛,不再纳入统计;旅游收入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各年统计年鉴;景点坐标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坐标拾取系统(http://api.map.baidu.com/lbsapi/getpoint/index.html);研究区人口数量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局(http://stats.gd.gov.cn/)发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路网数据和水文水系数据来源于共享免费地图OSM(https://www.openstreetmap.org);高程数据为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的“DEM数字高程数据GDEMV3 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

2.3 数据处理方法

2.3.1 最近邻指数

点状要素空间分布有聚集的、均匀的和随机三种类型,均匀分布的点状要素最邻近距离最大,而随机分布次之,最小的是集中分布.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可以反映地理事物的集中程度等空间特征[8],以随机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的比值表示,

式中:R为最邻近指数;rE为点理论最邻近距离;r1为平均实际最邻近距离;A为粤东、粤北地区的总面积;n为粤东、粤北地区A 级旅游景点数量.当R>1 时,说明旅游景点点状要素趋于均匀(离散)分布;当R=1时,说明旅游景点点状要素随机分布;当R<1时,说明旅游景点点状要素趋于集聚分布.

2.3.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可以用来判定景点在地域上的集中程度[9],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G为A 级旅游景点的地理集中指数;n为地级市总数;xi为各个地级市A 级旅游景点的数量;T为粤东、粤北地区A 级旅游景点总数.G的取值在0-100 之间,G值愈大,表明A 级旅游景点越集中,反之,表明越分散.

2.3.3 不平衡指数

不平衡指数(S)能衡量对象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范围或等级级别内的均衡程度[10],公式如下

式中:n为地级市数量,yi为各地级市A级景点占粤东、粤北地区总量的比重.不平衡指数S的取值范围[0,1].若粤东、粤北地区A 级旅游景点平均分布在各地级市中,即S=0;若A 级景点集中分布于某个地级市,则S=1.

2.3.4 核密度分析

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密度通常用核密度估算法加以表达,通常研究区中要素的分布密度能较为清晰地反映其在空间上的分散或集聚特征[11].核密度值越高,说明研究对象空间分布密度越高,反之越小.其公式为

式中:s为待估计粤东、粤北地区A 级旅游景点的位置;si为所在以s为圆心的粤东、粤北地区A 级景点;h为在半径空间范围内第i个旅游景点的位置.

2.3.5 空间自相关分析

选取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关联指数(Getis-Ord Gi*)进行分析.其中全局Moran’s I指数可从区域整体上测度某一属性的空间集聚测度,用来反映粤东、粤北地区A 级旅游景点空间相关性的整体趋势及差异性[12].局部关联指数(Getis-Ord Gi*)通常用来反映要素空间分布的自相关性,刻画要素在不同地域单元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来识别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热点和冷点[13].

(i)全局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s I指数

(ii)局部关联指数

本次计算选取的局部关联指数Getis-Ord Gi*,公式如下

通过以下公式进行统计检验:

式中:Gi*为局部热点分析值,xj代表要素j的属性值;n代表空间区域的数量;wij代表空间权重,Gi*统计Z得分,Z<0时,表示聚集的冷点(低值)区,Z>0时,表示聚集的热点(高值)区.

3 粤东、粤北A级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

3.1 景点最近邻分析

基于研究区192个A级景点的经纬度数据,使用平均最近邻模型式(1)、式(2)进行计算,得出最近邻指数R为0.73,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计算,得到Z为-7.03,置信度为99%,说明研究区A级景点的空间分布为典型的集聚性分布.分别计算5A 级、4A 级、3A 级和2A 级景点的最近邻指数和全局Moran’s I指数(表1),3A级和4A级景点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而5A 级和2A 级景点呈现离散分布.接着分别计算粤北、粤东两个区域A 级景点的最近邻指数,得到粤北地区141 个A 级景点的最近邻指数为0.73,Z得分为-5.94,表现为集聚分布;粤东地区51 个A 级景点的最近邻指数为1.00,Z 值为0.11,表现为随机分布.

表1 粤东、粤北地区A级旅游景点最近邻指数和全局Moran’s I指数统计表

综上,从整体上看,研究区192 个A 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3A 级和4A 级景点呈集聚分布,而5A 级景点和2A 级景点则呈现离散分布;从区域上看,A 级旅游景点在粤北地区分布较为集聚,在粤东地区分布较为均匀,没有明显的集聚或者离散分布.

3.2 景点分布均衡性分析

3.2.1 空间集中程度分析

均匀状态下分布的地理集中系数G为35,研究区A 级旅游景点的地理集中度指数计算结果G为40,表明研究区A级旅游景点的分布较集中.采用式(3)进一步计算研究区8个地级市A级旅游景点的地理集中系数(表2),粤东、粤北地区8 个地级市A 级旅游景点的地理集中系数分布在36.35 至66.18 之间,潮州市A 级景点的集中系数最高,达到66.18,最为分散的区域是韶关市,其地理系数集中值为36.35.

表2 各地级市A级景点空间分布地理集中系数表

3.2.2 空间均衡程度分析

不平衡指数S用于衡量研究区A级旅游景点的均衡分布情况,由式(4)计算得出S为0.33,表明A级旅游景点不均衡分布于各地级市.图1洛伦兹曲线均呈上凸形式,进一步论证研究区A级景点不均衡性,整体上看,粤北四市(梅州市、韶关市、清远市和河源市)的A级景点数占了全部景点数的73.14%.

图1 A级旅游景点分布洛伦兹曲线图

分粤东和粤北两个区域来看,粤北地区的不平衡指数S为0.17,粤东地区的不平衡指数S为0.07,表明粤东较粤北地区均衡,粤北洛伦兹曲线上凸较粤东地区更为明显(图1b、图1c),说明粤东、粤北地区的A 级旅游景点分布不均衡是由于粤北地区A 级旅游景点在各地级市分布不均衡引起的.总的来说,因两个地区的不平衡指数S均小于0.33,表明两区域景点分布较整个研究区更为均衡.

3.3 空间密度特征

采用式(5)进行核密度分析,对核密度值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进行分类,生成研究区A 级景点核密度分析图(图2).核密度分析结果在区域内差异显著.研究区旅游景点整体呈“东部区域小集中,西部区域分散”的分布格局.从市域范围差异来看:潮州市、梅州市、河源市、清远市和汕头市五个地级市均有密集区域.潮州市密集区主要集中于湘桥区;梅州市密集区呈现“两核”分布,主要分布于梅县区和五华县;河源市密集区主要分布在源城区;清远市密集区位于清新区和清城区交界处;汕头市密集区位于龙湖区、金平区和濠江区三区交界地带.次密集区除形成包围结构分布于密集区域外围外,还呈现“多核”结构分布于各市.如揭阳市形成“两核”结构分布在惠来县和揭西县;梅州市与韶关市次密集区域呈现“三核分布”等.

图2 研究区A级旅游景点分布核密度图

3.4 空间分布关联特征分析

采用全局自相关模型式(6)-式(9)进行计算,得出研究区A 级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的全局Moran′s I指数,其值为0.12,Z值为1.62,从县域单元来看,A级景点分布并没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

采用局部自相关模型式(10)-式(12)计算研究区自相关指数Gi∗,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把研究区51个区县划分为热点区、次热点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四种类型,进一步探究各区县之间A级景点的集聚情况.图3 所示,热点区有两处,一处位于清远市内的佛冈市、清城区、清新区、英德市一带;另一处位于梅州市内兴宁市、梅县区、梅江区、大埔区县和丰顺县一带;景点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揭阳市下辖的普宁市、榕城区、惠来县与汕头市下辖的潮南区、潮阳区、金平区、濠江区、龙湖区、南澳县一带.县域上景点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共占50.52%,冷点区和次冷点区共占49.48%.

图3 研究区A级旅游景点热点分布图

研究区A 级旅游景点3A 和4A 级景点共187 个,占比97.40%;5A 级(3 个)和2A 级(2 个)景点较少,呈现明显的分散特征.为进一步揭示不同级别景点在空间上分布的关联性,对3A 级和4A 级景点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如图4 所示,冷点即3A 级主要聚集分布在韶关市北部;热点即4A 级分两处集聚,一处位于清远市南部,另一处位于汕头市和潮州市一带;3A、4A 级景点分布存在空间关联性.对比图3、4,可以发现图3景点分布冷热点区与图4的3A、4A级集聚区有一定的重合度,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两区不仅是景点分布的热点区,同时也是4A 级景点集聚区,汕头市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南澳岛虽然是景点分布的冷点区域,但其景点级别高.除这两处外,其他景点冷热点区不以某种级别的景点为主,而是多种级别并存.

图4 研究区3A、4A级旅游景点空间自相关分析图

4 粤东、粤北A级景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4.1 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4.1.1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旅游景点的骨架,起伏的地形可以增加景观空间层次感,提升美学价值[14].研究区山脉多为北东—南西走向,整体呈现北高南低形态,粤北山地丘陵居多,粤东地区则以平原居多.独特的地形赋予粤东、粤北地区A 级旅游景点的多样形态,如一半都是山区的清远市孕育了高山峡谷、原始森林、溶洞温泉等奇特的自然景观;韶关市地势落差大,石坑山、头寨山、大东山脚下孕育了包括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县天井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5A 级景点丹霞山所在一带,发育着独特的红岩地貌.

为探究研究区192个A级景点与地形的关系,基于研究区高程数据,提取各景点高程值及坡度值,统计各高程范围内景点数目(表3),研究区192 个A 级景点所处位置的高程范围为0∽142 3 m,有137个A级景点位于海拔200 m以下,占了所有A级景点的71.35%;175个A级景点位于海拔400 m以下,占了所有A级景点的91.15%;位于800 m以上的景点只有4个,占比约等于2.08%;位于1 200 m以上的景点只有2个,分别是位于韶关市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和潮州市的凤凰山天池.2A 级景点都位于海拔200 m 以下地区,5A 级景点都位于300 m 以下地区,有90.43%的3A 级景点和91.67%的4A 级景点位于海拔400 m以下地区.接着统计各景点的坡度数据,得到研究区A 级旅游景点所处位置的坡度范围为0°∽56°,有174 个A 级景点处于坡度0°∽20°,占比约90.63%,包括所有的5A 级和2A 级景点以及86.11%的4A 级景点和93.04%的3A 级景点.5A 级景点主要位于坡度9°∽13°;2A级景点主要位于坡度12°∽14°.

表3 不同高程范围内A级景点数及占比

进一步探讨地形对景点级别的制约关系,将3A级、4A 级景点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图4)与地形进行叠加分析,发现4A 级景点聚集地主要分布在清远市北江两岸的南部平原地带以及广东省第二大平原——潮汕平原一带,且以水域观赏以及度假休闲景点为主.究其原因,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居住地的选址就有逐水草而居的习惯,地形平坦,临近水源,有利于景点的集聚,且平原地区相较于山区,人口居住密度大,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度高.

4.1.2 湖泊水系

水系是一个地方人民生存的基础,水系不但具有河湖水资源景观,往往还具有古老文化、休闲游憩等功能[15],旅游景点是自然景观与文化的综合产物,亦需要水源的涵养.粤东、粤北地区境内水网密布,主要有韩江干流、北江干流和东江干流等干流,梅江、汀江、琴江、榕江、黄岗河和新丰江等支流,粤东地区A 级景点主要分布在潮汕平原、韩江三角洲、东江流域等,粤北地区景点主要分布在北江流域、梅江流域和新丰江流域等.将水域景观分为游憩湖区、游憩河段、游憩海域、瀑布四类后进行空间分析,发现各地开发水域景观均有因地制宜的特点,汕尾市凭借着近海滨的优势,形成多处海滨度假景观;清远市山区地势落差大,又有充足的水源,因地制宜开发了地下河景观、漂流等独特旅游项目;而位于新丰江下游的万绿湖则是依托新丰江水库建造起来的风景区,以水美闻名于世.

为探寻研究区旅游景点与水系的关系,借助于Arcgis10.2 软件缓冲工具,对区域内主要水系(三级河流、四级河流和五级河流)分别建立1 km、3 km、6 km、9 km、12 km、15 km 缓冲区,统计分析表明(表4):距主要水系1 km范围内有25个A级景点,占了全部A级景点的13.02%;3 km范围内有49 个A 级景点,占了全部A 级景点的25.52%;6 km 范围内有86 个A 级景点,占了全部A 级景点的44.79%,9 km 范围内有106 个A 级景点,占了全部A 级景点的55.21%;12 km 缓冲区内有景点126个,占了全部A 级景点的65.63%;15 km 范围内有142 个A 级景点,占了全部A 级景点的73.96%.由此可见:粤东、粤北地区A 级旅游景点分布与水系有较大的相关性,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且5A 级景点主要分布在距主要水系6 km 范围内,2A 级景点主要分布在距离主要水系3 km 范围内,3A 和4A 级景点主要位于距主要水系15 km范围内.

表4 距离主要水系不同范围内的景点数及占比

为更加直观反应A级景点集聚情况与水系的关系,将192个A级景点核密度分析结果(图2)与主要水系进行空间叠加(图5),得出:A 级景点的密集区大部分分布在水系两侧地带,韩江、梅江、榕江、北江和东江均流经A 级景点分布的高密集区,粤东地区密集区主要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如东江下游、潮汕平原地带.

图5 研究区A级旅游景点与水系分布关系图

4.2 与人文要素的关系

4.2.1 交通条件

交通网络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交通网络可达性促进旅游景点的发展与建设.为定量化反映旅游景点对交通的依赖性,利用Arcgis10.2 软件缓冲区工具,建立研究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的3 km、6 km以及9 km缓冲区,再运用相交工具将缓冲区和A级景点进行相交分析,统计得出在主要交通道路3 km 缓冲区范围内有136 个A 级景点,占了全部A 级景点的70.83%,6 km 缓冲区范围内有174 个A 级景点,占了全部A 级景点的90.63%,9 km 缓冲区范围内有186 个A 级景点,占了全部A 级景点的96.88%.由此可见,研究区A 级景点的分布与交通有紧密的联系,交通发展是旅游景点发展的主要推手.

借助Arcgis10.2平台,将研究区3A 级、4A 级景点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图4)与路网核密度分析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如图6所示,可以得到,4A级景点聚集区跟路网核密度高值区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关系.4A 级景点聚集分布所在的清远市清新区、清城区,汕头市的东部地区,均是路网密集区.汕头市濒临揭阳机场,公路网密集,沈海高速、梅汕铁路、汕汕高速铁路、汕湛江高速、厦深高铁等交通线加强汕头市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大幅度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清远市清新区与清城区,与广州接壤,随着广清线、佛清从高速的开通,大幅度缩小清远市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便利的交通加大游客来清旅游的意愿.

图6 研究区3A、4A级旅游景点与路网分布关系图

4.2.2 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对景点的建设起着指引、先导作用.近年来,广东省颁发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皆在促进广东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如《广东省文化与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等十项主要任务,推出“客家风情游、潮汕文化美食游、岭南山水游”等旅游精品路线;《广东省文化与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统筹推进粤北生态和休闲高地建设”“高水平建设滨海旅游经济带”“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等任务,加强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级市致力打造旅游品牌,优化旅游空间格局.如被誉为“中国客都”的梅州市加快构建“一心一带四区”发展格局;清远市致力打造“一城引领、两廊串联、五级共振”的空间布局.因此政策因素对旅游景点的建设、发展和指导起着指引作用,从而使A级景点的空间布局发生变化.

4.2.3 历史文化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底蕴,主要体现在语言、建筑、服饰、习俗等.研究区人文底蕴丰富,包含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以及壮、瑶族文化等,加上历史名人众多,在这里孕育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旅游景观,如以潮汕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普宁市德安里景观,不仅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府第式建筑群,且包含了潮汕建筑的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等典型样式;汕头市妈屿岛旅游区、汕尾市凤山祖庙旅游区是以宗教为依托形成的,凤山古庙供奉的是清源妙道真君李二郎神,而妈屿岛旅游区供奉的是海上庇佑神妈祖,粤东地区海边居民崇拜妈祖,每逢出海和干大事前都会在海边祭拜妈祖,以求庇佑,海边都建有妈祖庙供人祭拜.潮州人民崇拜韩愈,他被贬官来到当时被称为“蛮荒之地”的潮汕地区,为当地人民“兴水利、除弊事,兴教育”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人们为了纪念韩愈,在笔架山下建立韩文公祠.还有为纪念当地名人而建立起来的张弼士故居、李光耀故居、揭阳世铿院等;以瑶族民族风情为基础的千年瑶寨景区;为缅怀先烈而建造的红色旅游景点如三河坝战役纪念碑、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各类文化在此交相辉映,赋予研究区旅游景点深厚的文化内涵.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1)从整体上看研究区的A 级旅游景点呈集聚型、不均衡分布.按景点层次来看:3A 级和4A 级景点呈高集聚性,2A 和5A 级景点则呈分散性分布.分区域看,A 级景点主要分布在粤北地区,且分布较密集,粤东地区A 级景点分布较粤北地区均衡.分地级市看,潮州市的A 级景点分布较为集中;韶关市的A 级景点分布较分散;8 个地级市均有密集区,且在各市域内呈“多核”模式分布.分区县看清远市、梅州市的区县形成热点聚集区;在揭阳市、汕头市的区县形成冷点聚集区.其中,4A 级景点主要集聚分布在清远市南部区县和汕头市、潮州市一带,3A 级景区主要集聚分布在韶关市北部区县.

(2)A 级景点受地形地貌、湖泊水系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依山体北东—南西走向、河流流向的线状分布特征,局域受山体海拔、距水体距离影响,在清远市北江两岸和潮汕丘陵平原区呈现块状分布特征.具体地形地貌对A 级景点的影响体现在,90%以上的A 级景点位于海拔400 m 以下且坡度0°∽20°地区,其中,5A 级景点位于海拔高度300 m 以下且坡度范围9°∽13°地区,3A 级和4A 级景点主要位于海拔400 m以下且坡度0°∽20°地区,2A级景点位于海拔200 m以下且坡度12°∽14°的地区.

(3)湖泊水系影响体现在,研究区景点分布具有明显亲水性的特点,74%的景点分布在距主要水系15 km范围内,5A级景点主要分布在距主要水系6 km范围内,2A级景点主要分布在距离主要水系3 km范围内,研究区内主要水系均流经景点密集区.

(4)交通及人文因素影响显著.研究区人文底蕴丰富,包含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以及壮、瑶族文化等,加上历史名人众多,在这里孕育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旅游景观.结合研究区路网数据,进行景点聚集自相关分析,得到4A 级景点聚集区与路网核密度高值区存在明显重合,4A 级景点聚集分布所在的清远市清新区、清城区,汕头市的东部地区,均是路网密集区,进一步反映粤东、粤北地区与省内外交通通达性好.同时,旅游业的开展也与研究区各地级市旅游宣传政策分不开,近年来广东省及各地级市颁发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皆在促进广东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级市致力打造旅游品牌,优化旅游空间格局,为省内外游客来粤旅游提供各项优质服务,也吸引大批游客来此旅游度假.

5.2 展望

本文仅从不同的空间角度上讨论粤东、粤北A 级景点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以及影响因素,没有从时序上讨论A 级旅游景点演变趋势,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从景点演变这个角度进一步研究其分布格局,探讨A 级景点的数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预测以后的发展趋势,为后续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理论性依据.

猜你喜欢

粤北粤东清远市
粤北龙船歌研究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第十一届清远市三名笔会线上举行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寂寞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