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里格水那边(大型民俗风情交响音舞诗画)
2024-01-20秦庚云
——因文化的自信传承民俗
——凭艺术的创新演绎节日
——秉民族的个性书写家国
——用乡土的特色鲜活记忆
这部作品有着扎实的文化艺术底蕴,充分展现了赣鄱客家文化乃至汉文化的丰富内涵。它以传统节日为节点,以四季为序,活画了一轴古色古香、土色土香、活色生香的节日民俗现场。
作品的创意与构思独具特色,是当代首开先河的民俗节日艺术画卷。它以中华传统节日(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春节)为构思节点,具有创新性、跨界融合特点的舞台艺术形式。
凝聚民族情感,融通文化血脉,弘扬思想精华,中华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周而复始的民族性、循环性、群众性,约定俗成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它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传承发展。
作品的主题是生命,是生命力的张扬,是生命中爱情、亲情、乡情的社会叙事。题材本身具有恒久的生命力——“龙的传人”之家国情怀,洋溢着中国气派、赣地特色、乡土风情,这是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起乡愁的“美丽中国”画卷。
序歌:山那边里格水那边
(男女对唱与合唱)
山那边里格山那边哟,
山山有斑鸠哇,
水那边里格水那边哟,
水水有泥鳅喂,
山那边里格山那边哟,
茶籽好榨油哦,
水那边里格水那边哟,
糯米好做酒呀嘞!
哎呀嘞——(那个山那边呀丢打啦子丢!)
哎呀嘞——(那个水那边哟溜打啦子溜!)
[字幕同期声:
山那边啊水那边,离我们是那样的遥远,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水那边啊山那边,和我们是这样的亲近,一切又都是这样的熟悉。
世世代代的劳苦耕作,祖祖辈辈的春种秋收,造就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积淀。这是一轴表现来自祖地中原的、原乡在赣南的、汉族的一个民系——客家人的民俗风情画卷,这也是中华传统年节文化的系列剪影。
把古朴写在红土地上,深沉而炽烈的苦恋,构成了山乡世俗生活的人情世界;把年轻写在红土地上,现实而浪漫的热爱,变幻着人心五彩斑斓的寄托和希望!
[童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童谣反复后,渐隐。
[第一乐章,乐起——
第一乐章:元宵·闹灯
(男女领唱与合唱)
[客家方音诵读: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这是春寒料峭之夜的红火,是山乡的狂欢节!这是老表哥老表嫂的正月半,喊天喊地的正月半;这是细哥哥满妹妹的元宵圆,烫嘴又烫心的元宵圆!
抓起了一把把彩色的星星,
撒向山谷,撒向山巅;
倒出了一篓篓闪光的珍珠,
铺在山后,铺在山前。
彩色的羊肠路,游过了游过了
忙不完的一年又一年,
一年又一年,
闪光的石拱桥,高挂着高挂着
炸不断的一串又一串,
一串又一串……
哟嗬!哟嗬!
龙灯狮灯鲤鱼灯,
转得人群花花眼,
船灯茶灯八宝灯,
转得人心翻翻煎。
渔鼓响,霸王鞭,
蚌壳精,走旱船……
圩场圩场,(匡切一才匡切匡),
老表哥老表嫂的正月半!
喊天喊地的正月半!
小镇小镇,(匡切一才匡切匡),
细哥哥满妹妹的元宵圆,
烫嘴又烫心的元宵圆!
[情景提示:元宵舞、花灯仙子舞、乡戏(采茶戏片断、生旦丑串场。)
第二乐章:清明·复活
(女独与男声合唱)
[客家方音诵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这是春草和野花的世界,山岗上弥漫着绵远的幻想与深切的怀念……
清明节,春之祭,这是中国的复活节──人与魂在对话:你也苏醒,我也苏醒;人也精神,魂也精神!
风,吹着飘零,
雨,打着凄清,
三百六十五个黎明黄昏,
只有这一天你不得安宁。
你,是地下的魂,
我,是地上的人,
作一天默默的对话,
你也苏醒,
我也苏醒,
哦……
这一天是清明!
花,开出空灵,
草,长出意境,
三百六十五个黎明黄昏,
到了这一天都不得安宁。
魂,是地下的人,
人,是地上的魂,
作一天短短的对话,
人也精神,
魂也精神,
哦……
这一天是清明!
[情景提示:
交错的男女双人舞《人魂对话》── 女舞者(人)与男舞者(魂)。
女子群舞——柳枝舞。
第三乐章:端午·赛舟
(男独与男声合唱)
[客家方音诵读:
“云旗獵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明·邊贡《午日观竞渡》)
这是中国狂热的夏节。男人的粗犷,敲破了锣鼓;女人的麻辣,喊出了泪珠!阳刚大气冲天吼,烈霸雄风飘龙旗,竞争!拼搏!一片热雨洒江天!
一碗谷烧酒,咕噜咕噜下了肚,
一声土炮响,呼啦呼啦龙旗舞!
龙的路,在这波峰浪谷,
龙的路,划着千辛万苦,
龙的路,伴着金锣响鼓,
龙的路,哪怕山复水复!
哟嗬……划哟……
千年的吆喝,人心的鼓舞,
百年的吼叫,百姓的欢呼,
雨淋淋、水淋淋、汗淋淋哪,
好一个端阳五月五!
龙的路,从这激流冲出,
龙的路,向着上游奔突,
龙的路,踏着义无反顾,
龙的路,哪怕天翻地覆!
哟嗬……划哟……
男人的粗犷,敲破了锣鼓,
女人的泼辣,喊出了泪珠,
杨梅红,枇杷黄,粽子香啰,
好一个端阳五月五!
划哟,划哟……
哈哈——嘿!
[情景提示:
主表演区:女子舞蹈——《观舟》,通过背着孩子的嫂子们观赛的动人情景,折射出龙舟赛的激烈红火。
第二表演区:男子划龙舟的场景,龙舟上的领歌者。
第四乐章:中元·祭河
(女独与混声合唱)
[客家方音诵读: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清·庞垲《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这是七月流火的秋之祭,这是母亲河畔的感恩和祈祷——纸船明烛通天照,普度灯潮连海潮。
神秘而缥缈、现实而浪漫的化境,起伏着客家山民们世代传承的虔诚与追思,寄托着鬼使神差式的悬想与涛声依旧的怀恋……
雷打闪,火烧烟,江风唱歌,
九村十寨走进母亲河,
千盏灯,万盏灯,闪闪烁烁,
一样悲欢融进波连波。
汗是油,泪是酒,心血是火,
祭祖思亲照亮母亲河,
千盏灯,万盏灯,默默诉说,
一江莲花开在人心窝。
哦……微波细浪,
啊……细浪微波,
水里的莲花走远了,走远了,
啊,一朵,一朵,又一朵!
哦……微波细浪,
啊……细浪微波,
天边的星星眼红了,眼亮了,
啊,一颗,一颗,又一颗……
[情景提示:女子群舞——《女人河》,河灯起伏,波光涛影中现出梦幻般的悬想与色彩。
第五乐章:中秋·走月
(男女对唱与合唱)
[客家方音诵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这是皓月当空、桂花飘香的山乡之夜。秋之节牵动秋之思,山重水复的情韵,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期盼,触动了阿哥阿妹的心灵感应——山为之回声,水为之回韵……
(女)高高山上桂花开
一树桂花一重崖,
手摘桂花头上戴,
就等介只蜜蜂来。
(男)花香引得蜜蜂来,
水高水远隔不开,
团圆粿子身上背,
走月走得汗排排。
(女)中秋月亮冇光彩,①
阿哥阿哥冇归来,
上了广东去福建,
丢下阿妹守山寨。
(男)莫怨阿哥冇归来,
只怪月亮走得快,
路又长来夜又短,
磨烂一双新凉鞋。
(女)做了生意又放排,
阿哥有钱又有才,
不怕阿哥走千里,
就怕野花乱心怀。
(男)见过高山见过海,
见过几多好妹崽,
玫瑰牡丹花再艳,
难比阿妹桂花开。
(合)阿妹爬上桂花树,
喊得月亮躲起来,
阿哥拿出中秋饼,
照亮一路石硋硋!②
注:
①冇——客家方言,没有的意思,音máo
②石硋硋——客家方言,石头很多,路难行,硋同碍。
[情景提示:月中桂花树下的歌者“阿妹”与围屋背景下的歌者“阿哥”:打破时空心灵呼应对歌。
歌声中的踏歌表演:轮番插入男子单人舞《走月》。
第六乐章:重阳·斗歌
(男女领唱与合唱)
[客家方音诵读: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唐·王昌龄《九日登高》)
九月九,九重阳,高山打锣响四方;老姜辣,子姜脆,高台斗歌争歌王!金花酒,盘肚肠,打只山歌风情狂,勾哥搭妹放大胆,冇大冇细味道长!
——哎呀嘞,这是赶歌路上的一场热身大赛!
(合)流不断的山泉清悠悠,
流下山头出山沟,
唱不尽的山歌丢打拉子丢哇,
赶歌路上九月九!
(领)哎呀嘞——
阿公 会唱会开头,①
想起当年好风流,
一个两个三个五个七个八个九个好妹崽喽,
听了 格山歌魂会走,
跌落柴刀丢了牛,
扯得 件件衫衣冇衫袖
(合)哎呀哩格喂——
阿公格山歌唱出口,
食了一筒长烟斗!
(领)哎呀嘞——
牙齿漏风也不怕丑,
阿婆 当年一把手,
九个八个七个五个三个两个一个好后生喽,
听了 格山歌眼猴猴,②
夜夜床上炕烧饼,③
哪晓得又冇盐来又冇油!
(合)哎呀哩格喂——
阿婆格山歌唱出口,
食了一坛糯米酒!
(领)哎呀嘞——
阿哥 有铳又有钩,
钓了 子打斑鸠,④
又高又矮又壮又瘦又蛮
又刁又鬼格细妹崽喽,
听了 格山歌头勾勾,⑤
三把柴禾塞进灶,
烧爆两口新锅头。
(合)哎呀哩格喂——
阿哥格山歌唱出口
一碗凉粉索索溜!
(领)哎呀嘞——
阿妹 冇铳又冇钩,
会喽狗来会牵牛,
又鬼又刁又蛮又瘦又壮
又矮又高格细阿哥喽,
听了 格山歌一头油,
灯草搭桥也敢过,
跌死你介只毛芋头!⑥
(合)哎呀哩格喂——
阿妹格山歌唱出口
一碗辣椒炒泥鳅!
(合)哎呀嘞——
流不断的山泉清悠悠,
山歌是茶也是酒,
男女老少丢打拉子丢啦,
年年赛歌九月九!
注:
① ——客家方言,即“我”,音egai。
②眼猴猴——眼巴巴的意思。
③炕——烤的意思。
④ ——青蛙一类的动物。
⑤头勾勾——低头沉思,心事重重。
⑥毛芋头——毛头小伙子,小家伙。
[情景提示:
赶歌路上一处较为开阔的山中缓坡,“阿公”“阿婆”“阿哥”“阿妹”拟采用角色性的演唱,与观歌队伍(啦啦队)的唱和表演。
第七乐章:春节·忙年
(领唱与合唱)
[客家方音诵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耕山种水,春播夏锄;耕云播雨,春华秋实。走在这块热气腾腾的红土地,站在自家的屋檐下,天寒地冻也人心暖呐,翻开这本喜气洋洋的新农历,年头忙到年尾的欣慰和喜悦,才下心头啊,又上眉头!
大年忙,忙万家,
忙到西山呀落彩霞,
大年忙,忙万家,
忙到东山哪出月牙。
杀了阉鸡又杀鸭,
打了肉丸打糍粑,
红灯转得哪眼花花,
鞭炮炸得呀火辣辣,
为这一天忙一年哪,
为了这一天——
啊忙,啊忙,
啊忙呀忙呀忙呀忙呀,
忙到了家!
大年忙,忙万家,
男人忙得哟汗嗒嗒,
大年忙,忙万家,
女人忙得呀麻辣辣。
肩头担成了马鞍坳,
脚底行成了米筛花,
春联写得六六顺,
福字贴得八八发,
三杯老酒落了肚哇,
人人脸上呀——
啊开,啊开,
啊开呀开呀开呀开呀,
开呀桃花!
[情景提示:情景表演——客家围屋背景,忙年的诸多景象叠加,喜气洋洋,忙忙碌碌,热热闹闹……扫尘、布置农宅、办年货、打米粿、备年夜饭(鸡鸭鱼肉)……
尾声:又一年里格又一春
(男女领唱与合唱)
一个古老的新鲜又降临人间,
火树银花照亮万水千山。
一个新鲜的古老又重新扮演,
龍腾狮舞风流铺地盖天。
又过大年,又过大年——
守岁的人儿
留守着冬天的温暖依依的团圆。
又迎新春,又迎新春——
望春的人心
守望着永恒的蓬勃累累的甘甜。
又一年,又一年,又一年!
刮亮了灿灿日月朗朗星辰,
冻脆了得得马蹄萧萧长鞭,
冬天里播下春之歌,
飘香的美酒,飞花的心田……
[曲毕,再现《序歌》,丰年、旺年、乐年、吉年之载歌载舞情景。
[谢幕音乐声中,大屏幕依次闪回各个民俗性节日的经典画面。
秦庚云:江西省歌舞剧院一级编剧
责任编辑:江美玲